中国古代文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题 元明清戏曲部分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 部分)剖析

◆考试题型与范围1、填空:零碎的,如西厢、水浒成书过程等。
(10分)2、名词解释:文学术语,杂剧过程中,一部作品、书名、《红楼梦》中的版本(4*5=20)3、选择:例如《西游记》中八十一难是哪一妖(10分)4、简答:《三国》、《水浒》(2个)加上具体的事例5、论述:《西厢记》情节梳理,重要场景,重要官目,成书前后《红楼梦》内容与人物◆考试复习脉络一、元·第一章概论1、元之社会2、曲之概念3、戏曲溯源4、杂剧体例二、元·第二章关汉卿三、元·第三章西厢记1、故事流变2、剧情梗概3、艺术成就四、元·第四章(略)五、元·第五章元代散曲1、散曲概论2、前期散曲3、后期散曲六、明·第一章三国演义1、成书过程2、基本内容3、人物举要七、明·第二章水浒传1、成书前后2、思想内容3、艺术成就八、明·第三章西游记1、成书前后2、主要内容3、人物形象九、清·第三章红楼梦1、作者版本2、盛时写衰◆填空题准备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窦娥三个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3、《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4、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名词解释准备1、优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典故《史记·滑稽列装》记载,有一个叫孟德杂戏艺人经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
楚相孙叔敖死后,他儿子很穷,孟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王,神态与孙叔敖一模一样。
楚王以为是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规劝楚王,楚王封赏孙叔敖的儿子。
2、《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作品的典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题 元明清戏曲部分

一、名词解释1、四折一楔子2、南戏3、散曲4、台阁体5、章回小说6、历史演义7、四大声腔8、明清传奇9、三言二拍10、性灵说11、神韵说12、桐城派13.诗界革命??二、默写《牡丹亭·游园》中《皀罗袍》、《好姐姐》二曲。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最后两支曲子《一煞》、《收尾》。
三、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3、《琵琶记》“三不从”关目及其作用。
4、简述汤沈之争。
5、简述《三国志演义》成书过程。
6、《西游记》的题材演化过程。
7、什么是拟话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8、公安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主要理论主张。
9、简述《桃花扇》的戏剧结构特点。
(与论述题6同,只要讲一题)10、试述《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形象特点。
11、简述《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
12、简介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四、论述题。
1、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的悲剧创作2、为什么说明代四大奇书清晰地展示了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3、试比较《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4、论述《牡丹亭》的艺术特征。
5、试析杜丽娘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6、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
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试谈谈你的认识。
7、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8、试举例说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史考试时间:试题类型:本科期末一、单项选择题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性灵说的代表人物是()。
A. 顾炎武B. 袁枚C. 翁方纲D. 王士祯2、“汤、沈”之争的焦点在于()。
A. 吴江派强调舞台性而临川派强调文学性B. 吴江派强调语言本色而临川派强调骈俪C. 吴江派主张复古而临川派主张革新D. 吴江派主张语言雅化而临川派强调“本色”3、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
A. 南戏B. 杂剧C. 变文D. 传奇4、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
A. 茶陵诗派B. 前七子C. 台阁体D. 公安派5、“元曲四大家”是()。
A. 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B.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C.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D. 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6、关汉卿的《蝴蝶梦》、《鲁斋郎》、《窦娥冤》属于()。
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7、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厉鹗B. 纳兰性德C. 朱彝尊D. 张惠言8、《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9、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
A、薛素姐B、江城C、潘巧云D、青凤10、《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
A、孙权、鲁肃B、周瑜、黄盖C、周瑜、陆逊D、周瑜、鲁肃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章回小说2、元曲四大家3、前后七子4、三言二拍三、填句(每空1分,共10分)1、伤心秦汉经行处,兴________________,亡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有日月朝暮悬。
……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明清)

河南师范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明清)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金瓶梅》、《》和《》。
2、明代随着传奇创作的繁盛,出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最重要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派,和以为代表的临川派。
3、清初诗坛娄东派的代表人物是,他的歌行诗“”风行一代。
4、桐城派姚鼐在古文的写法上,提出了“”三者统一的主张。
5、《聊斋志异》是一部集。
二、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1、章回小说2、吴中四杰3、公安派4、神韵说5、“一人永占”三、名句默写:(5分,每题1分)1、刘基在《卖柑者言》中借卖柑者口尖锐的讽刺了文武大臣“又何往而不,败絮其中也哉”的腐朽本质。
2、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
”3、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
”5、纳兰性德《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述理由。
(10分,每题5分)1、明传奇是指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2、《长生殿》一剧有前后两个部分,从结构上看,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五、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牡丹亭》中爱情描写的主要特点。
2、简要分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六、论述题(30分,任选一题)。
1、简析《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怎样认识《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河南师范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明清)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明代较有代表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瞿佑的《》。
2、“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
”3、在清代问世的我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之作是的《》。
4、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的诗人是。
5、《太和正音谱》《小仓山房诗文集》《饮水集》《郁离子》的作者分别是、、、。
古代文学_元明清_考试重点

元明清复习提要一、文史知识元代1、北方戏曲圈及其代表作家元代的戏剧活动,实际上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
杰出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南戏产生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又被称为“永嘉杂剧”。
作家有曾瑞、施惠、乔吉、秦简夫、萧德祥等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3、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4、曲状元: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5、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琵琶记》。
6、元代散曲代表作家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作家分三类:一是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不伏老》、王和卿《咏大蝴蝶》;二是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渔夫》、马致远《秋思》(曲状元、秋思之祖);三是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元前期比较著名的散曲作家,还有杜仁杰、杨果、冯子振、陈英等人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后期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与徐再思7、元散曲后期最有成就作家:张可久(《苏堤渔唱》、《小山乐府》)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
《两丗姻缘》,《渔夫词》8、旦本与末本及代表作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一个楔子。
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两部分组成。
剧本根据角色分旦本和末本两大类,全剧只能有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代表作:《汉宫秋》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代表作:《望江亭》9、关汉卿代表作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社会剧:《拜月亭》《望江亭》《谢天香》《救风尘》《调风月》《金线池》《玉镜台》(其中主要《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10、《永乐大典》三种戏文:《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11、元代两部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和纪君祥《赵氏孤儿》(其他两部《汉宫秋》《梧桐雨》)12、元末南戏四大传奇:荆、刘、拜、杀《荆钗记》(柯丹邱)《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施惠)《杀狗记》(徐)13、三大传奇:14、元代水浒戏专家: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元代水浒戏双臂)15、元代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散曲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元代: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元,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以唱词为主,以宾白为宾”,伴以“科范”,通过“旦、末、净、外、杂”各类角色表演出来。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2、关汉卿一、公案剧(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悲剧原因:n 1.高利贷残酷剥削。
n 2.元代知识分子卑下的社会地位和困苦的生活处境,使窦天章遭到高利贷剥削的逼勒,连唯一的小女儿也无法保住,致使窦娥年幼抵债,骨肉分离。
n 3. 流氓地痞的欺凌。
像张驴儿一类恶棍无赖,在元代为数众多,他们到处横行,无恶不作。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知识 [1]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知识 [1]](https://img.taocdn.com/s3/m/7cfeb720ff00bed5b9f31d5a.png)
戏曲部分:一、元曲1、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包括杂剧和散曲。
3、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 “叶儿”)、套数(“套曲”、“散套”、“大令”)和带过曲等。
: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孝》为代表。
总之,关汉卿的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表露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之一。
5、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
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7、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代表作除《西厢记》(代表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尚有《丽春堂》、《破窑记》等。
8、“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出自《西厢记·长亭送别》。
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改变了元杂剧一般一本戏曲一个脚色主唱到底的限制,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多角色司唱,大大丰富了元杂剧的表现手段。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
此剧有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的两条线索。
正反面人物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等正面人物与老夫人、郑恒等反面人物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卫道者的斗争;正面人物的误会性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因为身份、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互相交错。
(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精确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烘托渲染的手法刻画出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等概括性很强而个性又十分鲜明人物。
(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
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四折一楔子
2、南戏
3、散曲
4、台阁体
5、章回小说
6、历史演义
7、四大声腔
8、明清传奇
9、三言二拍
10、性灵说
11、神韵说
12、桐城派
13.诗界革命??
二、默写《牡丹亭·游园》中《皀罗袍》、《好姐姐》二曲。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最后两支曲子《一煞》、《收尾》。
三、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3、《琵琶记》“三不从”关目及其作用。
4、简述汤沈之争。
5、简述《三国志演义》成书过程。
6、《西游记》的题材演化过程。
7、什么是拟话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
8、公安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主要理论主张。
9、简述《桃花扇》的戏剧结构特点。
(与论述题6同,只要讲一题)
10、试述《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形象特点。
11、简述《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
12、简介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四、论述题。
1、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2、 为什么说明代四大奇书清晰地展示了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
历程?
3、 试比较《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4、论述《牡丹亭》的艺术特征。
5、试析杜丽娘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6、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
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
穿云入雾,或正或侧,
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试谈谈你的认识。
7、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8、试举例说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