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戏剧赏析4(明传奇)

合集下载

明代传奇

明代传奇

吴江派、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作家
•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传奇创作的繁盛,出 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以 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 临川派。
• 沈璟字伯英,别号“词隐”,传奇十 七种,称《属玉堂传奇》,现存《红 蕖记》、《义侠记》、《博笑记》等。 • 创作上:思想内容方面,一是宣扬封 建伦理,二是宣扬宿命论;
代表作家作品 丘浚《五伦全备记》, “寓我圣贤 言” 。 邵璨《香囊记》以宣扬臣忠、子孝、妻 贞等封建伦理为宗旨。 《香囊记》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典 雅化和伯华,号中麓,与王慎中、唐顺 之并称“嘉靖八才子”。 《宝剑记》抒发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 有感之作。 《宝剑记》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 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及其 友人的集体创作。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 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 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 从元末到明代中叶,传奇戏逐渐盛行。但 由于各地方言的区别,各地的声腔并不统 一。当时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所谓的四大 声腔系统: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 腔 • 魏良辅
• 《浣纱记》 • 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 人,《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 • 范蠡和西施
• 表演上,比元杂剧更加丰富自由,不再受 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能够表现更多的 人物形象和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 传奇戏的出现,使我国古典戏曲进入了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明中叶以后,形成了我 国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明初传奇的特点 内容上大多是歌颂忠孝节义, 艺术上陈腐不堪,以至“以时文为南 戏”,成就不高。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 繁荣期。 明代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和弋阳腔彼此争 胜,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 百姓的审美需求。从剧作精神上看,创作 倾向是张扬个性。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旅游开发
将明清传奇戏曲与旅游相结合,打 造特点文化旅游项目,有助于推动 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提升 。
艺术教育
将明清传奇戏曲融入艺术教育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 趣和酷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 文化修养。
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01
02
03
创新与传承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 实现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
音乐与舞蹈
明清传奇戏曲在表演中融会了丰富的音乐和舞蹈元素。通过ppt课件的演示,可以展示这些音乐和舞 蹈元素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如何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04
明清传奇戏曲的现代意义
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历史价值
明清传奇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 精神至关重要。

舞台表现力
演员在舞台上需要具备强烈的舞 台表现力,通过表情、动作、声 音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 情境,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
音乐与舞蹈元素
01
音乐设计
明清传奇戏曲的音乐设计通常包括唱腔、伴奏等方面,通过音乐的旋律
、节奏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增强剧情的感染力。
02
舞蹈元素
在明清传奇戏曲中,舞蹈元素通常用于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场景的转
情感纠葛与道德挣扎,引发观 众寻思
《长生殿》中的人物情感纠葛 和道德挣扎引发了观众寻思。 通过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悲 剧,观众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 与矛盾,以及道德与情感的冲 突。
《桃花扇》
总结词
爱情悲剧与历史反思,展现明清交替之际的社会动荡

明代传奇(牡丹亭)

明代传奇(牡丹亭)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岁 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师徐 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 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2、“至情”论 内容有三:
①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②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
临川派:
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 又叫“玉茗堂派”。
此派创作 “主才情”,不拘音律, 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 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 优美文采。
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吴江派:
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员有余姚 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 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 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 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 语言本色。 沈璟名作《红蕖记》、《埋剑记》、《双 鱼记》、 《义侠记》、《博笑记》等。
2、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牡丹亭》 《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诗文集有: 《红泉逸草》 《问棘邮草》 《玉茗堂集》等。 其所存著作现合刊为《汤 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显祖集》。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 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 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 观神交多年。
《西厢记》最后一句唱词是:“愿普天有 情人皆成眷属。”《牡丹亭》最后一句唱 词是:“则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
两剧都提到了“情”,但后者的“情”的 内涵更为丰富,体现了历史性的进步。这 正是汤显祖作为伟大作家提出了前人没有 提出或很少提出的东西,即肯定了由“欲” 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 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 人文精神。

明传奇

明传奇
《浣纱记》艺术成就
•双线结构
•人物形象丰满(西施)
•语言骈丽,开昆山一派
•第一部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
鸣凤记
•(一)打破传统的“言情”写法,以政治斗争为主线
•(二)打破一生一旦为主角的写法,重要刻画忠义群像。
•(三)戏曲直接反映现实的开山作品。
•语言骈俪雕琢,过多地引经据典,是一弊。
传奇概念的演化
传奇一词始于唐代裴铏的短篇小说集《传奇》,因为小说猎奇好异,所以后人就把唐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称作传奇。这些小说又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南戏也有的称作传奇。因元杂剧也将传奇改编成戏剧,因此元末明初也有人将杂剧称为“传奇”。明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称作传奇,特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的,排除了杂剧的一种中长篇戏曲。
传奇体制
•剧本体制
•(一)分出标目,篇幅较长。
•(二)一生一旦,贯穿始终。
•(三)开篇无题,下场有诗。
•二、音乐体制
•(一)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的音乐体系。
•(二)灵活多样的曲牌联套。
•(三)伴奏乐器以箫管为主。
•三、脚色行当
•旦、生
•/小生、小旦
•净
•丑\
•末、外
明中叶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四大声腔
•形成于浙江海盐的海盐腔、浙江余姚的余姚腔、江苏昆山的昆山腔、江西弋阳的弋阳腔。
明中叶三大传奇
•标志明传奇向现实主义转折的第一部李开先《宝剑记》主主动反权奸,自觉上梁山。
•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魏良辅革新后的昆山新腔来演唱的传奇。
•《鸣凤记》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直接反映现实斗争的开山之作。
•梁辰鱼《浣纱记》

简述明代传奇戏的体制特点

简述明代传奇戏的体制特点

简述明代传奇戏的体制特点
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基础上发展与丰富起来的中国戏曲艺术,其体制特点主要有:
(1)剧本体制上的继承与创新
明传奇剧本体制有许多新的创造,表演艺术在明代中叶以后达到了高峰,从而构成了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明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

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

(2)传奇的音乐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
明传奇的音乐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3)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明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剧中许多曲词,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古代剧本解析元曲与明传奇的戏剧艺术

古代剧本解析元曲与明传奇的戏剧艺术

古代剧本解析元曲与明传奇的戏剧艺术元曲与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重要的两个流派,它们在戏剧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剧本解析的角度,探讨元曲与明传奇的戏剧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

一、元曲剧本解析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鼻祖,起源于元朝时期。

元曲分为“单剧本”和“杂剧本”两种形式。

单剧本以一个故事为主线,通过主要角色的扮演和对话来表达情感。

而杂剧本则是由多个故事片段组合而成,通过杂剧的方式展现多个角色和情节。

元曲剧本通常采用四四韵律的押韵方式,表现出浓厚的诗意。

剧本中常常融入大量的歌词、舞蹈、音乐等元素,以增加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元曲剧本对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的要求相对简单,更侧重于演员的表演和唱腔技巧。

元曲剧本的剧情多以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民间传说等为素材,涉及到的题材广泛,包括宫廷、历史、爱情、侠义等。

根据剧情和性格特点,元曲剧本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元曲三大艳曲》、《脸谱剧》等。

二、明传奇剧本解析明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代表形式之一,与元曲相比,更加注重情节的扣人心弦和角色的刻画。

明代传奇剧本通常由一种主题贯穿全剧,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最终达到传达主题的目的。

明传奇剧本的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白话,通俗易懂,更具有观赏性。

与元曲相比,传奇剧本对舞台艺术的要求更高,对观众的视觉效果也有更高的追求。

传奇剧本中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都要求精美独特,以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明传奇剧本的题材多样,既有历史事件的改编,也有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等。

其中,历史题材的剧本常常反映社会矛盾和民众生活的苦难,通过剧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而神话传说的剧本则更多地揭示了古代人们的幻想和神秘信仰。

三、戏剧艺术的共同特点元曲与明传奇作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两个重要流派,虽然在形式和创作风格上有所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这两种剧本形式都非常注重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塑造。

通过角色的身份、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关系。

元明清戏剧赏析4(明传奇)

元明清戏剧赏析4(明传奇)

明代前期的杂剧
皇族戏剧家朱权、朱有燉,和御用文 人丘濬、邵灿为代表的‚以时文为南曲‛ 的作品 朱有燉 《诚斋乐府》 丘濬的《五伦全备忠孝记》 邵灿的《五伦香囊记》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王九思《杜子美沽酒游春》
康海《中山狼》
徐渭的《四声猿》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浙江山阴人, 他是文学史上的神童,也是文学艺术上 的多面手。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 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 士,别号清远道人,晚年自 号茧翁。所居书斋名玉茗堂, 清远楼。抚州临川人。著有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 钗记》《牡丹亭》《南柯梦》 《邯郸梦》。其中《紫钗记》 是《紫箫记》的改本,因此 历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 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 四梦‛。
明万历年间读书坊刻本,题为《宝 晋斋鸣凤记》。全剧共四十一出, 围绕正邪善恶两大阵营的对峙冲突 展开故事情节。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戏剧对于明代知识分子来说不是谋生,
而是自娱自乐的手段 这一时期的戏剧,没有了那些刻骨铭心 的痛苦,而变为了文人自我表现得一种 手段
明代传奇戏曲的繁盛,以传奇戏曲彻底
尊王定霸,不在桓文下,为兵戈几年鞍
马。 自家范蠡,辅我弱越,攻破强吴,名遂 功成,国安民乐。平生志愿,于此足 矣。……呀!看满目兴亡真惨凄,笑吴 是何人越是谁?功名到手未嫌迟…… 昔乃荒山未成之眷,今作大国已配之夫 人,岂敢领受。 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妾乃白屋寒娥,黄茅下妾。惟冀德
泰州学派的学者由王阳明的“心体”出发,
把心学愈来愈向感性方向推进,明确提倡自 然,肯定人的欲望。而李贽更是大讲“童 心”,提倡“私欲”,他的《童心说》我们 前面已经讲过“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 一念之本心也。”,“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 矣。”

11、明代传奇

11、明代传奇

2.临川派
又名“玉茗堂派”。明代后期的戏曲 流派,因代表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 书室名“玉茗堂”而得名。在戏曲创作上, 临川派主才情,不拘音律;要求语言要有 文采,要表现人物的“意趣神色”;以奇 幻事体现浪漫风格,以男女至情反抗礼教。 因此也称之为 “至情派”或“ 文采派” 。 在晚明曲坛上,与注重音律的吴江派各树 一帜。 重要作家有阮大铖 、吴炳等。
《鸣凤记》 得名:
第一出《家门大意》: “前后同心八谏臣,朝 阳丹凤一齐鸣。”
八谏臣,即杨继盛、董传策、 吴时来、张翀、郭希颜、邹 共同点:为国 抗争,为民请 命 。 应龙、孙王扬、林润。 又合夏言、曾铣为“十义”, 或称“双忠八义” 。
杨继盛夫妇形象: 杨继盛揭发严党仇鸾通敌的阴谋,反遭严嵩陷 害,毒刑拷打,手指拶折,胫骨夹损,贬谪到 边地为小吏。仇鸾事暴露后,皇帝召回杨继盛, 升任兵部武选司。出于义愤,杨继盛决心写奏 本弹劾严嵩。当他“灯前修本”时,手指流血, 夫人劝阻,甚至先人鬼魂也现形警诫,他仍义 无反顾。次日,他到午门外朗声宣读奏章,结 果当即被判处斩刑。杨夫人闻讯赶到刑场,为 丈夫满斟别酒一杯,并高诵祭文,表扬丈夫的 “正气”、“忠心”和“壮怀”。为了替丈夫 伸冤,杨夫人伏阙要求“尸谏”,监斩官不敢 转达,她立即
阮大铖传奇戏存4种,有《春灯谜》、 《燕子笺 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合称 燕子笺 《石巢传奇四种》。
《燕子笺》
《燕子笺》描写唐代书生霍都梁和名妓 华行云、礼部尚书的女儿郦飞云之间的 爱情、婚姻故事。该戏采用双线结构, 关目离奇巧合,引人入胜。然人们对该 戏的评价却不尽相同。清代梁廷楠在 《曲话》中曾赞扬此剧:“《燕子笺》 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 具徵巧思”;而叶堂却斥为“以尖刻为 能”(《纳书楹曲谱读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万历年间读书坊刻本,题为《宝 晋斋鸣凤记》。全剧共四十一出, 围绕正邪善恶两大阵营的对峙冲突 展开故事情节。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戏剧对于明代知识分子来说不是谋生,
而是自娱自乐的手段 这一时期的戏剧,没有了那些刻骨铭心 的痛苦,而变为了文人自我表现得一种 手段
明代传奇戏曲的繁盛,以传奇戏曲彻底
李开先才思敏捷,为文作诗纵笔而成,有天
然自在之趣,嘉靖初,即与王慎中,唐顺之, 赵时春等人并称为‚嘉靖八才子‛。著有诗 文集《闲居集》。平生热衷于民歌,戏曲, 小说的搜集、研究和创作,喜爱藏书,词曲 尤富,有‚词山曲海‛之称。撰院本六种, 总名《一笑散》,其中《园林梦》《打哑禅》 仅存,其他的已佚。传奇三种,《宝剑记》 《断发记》今存,《登坛记》已佚。散曲集 有《中麓小令》《卧病江皋》《四时悼内》。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 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 士,别号清远道人,晚年自 号茧翁。所居书斋名玉茗堂, 清远楼。抚州临川人。著有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 钗记》《牡丹亭》《南柯梦》 《邯郸梦》。其中《紫钗记》 是《紫箫记》的改本,因此 历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 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 四梦‛。
无名氏《鸣凤记》
《鸣凤记》的作者相传是这场斗争的直
接参加者王世贞或他的门人 焦循的《剧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相传《鸣凤》传奇,弇州门人作。 惟‚法场‛一折,是弇州自填词。初成 时,命优人演之,邀县令同观,令变色 起谢,欲亟去。弇州徐出邸抄示之曰: ‘嵩父子已败矣。’乃终宴。‛
《鸣凤记》传奇现存的最早刻本是
明光宗朱常洛,年
号泰昌,明代第14 位皇帝,在位一个 月。
明熹宗朱由校,
(1621-1628), 明代第十五位皇帝, 在位七年,年号天 启。
明思宗朱由检,
(1628-1644), 年号崇祯,明代第 十六位皇帝,光宗 朱常洛之子,熹宗 朱由校之弟。 在 位17年。
明代中后期,传奇以情节的复杂和悦耳的音
“四大声腔‛
余姚腔
海盐腔
弋阳腔
昆山腔
:从梁辰渔用昆山腔演唱《浣纱 记》之后,成为独霸剧坛的声腔,直到 乾隆晚年,四大徽班进京,进而引起所 谓‚花雅之争‛
李开先《宝剑记 》
李开先(1502-
1568),字伯华, 号中麓,别署中麓放 客,章丘人。嘉靖八 年进士,官至太常寺 少卿,提督四夷馆。 嘉靖二十年(1541) 四十岁时,因上疏抨 击朝政被罢官为民, 归乡隐居终老 。
《宝剑记》的思想倾
向是十分复杂的,第 三十七出《夜奔》是 全剧最出彩的,也可 以看出林冲在投奔梁 山时的矛盾心情,也 可以看成是作者自身 矛盾心情的写照: ‚专心投水浒,回首 望天朝。急走忙逃, 顾不得忠和孝。‛
梁辰鱼《浣纱记》
西施咏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宝剑记》传奇现存嘉靖二十六年
(1547)原刻、嘉靖二十八年增刻序跋 本。全剧五十二出,取材于《水浒传》 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到第十二 回《梁山泊林冲落草》,但多改易,面 目一新。
一开始就强化了林冲与朝廷的矛盾
步步紧逼的轮番对比加强了矛盾展开得
激烈程度 通过对林冲家庭的描写,加强了戏剧矛 盾所引起的情感反应
明传奇
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
展演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 传奇戏的特点与南戏大致相同:在音乐 上,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在戏剧结构 上一般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刻画人物 细腻精致 。
(1)前期:洪武——明孝宗弘治年间,
(1368-1505),这是明代戏剧的沉寂 期; (2)中期:明武宗正德年间——明神 宗万历年间,(1506-1620),这是明 代戏剧的鼎盛时期,明武宗正德皇帝可 以说是以其个人的努力来打破程朱理学 对人性束缚的一个人; (3)后期:天启——崇祯(15061644),这一时期是戏剧深入发展的时 期。也可以中后期并称。
泰州学派的学者由王阳明的“心体”出发,
把心学愈来愈向感性方向推进,明确提倡自 然,肯定人的欲望。而李贽更是大讲“童 心”,提倡“私欲”,他的《童心说》我们 前面已经讲过“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 一念之本心也。”,“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 矣。”
在泰州学派的鼓荡下,肯定人的私欲,追求个性自 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思想解放 的文化思潮,弥漫于整个社会。 “尝见读书才士,与一切伶俐俊少,谈及淫污私情, 必多方揣摩,一唱百和,每因言者津津,遂使听者 跃跃。 ” 与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和哲学思想相呼应,晚明时 期一股“主情”(即主张以个人的主观心灵,真实 感情为文学的本源,对象和功能)的进步的文艺思 潮席卷文坛。因此晚明戏剧家们明确指出曲是“心 曲”,是表达人的主观情性的最佳艺术形式。
明孝宗朱祐樘,
(1470年-1505 年),年号弘治, 是明宪宗成化帝朱 见深的三子。明朝 第9 位皇帝(1488 年——1505年在 位),在位18年, 享年36岁。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
孝宗的独生子,生 于弘治四年(1491 年),死于正德十 六年(1521年), 在位16年。
明世宗嘉靖皇帝
在汤显祖的人性观中,情和理既有矛盾对立
的一面,也有统一同源的一面。在他感到现 实社会中的天理禁锢和扼杀人性、人情的时 候,当他的个性意识在心灵中占上风的时候, 他在创作中就着重表现出了情与理的对立和 冲突,并且以艺术的激情把这种冲突推向势 不两立的极端,比如《牡丹亭》;而当他为 了捍卫情的合理性、正义性和纯洁性的时候, 他便声称情能战胜理;当他心中以人伦为人 的本性传统人性观支配他的思想的时候,他 则着重声明情和理的统一,理中有情,情中 有理。
除了传奇作品以外,汤显祖还是当时一
位著名的诗文作家。他在二十六七岁时 就刊印了诗集《红泉逸草》(1575), 《雍藻》(1576,已佚)。而后又把万 历五年到万历七年的百余首诗赋编为 《问棘邮草》。此外还有《玉茗堂文集》 《玉茗集》,流行于世。
汤显祖的时代,以王守仁‚心学‛为代表的
一元人性观占压倒性优势的时代,是明代中 叶以后哲学思想的主流,汤显祖的人性观念 也是一元的,他说:‚天机者,天性也;天 性者,人心也。‛,‚人生而有情‛,‚性 乎天机,情乎物际。‛也就是说,天机、人 心、性、情都是出自同一本体的,即人生而 有之的天性,其区别仅仅在于,性是人性的 必然,无善,无恶;情则是人性的可能,随 物而动,乃分善恶,善恶皆为情之固有。情 之善者,即为名教(伦理道德)之根基,因 此必须遂情以存性。这也就是汤显祖一生追
的文人化作为其鲜明的表征。 从表面上看,文人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与 戏曲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社会风气; 而从深层次看,文人士大夫越来越自觉, 也越来越执著地借助于传奇戏曲来表达 自身的主体精神和主体需求,因而传奇 成为文人士大夫社会存在和生命意识的 艺术表现形态。
齐悫在他的《令(加言字旁)痴符序》
调两大优势击败杂剧,进入了其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戏剧被传奇垄断。而且他们 的作品继承了南戏直面现实,揭露社会黑暗 的传统,剧坛呈现出一片生机。
三大传奇
李开先的《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无名氏的《鸣凤记》
三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明传奇的
全盛。
创作流派的多种多样: 汤显祖
‚临川派‛,主张至情 沈璟 ‚吴江派‛,重视音律,沈璟作品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梁辰渔 ‚昆山派‛
“读《六经》之实于吾心‛,认为普通百
姓通过‚致良知‛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 界。 王守仁要求去人欲而识天理,追求一种 摆脱物欲,无所牵挂的‚心体‛,这种 ‚心体‛又不能不染上感性情感的色调。 泰州学派王艮:‚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 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百姓 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之条理处。‛
《浣纱记》是一出爱情戏,但是这里的
爱情有着明确的政治皈依,范蠡和西施 的爱情是无条件地服从于吴越之争的政 治大局的 。
虽未成配,已作卿妻,恐无此理 臣闻为天下者不顾家,况一未娶之女?
主公不必多虑。
小娘子美意,我岂不知。但社稷废
兴,全赖此举。若能飘然一往,则 国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 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 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 小娘子,我和你必同做沟渠之鬼, 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
(1522-1567)嘉 靖皇帝并不是武宗 的儿子,也不是孝 宗的孙子。孝宗的 弟弟,成化皇帝的 次子兴王朱佑沅唯 一的儿子 。在位 45年。
明穆宗朱载垕,
(1567-1573)年 号隆庆,世宗皇帝 的三子,三十岁登 基,是为明朝的第 十二位皇帝。 在 位6年。
பைடு நூலகம் 明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穆宗皇帝长子,6 岁立为太子,10岁 即皇帝位,年号万 历。 在位48年。
配君子,不意苟合吴王。摧残风雨, 已破豆蔻之梢;断送韶华,遂折芙 蓉之蒂。不堪奉尔中馈,未可充君 下陈。
梁辰鱼写西施和范蠡的爱情生活,并不
是着眼于情爱本身,而是着重表现者对 情人国人的胆略和坚强的意志。作者充 分肯定了范蠡和西施为了国家大义而不 惜牺牲个人情感的行为,把男女爱情和 国家兴亡融为一体,相互生发,在明清 戏曲史上有开创性的意义。清代《长生 殿》《桃花扇》等传奇都受到了它的影 响。

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下:“诗不如
词,词不如曲,故是渐近人情。……快人情 者,要毋过于曲也。”曹履山《牟尼合记 序》,阮大铖《牟尼合》传奇卷首言:“闻 曲之为心曲,名言为曲,实本为心。”张琦 《衡曲麈谭》:“且子亦知乎曲之道乎?心 之精微,人不可知,灵窍隐深,忽忽欲动, 名曰心曲。曲者也,达其心而为言者也。” 说明了曲是心物化后的产品,比诗词文赋更 便于表达人的主观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