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液体的压强学案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
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根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根底,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拟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
学生学习这局部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局部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局部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
主要表现为:〔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具水、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盐水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互相交流感受。
二、导入新课思考问题: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三、实验探究(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和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发现橡皮膜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填有或没有)压强,并且看到下面一个橡皮膜比上面橡皮膜凸出明显,说明。
2、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都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据报道,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增大,故相同深度的江水对堤坝的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2. 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液体的压强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ρgℎ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ℎ为液体的深度。
3.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液体的每一层都会受到上面液体的压力,所以深度越大,上面液体的压力就越大,下面液体的压力也就越大。
4.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在相同深度下,密度大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就更大,所以液体的压强也就更大。
5. 液体的压强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即重力加速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在相同深度下,重力加速度大的地方,液体受到的重力就更大,所以液体的压强也就更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解:通过讲解液体的压强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液体的压强的基本知识。
2.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讲解1.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1.2 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液体的压强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ρgℎ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ℎ为液体的深度。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压强教学案

3、液体压强的计算:
公式:P =ρg h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连通器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教学反思
课题
二、液体压强
备课人
目标描述
目标水平
记忆
理解
应用
综合
教学
目标
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V
V
V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V
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V
教具
演示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2.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跟什么有关
(1).介绍压强计
(2).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P—压强
ρ—液体密度
h—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A
B
h=20cm
甲
乙
5.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如图
①连通器的原理(用P83图14.2-8讲述)
演示:在连通器中倒入红水,让学生观察每个容器中的水面的高度。(相平)再把连通器慢慢倾斜一个角度,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相平(仍相平)
初中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液体的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知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
2.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1. 教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2.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1. 引入探究课题a. 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b.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
(问题:为什么橡皮膜会凹陷?)2. 实验探究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深度处液体对U形管压强计的影响。
(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有什么关系?)3. 总结规律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液体深度、液体密度。
三、巩固练习1. 学生自主完成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卡片。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液体压强的计算练习。
2. 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并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4.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4. 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章节总结1. 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2.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中的示数变化,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教学内容: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的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物体压力的概念,并与压强的概念相对比,让学生意识到压强是压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量化表达。
导入知识:2. 向学生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即液体受力于其表面上的压力除以其表面积。
3. 提示学生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压强 = 力 / 面积。
示范演示:4. 拿出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并将容器口封闭。
用手掌轻轻按在瓶子的上方,观察水面的变化。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水面的下降情况。
5. 解释上述现象,指出是手掌对液体表面施加了压力,因而水面下降。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与液体水平面的高度和重力有关。
理论讲解:6. 解释液体压强与液体垂直深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7. 引导学生推导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液体压强 = 液体密度 ×重力加速度 ×深度。
讲解计算方法:8. 给出几个液体压强的计算例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给的数据和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操练演练:9. 学生个别或小组练习计算液体压强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与纠正。
10. 在课堂上进行液体压强问题的讨论和解答,确保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计算有充分的理解。
拓展应用:11. 给学生一些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题,如液体中的潜水员承受的压力、液体中的浮力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概括:12.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强调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家庭作业:13.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液体压强的计算练习,并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4. 对本节课教学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以便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和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发现橡皮膜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填有或没有)压强,并且看到下面一个橡皮膜比上面橡皮膜凸出明显,说明。
2、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都没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据报道,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增大,故相同深度的江水对堤坝的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1、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观察现象。
2、认识压强计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
⑤归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计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我们来探究某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
液体由于重力,产生向下的压强,我们可以设想在液体内部有个水平放置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压强即可。
设该平面在液面下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则:
液柱的体积V=sh
液柱的质量m=ρv=ρsh
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shg
平面受到的压强p=F/s=ρhg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___( )____帕斯卡
ρ___密度——()
g______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h_____深度——()
根据上面地算液体压强的公式,分析说明:
1. 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是什么关系?跟所取的面积有关系吗?
2. 观察课本T7.2-7,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四)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
连通器的应用(喷泉)
(五)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六)自我检测:
1.实验表明液体__________ 存在压强,压强随________而增大。
但在液体内部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的压强相等。
2.液体由于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压强的大小由_______和________来决定,跟液体自身所受到的重力_________。
3.关于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
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B.液体的同一深度,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
C.液体的同一深度,向下作用的压强小于向上作用的压强
D.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无关。
4.如图8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 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 .打开阀门K 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 .打开阀门K 后,由于b 处的压强大于a 处的压强,水将从
乙流到甲
C .打开阀门K 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
水不会流动
D .打开阀门K 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从乙流到甲
三、课后延伸:
1、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A.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
B.在水中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 ]
C.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与这点所处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 ]
D.凡是壶嘴高度相等的茶壶,当装满水时,在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强都相等。
[ ]
E.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一定等于液体底部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
2. 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的因素是: [ ] 图8
A.液体的重力
B.液体的体积
C.储存液体的容器
D.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
3.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B.在液体中,液体越深压强越大
C.液体的压强只与密度有关
D.液体内部的压强不仅与液体密度有关,而且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如图7所示,两只容器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 、B 、C 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p C ,则下列有关p A 、p B 、p C 的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p A >p
B >p
C B .p A <p B <p C
C .p A =p B >p C
D .p A =p B <p C 5.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 帕,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 牛.(g 取10牛/千克)
6.如图3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个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口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对瓶底的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光缆通信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方式.1997年,我国首条海底通信光缆(上海崇明——横沙岛)铺设成功.如果该光缆在水下17米深处,则光缆外边的包裹材料至少应能承受 帕的压强.(海水的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g 取10牛/千克)
图
3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