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

合集下载

13测量与监视过程检查表

13测量与监视过程检查表
产品审核指导书
产品审核指导书
8.2.2.2
COP
71
产品标识和追溯性控制程序
7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3
试验室控制程序
74
产品/过程检验失效分析统计
产品/过程检验失效分析统计记录
8.4
COP
75
进货检验指导书
76
产品过程检验规范
77
产品/过程检验改进工作持续改进计划记录
产品/过程检验改进工作持续改进计划记录
8.5.
COP
四、使用什么方式进行(材料/设备/装置)
78
检具、量具、仪器、仪表
检具、量具、仪器、仪表
7.6
SUP
79
试验设备与设施
试验设备与设施
7.6
SUP
五、由谁进行(能力/技能/知识/培训)教材
80
质检部及检验员、产品/过程审核员
资格证书(职称证/学历证)
作业文件:各过程相关人员及人员的质量目标
产成品和半成品
8.2.3/4
COP
18
产品最终检验规范
8.2.4
COP
19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8.2.5.6
COP
20
产品质量缺陷重要度级标准
8.3
COP
21
生产计划
22
年度检验计划
8.2.3/4
MP
23
年度质量审核计划
MP
24
产品自检报告
25
材料样件
26
进货检验入库通知单
27
产品/过程检验工作持续改进计划
培训计划、相关培训记录与证据
培训申请/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试卷/成绩/效果评估/员工培训档案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含表格)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含表格)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确保监视和测量资源,且能有效地控制、校正与保养,对产品和服务实现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2.范围:本控制程序适用于证明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用于监视和测量结果所需要的资源。

3.权责:3.1.质检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校正计划的拟定与校正管理作业。

3.2.使用部门:负责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的保养管理4.定义:4.1.监视和测量资源是指监视和测量结果所需要的资源,可包括装置、仪器、量规等设施。

5.工作流程:5.1.监视和测量资源需求:5.1.1.监视和测量资源的选用由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购;5.1.2.质检部对监视和测量资源的选型、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作出评价并审核;5.1.3.申请部门将评估过的监视和测量资源需求申请单报总经理批准。

5.2.监视和测量资源的验收5.2.1.外购监视和测量资源到厂后,由经营部办理入库手续,等技术资料文件,由质检部保存。

5.2.2.一般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由质管部验收;5.2.3.专用监视和测量资源由技术部验收;5.2.4.新购买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内部检验合格后需要经过检定或鉴定,检定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应贴上合格标签后才能使用;5.2.5.验收合格可以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应登录《监视和测量资源一览表》,并建立《监视和测量资源履历表》。

5.3.监视和测量资源应进行标识,包括编号及有效期等,纳入监视和测量资源台帐并整理校准报告,发放到相关使用部门、使用者。

5.4.监视和测量资源校正作业流程:(见流程图)5.5.监视和测量资源校正的频率5.5.1.依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特性、使用频率,由质检部制订校正周期, 并编成《监视和测量资源一览表》,于每年年底排定下一年度的预定校验日期,并记录于《年度校正计划》中。

5.5.2.当监视和测量资源新购置使用时发生异常或故障维修后,由质检部立即实施校正,以确保仪器的精密度。

安装公司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目录表

安装公司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目录表
FN18
36
21
流量计
FF20
12
强检
22
硬度计
FH22
36
23
真空计
FT23
24
24
酒精比重计
FD24
首次检定
25
活塞压力计
FP25
12
26
补偿式微压计
FP27
24
27
电接点压力表
FP28
12
28
量杯(筒)
FC29
首次检定
29
手提压力校验仪
FP30
36
30
振动计数器
FD31
12
强检
31
标准压力发生器
24
11
交流电压表
EV11
24
12
交直流电压表
EV12
24
13
电瓶电压表
EV13
36
14
数字电压表
EV14
24
15
直流毫伏表
EV15
24
16
直流电位差计
EV16
24
17
万用表
EV17
12
18
交直流功率表
EP18
24
19
功率因数表
EP19
36
20
电桥
ER22
24
21
电阻箱
ER23
24
22
兆欧表
ER24
24
36
塔尺
LS36
首次检定
37
超声波测厚仪
LS37
24
38
对中专用量表
LS38
24
39
激光自动安平垂准仪

监视测量设备台账

监视测量设备台账
力表 膜盒压
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耐硫压
力表 耐硫压
力表
耐硫压 力表
耐硫压 力表
耐硫压 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耐硫耐 震压力
表 耐硫压
力表 耐硫压
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不锈钢 压力表
Y-100 Y-100 Y-100
Y-60
Y-100 Y-60 Y-150 Y-150 Y-160 Y-60 Y-60 Y-150
生活用气2
收球筒1 进站切断阀
上 抑制剂注入 泵出口压力
天窗2
天窗3
天窗1 原料气气液
联动阀 放空点火1
放空点火2
生产厂家
周检定计划
使用 检定 上次检定日 计划检定日 检定 检定
状态 周期

期 方式 单位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在用 6个月
18
压力仪表
19
压力仪表
20
压力仪表
21
压力仪表
22
压力仪表
23
压力仪表
24
压力仪表
25
压力仪表
26
压力仪表
27
压力仪表
28
压力仪表
29
压力仪表
30
压力仪表
31
压力仪表
32
压力仪表
33
压力仪表
34
压力仪表
35
压力仪表
36
压力仪表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含表格)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含表格)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环境污染的防治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检定、维护。

保证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以达到所需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2.0范围适用于产品制造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控制。

3.0定义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0工作职责4.1质量部归口管理监视和测量设备。

4.1使用部门负责妥善保管和日常使用。

5.0流程说明序号流程块工作标准1 测量需求工程部在进行工艺开发与设计时,提出对监测装置的需求,报质量部2 监测装置添置申请质量部根据需求考虑是否添置测量设备,如需要填写内部申请单3 申请单评审质量部组织工程部、财务部和各使用单位对公司监测装置添置申请进行评审。

评审内容至少包括对选型的合理性、技术性以及质量成本等临时急用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填写好内部申请单报质量部审批后,由物料部统一采购4 批准评审通过送总经理批准。

5 采购物料部负责监测装置的采购自制的专用检具由生产部按《工装模具管理程序》组织生产,准备车间负责送检6 确认、安装生产部负责组织检测试设备的安装和调试7 检定质量部对所采购的测试设备委托上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检定不合格的填写不合格监测资源处置单自制检具由质量部进行检定,内部不能检定的由质量部委托上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新采购的测试设备由物料部组织相关单位填写监测资源验收单进行验收8 编号测试设备统一由质量部刻编号,使用单位领取测量设备,质量部负责确保帐、卡、物相符。

9 入台帐实行ABC分类管理法质量部把刻了编号的测量设备输入监测资源台帐,进行统一管理10 测量系统分析质量部按《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规定,组织相关单位对新配备的监测装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ISO9000体系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模本

ISO9000体系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模本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ISO9000体系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ISO9000体系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 目的为确保测量和监控结果的正确性,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制定本程序对测量和监控设备的精度加以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各类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校正标准设备、测试软件等。

3. 职责3.1 工程部生产工程组负责公司内各类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精度校正。

3.2 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4.1.1工程部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明确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及精度要求。

4.1.2 各部门根据需要和要求需添置监视和测量设备时,填写申购单(注明测量要求和精度)交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科实施采购。

采购回来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交由工程部负责验收、安装、调试,合格后移交设备使用部门,并登记入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

4.1.3 如新购置的设备工程部无能力校准时,如能溯源到供方厂家使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对此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检定的合格证书,或校准记录,则可视其为合格,贴上合格标签,有效期视其合格证书而定,设备的合格证书归档留作证据。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和校准4.2.1工程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一览表,并把监视和测量设备分为两类:一类为外部检定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一类为内部校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4.2.2 工程部根据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类别和实际使用情况,安排检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定周期,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4.2.3 用于校准的设备,应与国家标准保持有效关系,按检定周期及时通知或交送国家计量单位给于检定认可。

4.2.4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必须做好记录,经检定、校准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贴合格标识,方可投入使用。

4.2.5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过程,应按国家校准或检定的有关规定进行。

4.2.6 贮存期间的测量和监控设备,也应按规定定期检查,防止由于贮存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IATF16949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含流程表格)

IATF16949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含流程表格)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以下简称监测设备)进行控制,证明所生产的产品都能符合规定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2.0范围适用于对公司在用的监测设备进行管理,无论其为私有或由顾客所提供。

3.0职责3.1 质检部负责对用于产品和过程监测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检定/校准(校验)。

3.2各使用部门负责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保存及其日常维护。

3.3 质检部负责监测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4.0程序内容4.1 监测设备控制程序4.2 其他管理要求4.2.1 本程序所指监测设备,指用于产品或过程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如常用量具(卡尺、千分尺、电子称等)、设备仪表、试验设备(装置)等。

其中主要指测量设备,监视设备不需要检定或校准。

4.2.2 监测设备的使用环境和人员要求a)监测设备使用场所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和《生产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b)质检部和综合办负责对使用监测设备人员视情况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进行培训。

4.2.3当公司有计算机程序软件用于过程或产品的监测时,为保证监测值准确,质检部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4.2.4 质检部负责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按MSA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除非顾客有评价方法的要求。

质检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按计划对计量型或计数型测量设备进行分析,形成分析记录。

4.2.5 公司设实验室,归质检部管辖或领导,其管理执行《实验室管理程序》。

4.2.6 监测设备检定和校准、测量系统分析的有关记录由质检部予以收集、保存。

5.0相关文件《设备管理程序》《记录管理程序》《实验室管理程序》《计量器具校准规程》《计量器具管理台帐》计量器具管理台帐.d oc《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测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xl s《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记录》通用卡尺校准记录表.xl s《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 (2).xl s。

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检定管理规定

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检定管理规定
Biblioteka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页
4/4
立即重新校准。 5.5.3.2 检验测量仪器如功能失效或损坏经修复后,须重新校准后方可使用。 5.5.3.3 检验测量仪器外借收回时,须重新校准后方可使用。 5.5.3.5 新购入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必须具有校准合格报告。 5.5.5 对于国家计量部门无法进行检定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应提请制造厂商实施校 准,并要求其出具校准合格报告。 5.5.6 需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应有合适的标识或详细的记录。 5.5.7 经计量部门检定后仍不合格,必须汰旧换新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品质技术科应 坚决予以报废。 5.5.8 用于生产的各种工装夹具、治具,由胎夹具管理人员依据图纸进行检测,并保存 详细数据记录,不合格者,应提请工艺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申请重新定制。 5.5.9 校准后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质量管理部应根据需要对其合格状态与否作出标识 5.5.10 检定后确认无法使用的计量检验器具,应填写量具报废单,报经主管副总经理 签字后,由质量管理部专人收回保管,决不允许再进入生产环节。 5.6 发放 新购入的计量器具经确认检定合格后,允许发放使用,且需在量具台帐上做好变更记 录。 5.7 因检验工作实际的需要,必须新购或增置者,由各使用部门申请购买。 5.8 对于损坏或未按本规定使用者,品质技术科有权提出惩罚意见。 5.9 检定周期 5.9.1 量具类(包括卡尺、千分尺、厚度测量仪、米尺)检定周期一年。 5.9.2 温度仪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检定周期一年。 5.9.3 推拉力计、QL扳手检、扭矩分析仪定周期一年。 5.9.4 试验设备:(包括高温试验机、恒温恒湿试验机)检定周期一年。 5.9.4 光、声学设备:(包括色差仪、光泽度仪、噪音计)检定周期一年。 5.10 MSA分析 参阅MSA作业指导书。 6.相关文件与记录 6.1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6.2内部校准规程 6.3计量器具周期校准/检定计划表 6.4校准结果报告 6.5计量器具定期巡检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