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课堂教学研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课堂教学研究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是以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绘画、柔术等为基础的舞蹈演绎形式。
它的身韵审美特征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扬。
在今天的舞蹈课堂教学中,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是一个重要问题。
1.形体完美中国古典舞的舞者在舞蹈动作中需要注意身体的形态以及手、脚、头的位置,力求做到动作完美,使得观众能够看到动作的舒展、优美和整体协调。
在传统的中国舞蹈中,头重身轻的舞步表现出来前后平衡,下重上轻的动作则是腿部的稳定性展现,整个形态看上去轻盈而又有力。
2.气质高雅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的气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高雅的气质需要体现在掌握舞台技巧的基础上,体现在舞蹈情感上的真实、开阔和信任等多方面。
舞者需要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来呈现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舞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3.视觉艺术特征中国古典舞的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特征。
一般舞者在舞蹈中并不是经常看向观众的,而是通过眼神的动静与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情绪和意境。
通过舞蹈中真实的情感表现以及视觉的特征来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引起共鸣。
二、中国古典舞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它的身韵审美特征:1.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示范等多种方式来传授舞蹈技巧和形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并且教授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和理解。
2.注重身体姿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身体的姿态,帮助他们在练习中逐渐掌握腿的力度、手的变化、肢体协调等舞蹈要点,并注意强化瑜伽等相关柔术体位,以便更好地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
3.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手势、情感和动作来反映不同的内涵,更好地传达舞蹈的情感表达。
舞者可以通过练习动作、肢体姿态和身体灵活性,以及从自我出发进行发声和表演,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身韵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舞的特点

从身韵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戏曲艺术中提炼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精华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一篇探究中国古典舞特征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舞蹈,虽然这个舞种的名称为“古典”,但并不是“古代舞蹈”,这里的“古典”指的是传统性和典范性,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众多舞蹈专业工作者经过提炼、加工、后,建立起的系统的舞种——中国古典舞。
它的产生不是新的创造和创造,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延续,是从中国戏曲艺术中提炼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精华的一种艺术形式。
虽然中国古典舞成为一类系统性、完整性的舞种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它的精髓——身韵的创立,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内核已经日趋稳定,而且它的理论根底也非常扎实,动作体系也已经形成,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古典舞已经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圆形,真正向着舞蹈范畴迈进。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对中国古典舞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需要从身韵入手,通过分析其特点来进一步了解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舞的许多动作、造型,以及动力走向等都表达了了“划圆”的特点,比方,有的呈现弧型,有的呈现八卦图型,有的呈现8字型和s型,还有的呈现几个圆穿插分布,总体来看,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表达了一种盘旋状态,即具有“圆—转”的特点。
中国古人把宇宙的运动视为一种按照圆形轨道不断往复循环的运动,因此“转”的概念无疑蕴涵着古典哲学关于宇宙循环论的发现观。
而“阴阳相对”这一古代朴素辨证思维那么是该发现观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
古人认为,一切事物无不是具有正反两方面相互作用循环不止,这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
例如,我们在观看中国古典舞时会注意到舞者但凡手向前、旁、正、斜、上、下指出时,都要先向相反的方向划出一个圆弧。
因此,可以看出古典舞的身韵强调动作过程中遵循“起承转合”“终点回归起点”的原那么,比方,欲提先沉、欲沉先提;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轻先重,等等,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动作时互相矛盾和形成比照的,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合一”相对应。
中国舞的身韵特点

中国舞的身韵特点中国舞的身韵特点中国舞身韵又称“身段”,是“在继承戏曲、武术的基础之上,按照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和规律,通过借鉴和吸收一切有利的因素加以发展创造具有鲜明民族性舞蹈、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表演体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中国舞的身韵特点,欢迎大家阅读!中国舞的身韵特点篇1一、身韵的艺术特征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
身韵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以神似为主,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化模式。
将身法与韵律相结合,其结合点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做、打”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神韵带动形体的艺术特征。
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宏扬的神形兼备的审美特征。
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提炼出了元素化动作,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形与神的独特结合。
身韵元素化动作中以“拧、倾、圆、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身韵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艺术特征。
二、身韵之“形、神、劲、律”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形式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
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领:首先,必须具备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
其次,要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最后,要掌握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一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
作为“身韵”教材,通过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解决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拨、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释义王雅萌

中国古典舞“身韵”释义王雅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念
2.“身韵”的含义:身体与韵律的结合
3.“身韵”的表现形式: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4.“身韵”的特点:内敛、含蓄、柔美
5.“身韵”的传承与发展:融入现代元素,发扬光大
6.结论:总结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魅力
正文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富含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舞蹈形式。
其中,“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概念之一,意指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动作与音乐韵律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一幅富有节奏感和动态美感的画卷。
“身韵”的含义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身体和韵律。
身体部分是指舞蹈演员通过身体的运动,展示出一系列具有特定意义的动作;而韵律部分则是指音乐的节奏感,它是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的。
这两部分的结合,形成了“身韵”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身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内敛、含蓄和柔美。
这种特点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柔和、流畅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身韵”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现代的舞蹈演员们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积极地融入现代元素,使得“身韵”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更具时代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身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展现了
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独特而精华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身韵。
本文将从舞蹈的起源、表演形式、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浅出地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美。
一、舞蹈的起源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最早的舞蹈形式是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中的舞蹈形式,旨在祈愿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舞蹈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表演形式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闻名于世。
其身韵之美主要表现在舞姿的优雅和身体的柔韧性上。
舞者通过舞姿、手势、眼神等细腻的表演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将诗意、音乐与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典舞有丰富的舞曲和舞剧,包括《仙鹤展翅》、《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美感和内涵。
三、传承发展中国古典舞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宫廷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代表形式,而今天,它已经成为一门传统艺术的代表。
随着现代舞蹈的兴起,中国古典舞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外来元素,注入新的艺术血液。
同时,各地音乐学院和文化机构也开设了相关的培训课程,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古典舞人才,以确保其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四、身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独有之处在于它的身韵之美。
身韵是指舞者在舞蹈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身体的韵律美和姿态的优雅。
中国古典舞要求舞者有优美的身段、敏捷的灵活性和独特的气质。
通过各种动作的流畅转换及身体姿态的变化,舞者能够展示出舞蹈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总之,中国古典舞凭借其独特的身韵之美赢得了世人的赞赏和喜爱。
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国古典舞仍然蓬勃发展,并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近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感受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技巧,更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舞蹈形态、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情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一、舞蹈形态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美以柔和、舒展为主要特点,追求以身体线条的和谐流畅展现美感。
在整体表演形态上,中国古典舞注重身体的垂直性和优美的曲线,力求塑造出纵横有序、美感流转的图形。
舞蹈者身体的每一动作,都要求其有起伏有承接,展现出连贯和平衡的美感。
二、舞蹈动作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充满了韵律感和力量感,注重舞者的动作协调和精确性。
它融汇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擅长运用手势、脚步、身体转动等多种动作形式,展现舞者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古典舞注重手势的表达,手指的细腻动作是其独特之处,通过手势的变化,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注重舞者的身体平衡和控制,舞蹈中的旋转和跳跃动作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身体灵活性和力量。
三、舞蹈表情中国古典舞重视舞者在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注重用舞蹈语言传递情感和内涵。
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舞蹈故事得到更加生动和感染力的呈现。
古典舞的表情既要求舞者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又要求其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含蓄和内敛。
在表情的呈现上,中国古典舞常常利用眼神的凝视和微笑来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给观众带来一种深沉而又内敛的审美享受。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得以保持和发展,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现出中国人民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在更深入地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舞者个人修养和艺术修炼的要求。
通过中国古典舞的学习和表演,舞者能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深奥和博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特征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它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在节奏上一般不采用那些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节奏,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怎样才能真正掌握并正确的运用“劲”呢?好比说陈维亚编导所编创的舞蹈剧目《秦王点兵》,它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劲”的运用,剧目从始至终贯穿着秦俑石像固有的棱角顿挫的运动形象,准确的体现了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的,总而言之,掌握和使用身韵的劲头要讲究方法,不可使“蛮”劲而要使“巧”劲。
“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是身韵的基础,更是训练的关键。尤其是“提沉”,它们是各元素的基础,是贯穿一切动作从始至终的主线,更是元素之本。只有牢固的掌握了“提沉”的动律,才能更好的使“冲、靠、含、腆、移、旁提”发挥其自身最大的能量。提沉实际上是联系起来称的,事实上动律必然是先“沉”而后“提”的。提、沉是身体的“上下”动律,更是训练上半身感觉的基础所在。它的动作要点是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出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由吸气带动腰椎由弯状一节一节直立,使之达到气息与外部动作的相互统一。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身体的“斜移”动律。它们是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胸大肌和后肩部、后侧肋带动向八点与四点或二与六点方向冲出和靠出,它们是连接各元素形成舞蹈动作的基础。含、腆是构成身法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它是以胸腔和后肩为推动力与缩力的“前、后”动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段的表现力。移是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它所起到的作用是灵活与协调上身的配合。旁提是身体的“弧线”动律,它是完成体态具有线条感最重要的动律元素,这一元素的训练可以充分使得腰侧肌的灵活度加强。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是中国舞蹈中最传统、最具代表性、最精湛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典”为拉丁文cassi—cus的意译即为“经典的”。
中国古典舞(又称“新古典舞”)是从我国的传统戏曲舞蹈、武术、古代艺术资料中的舞蹈形象如敦煌舞中的“反弹琵琶”这一舞姿就是从敦煌112石窟壁画中的“琵琶舞”的舞姿,民间舞蹈如《绸舞》、《剑舞》、《胡旋舞》等,古典、诗画等文学艺术中挖掘筛选、整合创造而来的。
因此中国古典舞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便具有了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完整的表现手法和严格的训练方法。
这种传统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是在不失传统艺术的前提下,经过李正一、唐满城两为教授的倾心研磨,提纯出古典舞的身韵动律“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元素和“圆、曲、拧、倾”的动势节律的身法态势。
本文旨在从表层到内涵寻找出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一、龙蛇蜿蜒——线博毅《舞赋》有“蜲蛇蚺袅,云转飘曶”、“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卢肇《湖南观双枯舞》云“飘渺兮翔凤,婉转兮蛟龙”;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咏》“矐如弈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晋《白纻舞歌诗》有“转盻遗精艳春光,将流将引双雁行”。
以上历史记叙的'舞蹈诗歌辞赋中,无论是描写形体的“婉转如转龙”还是描写眼神的“转、斜、送、回、顾、盼、盻、流”等都十分清晰地证明了中国古典舞在形体动态和空间构图上追求一种线型之美。
而这种追求是来源于中国古人的抽象意识在造型艺术以线为代表,包括简、空、不似、水墨、笔墨等抽象特征的审美情趣。
线的性质在中国造型艺术中有着重要位置,作为同样具备造型艺术的中国舞蹈艺术来说,追求线型的动律美当然是十分自然的。
另外,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图腾,它对中国先民有一种无比神秘的力量,因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龙崇拜”、“龙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我国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
要想充分完美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精髓所在,就需要深入了解它所包含的内在理念。
关键词:韵律特征
一、形
1.形的概念
形指外在直观的体态或动作,它表现为万千的体态和变化的动作以及之间的连接。
“形”是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形”就失去了表现艺术特征最直接的媒介。
所以“形”在身韵当中的作用是基础也是最原始的。
2.形的特征
(1)“形”的艺术特征在于“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舞形姿态
不管是造型或者是动作都是在“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舞形舞姿下完成的,所以是这些细小的特征给“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表情”。
平时我们所做的造型基本上都是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拧倾,形成不同角度的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
身韵当中的动作轨迹大多以划圆为主,人体的运动路线都是以呈现圆或圆弧,强调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而身韵的“形、神、劲、律”四大核心特征中的“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身韵中”形”的特征,一是指“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特征。
另外,舞蹈的生命力不单单只是停留在静止的“形”上,而是在于运动的过程上定位为“圆”的艺术,“形”离不开运动中的“圆”和“游”这两个特征。
(2)“形”的特征在于遵循“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的艺术规律
“身韵”当中的“形”这个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的形态与动作。
古典舞身韵,是以八大基本动律元素为代表的多种以腰为轴的动作。
从动作的技法和方法上来分析,形成人体“三圆”运动的根本关键在于腰部,腰部是这些动作的发力点以及中心。
其次,无论我们做任何动作,都要先从内心的念想和意识开始,由腰底发力从而发展延伸到全身的整体运动。
这也是“身韵”的特征之一。
1.神的概念
“神”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韵”,这个词不仅是在舞蹈当中,在万物中都是异常重要的。
任何艺术若没有了神韵,就相当失去了生命。
“神韵”是一种内在的、发自内心的微妙感觉,也是在舞蹈训练和艺术表现当中真正目的所在。
身韵的灵魂所在,则是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它的“神韵”所在。
2.“神”的特征
“神”的艺术特征是遵循“心、意、气”的规律而运动。
舞蹈开展前,遵循“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所谓“心、意、气”这正是“神韵”的具体化。
它的真正含义是通过自身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诠释舞蹈动作,并且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
自觉的意识同时也包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我们在表现作品的时候,要想真正将它的“神韵”体现出来,内心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情感的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在“形”中谈到的“动律元素”和“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事实上无一不是与主观的意念紧密相连的,即便是一个最简单的“提沉”,也是依据意念支配,结合“心、意、气”的规律而运动的。
三、劲
1.劲的概念
动作内在节奏当中的层次、力度以及轻重缓急的处理就是“劲”。
在动作过程当中,力度的运用是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分的,就像文章当中的标点符号感觉一样。
“劲”这个舞蹈节奏的标点符号正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
所以“劲”的运用,也使韵律更加清晰明了。
2.劲的特征
(1)“劲”的特征在于“点、线”的概念
舞蹈当中点线之间的连接以及点线主次的表现就是靠“劲”来诠释的。
用点和线来明确动作外部经过的路线和节奏处理的强弱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典舞中,肢体运动的节奏规律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且有变动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
此外,动作力度的大小也不是平均分布的,它们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别,而这些都将是通过形体的动作主体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要求舞者懂得适当地去运用“劲”来把动作表现出来。
(2)“劲”的特征在于各种类型“劲”的表现
古典舞的身韵非常重视“亮相”的处理。
这个“亮相”所要使到的劲,是猛然收起而突然停止的一种“寸劲”,要用的恰到好处才能凸显舞蹈的意念。
还有身体下压的“反衬劲”等,这也是身韵当中非常显著的特征。
1.律的概念
“律”就是身韵当中规律性和动作路线中所要依循的律动性。
正常动作之
间规律的连接要注意“顺畅”,动作顺畅就能一气呵成。
但是我们也从古典舞身韵当中发现许多“反律”,也产生出奇峰叠起的效果。
2.“律”的特征
(1)“正律”性
所谓“正律”,就是一切正常的规律,一切顺畅的动作或者之间的连接。
例如我们的八大元素,在组合或动作的时候,基本上是按元素排列的顺序去做的。
若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顺畅,动作才能够一气呵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律当中的“正律”。
(2)“反律”性
①整体动作的“反律”
这里我们所说的“反律”,就是指动作从反面做起的法则。
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感觉。
从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逢沉必提、逢冲必靠、逢前必后、逢左必右”都是古典舞特有的“反律”。
②动作和体态之间的“反律”
我们用“双晃手”为例具体说明:在做“双晃手”的时候,当双臂向左晃动的时候,身体却有向右拉伸之意,这就是动作和体态之间的“反律”。
这样的动作会让人有圆润饱满的感觉,也使动作充满了延伸和韵味,这些“反律”也是古典舞所特有的。
参考文献:
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王国宾,刘青弋,平心.中国古典舞教学与理论研究[M].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
李正一.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