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肺炎比较表

合集下载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断
1.临床诊断 门诊CAP经验性治疗前通常只有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实验室诊断结果尚未获 得。对于有些门诊病例,快速针对性诊断检测非常重要,如快速诊断流感病 毒感染可以尽快启动抗流感病毒治疗及二级预防。
诊断
1.病原学诊断 肺炎的病原学诊断通常不能仅依据临床表现。除了入住ICU的CAP,没有统计 学证据证明单一针对某个特殊病原体治疗优于经验治疗。
并发症
3.复杂性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既可诊断又可治疗,如胸腔积液pH<7,葡萄糖<2.2 mmol/L
,乳酸脱氢酶>1000 U/L,或发现或培养到细菌,则胸腔积液需通过胸腔引 流管彻底引流;对一些疑难病例可能需可视胸腔镜检查和治疗。
随访
无基础疾病的CAP患者发热和白细胞增多通常在2-4日恢复正常,实验室检 查可能会持续稍长时间。胸部影像学恢复最慢(4-12周),时间长短取决于 患者的年龄和肺部基础疾病。一旦患者的临床状况(包括并发症)稳定,可 考虑出院。出院后的居住地点(养老院、与家人共居、独居)是出院时机的 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老年患者。对住院患者,建议4-6周后随访影像学。 如反复发生肺炎,尤其是同一部位的肺炎,需考虑肿瘤的可能。
鉴别未能预料的病原体可以使初始经验治疗更窄谱,因而降低抗生素选择压 力和减少耐药;有些可发现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 菌和流感病毒;最后,如果没有培养和疑似的信息,不能准确追踪耐药趋势, 恰当的经验治疗很难实施。
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革兰染色和痰培养
适合培养的痰标本及合格痰标本中性粒细胞应>25/单个低倍视野,鳞状上 皮细胞<10/单个低倍视野。痰标本革兰染色和培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 很大,即使在已证实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痰培养的阳性率仍≤50%。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效果比较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效果比较
效 :病情 无 明显改善 或 加重 。 2 结 果 2. 两 组 症 状 体 征 消 失 时 间 比较 见 表 1 1 。
表 1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比较 ( 。 ± ) d 5
不 良反应较红霉 素小 ,本文 中前者 的 胃肠道反应 发生率 明
显 低 于 后 者 , 且 未 出 现 肝 功 能 损 害 病 例 , 还 可 以 间 断 应 用 , 患 儿 及 家 长 容 易 接 受 , 能 够 坚 持 用 药 , 远 期 效 果 好 于 红霉 素 。 所 以笔 者 认 为 , 支 原 体 肺 炎 采 用 阿奇 霉 素 治 疗 优 于 红
( . %) 1 7 。 8 1 2 治 疗 方 法 两 组 均 不 用 其 他 抗 生 素 , 发 热 、 咳嗽 者 给 . 予对 症 处 理 。 红 霉 素 组 给 予 红霉 素 3 rg ( g ・ , 先 0 / k d) a 溶 于 1 rl 菌 注 射 用 水 中 ,再 加 入 到 添 加 了 抗 坏 血 酸 钠 O 灭 a 的 5 葡 萄糖 注射 液 ( % 最终 稀释 浓度 小于 0 1 .%) 中, 每 日分 2 次缓 慢静脉滴 注 ld O ,改为 红霉 素 口服 ,3  ̄5m / g d, 0 0 g k ,4
间均 明显短 于红霉素组 ,且差异均 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咳
止时 间略短于 红霉素组 ,但差异 无统计学意 义 。总体 上 , 阿奇 霉素 主要 症状 体征 消失 时间短 于红 霉素 组 。 2.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见 表 2 2 。
表 2两组疗效比较【 (6 】 例 9)
素替 代红霉素治疗儿童 支原 体肺炎的可行性 ,我们采用阿
霉 素 ,且 4周疗法远 期效果优于红霉素 的 2周疗法 ,复 发

各类肺炎的比较

各类肺炎的比较

根据引起疾病的生物因子:细菌性肺炎:病史、症状可有受凉、疲倦、饮酒,药物应用,慢性疾病等诱发因素;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其它症状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

病史应询问以上症状的演变过程,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

体检发现热病容,少数有呼吸急迫和紫绀,重症病人体温可高达 39~ 40oc ,血压下降休克体征,胸部检查患恻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可增强或减弱,叩诊有浊音,听诊可有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少数可有胸膜摩擦音或呼吸音减弱。

辅助检查(一)胸部 x 线检查:最常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型改变,通常无助于肺炎病原的确定,但某些特征对诊断可有所提示,如肺叶实变、空洞形成或较大量胸腔积液多见于细菌性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可引起明显的肺组织坏死、肺气囊、肺脓肿和脓胸。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常呈下叶支气管肺炎型,易形成多发性小脓腔。

对肺炎诊断有重要价值,炎性浸润阴影的部位、范围,有无空洞、胸腔积液等与病原菌有关。

(二)细菌学检查:痰或胸水涂片检查,培养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试验.连续 2 、 3 次为同一细菌生长,致病菌的可能性大,仅一次阳性或多次为不同细菌生长,则可靠性差。

细菌浓度≥107cfa/ml 为致病菌,105~107cfa/ml 为可疑,<105cfa/ml 多为污染菌。

(三)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增高,可有核左移,年老体弱或严重病例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四)免疫学检查: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检测血清病原菌的抗原或抗体,有助诊断.聚合酶链反应对病原体的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五)其它检查:必要时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相关检查。

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及 x 线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的检测。

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可提示病毒感染,但并非一定来自肺部,需进一步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

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与准确性比较

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与准确性比较

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与准确性比较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是两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诊断准确性的比较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及其准确性。

一、疾病概述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是两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咳血等,临床表现较为轻微。

而细菌性肺炎则是由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其临床症状较重,患者常伴有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鉴别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其患病类型。

支原体肺炎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轻度发热等症状,而细菌性肺炎则常伴有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这些症状在初期对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影像学检查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在胸部X线或CT影像上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

支原体肺炎往往没有明显的肺实变,但可见一些散在的病灶或斑片状模糊影。

而细菌性肺炎则常伴有明显的肺实变,病灶较大且局限。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肺部感染的性质。

3.病原体检测病原体检测是最直接的鉴别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支原体PCR检测或细菌培养。

支原体PCR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灵敏度较高;而细菌培养可以排除其他细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具体菌株。

通过病原体检测,可以明确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三、诊断准确性比较从鉴别诊断方法上来看,病原体检测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PCR检测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病原体的存在与否。

细菌培养虽然耗时较长,但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对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准确性也较高。

相比之下,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影像学检查对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低,易于造成误诊。

四、治疗选择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肺炎的五个诊断标准

肺炎的五个诊断标准

肺炎的五个诊断标准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于其症状多样化,诊断起来常常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通过一些明确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肺炎,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肺炎的五个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肺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

发热通常是持续性的,咳嗽伴有痰,痰液可能呈现黄绿色。

胸痛多发生在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呼吸急促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的。

这些临床表现是肺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二、体格检查。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会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等体征。

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氧合不良的表现,如发绀等。

这些体格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肺炎。

三、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肺炎患者的X线胸片上会出现片状阴影或斑片状浸润影,有时伴有支气管充气不全等表现。

此外,CT扫描也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病变,对于难以诊断的病例有一定的帮助。

四、实验室检查。

肺炎患者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通常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此外,痰液培养和病原体抗原检测也有助于确定病原体的种类,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五、综合评估。

最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肺炎。

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辨证能力,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流行病学史,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之,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诊断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肺炎诊断标准能够帮助到大家,提高对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是什么?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支原体引起。

在临床上,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肺炎、咳嗽和感冒等相比,支原体肺炎在临床症状和治疗上有一些特殊的区别。

本文将重点介绍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

1. 病原体特点支原体是一类微生物,属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

与细菌不同的是,支原体较小,无细胞壁,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生长。

与病毒不同的是,支原体拥有一定的代谢能力,可以独立生长繁殖。

因此,支原体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细菌或病毒,而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生物。

2. 传播途径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途径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的飞沫中的支原体,进入他人的呼吸道,导致传染。

3. 发病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表现比较轻微。

常见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干咳、低烧等,病程一般较长,持续1-3周之久。

相比之下,肺炎的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包括高热、咳嗽、胸痛等。

4. 潜伏期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较其他呼吸道疾病较长。

这意味着感染者在暴露于支原体后,可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5. 治疗方法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和咳嗽等,治疗方法则更多样化,并且抗生素治疗并不是首选。

6. 预防措施与其他呼吸道疾病一样,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注意呼吸道卫生。

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咳嗽礼仪,对于减少支原体肺炎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在病原体特点、传播途径、发病症状、潜伏期、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呼吸道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咨询医生。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x 线表 现 及肺 外 表现 。结 果 13例 肺 炎支 原 体 肺 炎 中婴 幼 儿 5 (78 )儿 童 5 (22 ) 其 中 肺 外 1 4例 4 . , 9例 5. ,
表 现 婴幼 儿 8 (. %)儿 童 4 例 (89 ) 干 哆音 婴 幼 儿 3 例 71 , 4 3 . ; 6例 (67 , 童 2 6 . %)儿 4例 (0 7 ) 湿 哕音 婴 幼 4 . ; 儿4 8例 (89 )儿 童 4 例 (4 6 。结 论 8. , 4 7 . %)
2 结 果 一
1 1 临床资料 .
三 附属医院儿科收治, J 支原 体肺炎患J l3 , 中 ' D b L1 例 其 男 6例, 4 例; 4 女 9 年龄 6个月 至 3岁 5 4例 (7 8 ) 4. ,

6岁 1 (4 2 ) ~1 6例 1. , 0岁2 3例 (04 , 1 2. ) ~ 4岁
【 要】 目的 摘
分 析婴 幼 儿 与儿 童肺 炎 支 原 体 肺 炎 临 床 表 现 的异 同 点 。 方 法 回顾 分 析 13例 小 儿 1
肺 炎 支原 体 肺 炎患 儿 的 临床 资 料 , 主要 观察 患 儿 临床 表 现 、 常 规 、 炎 支 原体 IG 抗体 、 学 指标 及 尿 蛋 白、 血 肺 g 酶
2 (77 )住 院时 间 1 3 , 均 9 7d 以 6 O例 1. ; ~ 1d 平 . 。 个 月 至 3岁 为 婴 幼 儿 组 , ~ 1 4 4岁 为 儿 童 组 。
2 1 临床表 现和血 常 规 检查 两 组 患 儿 的临 床 资 .
料对 比和血 常规检查 结果 分别 见表 1 2 ,。
主虽生耍堕熊金』型堂
生l — 2卷 1 第 笠 期 C iPd tItg T aiWet dF b OOV l , o1 h eirner r t sMe,e I ,o 2N . n a d Z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体,尤其在儿童中引起的肺炎发病率较高。

本文将就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

1. 引言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儿童肺部感染是两种常见疾病,在临床上呈现出一些相似和不同的特点。

了解其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 感染途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与正常人接触时通过呼吸道黏膜传入机体。

而儿童肺部感染往往通过病毒、细菌等多种途径感染,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3. 发病年龄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以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而儿童肺部感染则无明显年龄限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4. 临床症状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等。

部分患者还可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而儿童肺部感染则可以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急促、发热等。

5. 影像学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多为双肺片状、斑片状阴影,以及肺间质纤维化。

儿童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则较多样化,可以是斑片状阴影、肺石灰化、肺水肿等。

6. 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通过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PCR技术。

儿童肺部感染则可通过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病毒等检测。

7. 治疗方法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止咳药等。

而对于儿童肺部感染,根据具体病原体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退热镇痛药等。

8. 预防措施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注意室内通风等方式进行预防。

而儿童肺部感染的预防则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9.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儿童肺部感染在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准确地诊断和区分这两种疾病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
易继发细菌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婴幼儿和重症患者可出现减少中性比例高
用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
万古霉素
利福霉素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红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发热、精神萎靡、嗜睡、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重休克
起病慢,咳嗽
婴儿起病急,病程长,重: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突出
沙眼起病慢、偶急,发热少,开始上感症状,1、2有结膜炎症状;呼吸快,阵发性的不连续咳嗽。
肺炎衣原体:发病轻、隐匿无特异性。
体检
听诊中、细湿罗音
肺部啰音出现较迟,发热3-7天;肝脾增大;麻疹样皮疹;心肌炎、心衰表现;
轻症发热、呼吸困难不重;中重呼吸困难、憋喘、口唇发绀、鼻扇、三凹征
起病急、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
发热:体温可达39度以上,持续2-3周;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或发灰,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交替;呼吸道:咳嗽频繁,阵发性憋喘,呼吸困难发绀;消化系统: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嗜睡、昏迷、惊厥
起病急重、进展快,中毒症状明显。发热呈弛张热,早产、体弱不发热;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咳嗽、呻吟、呼吸浅快、发绀、休克;呕吐、腹泻、腹胀
疾病
特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腺病毒
ADV
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
衣原体肺炎
发病年龄
多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更多见
多见于6月-2岁冬春多发
新生儿、婴幼儿发病率高
各个年龄
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
全年发病
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婴儿,肺炎衣原体见于学龄儿童
临床表现
肺部啰音出现早
湿罗音
肺部体征不明显,少数听到干、湿罗音,症状与体征不一致
偶闻干湿罗音
X线
两肺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肺气肿
肺部X线改变较早;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吸收慢
可有小点片状阴影发展迅速、重摄
不一
重要诊断依据特点:支肺炎、间质性肺炎、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肺门阴影增浓
双侧间质性或小片状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