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它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特点是病程短暂,但传染性强,容易引起集体暴发。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环境卫生的改善和疫苗接种等。

一、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1.勤洗手:手是最容易接触病毒的部位,所以保持手的清洁非常重要。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到患有手足口病的人或物品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2.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手足口病的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所以在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用过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及时洗手。

3.保持个人卫生:个人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足口病的传播。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勤剪指甲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毒在身体表面的滋生和传播。

二、环境卫生的改善1.保持室内通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保持室内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感染风险。

2.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室内的地面、桌面、玩具等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特别是在有患者接触过的区域,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3.避免接触污水和脏物:手足口病的病毒存在于粪便中,所以在接触污水和脏物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穿长袖衣物等,避免直接接触。

三、疫苗接种手足口病的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推荐,对于高发疫区的儿童,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疫苗接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和剂量进行接种。

四、早发现、早治疗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口腔溃疡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退热药、口腔消炎药等。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一、前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

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活动的场所,孩子们的交往频繁,加之幼儿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手足口病的爆发。

因此,为了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幼儿园应该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教育。

二、预防措施1. 教育家长和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睛、不用口水舔手指等。

同时,在幼儿园中要求孩子们多洗手,并配备免洗洗手液。

2. 定期消毒卫生环境幼儿园应该定期对门把手、桌椅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同时,在晨检时发现有感冒、发烧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单独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回家治疗。

3.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幼儿园的饮食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同时,要保证孩子们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做好人员管理幼儿园要求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定期做体检,并注意个人卫生。

对于有感冒、发烧等情况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休息并就医治疗。

5. 做好宣传教育幼儿园应该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实施方案1. 制定手足口病预防管理制度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手足口病预防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制度执行。

2. 加强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建立健康档案,并在档案中记录学生身体情况,包括晨检、发热、感冒等情况。

同时要求家长及时通知幼儿园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记录。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要求每日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定期组织清洁卫生。

同时,要求教师和保育员在工作中注意个人卫生,并定期做体检。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饮食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同时,要加强孩子们营养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5. 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并鼓励家长参与。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流行,对于0-5岁幼儿来说,容易感染。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我在本文中进行详细阐述。

一、治疗方案1. 病情轻微时的治疗: 病情轻微时,主要是进行辅助治疗,如保持患者室内空气流通,杜绝对空气中的病毒的传播,适当使用温水、温凉开水或糖水来口服,防止患者发生脱水。

同时要避免患者感冒,减轻症状。

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在一周内自愈。

2. 病情严重时的治疗: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中成药。

抗病毒药物一般为瑞德西韦、阿昔洛韦、洛匹那韦等。

中成药多以清热解毒、润燥止痛为主,如银翘解毒片,连花清瘟、麻黄扁豆汤等。

3. 对于皮疹严重的患者,可进行局部护理,如擦上消炎药点霜和使用去痒药水,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要做好休息,增强体内免疫力,加强营养。

二、预防措施1.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多喝白开水或蜜水,避免输入过多的垃圾食品,增加日常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改善孩子体质,增强免疫能力。

2. 食品烹饪卫生,家长应严格遵守食品烹饪卫生规范,并严格检查购买食品的卫生标准和检疫证明,避免家庭内食品交叉污染。

3. 保持室内环境清新,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要注意定期清洁家具、织物和家庭用品。

4. 洗手频繁,避免与其他感染小儿接触,增强个人卫生意识。

儿童应常洗手,重点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地面物品后,应及时清洗手部,避免病毒通过手部传播。

5. 定期检查儿童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的感觉,如发烧、咳嗽、呕吐、口疮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专科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家长应及时进行预防,并注重儿童个人卫生,并应根据宝宝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次宣传和推广相关的疾病预防措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并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它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粪便或尿液后。

- 避免接触污染物: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粪便、尿液或呕吐物等分泌物。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桌子、玩具、门把手等。

- 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3. 饮食卫生:- 食用熟食: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和蛋类。

- 避免生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处理的食物,如生蔬菜、生肉等。

4. 避免近距离接触:-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他们出现症状时。

- 避免拥挤的场所:尽量避免拥挤的场所,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5. 加强儿童保健:- 提高儿童免疫力:及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疫苗,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 增强体质:保持儿童良好的营养状况,定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6.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 遵守隔离措施:如果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应遵守医生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常用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以及避免接触动物粪便等。

同时,积极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饮食、避免近距离接触、加强儿童保健和及时就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儿童。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措施: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以及空气飞沫传播。

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频繁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儿童、餐前餐后、上厕所后等时刻。

此外,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3.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人或物品,尤其是病人的唾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

避免与病人共用餐具、毛巾、玩具等个人物品。

4. 加强个人防护: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

5. 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膳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 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7.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起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合理膳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及时就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请大家牢记这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在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后,应及时洗手。

幼儿园要确保提供干净的洗手设施和肥皂,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幼儿接触频繁的场所和物品,如门把手、桌椅面、玩具等,要加强消毒频率,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3. 避免幼儿接触病毒源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对有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幼儿要及时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

同时,要避免幼儿接触患有手足口病或患有类似症状的幼儿,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

食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的卫生。

5. 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增强幼儿的体质,减少感染的机会。

6. 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幼儿园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测,了解幼儿园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病例或病毒传播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疫情扩大。

7.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幼儿园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告知他们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

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预防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和稳定。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易通过飞沫传播导致传染。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下面就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一、保持卧室通风手足口病患儿需要卧床休息,因此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卧室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可以在卧室里放置空气清新剂,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保持卫生1. 定期清洁卧室:保持卧室的整洁,经常清洁打扫,清除灰尘和污垢,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2. 个人卫生:手足口病患儿和患者的家人都需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尤其是患儿的母亲或照顾者,要注意勤换衣服、勤洗手,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三、合理饮食1. 清淡饮食: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期间口腔溃疡可能会导致进食困难,因此需要给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

2. 多喝水:发热期间患儿容易出现失水,所以要保证患儿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四、药物治疗1. 对症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烧药物,以减轻症状。

2. 皮肤护理:患儿皮疹部位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护理,如擦涂药膏等。

五、心理疏导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和照顾者要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关注卧室通风、保持卫生、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在进行护理时,家长和照顾者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有所帮助,提高家长和照顾者的护理意识,保障患儿的健康。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裙体的传染病,受感染者通常在夏秋季节中发病率较高。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家庭和托幼机构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办+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办+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办+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手足口病一般是小孩子容易得的,尤其是5岁以下的宝宝更容易出现。

手足口病其实也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有严重的话,还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

因此,对手足口病不可小视,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办?1、首先要把患病的孩子隔离开,因为这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疾病。

接触者要注意消毒还有患者之间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用过的衣物、床褥都要清洗干净,患者的衣物要松软最好能够天天更换。

2、孩子一般自觉性比较差,手足口病的患者通常都会感觉患者很痒所以要把孩子的指甲减掉,包裹号双手以防孩子自己抓拍皮疹。

医生会给出一些外敷的药物来预防上课的溃烂,每天定时换药。

3、发病的时候可以给与患者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以及清热解毒的药物。

患者最好能够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

4、臀部有皮疹的孩子还要注意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的干燥。

5、小孩子手足口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预防,小孩子特别贪玩,经常用手或者嘴来抓食玩具,我们知道玩具上面有很多病菌,特别容易传染个孩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日常用品的消毒工作。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往往流行于春季,到了每年的暑期得这种疾病的人就很少了,就是说这种病具有季节性,预防手足口病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常识,平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远离病毒传染源。

7、如果要是想预防手足口病的话主要的方式就是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因为如果要是没有受到细菌感染的话,就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病症的。

所以,小孩子平常一定要多多洗手洗澡,经常换衣服。

得了手足口病不治疗能好吗?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都是轻症,只要在家隔离就可以了,通常一周左右,疱疹就会消退、体温也会恢复正常,自己就可以好。

很多家长怕如果拖着不治疗,孩子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其实这个担心完全没必要。

如果孩子真的有重症倾向,通常在发病前两天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只是发烧皮疹,完全可以在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到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

结论:v71是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健康带毒者和轻微病例是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的高峰季节主要是春末夏初,婴幼儿最为敏感,主要传播途径有粪便和手眼互相接触。

要加强家庭及医院双方面共同防护,对于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3-02
手足口病患儿小孩子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为多种肠道病毒所引发的。

小儿手足口病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71柯萨奇a16。

由于幼儿抵抗力差,而且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途径广,容易引起暴发,所以一般无有效预防措施。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其足、手、口腔等处出现疱疹、皮疹。

1临床资料
1.1主要资料。

本组共有160例,年龄从3个月到10岁,其中3个月到1岁的21例,1岁到2岁的58例,2岁到岁的34例,3岁到4岁的27例,4岁以上的10例。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烧,精神差,皮疹,易惊、嗜睡、肢体抖动、呕吐。

1.2辅助检查。

柯萨奇病毒a16感染16例,心肌酶谱异常31例,
血糖升高42例,咽拭子及肛拭子病毒分离确诊ev71感染45例,常规白细胞升高96例,其余未分离出病毒类型。

1.3治疗。

轻症患者早期应用阿昔洛韦、干扰素、炎琥宁利巴韦林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适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运用人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1.4结果。

4例重症患儿转上级医院医治后,医治无效死亡,其他患儿均治愈出院。

2预防
2.1家庭预防。

①指导儿童改掉咬手指的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远离不洁环境。

②居室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③每年的3-6月,家长每天要常规检查小孩的手足口腔,看有无疱疹,溃烂,儿童若是出现相关的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④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日光下暴晒,保持营养的均衡,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2.2幼儿园的预防。

①把握好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做好宣传,加强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预防的教育,少让孩子到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②经常要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玩具、表面、厕所环境物体等进行清洁消毒。

③发现某班有疑似患儿后,要立即把该发病班级物品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保存,将发病班级的玩具、桌椅、被热等进行消毒,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对患病儿童所在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医学观察。

④在手足口病流行时
候,要加强对儿童全日健康观察,如果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将其他儿童分开,做好隔离,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医院就诊。

⑤加强晨检,出现疑似患儿及时做好隔离,在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快速消毒。

⑥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出现相似病状不要送到幼儿园,及时到医院检查,患儿应在家中或者医院休息直到痊愈后方可入园。

2.3医疗机构预防。

①确诊患者应采取消毒隔离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严格管理传染源。

患儿应隔离至水疱结痂,隔离期为两周。

②疑是患儿最好主单间,避免交叉感染,同一病房内不收治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③接诊患者时使用的医疗器械要及时做好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诊每位患者后,都要认真洗手消毒。

④对于轻症患儿,提倡在家隔离治疗休息,病情恶化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护理措施
3.1严密监测病情。

观察是否有烦躁不安、高热、易激怒、呼吸急促、面色发灰、心动过速、脑膜刺激征、头痛等症状,密切注意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观察有无嗜睡、精神差、抽搐、肢体抖动、呕吐等表现。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3.2用药护理。

根据医嘱,严格用药。

应用静脉留置针以减轻患儿痛苦,同时注意观察药物是否有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5g,50ml/瓶,开始滴注速度应该为1ml/min(约15滴/min),持
续15分钟后如果无不良反应可慢慢加快速度,最快滴注速度不超过30min/瓶,在输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限制入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冲击治疗,避免外渗,由于甲强龙会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有溃疡病史者慎用,同时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应用降颅压药物甘露醇注射液20-30min内静脉注射,避免药物外渗,应用前加温减少刺激以避免结晶。

3.3皮肤护理。

物理降温时动作做到轻柔,以免擦破皮疹;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臀部如果有皮疹时要一直保持臀部干燥清洁,局部的皮肤可以涂抹抗生素药膏,避免皮疹感染;保证患儿的床铺平整干燥,被褥和衣服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

3.4实行严密的消毒隔离。

疑似患儿和确诊患儿要分开安置,减少亲属的探视;被褥、衣服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床、床头柜、地面、患儿的用具都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用等量的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才可倒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接触患儿后用液体皂流动水洗手。

4总结
小儿手足口病以3-6月为多见,具有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者流行的特点,重视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对于治愈手足口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3):256
[2]黄玉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23)
[3]胡雪元,叶玲.635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5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