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3语文

合集下载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课前出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师: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这样朴素的诗歌却具有神奇的魔力,几个简简单单的汉字组合让我们看到热烈似火的江南的春季,在如此阳光灿烂的诗歌背后站着一位面露喜色的内心充盈的诗人。

江南对我们是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对北方人来说具有诱惑和神奇。

江南就是披一蓑烟雨,看十里荷花;赏三秋桂子,钓一江寒雪,一句话,诗意江南,江南诗意。

江南才子型的作家郁达夫的名篇《江南的冬景》,更让我们体会冬天的江南别有的一番魅力。

对于郁达夫的散文,中国著名的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评论过(出示投影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师:这样看来,郁达夫的散文的特点就是生:文中有画师:对极了。

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题,是给《江南的冬景》中出现的画面命名,(比较老套)(停顿)学生上台板演。

(写了江边冬景,午后冬郊。

寒郊散步、微雨寒村、江南雪景、、大致符合课前的预设)(师生共同品评)师:第五自然段有两个名字,午后冬郊、江边冬景。

这样同一段出现了两个名字,大家讨论讨论,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生:我认为是午后冬郊更合适,因为这里讲的是风和日暖的景色,说明冬天的田野充满生机,所以午后的修饰不能少。

(有几位学生也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师:这些画图中,说说能引起你共鸣的或者你最喜欢的是哪些画面,(学生讨论后,集中于午后冬郊,江南雪景,寒村微雨三个画面)师:看来大家的意见高度统一,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好吧,我们来品读这些有画面感的文字,大家会从哪几个方面赏析。

(停顿)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方面参考,1、写了哪些景物2、景物有何特点3、作者感受如何4、运用何种手法。

_江南的冬景_实录

_江南的冬景_实录
师: 真好, 永恒与纯洁, 你的两个 关键词。
生 20 : 早 春 二 月 , 连 绵 的 春 雨 滋 润 了 万 里 长 江 。沉 睡 一 个 冬 天 的 大 江 醒了, 一起醒来的还有海潮。江潮奔 涌着扑向海洋, 海潮欢呼着拥抱江 潮 。于 是 , 江 面 开 始 变 得 格 外 的 宽 阔 , 宽阔到江海融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 体 。就 在 这 无 法 分 辨 清 晰 的 遥 远 的 水 平线上, 此刻, 一轮明月从水天相接 处探出了头, 它似乎很害羞, 似乎很 留念这深邃的大海。然而, 兴奋的海 潮并不在意月亮的害羞, 它们起哄般 的一个推举, 就把月亮举出了水面。 于是, 刹那间, 海面上一片澄澈通明 ……( 掌 声)
师: 你把很抽象的哲理描述得充 满了情趣, 谢谢你。
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描绘, 为我 们拓展了诗歌的内涵, 丰富了我们大
脑中的意象。我来个现场采访, 同学
们觉得这几位同学的发言, 有没有把
你们大脑中想象到的画面联想到的
内容全部表达了出来?
生杂言: 表达出了一些, 还有很
多没有表达出来。
生 23 : 他 们 说 的 确 实 很 美 , 不 过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2007 年 5 月
腻和温柔, 却不知这沙到底是自身洁 白 , 还 是 被 月 华 所 漂 染 ……
师: 多美的境界, 多奢侈的想象 啊 。你 该 用 多 少 牛 奶 才 能 把 这 天 地 洗 个 遍 呀 。( 生 笑)
生 19 : 天 地 间 一 片 空 明 , 只 有 一 轮皓月高悬。这轮月啊, 没有一丝的 杂质, 宛如一块纯粹的美玉; 这长江 和长空啊, 纯净得如同盘古刚开辟出 的世界, 没有花草树木, 没有鸟兽虫 鱼, 没有忙碌的人类, 只有永恒的天 永恒的地永恒的长江永恒的一轮孤 月 ……

【教育资料】《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生:不冷!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

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

(板书)师:为什么说是“可爱、迷人”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先请大家读1-4节,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江南的冬天的“可爱”的。

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

师:很好。

(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生:这是比较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很好。

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温暖。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很好。

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

(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

(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生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

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苏教版1)

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苏教版1)

一同走进“冬霖闲卷”——《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片断浙江省瑞安中学孙乐静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如同在赏一幅幅画。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阅读感受,和学生一同走进江南的冬景,欣赏江南的美景,感受江南的悠闲。

本文就学生所鉴赏的课文第七段做了课堂实录。

[实录]:师: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会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课前布置同学们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面,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大家可从景物、手法、细节描写、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作者的感受和你的体会等方面进行鉴赏.生1:我特别喜欢第七段。

首先,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河流边的三五人家、河上的长桥、远处的小山、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门前的乌篷船、茅草屋、以及屋里的酒客.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于是一幅画面就跃然纸上,有着江南特有的恬淡与雅致。

尤其是这细细的、密密的、绵绵的雨,使整个江南水乡都笼罩在朦胧之中,恍如一个世外桃源,很有味道。

其次,我还对文中的酒客做了这样的想像:他手中的酒,一定不是酒性很烈的白干,而应是绍兴老酒,女儿红之类的,喝的时候一定不是直着脖子,一饮为尽,而是浅斟慢酌。

这样才符合江南人的特点,体现江南人的悠闲自在.(陈圣洁)师:什么特点?生1:比起北方人的豪爽与刚烈,多了几分柔情与闲适.生2:我从这段读出了作者精致的构思。

作者并没有一股脑儿为我们铺开江南的景象,而是用作画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我们引进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温馨的幻境,手法很像画一幅水墨画。

他思考全面,观察有序,下笔准而有度。

他先写村子,再写长桥,然后写远阜,最后写树枝,从近到远,在空间上作了延伸.再着力写近处人的活动与门前的小船,而远处则被作者用那洒下的绵绵细雨作衬托,远的朦胧,近的清晰,显现了画画中虚与实的关系。

这样远近虚实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真是读其卷,似临其镜,临其画,似处其景。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受到冬天专门冷吗?生:不冷!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

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扬,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专门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

(板书)师:什么缘故说是“可爱、迷人”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先请大伙儿读1-4节,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江南的冬天的“可爱”的。

请大伙儿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点的景色?(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

师:专门好。

(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生:这是比较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专门好。

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学生摸索后回答)生1:温顺。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专门好。

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顺、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

(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伙儿概括得专门好。

(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师:这些画面表达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动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漂亮。

师:(板书动气、悠闲、漂亮)同学们找得专门准。

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精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精

《江南的冬景》一、导入师:江南(板书:江南),大家看到这个词时,出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什么?生:小桥流水、荷花、采荷的女子师:江南这个词于我于大家既是地域概念,也是时间概念,还是诗意概念。

-----印象中的江南,淡泊明净的流水,绿意阑珊的垂柳,嫣然妖娆的荷花,依山傍水的老宅,长满青苔的灰墙,层层叠叠的粉墙黛瓦,质朴而不失典雅,明艳而不乏韵味。

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晚的天空很希腊”,起初,我也觉得是病句,后来一想,妙极,“希腊”已成为一种气息的特质。

虽是一名词,却大于一切的形容词。

江南一词亦如此。

其实,我发现大家还有老师都把江南定格在了春夏两个季节。

今天,我们随着郁达夫一起走进江南的冬季,看看江南的冬景是怎样的?(板书:江南的冬景)二、整体感知师:早读,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现在,用速读的方式阅读文章,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思考题】(投影)1.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江南的冬景?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学生默读)1.②⑤⑦⑧⑨直接写江南的冬景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印象是:明朗、生机、可爱、迷人、悠闲(板书)三、赏析师:大家找的很准确,我想,这些词只是大概地告诉我们江南冬景的特点,下面,还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研读。

(投影)在直接描写江南冬景的这些画面或段落里,你最喜欢哪个?简要鉴赏。

(赏析角度:大家可从景物、手法、细节描写、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作者的感受和你的体会等方面进行鉴赏。

)4个人为一个小组,先推荐一名同学诵读,在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赏析,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师:大家交流的怎么样了?都说说,将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就会产生火花。

(生示意,交流完毕)生:我们喜欢第8段,同桌来读,我赏析。

(一女生诵读,稍显紧张,但听得出她浸润了自己的情感。

)生:第8段引用了许多诗词,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而且这些诗词是按时间顺序引用的。

师:具体分析一下。

生:“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傍晚时分,雪将下而未下;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夜晚“冬宵”;‘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的时候;“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第二天的早晨。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本文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谛听天籁”部分的第一课,这一部分要求我们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

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有所收获。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学知识。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亲近大自然。

感受自然之美。

2.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拓展探究,在文本的比较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美学知识、文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说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就近选择野外一处有村有民、有水有田、有林有草之所,作一次短暂郊游。

在身心放松之余,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景物,不着痕记地吸引学生注意几个重点景物对象。

但不交代任何目的。

[新课导入]师:几天前,我们共同到郊外畅游了一番,大家感到快乐吗?生(齐声):快乐!师:那一天,我已经给同学们设下了一个题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好地完成。

生:什么题目?我怎么没有听说?老师没布置什么作业呀!又是要作作文吧?师:不是作作文,但和作文很有关系。

……。

《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

《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

师 :请 大家集体 朗读第五 小节 ,注 意读 出这种 明丽 、
绚 烂 、 生机 盎 然 、 和 煦温 暖 的感 觉 。
师 :我 迫不 及 待地 想和 你 们一 起 去 品鉴 剩下 的 几幅
图 ,但 为 了 能让 你 们 自己 学 会 去 感 悟 文 学 之 美 ,我 就 将 这
( 学生集体 朗读,很投入 )
景 ,就像中国的水 墨画一样,太 美了。
师 : 嗯 ,你 说 得 很 不 错 , 你 把 这 幅 图 中 的 景 和 景 物 的 特 点 都 说 出来 了 。那 么 这样 的景 给 我 们 什 么感 觉 呢 ? 学 生 抢 着 答 : 悠 闲 ,洒 脱 。 ( 本 中有 这 样 的 词汇 ) 文
( 生 分 小 组讨 论 解 决 ) 学
明确 : 曝 背 谈 天 图 、午 后 冬 郊 图 、 微 雨寒 村 图 、 江 南 雪 景 图 、 旱冬 闲步 图
( 要 同学 们 对 课 文 有 一 个 熟 知 的完 全 一 致 , 意思 对 即 可 ) 。 师 : 我 们 有 些 同 学 可 能 并 没 有 去 过 江 南 , 但 郁 达 夫 已 经 用 他 那 优 美 的 文 笔 带 给 我 们 一 个 冬 日里 的 美 丽 江 南 。 在 这 一 幅 幅诗 一 般 的 图画 中 , 你最 喜 欢 的是 哪 幅 图 昵 ? ( 生 七 嘴 八舌 ,尽 管 各 人所 言不 尽 相 同 , 但绝 大 多数 学 的 同学 选择 了:午后 郊游 图、江南 冬 雨 图 以及 江南 雪景 图 。 ) 师 : 好 , 下 面 我 们 就 分 别 看 看 同 学 们 选 择 的 这 几 幅 图 ,说 说 你 为什 么喜 欢 ,谈 谈 自己 的感 受 。 生1 :我喜 欢 午 后冬 郊 图 ,它在 文 章 的第 五 小节 ,在这 幅 图 中作 者写 了许 多 的景 ,有芦 花 、乌 桕叶 、乌 桕籽 、野 草 、微 风 、阳光 等 。它们 很 符合 江南 冬天 的特 点 ,显得 生机 盎 然 。 生 2 我 也 很 喜 欢 这 幅 图 ,但 是 我 觉 得 这 位 同 学 没 有 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3
导语: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散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最恰当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郁达夫一起游历江南。

师:其实说起江南,我们就身处江南,这江南的冬景,我们也比较熟悉。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回答,文章写了哪几个画面?
生1:曝背谈天[师,就是晒晒太阳聊聊天];寒郊散步[师:能散步这说明什么?心情不错,比较悠闲];冬霖景象[师:知道这个霖什么意思吗?生1:雪。

师:预习还不够,你这个归纳大概是靠了导与练,没仔细读课文。

生2:雨。

师:怎么知道?生2:霖,有久旱逢甘霖么。

];江南雪景;江南暖冬。

师:从这些画面能感受到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闲适;和暖;恬静;温润;
师:何为“温润”啊?估计说出这个词儿的同学也不很清楚。

你来说说。

生3:就是形容玉的那个样子。

[师:哪个样子?生3指一位同学]就像她这种样子。

[众笑。

]
师:呵呵,我这样子行不行?不行。

怎样算是?要有温度,暖;要有湿度,有水份。

我的比较干。

[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还有?
生:一个总特点,明朗。

师:何为明朗?“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明朗,包括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五景中的几个片段。

*寒郊散步第5.6节。

l 听录音,感知。

l 思考完成:
1. 写了哪些景物;
2. 景物特点;
3. 作者的感受;
4. 运用何种手法?
生:芦花(灰白);红叶(乌桕树);草(杂色);桕子(白色)
师:还有看不到的呢?青天;和风;阳光…
特点,从色彩角度:鲜艳,充满生气。

感受:(原文)“莫名其妙”“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写作指导:工笔描绘(细致),浓墨重彩。

*冬霖景象:一篇优秀的散文往往也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又常常像一首动人的诗。

品读第七段。

l 听录音,感知。

l 师:这段文字其实暗含了一首小令。

看出来了吧?哪首?看学案分析。

生:天净沙·秋思。

连用了九个意象叠加:一起背诵一下:枯藤老树昏鸦
试着仿写:天净沙·冬霖
列出可入诗的意象:
修改,要符合本文明朗的特点。

最后得到:
微雨寒村烟树,
小桥流水人家
乌蓬茅屋酒客
油灯初上,闲适人在江南。

景要为情服务。

这首小令,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韵。

我就不再想了,再想头发要没有了(这位老师有点儿“地中海”),所以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去考虑如何改得更好。

*江南雪景播放了《江中记忆》(同事摄的2019年的那场雪中的校园景色)。

请同学们感受。

再看课文: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特别多?诗句。

(避实就虚)
师:诗句的化用也还有条理性,读课文看看每处诗句后的评。

请同学们把四处诗句化作一段写景文字。

时间关系,这
项任务留到课后。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