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分析 第五章
第五章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3)找出设备的典型故障
(4)计算泄漏量
(5)计算后果 分析泄漏后可能造成的火灾、爆炸等后果,选择
合适的模型计算事故对生产现场内或现场外的影响 (6)整理结果 将计算结果整理成表格,并在单元平面图上划 出影响范围
若给定任意泄漏时间,即可得到已经泄漏的液体总量
2.3气体或蒸气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
在工程上,通常将气体或蒸气近似为理想气体, 其压力、密度、温度等参数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R T (2.3.1)
M
气体或蒸气在小孔内绝热流动,压力密度关系可用 绝热方程描述
(2.3.2)
式中——绝热指数,是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的比 值,=Cp/Cv
计算燃烧和爆炸的热量或压力,不仅仅用于评价人 员和设备的损失情况。燃烧和爆炸还会波及相邻的危险 源,产生多米诺效应,因此也要对相邻危险源进行泄漏 后果分析
气体泄漏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计算蒸汽云的密 度,密度高于空气或低于空气,对其扩散有较大的影 响,应该采用不同的扩散模式
毒性气体的泄漏扩散分析较简单,因为不需要考虑起火。 主要的问题是根据蒸汽云密度选择适当的扩散模式
气 体 和 两 相 泄 漏 事 故 框 图
液体泄漏着火一般影响的面积较小,但挥发性液 体的蒸汽应按照气体事故进一步分析
常压液体泄漏后在地面形成液池,池内液体由于表 面风的作用而缓慢蒸发。如果点燃则形成池火,火焰的 热辐射会危及现场人员和设备。加压液化气体泄漏时将 发生闪蒸,剩下的液体形成液池。闪蒸的气体应按气体 事故进一步分析
液 体 泄 漏 事 故 框 图
二、泄漏
泄漏可能是设备损坏、失灵造成的,也可能是错误操 作引起有害物质排放,甚至安全阀的正常或不正常动作。 分析时首先找出引起泄漏的设备及可能的泄漏规模,然后 按适当模型计算泄漏量
第5章-19节处理有害生物(虫害)污染程序 - 副本

1.目的:1.1为了防止公司厂区内各建筑物、各功能区域(如原材料区、货物储存区,成品包裝区、成品仓库、货物装卸区和周围区域等)、木质包装材料(WPM)、货物及运输货物的运输工具和国际运输工具(IIT)及空集装箱和ULD中无可见有危害农业和环境的入侵的有害生物(虫害)等,特制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危害农业和环境的入侵有害生物(虫害)等的控制。
3.定义:3.1有害生物(虫害):是指可见形式的动物、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活的或死的,在任何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卵壳或木筏),或任何来源动物的有机物质(包括血液、骨骼、毛发、肉、分泌物、排泄物);可存活或不可存活的植物或植物产品(包括水果、种子、树叶、嫩枝、根、树皮);或其他有机物质包括真菌、土壤或水,等等。
4.职责4.1行政部:根据相关规定和公司所生产产品的特点修改并完善本程序、组织实施、检查和改进,确保各项有害生物(虫害)污染防疫措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以及组织人员对全厂区清洁卫生、除虫灭害等工作;4.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按本程序要求,配合行政部落实执行好各项有害生物(虫害)污染防疫措施,使用和维护好配置的各防虫防鼠防霉防湿设施:4.3装柜负责人:负责货物卸载区和周围区域及运输工具和国际运输工具(IIT)及空集装箱和集装设备(ULD)的除虫灭害、清洁卫生、安全和农业检查等工作。
5.程序5.1公司处理有害生物(虫害)污染政策/程序5.1.1公司厂区各功能区域应做到产品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包装区保持相对的独立;各建筑物室内场所每月应进行一次大扫除;原材料/成品仓库及物卸区和周围区域等关键区域应有专人负责日常的除虫灭害的防疫工作,及时清理无关的杂物,日常保持干净整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5.1.2仓库负责检查来料和运输车辆的有害生物(虫害)痕迹,拒收任何可能被污染的原料,各生产车间根据面积大小和环境卫生情况配备适当的灭鼠笼、灭虫灯等设施,行政部负责定期检查其是否损坏,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灭虫灯根据季节需要每月清理1-2次,如有损坏或状态不对应及时更换。
第五章职业危害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其中包括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
[2008年真题]A.烟B.气体C.蒸气D.雾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包括气体、蒸气、雾、烟和粉尘。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
第2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解决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最有效途径是()。
[2010年真题]A.加强通风措施B.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C.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D.加强健康监护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第3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一般由密闭罩、通风管、()和通风机构成。
[2008年真题]A.降尘装置B.净化装置C.开口罩D.排气罩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中,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第4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不适用于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A.密闭、通风排毒B.洗涤法净化C.降温D.静电法净化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①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②局部排气罩;③排出气体的净化,包括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④个体防护。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
[2008年真题]A.吸附法B.燃烧法C.静电法D.稀释法答疑:参考答疑:【解析】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第6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适宜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净化的工艺方法是()。
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

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CNCA 2002年第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以下简称HACCP)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验证以及HACCP的认证工作,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扩大食品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鼓励从事生产、加工出口食品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建立并实施HACCP管理体系。
列入《出口食品卫生注册需要评审HACCP管理体系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企业,必须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
第三条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企业HACCP管理体系的验证工作,并根据国外食品卫生管理机构的要求,出具HACCP验证证书。
第四条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HACCP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监督管理HACCP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验证工作,负责调整和公布《目录》。
第二章企业HACCP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要求.第五条企业应当在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基础上,建立HACCP管理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和实施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达到以下卫生要求:㈠接触食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或与食品有接触的物品的水和冰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㈡接触食品的器具、手套和内外包装材料等必须清洁、卫生和安全;㈢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㈣保证操作人员手的清洗消毒,保持洗手间设施的清洁;㈤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㈥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㈦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㈧清除和预防鼠害、虫害。
第五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五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第一节药物中的杂质及其来源一、药物中的杂质概念:是指药品中含有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无治疗作用的成分。
二、药物杂质的来源1、生产中引入杂质途径有:1)原料不纯引入杂质;2)生产中的中间体或副反应产物;3)精制时未除去的剩余原料;4)制造过程中加入的其他化学试剂。
例如:1)用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时,会由于乙酰化反应的不完全而引入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等杂质。
2)用阿片生产吗啡时有可能引入罂粟碱等生物碱;3)生产中接触到的器皿、工具等金属设备会引入重金属及砷盐;4)以工业氯化钠生产药用氯化钠时,会将钾、溴、碘、镁等元素的化合物作为杂质带入产品中。
2、贮藏中引入杂质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和微生物等,将使药物易发生诸如水解、氧化、分解、聚合、潮解、发霉及晶型转变等化学及物理上的变化,从而产生杂质。
三、杂质的分类1、按来源和分布: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多数药物生产贮藏过程中极易引入。
如:酸碱性杂质、水分、氯化物、硫酸盐、砷盐、重金属等。
特殊杂质是指某些个别药物,在选定的生产工艺中引入的杂质。
如: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
2、指示性杂质: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但在存在数量能反映出其他杂质的含量和药品的总体纯度等情况;有毒有害杂质:重金属、砷盐、氰化物、氟化物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杂质。
四、药物的纯度与化学试剂的纯度1、药物的纯度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提出的,要求检测药物本身及所含成分是否对生物体造成生理及毒副作用,它的检测标准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
2、化学试剂的纯度则是按本质含量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如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等。
第二节药物的杂质检查法一、杂质的限量1、把杂质的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以内,就仍然能够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因此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对于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的量。
2、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
环境化学第五章 污染物的毒性

• 其中,关键因素是毒物的结构与性质和毒物的剂量(浓度)。
• 毒理学中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 血相、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 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研究表明,毒物的剂 量(浓度)与反(效)应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称为剂量 - 反 (效)应关系。大多数毒物的剂量-反(效)应关系呈S形。
SH Hg + E SH
2+
S + E Hg + 2H S
• 这些重金属离子也能抑制巯基在酶活性中心之内的酶,可能也是 通过重金属离子与巯基结合来实现的。
• 第三是某些金属取代金属酶中的不同金属。金属酶是金属离子为 辅酶或是辅酶一个成分的酶类。一个有关的例子是Cd(II)可以取代 锌酶中的Zn(II),因为两者性质和离子半径都很近似的缘故。碱性 磷酸酶、醇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等一些锌酶被Cd2+取代后便失活。
– 其间,毒物或被解毒,转化为无毒或低毒代谢物(非活性代谢物)而陆续排 出体外;或被增毒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代谢物(活性代谢物)而到达靶器官中 的受体;或不被转化直接以原形毒物到达靶器官中的受体。 – 靶器官是毒物首先在机体中达到毒作用临界浓度的器官。 – 受体是靶器官中相应毒物分子的专一性作用部位。受体成分几乎都是蛋白质 分子,通常是酶,非酶的受体有鸦片类型受体(神经受体)等。
– 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是目前已知的有机毒物中毒性最强的 化合物,其毒性是DDT的10000倍,只要摄入0.000001g就会严重损害人体 健康。
<返回>
• 不同毒物或同一毒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毒性,常有显著的差异。影响毒物 的毒性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概括来说包括:
安全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习题

章节习题--第五章职业危害把握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以下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3.以下措施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B.个体防护C.教育培训D.加大惩罚4.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5.危害最严峻的粉尘是。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6.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7.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8.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9.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10.2022 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名目》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种。
A.10B.12C.13D.1511.实行措施,消退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治理B.工程技术C.个体防护D.教育培训1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B.有毒气体C.有毒液体D.强迫体位13.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工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当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B.设计阶段C.建设过程中D.竣工验收阶段14.建设工程在-建设单位应当进展职业病危害把握效果评价。
B.竣工验收时C.竣工验收后D.建设过程中15.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
A.噪声B.振动C.毒物D.粉尘16.玻璃厂在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工人长期吸人高浓度矽尘可引起A.中毒B.矽肺C.中暑D.职业性哮喘17.依据《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等于或大于℃。
第五章 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式中: A——湖泊表面积,m2; Vv——物质的挥发传输系数,m/a; Cin——有毒物质流入湖泊时的浓度; C——有毒物质在湖泊中平衡时的浓度; Vs——沉降速率,m/a;
Fd、Fp——溶解态和颗粒态浓度占污染物总浓度百分数。
式中脚标1,2分别表示水层和沉积物层,分数Fd2表 示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与沉积物中总污染物
浓度的比值。即:
Fd 2 φ+Kd2 (11-φ)ρ.........................(5 29)
扩散系数
Vd
2
69.35φM
2 3
2
(m
/
a).....................(5
m1
Q
Q Vs A(1
Fr )
min
βmin
................(5
21)
β=
Q
..................................(5 22)
Q Vs A(1 Fr )
Fr
Vr Vr Vb
............................................(5 23)
=0.95a
3 考虑沉积物时有毒物质的浓度预测模型
如果考虑到混合均匀的湖泊下面的沉积物 层,湖水和沉积层分别用脚标1,2加以表 示。
孔隙率φ
首先我们在沉积物层中引入孔隙率φ的概念。
φ=
Vd 2
.................(5 13)
V2
定义沉积物层的密度
=
M2
Vp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是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它具有灵
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等特点,是一种经典的
分析方法。色谱柱通常是弱极性至中极性柱,检测器一
般用ECD。
7
DDT
• 1874年Baeyer首次合成。
• Mü ller发现它的杀虫作用,获瑞士专利,并于1948年获 诺贝尔医学奖。 • 对温血动物急毒性低,对大白鼠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为 250-500mg/kg,但DDT以及主要的代谢物DDE容易在动物脂 肪中积累。
第二节 农药残留
农药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
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
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
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
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1
2.1 农药
2.1.1农药残留概述
农药残留物材中的农药及其降解代谢产物、杂质,
• 敌百虫是一种触杀和胃毒杀虫剂。对双翅目昆虫 很有效。 • 敌百虫本身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力很弱,但它在 生理pH条件下就能转变成强抑制剂DDV。
18
乐果
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二硫代磷
酸酯
• 第一个对哺乳动物低毒的有机磷内吸杀虫剂。
• 乐果是一种触杀性和内吸性杀虫杀螨剂。
• 乐果在贮存中不很稳定,特别在温度高和存在碱 及二硫代磷酸二甲酯时会分解,主要是发生烷基 化反应。铁可加速其分解。
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 主要包括: ① 血清、菌(疫)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 ② 兽用中药材、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
③ 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29
• 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上使用的抗微生物制剂( 抗生素和化学治疗剂)、驱寄生虫剂、激素类
及其他生长促进剂等,目的是防治动物疾病、
促进动物生长、改善饲料转化率和提高畜禽繁 殖性能。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在动物源性食品中 残留。
30
(一)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
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 关的杂质残留。 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原药在动物体 内的代谢产物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内源大分子共价结合产 物称为结合残留。
15
• 有机磷农药早期发展的大部分是高效高毒品种,如对 硫磷、甲胺磷、内吸磷等,而后逐步发展了许多高效 低毒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直到 现在人们还在使用大量剧毒有机磷农药。
• 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
药材,但农民仍然使用,使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16
• 目前正式商品化的有机磷农药有上百种,如敌敌畏、敌百 虫、马拉硫磷等。
是研究最早的,对于仅有BHC和DDT农药的前处理
可用浓硫酸磺化法处理,对同时含有艾氏剂、狄
氏剂等多种有机氯杀虫剂时,一般采用佛罗里硅
土柱净化。选用的色谱柱通常是弱极性至中极性
柱。检测器一般用ECD和MSD。
11
近几年来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结果:
• 海鸟蛋,海豹,鱼粉,鱼油:毒杀芬 • 地表水,橄榄油:硫丹
品动物从停止给药至允许被屠宰或其产品(如乳、 蛋)被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 药物饲料添加剂: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搀入 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混合物,包括抗球虫药类、
防治红蜘蛛的称为杀螨剂,防治作物病菌的称为杀菌剂, 防治杂草的称为除草剂,防治鼠类的称为杀鼠剂。 • 根据化学组成和结构可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农药(例如有 机氯、有机磷、有机砷、有机氟等)。 • 主要介绍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 剂的残留分析技术。
4
7.1.3 有机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
检测方法,检出限达0.1~0.01μg。
GC
AOAC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大部分有机磷农药建立了气相色
谱分析方法,我国食品理化检验国家标准方法也采用了气
相色谱检测有机磷杀虫剂。随着气相色谱仪的普及,对可 能存在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样品,如食品、果蔬、饲料、水 产品、土壤、水体及血液、化妆品等都建立了气相色谱分 析方法。
14
对硫磷、杀螟松、苯硫磷等农药分子中苯环的硝基,容易
还原成胺,而失去作用。
据报道,当有机磷农药遇上过碳酸钠时,过碳酸钠对有机
磷农药有明显的降解效果。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过碳
酸钠溶于水后溶液成碱性,可加快有机磷农药降解;其二 是过碳酸钠具有氧化性,能产生有效氧降解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性质不稳定,在碱性条件,紫外线、氧化及热 的作用下极易降解。磷酸酯酶对有机磷农药也有很好的降 解作用。(红茶与绿茶)
Cl
γ-BHC
Cl Cl
Cl Cl Cl
9
艾氏剂
艾氏剂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可以以颗粒剂的形式作为 土壤杀虫剂。大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为67mg/kg,由于它在 血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因此容易扩散到所有的组织中,
特别是脂肪组织。
10
有机氯杀虫剂残留的分析方法 • 有关有机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在农药残留中
的使用使得在色谱上难以分离的化合物用选择离子的方式 进行分别测定,可在一次进样中测定200多种农药。
例:茶叶中多杂环类农药残留测定 用GC/ECD检测怀疑茶叶中含有机氯农药残留,再以GC/MS 进行确认及定量分析。
28
第五节 兽
药
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
种类: • 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素灵)、丙炔菊酯、苯氰 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功夫) 特点: • 中等毒性或低毒性 • 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 • 最大缺点是高抗性—多种农药复配
25
拟除虫菊酯的检测 在植物样品中拟除虫菊酯的测定要点: 提取一般采用匀浆提取法,对于色素较深的样品,可在匀 浆时加入活性炭再进行。也有用索氏提取器用乙醚提取的
施用农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农药的残毒所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 在农药残留的分析过程中,分离技术往往占主导地位。由 于各种色谱检测器的选择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常需要不同的前处理技术。
3
2.1.2 农药的分类
• 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常将防治害虫的农药称为杀虫剂,
22
• 酶抑制法是利用有机磷杀虫剂的毒理性质建立的一种快速 检测方法。 • 由于有机磷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该酶分解乙酰 胆碱的速度减慢或停止,再利用一些特定的颜色反应来反 映被抑制程度,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 操作简单、速度快,不需昂贵仪器,特别适合现场检测以 及大批量样品的筛选。 • 灵敏度、重复性和回收率相对较差。 • 新方法:酶抑制-生物芯片分析法。
如,含P=O键(如敌百虫、对氧磷)的毒性通常比含P=S(
如马拉硫磷)大。这些化合物主要是抑制生物体内胆碱酯 酶的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这种传导介质代谢紊乱,产生 迟发性神经毒性,引起运动失调、昏迷、呼吸中枢麻痹甚 至死亡。
13
有机磷农药大多为酯类。其生物活性及生化行为,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酯的特征。
敌敌畏(DDV) 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
• 无色液体,有芳香味,在水中约能溶1%,能与大部分有机
溶剂相溶。
• DDV是一种触杀和胃毒杀虫剂。对蝇、蚊、飞蛾等击倒速
度很快。
• 对雄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为80mg/kg,在温血动物体 内很快降解。
17
敌百虫
O,O-二甲基-1-羟基-2,2,3-三氯乙基磷酸酯
还包括环境背景中存有的污染或持久性农药的残留物再 次在商品中形成的残留。 农药残留物量是指农药本体物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的总 和,并构成不同程度的毒性。
2
农药的残留毒性(残毒):残留农药在食物上达到一定的 浓度(即残留量)后,人或其它高等动物长期进食这些食 物,就会使农药在体内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 农药残毒的三个来源:
21
(3)
HPLC
• 对气相色谱不能检测的高沸点或热不稳定、易裂解变质
的有机磷农药可以采用HPLC法检测。AOAC中有近半数的
有机磷农药都建立了HPLC法,研究报道也较多。
• 当使用GC或HPLC发现违规的农药残留时,必须使用其它
方法来确认。可以利用GC借助其在两根或多根极性不同 的柱子上的保留时间来确认,也可以用GC/MS。
19
检测方法
• 检测有机磷的分析方法有波谱法、色谱法、酶抑制法三
大类。
• 波谱法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某些官能团或水解、还原产 物与特殊的显色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氧化、磺酸化 、酯化、配合等化学反应,产生特定波长的颜色反应来 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检测限在μg级水平。
20
色谱法
(1)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广泛应用的微量快速
31
• 残留总量(total residue):
食用动物用药后,其药物残留的原型或/和全部代谢
产物的总和。 • 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
食品动物用药后,允许存在食物表面或内部的该兽
药残留的最高量/浓度(以鲜重计,表示为mg/kg或
μg/kg)
32
• 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又称停药期。食
有机磷杀虫剂由于药效高,易被水、酶及微生物所降
解,很少残留毒性等,因此目前在杀虫剂的使用方面
,它仍然起主要作用。 还原作用一般能使有机磷农药失去活性。在48%的溴酸 中煮沸时,P=S键上硫原子被还原成硫化氢,使之和二 甲基对苯二胺及三氯化铁反应,可转化为亚甲基蓝。 二嗪农、乐果及保棉磷的残留分析可用此法。
• 淡水鱼:DDE
• 饮用水:16种OCPs • 水果蔬菜:9~24种OCPs • 药材:7~18种O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