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中国南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南北饮食差异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北饮食在食材、口味、烹饪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味,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从南北饮食的食材特点、口味偏好和烹饪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材特点南北饮食的第一大差异就在于食材的选择。

北方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因而北方人民对于肉类食材的需求更为旺盛。

北方人热衷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肉类菜品居多。

而南方气候温暖,水域众多,南方人民则更加偏爱海鲜,如鱼虾蟹贝等。

此外,南方还以蔬菜水果为主食,蔬菜种类繁多,口感清爽。

南北方的食材选择不仅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还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

二、口味偏好南北饮食口味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北方人偏好咸味,喜欢酸菜、泡菜等发酵类食物,口味重。

而南方人则更偏好甜味,南方菜肴常用糖、蜜制作,口味较为清淡。

南方的菜品多以酸甜可口为特点,喜欢用各种调料和香料烹饪,味道鲜美。

北方菜品则以香辣为主,选料注重鲜、嫩、脆,菜品口感浓重。

南北口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主食上,也表现在小吃和点心等方面。

三、烹饪方式南北方烹饪方式各具特色。

北方烹饪注重火候和时间的掌握,多以炖、煮、炸等方式烹饪。

北方的烩菜、红烧肉等菜品是用煮烂的方式来体现食材的鲜美。

而南方烹饪则更注重对食材原味的保留,烹饪方式多以清蒸、煮汤、爆炒等简单方式为主。

南方烹饪技巧娴熟,擅长火候的掌握和调味的独特性。

南北方在烹饪方式上的差异使得南北菜系各具特色,独具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南北方饮食风格各具特色,各自发展,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

南北饮食差异不仅体现在食材选择、口味偏好和烹饪方式上,更反映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南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分别代表了中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南方饮食以米饭、面食和海鲜为主食,口味偏甜,注重烹调技巧;而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食,口味偏咸,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首先,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位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适宜水稻和各种蔬果的种植,因此南方的饮食以米饭和蔬菜为基础,口味偏甜,使用糖和油的比例较高。

而北方地区位于温带或寒带地区,气候干燥且寒冷,水稻产量有限,因此北方的饮食多以面食为主,口味偏咸,使用食糖和调味品较少,如辣椒等。

其次,历史文化是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历史上南方经历了多个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

南方人崇尚精致、细腻的烹调技巧,追求食材原汁原味的味道,讲究山珍海味、色香味俱佳;而北方一直处在较为苛刻的自然环境下,饮食习惯更为实际,追求饱腹感和营养均衡。

北方有饺子、馄饨等丰富的面食文化,而南方则有粽子、汤圆等独特的米食文化。

另外,农业生产方式也对南北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

南方气候湿热,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稻米和各种蔬果,农民以水稻种植为主,因此米饭成为南方的主食。

而北方气候干燥,土地贫瘠,较适宜种植小麦和耐旱的作物,农民以小麦种植为主,所以面食成为北方的主食。

总结起来,南北饮食文化差异主要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南方饮食以米饭和海鲜为主食,口味偏甜,注重烹调技巧;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食,口味偏咸,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这种差异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南北方存在饮食差异?

为什么南北方存在饮食差异?

为什么南北方存在饮食差异?
南北方存在饮食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地理环境、气候、农业发展、文化传统、历史因素等。

1.地理环境和气候:南北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这
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作物和畜牧业发展。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种植,而北方气候干燥寒冷,适宜大麦、小麦、玉米、豆类、葡萄等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

2.农业发展和资源利用:南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也会对当地
饮食产生影响。

南方多水陆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和海鲜供应相对丰富,同时种植香米、蔬果等农作物,因此南方饮食注重米饭、海鲜和蔬菜。

北方由于气候干燥,畜牧业相对发达,因此北方饮食偏向面食(如面条、馒头)、肉类(如牛羊肉)和奶制品(如酸奶、奶酪)。

3.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南北方的饮食差异还与各地的文化
传统和历史因素有关。

南方由于地理位置靠近海洋,易于发展海派文化和渔文化。

南方历史上也多次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如岭南文化、粤菜、闽菜、川菜等。

而北方则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多,如鲁菜、京菜、蒙菜等。

4.种植业技术和饮食习惯:南北方的农业种植业技术和饮食
习惯也会导致差异。

南方以水稻为主食,因为水稻需要充足的水源和湿润的生长环境。

北方则以小麦、玉米等黄粮
为主食,因为这些作物更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条件。

综上所述,南北方存在饮食差异是由地理环境、气候、农业发展、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

这种差异使得南北方的人们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和口味上有所不同。

南北方文化差异有趣例子

南北方文化差异有趣例子

南北方文化差异有趣例子
一、食物方面
1. 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南方人多以米饭为主:北方人日常餐食非常
依赖面食,比如面条、油饼、馒头等等;南方人则倾向于米饭搭配菜肴,并且更爱吃糖醋排骨、红烧肉等汤类菜肴。

2. 北方人爱吃大花生、冰糖葫芦,南方人更爱吃凉水果:如北方人喜
欢在街上买大花生、桂花糖、冰糖葫芦来消磨时间,而南方人会选择
芒果、火龙果、荔枝等凉水果来应景消夏。

二、语言方面
1. 北方人强调“有理有据”,南方人强调“真情实感”:当北方人做出决定时,会把前因后果考虑的很仔细,做事要有计划又有把握;而南方人
则更加注重情感的交流,同样在决定做事时,会把真情实感考虑进去。

2. 北方人喜爱“谦虚”的言行,南方人则热衷“禁欲”的精神:北方人经常用谦虚的言行来表示尊重别人,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南方人
则常会训练自己,采取“禁欲”的精神进行自我控制,以培养自己的节
欲之心。

三、穿衣方面
1. 北方人偏向于简洁大方的风格,南方人偏向于装饰华丽又浪漫:北
方人穿衣一般比较简洁大方,偏向于沉着内敛的外观,而南方人则偏
向于艳丽色彩,喜欢浪漫典雅的搭配,服装更加华丽,以示自己的活
力与活泼。

2. 北方人容易把“充满自信”穿在身上,南方人更偏向于“贴身可人”:北方人在服装的选择上,经常会追求中性、凸显自己内在自信;而南方人则追求甜美、柔美,偏向于贴身可爱、个性鲜明的搭配,以示内心的萌动及活力。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一. 总体差异【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二. 不同调味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

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

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 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三. 南北饮食讲究差异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

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

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

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天然食材
南北饮食文化都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天然,这对当代人追求健康、绿色的饮食观念具有重要 启示。
适量烹饪
南方饮食烹饪方式相对简单,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味;北方饮食烹饪方式较为复杂,注重口 感和味道。这种差异提醒人们应该适量烹饪,避免过度加工和调味对食材营养的破坏。
对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传承民族文化
旅游产品开发
饮食文化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美食节、特色餐饮 、烹饪体验等,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促进文化交流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游客在品尝美食的 同时,也在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对健康饮食观念的启示
均衡饮食
南方饮食注重荤素搭配,北方饮食偏爱肉食,这种差异启示人们应该注重均衡饮食,适量 摄入各种营养素。
南方菜系风格细腻,注重 刀工和火候,讲究色香味 形俱佳。
北方菜肴口味偏重,善用 调料,讲究咸、香、酥、 脆。
北方菜系风格粗犷,注重 食材的选用和烹饪技巧, 讲究实惠和美味。
烹饪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南方烹饪方法以炖、煮、蒸为 主,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味和营
养。
北方烹饪方法以炒、炸、烤为 主,注重食材的口感和香味。
07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01
深入了解了中国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包括食材选 择、烹饪方法、口味偏好等方面的不同。
02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南北方饮食文化 差异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
03
探讨了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对人们生活方式、健康 状况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01
进一步研究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 关系。

南北方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南北方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南北方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饮食文化差异:因为北方的气候更适合种植小米,小麦,玉米,而南方更适合种植水稻。

因此,北方人大多数以面食作为自己的主食,而南方人普遍都吃米饭。

2、语言文化的差异:南北方巨大的差异也来源于语言文化,北方多平原,山地少,古时候交通便捷,来往方便,所以在不断的磨合交流中,大家的语言都变得差不多,和普通话差别很小,处于都能够听懂的程度。

而南方,山地丘陵多,古时候交通不便,交流困难,所以不同地方的人语言差距非常大。

3、生活习性差异:南北两方人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

4、传统民居方面差异: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多为坡度较大的尖顶,利于排水;而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多坡度较小,有的甚至是平顶,和降水较少有关。

南方地区民居的窗户通常较大,利于采光通风;而北方地区民居的窗户通常较小,利于冬季保暖。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

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

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

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

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

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

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

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

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2008-12-04 17:48分类:文化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

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

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

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

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

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

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

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

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

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2008-12-04 17:48分类:文化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

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

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

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说。

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

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

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样烹、妙、煮、炸、煎、涮、炖等,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

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1、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1)、椰味菜是海南菜所长:琼州椰子蟹、椰奶鸡、椰液香酥鸭、椰汁东山羊、嫩椰百花盒、椰奶燕窝盅、脆炸椰奶、椰子盅等。

(2)、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山珍海味:(3)、海南特色的风味小吃:抱罗粉、海南粉、黎家酸菜、锦山煎堆、糯米粑、红鱼粽等等。

(4)、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菜:A、文昌鸡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

号称"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

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文昌县潭牛镇天赐村。

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

B、和乐蟹"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

C、东山羊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

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D、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

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

2、丰富多彩的上海饮食:上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因其处于江南鱼米之乡,而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之说,素有“世界美食之都”之名。

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各省菜系云集上海,京帮、扬帮、四川、广帮和上海本帮菜系为主,兼容并蓄了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等;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世界各地的菜系影聚上海,欧陆菜、美国菜、日本菜、意大利菜、印度菜、韩国采、越南菜、泰国菜等等汇集上海。

各地名厨云集上海,技艺精湛,擅长煮、蒸、煲、拌、烧、煸、炸、爆、炒、炖、焖、烩、煎、贴、熏、烤、炙、扣、烟、扒、泡、浸等数十种烹调方法。

3、充满民族特色的新疆饮食:新疆凉面、烤羊肉串、油塔子、烤馕、烤全羊、抓饭、拉条子、新疆奶茶都是新疆的名菜,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

待客时,奶茶是现烧现用。

喝奶茶时,维吾尔、锡伯等民族喜欢用较大的瓷碗,而哈萨克、蒙古等民族则喜欢用小瓷碗,维吾尔族群众在给你端来大碗奶茶之后,往往还把馕饼掰成小块放入碗中,以示热情。

4、积淀北国特色的哈尔滨风味:哈尔滨历史区域文化鲜明,烹饪原料得天独厚。

不仅有金元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有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味,也有本地特色山珍野味,还有来自近代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些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餐饮文化,即哈尔滨风味。

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这些都为形成哈尔滨的风味特色奠定了文化与物质基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犷中蕴藏着精华”。

哈尔滨大面包、酥合利、老鼎丰糕点、清汤鹿尾、京字牌松仁小肚、冰糖雪哈、清炖熬花鱼、镜泊鲤鱼丝、江海米蕨菜都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

三、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原因分析: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调查,我们了解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

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海南人吃饭一般要在饭前喝汤,无论饭菜是否已经摆上,先要吃的东西一定是汤,喝过汤之后才吃饭吃菜,酒足饭饱以后,还要再喝碗汤,才算是吃完了一顿饭。

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2)、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上海扼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从19世纪中叶上海被迫对外开埠,畸形繁荣经济刺激着上海菜的发展变化,各地风味为适应上海人员复杂,满足食客众多要求,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相互借鉴,形成了上海菜讲究五味调和及清淡的真味的饮食习俗:菜肴以清淡为主,讲究层次,虽有多种复和味,但口感平和,质感鲜明。

具有清新秀美、温文尔雅、风味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美食掀起一股强调低糖、低脂肪、荤素搭配及营养搭配等潮流,上海菜也紧紧跟随,改革各项操作技艺,创新菜肴,以适应时代生活的节奏,在开拓、趋时中发展,总之,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

(3)、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东部平原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地形和气候差异大,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在生产活动、民族信仰上都有各自民族的特点,在饮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

我国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耕作条件较好,盛产稻米、小麦,同那些以耕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像朝鲜族、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一样,以五谷为主食。

朝鲜族人喜食米饭、冷面。

羌族人喜欢将大米掺入玉米混蒸,称"金裹银"。

壮族的"包生饭",苗族的"乌米饭"均颇具特色。

蒙古族、鄂伦春族、怒族和牧区藏族,由于居住在寒冷地区,又多水产和畜肉,为抵御严寒,故以高热量的肉类为主食。

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以渔猎为生,鱼兽肉为其主食。

蒙古族以放牧为主,饮食分白食和红食,自食为各类奶制品,红食主要是牛羊肉。

维吾尔族则爱吃用大米、羊肉、胡萝卡等做的抓饭,以及拉面、烤羊肉、镶等。

哈萨克人的风味小吃是用奶油混幼畜肉装进马肠内蒸熟的"金特"和肉碎拌香料蒸成的"那仁"。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各民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图腾信仰和对动植物的精灵崇拜,这同时也影响到饮食,比如鄂温克族人的祖先禁止猎熊,这样尽管他们以肉类为主食,却也不会吃熊肉•最主要的就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气候不同,温度差异大,生产的农作物就不同。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

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

你要听到一个北方人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南方人吃得随随便便一样。

南方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

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

八大菜系,南边占了绝大部份,流派纷呈,只给北边剩下京菜、鲁菜两个系,严格说来,还是为了保留北方人的粗犷风格才给划出来的,根本不能与粤菜、川菜、湘菜、淮扬菜相匹敌。

南方人到北方开餐馆,是丰富和弘扬民族的食文化;北方人到南方开餐馆,不过是让鲜活玩艺儿吃腻了的乡亲们别忘了家常口味,有点象开忆苦餐。

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

南方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屙不出屎;北方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

南方人喜欢吃馄饨。

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

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

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

北方人把吃读成“痴”,痴痴地只管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