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父母的心课件

川端康成
2021/12/11
第一页,共十二页。
2021/12/11
川端康成(1899-1972),日 本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是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 奖的人。生在大阪(dàbǎn),幼年父母 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
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 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
表现父母(fùmǔ)崇高的爱心
第七页,共十二页。
合作 探究 (hézuò)
1.课文(kèwén)如果一开头就写贫
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
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
子之心?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2021/12/11
第八页,共十二页。
不好。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
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
自学 提纲 (zìxué)
1、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2、默读课文,勾画出换子的过程中写贫穷夫妇感情 变化的词句, 并分析其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yǐjí)送、
换、要的理由。 3、分析穷夫妇和贵夫人各是怎样的人?
4、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021/12/11
第四页,共十二页。
2021/12/11
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 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 母爱子之心。
好处:①符合生活的真实;②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 杂的内心活动表现(biǎoxiàn)出来;③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 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2021/12/11
第九页,共十二页。
2.本文为什么起名(qǐ mínɡ)“父母的心”?“心”在 文中有何含义,起到什么作用?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实用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实用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1教学目标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
(此环节放在课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__文学奖的__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1、第一小组__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川端康成,__现代小说家。
1968年获__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__》、《雪国》、《古都》等。
__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
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舱房cāng 失魂落魄hún p2、第二小组__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父母的心》课件 苏教版

心相爱,并私定终身,秋 霞已有身孕,可惜遭到林 母的反对并被无情拆散。 林国荣在母亲的压力下, 另娶妻子娟娟,但娟娟经 医检确定不能生育。为了 延续林家香火,林母软硬 兼施,迫于无奈,考虑到 孩子的将来以及自己的实 际经济状况,秋霞不得不 把含辛茹苦养育的儿子志 强送给了林家。…………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 《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
检查预习
❖ 濑 lài ❖ 函 hán ❖ 妥 tuǒ
褴褛 lán lǚ 佣 yōng
酬 chóu
魄 pò
酷 kù
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复述故事时 应注意: (1)抓住主要事件,讲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 (2)语言简明扼要。 (3)时间不超过3分钟。
要求:①符合各自的身份;②不少于2 句话。
1、 送走长子时: 2、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3、 用女儿 Nhomakorabea会次子时:
短片欣赏:可怜天下父母心
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请按以下 的格式抒发你对“父母的心”的理解。
“父母的心是
,因为
。”
示例:
父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因为这儿没有苦难没有
忧愁;
父母的心是雨中的一把伞,因为它为我们撑起了
一方晴空……
真情告白
❖ 然而,平时的我们有时却体会不到父母的爱, 有时甚至会曲解父母的爱:会把父母的教导 当做是唠叨;有时甚至会因为父母打你一巴 掌而耿耿于怀;也许认为父母知识浅薄,让 你没面子……今天请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 所为,对父母有没有愧疚之心?现在请你用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来对你的父母 说说你的心里话。(要求:感情真挚、所用 事例真实。)
苏教版八上《13、父母的心》课文原文

苏教版八上《13、父母的心》课文原文父母的心川端康成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集合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周围。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小孩,最大的七八岁。
小孩们看上去个个聪慧可爱,但是每个小孩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什么缘故,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
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小孩多。
真欢乐啊!”“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小孩。
穷人小孩多了更苦。
不怕您见笑,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小孩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
这不,现在确实是为了小孩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但是没有小孩。
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小孩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假如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答谢。
”“那但是求之不得啊!可我依旧和小孩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亲小孩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翌日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亲小孩显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认真地考虑了好久,不总管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亲小孩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如何说是不合适的。
假如承诺,我们想用二亲小孩换回大亲小孩!”“完全能够“。
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专门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苦恼了。
我二亲小孩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
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夫君了。
再说,小孩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
他差不多明白得是我们抛弃他的。
这太悲伤了。
假如您承诺,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快乐,看见母亲难过的模样,也只好同意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父母的心》课件

出生于日本大阪,幼年父母双亡 ,后成为孤儿。少年时期开始文 学创作,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 、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
01
《父母的心》创作于1927年左右 ,正值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社 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02
川端康成通过《父母的心》反映 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和无 奈,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 对社会的批判。
重点句子解析
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他们一 家六口人终于又团聚了。”,并对其修 辞手法、表达效果等进行深入解析。
难点解析
主题思想探讨
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即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牵挂,以及家庭亲情的珍贵。
写作手法分析
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表达主 题的作用。
语言点解析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篇文章,当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05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叙事技巧
叙事线索
文章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为叙事 线索,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 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深关爱。
叙事角度
作者从父母的视角出发,通过他 们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让读者感 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叙事节奏
母亲
关心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努力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 定。
孩子
展现出对父母的理解、支 持和关爱,成为家庭情感 的纽带。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情感表达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丰富的语言表 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朴实自然
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和接受。
作品评价
《父母的心》被认为是一部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体会。
3. 写作法: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3.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文章。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4. 课后作业:布置并说明作业要求,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后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表达。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4.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作文。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
2. 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引导。
5.2 教学材料1. 课文《父母的心》的打印文本。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文学作品,如《背影》、《傅雷家书》等,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父母,珍惜家庭关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学会欣赏和珍惜家庭关系,培养感恩父母的态度。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悟。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个人对家庭关系的感悟和体验。
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亲情价值观。
4.2 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交流意见。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学习目标
• 能理解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发挥想 象力,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品位优美语言 的能力 。
• 重难点:
能理解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揣摩人物 心理活动,品位优美语言的能力 。
理解作者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的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色。
听讲故事,
想像情节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小组讨论
发掘生活中的真爱
•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 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 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 这篇文章后,请你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 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 拓展: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 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 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 话……,请你来谈谈。
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 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 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成 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 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 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 《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 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 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 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 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5)难道一家六口就这样分离了吗 (齐读13——15段)
• 父母对子女崇高的爱心。至真至诚 的爱心。
父爱是一座山,有山的伟大和崇高。
母爱是一种祝福,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母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它永远 让儿女看到希望。
父母是一盏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的心灵 创伤。
• 小创作:父爱是……母爱是......父母的 爱是......
桂岭中学多媒体教室
制作:贺州市桂岭中学 莫月莲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 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 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 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
作业布置:
• 回想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把感人之处写成 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HB资讯 ; 每日贵州 ; suc41rvt
,朦朦胧胧地发现小院儿南面靠墙有一个很大的炉子,炉子边上立着一个就好像捅火棍一样的物件。耿正一个箭步跳过去,抓起这条又粗 又长的捅火棍就冲了过来。此时,第二个倒在地上的伙计已经情况危急了。虽然这个伙计看见窃贼高举的凳子朝自己头上打来,急中生智 赶快翻了一个身没有被打中头部,但这贼顺势划拉了一下,他一侧的肩部和腰腿已经是受伤不轻了。当这个疯狂的窃贼第二次举起凳子朝 伙计的头上打来时,耿正高高举起的捅火棍已经重重地落到了他的额角上。只听这贼“哎呀”一声惨叫,扔掉凳子夺路往门外逃走了。耿 正担心门外的弟弟和妹妹,赶快举着捅火棍追出门来,只见这贼已经捂着额头朝巷子口跑去了。再追到巷子口时,发现这贼往西快速跑走 了。模模糊糊地望到他的身上斜挎着一个包裹,估计是偷得两位老人的财物。耿正很想追上去把财物夺回来,无奈这家伙虽然受了伤,但 跑得却非常快。心想这贼大概是练过老人们常说的“轻功”了,自己是绝对追不上的。再说院子里还有四个受伤的人呢,就赶快返了回来。 耿正还没有走到俩老人后院儿的门口,对门儿和隔壁的院门儿就几乎同时打开了,有几个人急匆匆地各举着家伙什儿冲了出来。对门儿里 出来的是两个人,走在前面的壮年汉子手里提着一把铁锹,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娃儿,手里拿了一条长长的擀面杖。这壮年 汉子看到耿正提着捅火棍返回来了,就问:“你已经把贼赶走了?”耿正喘着气一边走一边说:“哦,这贼往西跑走了。很厉害的,我们 三个人都对付不了,被他打爬了两个!要不是我摸到了这条捅火棍,估计也够呛了!”从隔壁门里出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年纪不大的人, 看样子是夫妇俩。听到耿正说三个人被打爬了两个,就赶快跑了过来。耿正抬眼一看,这男的手里也提了一把铁锹,女的则和自己一样, 也提着一条捅火棍。这女的一见到已经走到俩老人后院儿门口的人是耿正,大吃一惊,脱口说:“你不就是经常和弟弟妹妹来这个小饭店 吃早点的吗?怎么,你的弟弟和妹妹被贼打爬下了?”耿正说:“不是,是送我们回来的两个伙计!”耿正说完,赶快朝巷子里轻轻叫一 声:“英子,小直子,窃贼被打跑了,你俩也过来吧!”看到妹妹拉着弟弟朝这边跑来了,耿正这才放心。在朦胧的光线下,耿正看着弟 弟吃惊地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就摸摸他的头安慰说:“别怕,没有事儿了!”又对妹妹说:“你俩也进来吧。这贼很厉害,打倒了四个人, 两个伙计都受伤了!”这时候,对门儿院子里又出来一个壮年夫人。这五个人也跟随耿正兄妹三人一起进了这个遭窃的小院儿里。85第五 十七回 拳拳舔犊“慈父”情|(“慈父”情怀大展露,才艺忘了从头教;带领“儿女”帮李家,乐乐呵呵无忧愁。)就这
• 十分忧郁,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2)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父母是怎 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 长子是接班人,无精打采。
(3)用女儿换回次子时,父母的表 现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
• 次子与去世的婆婆很 现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
• 失魂落魄,痛哭失声。
(1)送走长子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
(2)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父母是怎么想的? 理由是什么?
(3)用女儿换回次子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 理由是什么? (4)想要回女儿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理由 是什么?
(5)难道一家六口就这样分离了吗(齐 读13——15段)
(1)送走长子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