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春望》课件PPT

杜甫《春望》课件PPT

与同时代诗人作品风格异同点分析
01
与李白作品比较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表现,风格沉郁顿挫。
02
与王维作品比较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批判,风格更加沉重。
03
与白居易作品比较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春望》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不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 歌中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经典之作。
05
《春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唐代诗歌发展贡献
丰富了唐诗题材
杜甫的《春望》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 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深沉忧思,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
意象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烽火、家书、白头、簪等。
意境
通过描绘破败的景象和抒发深沉的 情感,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忧 国思家的意境。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表达技巧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拟人等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诗歌更 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艺术特色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通过 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 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 功底。
杜甫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时 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杜甫对于 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展现 了其深沉的人生思考。
04
《春望》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与其他春天题材诗歌比较情感表达差异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春望
国都破——草木深(见)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烽火连——家书少(盼)
思念家人 白发稀——不胜簪(思)
__沉__痛__悲__苦____ 的心情。
▲合作探究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
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 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 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 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 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
炙人口的名作。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 皆情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 却是作者的感情。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
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 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 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
的反衬手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今义:国家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
诗人看到的景象:
(破败的 )国都 (原来的 )山河 ( 春意盎然的 )长安城 (遍地乱生的 )草木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春望》课件(共14张ppt)

《春望》课件(共14张ppt)

品析诗句
请结合诗句含义 理解诗人具体情感
国破山河今遥夜 怜在鄜 小,州 儿城月 女春, ,闺 未草中 解木只 忆深独长。看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延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春望
杜甫

城春草木深。 诗人望见了什么景物?
感时花溅泪,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的
恨别鸟惊心。桃树画、面杏树描、述梨出树,来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
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用悲悯的目光观照现实,用 写实的笔法进行艺术创造,再现了唐 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家与国紧密相连,个人和民族血 脉相融。以爱家之心爱国,以忧国之 心忧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正 是杜甫伟大之所在。

2024版《春望》ppt课件

2024版《春望》ppt课件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春望》关注现实,通过描绘具体景象反映社会 现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歌散文化的倾向 《春望》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打破了诗歌严格 的格律限制,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
中西文化交流
《春望》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跨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文学的贡献
《春望》所体现的情感深度、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等普世价 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激发跨文化创作灵感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春望》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06
《春望》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疏,几乎不能插 住发簪。
解析
此句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愁绪满 怀的心情。“白头搔更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苍老和愁苦, “浑欲不胜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痛和无助。
诗歌意象与意境描绘
意象
诗中运用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 心”、“烽火”、“家书”、“白头”、“搔更短”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原文内容概述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 首五言律诗。
诗歌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 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 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4张PPT)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4张PPT)

②“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③“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
④“草木”二字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 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⑤“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⑥“城春草木深”表现出国都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 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此诗描绘了春日长安凄惨残破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眷恋亲人,以及渴
望安宁和平的生活。
比较这两首诗,它们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了,新中国成立也有72周年了,作为祖国的未 来栋梁,你想对伟大的党和祖国说些什么呢?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笔诗 底中 波圣 澜哲
赞美泰山的巍峨秀丽,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 敢攀顶峰的雄心壮志。(25岁)
伤时、忧国、念、悲己;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 心情。(45岁)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战火多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 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主题?
杜甫(公元712—770)字____,自号______,唐朝伟大的 _____诗人。

《春望》 课件 ppt

《春望》  课件 ppt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 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 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 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称杜甫为“诗圣”。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1这首诗写到那几个形象?这些形象有 什么特点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3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 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 兴衰,思家恋亲,老泪 纵横,白发萧疏,忧心 如焚的诗人形象;是忧 国思亲的形象。

《春望》精品PPT课件

《春望》精品PPT课件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 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比一天少,简直要 插不住束发的簪子了。
整体把握
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诗人在春天里看到的长安城的景 象,借以抒怀。
整体把握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是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 天的凄凉景象;
二是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 安定。
课堂检测
3、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 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 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 “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 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 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 浅露。
背景链接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攻入长 ,妻离子散。诗人杜甫不 幸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 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 行逆施、烧杀抢掠。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草木茂盛,本应是一派生气勃勃的 长安,却是满目苍凉。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 的景象,忧国忧民的诗人满怀痛苦和感伤,挥 笔写下千古绝唱《春望》。
春 触景生情:国破 草木深 花溅泪 鸟惊心 忧国忧民 望 感时思乡:烽火连 家书难 白头不胜簪 念家思亲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名句?
①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③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⑥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⑧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春望》优秀PPT课件

《春望》优秀PPT课件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整体把握
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 伤,抒发了深沉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之情。
整体把握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 蕴含在形象的究
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 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 见、所闻、所感,抒发了深沉的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前四句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后四句重 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情中自有景。诗中的景 物有声有色,构成纵深的多维艺术空间。这一 空间是诗人的主观心理和客观物象融合的具体 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完美结合。时 代之悲、骨肉之情,郁积胸中,诗人却不肯直 抒。“国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 “草木深”;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溅 泪”“惊心”。诗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 逆转,使诗人的忧思得到了艺术性的再现。
愁时局,为国忧,思亲人,愁忧得 白发越搔越少。
合作探究
尾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什么样 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白头”的意象,“搔”的动作,刻 画了一个因焦虑、伤感而频频搔头的诗人 形象,从侧面突出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 己的心情。
合作探究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中的“望”字 包含哪几层意思。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1)“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 ,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 (2)“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 ,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令人满目凄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三诗甫杜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 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 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 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 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 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 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 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 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 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 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 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 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 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 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 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 千古的名作。
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元年,诗人回到洛 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两 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 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骚乱。 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 征夫怨妇哀声载道。著名的 “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 番经历写成。
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
不住,不能
整体把握
1、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
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整体把握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 抒情诗,为什么?
2、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 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 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岳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 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地域之广阔 景色之秀美 山势之高峻
造化钟神秀 阴阳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
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
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
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
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 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
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
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 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 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 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 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 所在地—凤翔县。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 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 差使抓走。
问题探究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 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 吗?为什么?
《望岳》 1、气象雄伟,意境深远。 2、托物言至,气魄非凡。 《春望》 1、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 2、起承开合,溶于一炉。 《石壕史》 1、构思巧妙,明、暗兼顾。 2、情节生动,动人心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