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文山三七 看专家怎么说
文山三七 - 药材品种

文山三七-药材品种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云南省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
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文山市是“文山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三七之乡”,拥有全国规模最大、服务配套最全面、最具有档次和品位的“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以及全国独一无二的三七产业药物园区和“文山三七”研究院,目前,“基地、加工、科研、市场”四大平台已初步建成。
2022年,全市三七产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5亿元,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3.1亿元。
三七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由于受三七良种选育未突破、三七药食同源未解决、三七轮作障碍未攻克、自然灾害频发及地方财政贫困没有大的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文山三七可持续发展动力明显不足,文山三七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为进一步加大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步伐,将文山打造成真正的“中国三七之都”,文山市决定建设三七产业开发投入长效机制,设立三七发展专项资金,为推进三七产业开
发提供资金保障。
三七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置,对促进文山三七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山市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建设和云南打造“云药”产业,以及三七产业在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的关键时期,依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发展条例》相关规定,从2022年起,每年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三七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三七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培训推广、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三七文化、产业宣传等产业开发和培育,倾力打造“中国三七之都”。
(云南王丽媛)。
三七鉴定术语

三七鉴定术语
1. “铜皮铁骨”:你看这三七,它的外皮像铜一样坚韧,里面的质地又像铁一样坚硬,这就是典型的“铜皮铁骨”啊!比如这颗三七,不就是这样嘛!
2. “狮子头”:哇,看到这个三七的形状没,像不像个狮子头呀!很多优质三七都有这样的“狮子头”特征呢!就像这个。
3. “菊花心”:来,仔细瞧瞧,这三七的断面有像菊花一样的纹路,这就是“菊花心”呀!你看这个是不是很明显!
4. “疙瘩丁”:嘿,这三七上面这些凸起的小疙瘩,就是“疙瘩丁”啦!像这样的三七就有不少“疙瘩丁”呢!
5. “体重质坚”:哎呀,这三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地还特别坚硬,这就是“体重质坚”嘛!你感受下这个。
6. “形如鸡距”:哇塞,这个三七的形状像鸡的距一样,这可是“形如鸡距”的好例子呀!就像眼前这个。
7. “皮部易剥落”:你看呀,这三七的皮很容易就剥下来了,这就是“皮部易剥落”的特点哟!像这样一撕就下来了。
8. “剪口明显”:看这里,这个突出的部分就是剪口啦,很明显吧!好多三七都有很明显的“剪口”呢!
9. “筋条粗壮”:哇,这三七的筋条好粗壮呀,这就是“筋条粗
壮”的表现啦!像这个就很典型。
10. “须根众多”:瞧瞧,这三七下面这么多须根,这就是“须根众多”呀!你看这个就有好多须根呢!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三七鉴定术语真的很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了解三七呀!。
文山三七的传说故事

文山三七的传说故事文山三七是一种生长在云南省文山州的药材,被誉为“云南红参”,具有补血养心、止血止痛、降低血脂等功效。
但是,除了药用价值外,文山三七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古代,文山州某个山寨里,住着一个姑娘,她叫三七。
三七的父母早已去世,只剩下她和哥哥相依为命。
她的哥哥很喜欢收集山珍海味,去山里打猎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植物,样子很奇怪,身上有三七根叶子,散发着一股清香,他把它带回山寨,让三七尝尝。
三七姑娘一尝,觉得口感不错,就拿这种植物做饭,煮汤,也发现它对身体很有好处,能够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她非常喜欢这种植物,常常拿它熬汤给哥哥喝。
过了几天,三七的哥哥被招安军抓走了,三七独自一人,在山寨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她开始极度想念哥哥,每天都期待着他的归来。
有一天,三七到山里采药,不小心迷路了,她走了很久,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座古祠庙,她走过去看看,发现里面很清凉,周围有三七的草那样的植物,和古祠庙相映成趣。
正当三七想探究庙的来历时,突然尘嚣四起,她吓坏了。
她退到一边,不知通缉犯逃亡到此寻找躲避,又或者是藏宝图出现了,无数人前来夺取财富。
突然,三七身子一晃,向庙内倒了过去,撞到了一个石头上面,刹那间流血不止。
但是,石头上的那个草叶子零零落落地落在了她身上,将她的伤口盖住了。
她很感动,想以谢报恩,就把草叶子插在了腰间,默默地向庙外逃跑。
然而,她的腰间深深地印下了三个字:“三七草”。
从此,三七每次打草药的时候,都特意留下这种草,以作为自己特殊的记号。
后来人们也听说了这个传说,大家就把那种草叫做文山三七。
道地药材之—文三三七

道地药材之—文三三七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通俗的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道地药材之—文三三七1、为什么文三才是三七的道地产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于三七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三七的分布范围极其狭小,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境内,即北纬22°40′-24°28′和东经103°35′-106°11′之间。
特殊的土壤类型:山三七种植区土壤属黄红壤和红壤类型,土层深厚、疏松,富含稀土元素和铁、钙、钴、钼等微量元素,文山独特的土壤地质背景是形成道地文山三七的重要原因。
适宜的气候条件:文山州由于北回归线穿越全境,又地处云贵高原,形成了光照充分、雨量充沛、年温度差异不显著,具有年间温度差异不大,但昼夜温差大的双重特点,有利于三七干物质的积累和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是文山三七产量、品质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
2、该如何进行规范种植?三七属喜阴植物。
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
喜潮湿但怕积水,土壤含水量以22%~40%为宜。
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5℃,温度18~25℃等种植环境条件下均能生长。
一年生三七只有1枚掌状复叶。
二年生有2-3枚掌状复叶,每枚由5~7片小叶构成,开始抽薹开花。
三、四年牛三七一般生3~5枚掌状复叶,每枚多数由7片小叶构成,少数多达9片小叶。
五年以上的三七,复叶数可达6枚。
各年生掌状复叶的多少受生长发育条件影响,营养充足,发育条件适宜,掌状复叶数多。
各年生三七,在产区是2-3月出苗,出苗期10~15天。
三七出茁后便进入展叶期,展叶初期茎叶生长较快,通常15~20天株高就能达到正常株高的2/3,其后茎叶生长缓慢,随着萌发出苗一次性长出,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长出的茎叶受损伤,地上就无苗。
文山三七简介

文山三七简介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中国特有种,学名Panax notoginseng(Burk · ) F · H · Chen。
起源于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残余植物。
三七为典型的荫生C3植物,由于其对生长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只能在较弱的散射阳光下正常生长,且茎为草质,地下部分能连续多年保持活力,每年均能抽出新苗代替上一年的老茎叶,所以我们称它为半阴性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现仅存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文山州境内,以文山县老君山周边地区为原产地和主产地。
文山县三七种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400多年,不论面积还是产量、质量历来都居全国乃至世界的首位。
1999年11月,文山县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中国三七之乡”。
目前,文山县每年的三七种植户都保持在1万户左右,三七在地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年收获(采挖)面积2万余亩,产量约250万公斤。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拉动,文山三七价格稳中有升,全县三七种植年产值达3.5亿多元,七农收入2.5亿元以上。
三七栽培和粗加工(一)栽培三七是半阴性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需搭建阴棚栽培,通常先育苗一年,第二年移植,第三年秋季或冬季采挖。
三七种子寿命较短,需当年采摘,当年播种。
(二)采收三七生长最快,主根膨大和增重较快的时期是第二、三年,进入第四年后,主根膨大增重速度减慢,支根生长迅速,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种植三至四年收获为宜。
“春三七”简称“春七”,是指采收当年在开花前摘去花苔,不留红籽的三七,多在中秋节前后采挖,少数推迟到次年二月前采挖。
春七气势足、饱满、体重、坚实、不空泡、无裂隙,细纹紧密,横断面菊花心明显,品质好。
“冬三七”简称“冬七”,是指采收当年培育籽种,在收获籽种后采挖的三七,多在12月至次年二月前采挖。
冬七气势不足,瘦而皱缩,不饱满,质地泡松,品质相对较差。
(三)加工1、三七采收后的三七,除去茎杆和泥土,摘除须根、支根(筋条)、根茎(剪口)分别晒干。
拨开迷雾看三七

□采写/方敏三七名字的由来朱博医生说,关于三七名字的由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因为三七每株植物有三个叶柄,每个叶柄上长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第二种说法是三七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条件有要求,三分喜阳,七分喜阴,所以称之为“三七”。
《广西通志》亦载用:“三七恭城出,其叶七茎三故名,三成光,七成阴之环境;又长三年,需七月挖采;三月出苗,七月收成;三分栽,七分管而称三七。
”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语言中去考究。
广西西南和云南南部的苗族是最早发现并使用三七的民族,苗族祖先居住在山头,擅长狩猎,在狩猎过程中若遇到外伤出血,他们便会用一种野生植物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就如漆粘物一样被封住,出血很快就止住了。
苗族的祖先把这种植物叫做“chei”,与山上一种叫“山漆”的树发音相同,因“山漆”与“三七”谐音,在流传中便被记作“三七”。
李时珍也认为:“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
”鉴别三七的真伪优劣三七属五加科植物,其同属“兄弟”也十分有名,比如说人参、西洋参等。
原植物生于山坡林下,属亚热带高山阴性植物,多数为人工栽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没落的田三七三七最早产于广西田州(今百色),是明清时期三七的主要集散地,故称之为“田三七”。
后来人们发现云南的土质更好,更适合栽种三七,所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当代三七新的产地。
现在市面上90%以上为云南文山产的,又称为“文三七”,而田三七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因为三七的生长环境要求。
种植过三七的土地不能重茬种植,需要等20~30年才能恢复,所以三七的种植开始向同纬度地带转移。
第二是特色中医博览三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植物,诞生于2500万年前。
三七自古以来是治疗金疮的要药,有许多别名,如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文三七等。
它因为田三七参假事件。
有些不法商贩唯利是图,将铅笔芯粉末、石墨粉、石蜡灰加入到田间中拌老三七,其加工成品光滑明亮,容易误导不懂行的消费者购买。
三七调查报告

三七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文山三七的调查报告关于文山三七的调查报告三七的简介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文山三七三七的主要功效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长身高(指小孩);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历程三七之乡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
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开化府志》中有,开化三七在市场出售畅销全国的记载。
目前公认的文山三七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被国家命名为“三七之乡”。
三七生产的发展1949年以前,文山全州仅有文山县、砚山、马关、广南县的少数农户种植三七。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三七生产,但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对三七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管理,致使三七从1915—1992年的40余年中,文山的三七生产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从1993年起才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文山三七的介绍特色

文山三七的介绍特色
文山三七,又称文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种特产。
它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文山三七的一些特色:
1. 产地独特: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
文山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三七的生长,使得文山三七的品质优于其他产地。
2. 药效显著:文山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对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3. 品质优良:文山三七的个头大、质地饱满、颜色鲜艳、纹理清晰,品质优良。
4. 品种多样:文山三七有“春七”和“冬七”两个品种,其中“春七”的品质更佳。
5. 加工方法独特:文山三七的加工方法独特,包括洗净、干燥、捶碎、筛选等多道工序,保证了三七的品质和药效。
6. 文化内涵深厚:文山三七不仅是一种中药材,还是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民间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主产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本期药源探秘很荣幸的邀请到了中药材天地网资深专家蒋尔国老师,一位有着多年考察三七经验的云南品种专家,关于三七,蒋老师可谓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对于云南的药材品种,他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和权威人士,下面就来一起来看看有关于文山的三七专家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说文山三七非常好?三七在当地的文化历史怎么样?
蒋:云南三七和东北人参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种源十分珍稀,属于名贵的中药材。
从历史上看,文山种植三七历史悠久,有接近600年的种植历史;从品质上
看,文山特有的生长环境种植出来的三七品质优秀;从产量上看,文山也是全国最大的产区,同时多年种植三七也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习惯。
多年以来,人们局限于三七生打熟补的浅显认知,市场的开拓尚刚刚开始,1000个亿的大产业
还有巨大的空间,当然这可以怪罪政府的作为力度不足,我们是不是要感谢像康美企业这样的“努力”,三七才天下尽知,虽然其方式有待商榷的地方。
其实如今的三七经过科学的检测与实验,其用途功效简直可以称之为“万能”,具有“三抗四降一大能耐”的绝妙,三抗即是抗衰老、抗疲劳、抗缺氧;四降即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血稠;一大能耐即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大能耐。
怪不得文山州政府把它申报为药食同源品种几欲成功,确实有它基础夯实之处,说到这里,不免有些“革命尚不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味道。
三七有一个让人顾名思义和让人惊奇的名字叫“金不换”,真的是“千金不换”吗?且听我从头说来。
话说美丽富饶的滇东南老君山周边盛产矿物,其中银矿尤其丰富。
因此引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采矿人。
当时,几万人分布在老君山各个山头作业,随着时日的发展,矿井越来越深,100米,200米,300米……问题出来了,严重缺氧!数百
年前,氧气怎么供给?这个时候,三七派上了用场,体现了巨大的作用。
当工人感到喘气和胸闷之时,便嚼吃几片三七,当受伤的时候,三七更是救命的良药。
采矿人越来越多,三七的需求越来越大。
于是,三七的身价也开始暴涨,1斤三七可以换取1000斤大米,这就为当地种植户换回一大把一大把刚刚生产出来的白花花银子。
“金不换”的名字因此而来,自然、朴素而平凡,并非高深、荒唐而莫测。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七抗缺氧的功效实在而神奇,不是流传出来的,而是实践认知而得。
对其他产区的三七有什么看法或者比较?
蒋:从内在的品质来看,其他产区产出的三七同样能够得到认可。
药材的适宜生长区,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方,比如现在红河州种植三七的产量就逐渐超过了文山州的三七产量。
从以前单一的广西和云南产区扩大到了贵州和四川等周边产区。
当然有的药材不能南药北种或者北药南种那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的,经不起时间检验,因为部分药材会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品质、含量等也会发生改变,道地药材一定要有属于它自己适宜的生长环境要求。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几个临近省份,山水相连,生态环境高度一致,完全是三七的适宜种植区,所以种出来的三七在品质等方面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我们采购的标准是什么?怎么鉴别好坏?
蒋:采购标准是根据自身企业或消费群体需求来定位,是做零售销售还是药厂投料,假如销售群体局限于零售,那可能要采购一些卖相较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一般用作药厂的投料需求就只看价格和含量等方面了。
关于鉴别好坏,简单的来讲从外观形状上看,内在是要检测含量,还要分冬七和春七,春三七较冬三七好,一般春三七价格高于冬三七价格的15%,还有就是带帽的价格较低,如20-40头价格相差20%-50%,20头(不带帽)一般在800-900元,20头(带帽)一般在400-600元。
三七有一年、两年采挖,其质量较差,价格较低,三年及以上较好。
春七和冬七还有一个明显的外观形状不同,都是能用肉眼判断出来的,春七外观看起来是呈饱满状态,不干瘪,但冬七由于根茎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一定了影响,外观看起来是比较干瘪的,皱褶纹路比较明显。
供应药厂的货要检测含量、杂质、干度水份等,药厂多是看含量;零售需求主要是看其干度和外观形状,外观性状越大越有卖相。
在采购中,我们主要是从外观形状、价格、干湿度、大小等级多方面来考察,是否符合我们需要的规格。
市场流通中一般以湿货低价冲击市场。
鉴别方法:有左右手抓一部分三七进行碰撞,听其响声,若声音清脆即货干,声音闷响即货湿。
假如我是一个外行人前去产区应该怎样选货?为什么要去文山选货?
蒋:首先文山本身就是三七的主产区,在文山有一个全国三七交易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交易市场,也是产区第一线的交易平台,该市场里的三七量大,规格相当多,等级划分明确,价格实惠,采购方便,产地一线交易,给
买货商提供许多便利的选择。
虽然有其他产区的产量逐渐超过了文山,但是药商依然习惯把三七拉往文山市场进行交易。
对于前来的购货商来说,如果对三七药材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当地的收购商或常年采购的内行人来帮助你,一般他们会收取一定的佣金,佣金的比例大概是一公斤价格收取五毛至一元或者一吨货收取1-2千元,他们会从外观形状、个头大小、干度、等级等多方面告诉你三七的品质,以此鉴别和把握三七的好坏,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
采购货源从哪些方面进行考察?
蒋:这个主要看采购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如果是以药企采购部经理的身份,考虑到成本问题,更多看重的还是价格方面,其次是干度、卖相、品种好坏等等;如果是信息工作者,需考察的比较全面,比如去年种植面积和今年种植面积的差异、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今年的产量、成交量、交易价格、货源走动情况等等问题去关注;如果是纯粹的个人购买用作保健食用需求,那么更多看重的则是其品质、食用效果等;如果作为商人交易来说,价格是第一要素,其次从干度和卖相、品质好坏等指标去进行考察。
结束语:
感谢中药材天地网资深专家蒋尔国老师接受笔者专访,蒋尔国老师对中药材三七的专业知识令人敬佩,访谈中详细介绍了文山三七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市场上采购的经验,以及如何去判断三七的好坏等等,希望对广大读者带来帮助。
敬请关注下期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