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文山三七发展数据分析报告
三七深度解析之生产:产区和面积极度扩张 产能屡创新高

三七深度解析之生产:产区和面积极度扩张产能屡创新高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中药材天地网讯】编者按:三七,近8年国内中药材市场的标杆性品种,在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近期交易再次火爆。
三七近十几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因素促使近期交易火爆?三七后市如何,是否能再现辉煌?敬请关注我网重磅推出的《三七深度解析》系列:三七,历史上几度风雨几度秋,辉煌与低谷交替,眼泪与欢笑并飞,注定成为现代中药商品史上的标杆性品种。
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的情况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中药材天地网早在三七的价格还在高峰期时就已经提出过预警,如今当初的预测大都已经成为现实,部分情况出现得甚至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快。
2013年三七产新后至今,三七市场人气渐渐散去,价格也一跌再跌,从最高时超过800元的高价一路下滑到现在的140-160元。
进入11月中旬,云南文山,随着春七集中上市,沉寂多时的文山三七交易中心再次火爆,最繁荣时市场昼夜不停,每天交易量可达200吨以上。
吸引了众多企业、商家甚至散户的高度关注。
清晨人头攒动的文山三七市场文山三七市场内火爆的交易盛况那么,近期三七的反常行情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因素引爆了这波火爆的交易?我们不妨先看看15年间三七的在生产端的变迁。
1. 产区变迁:文山形成集散中心,但主产区转移到红河州及周边2015年三七产地产量分布图2000年后,随着需求的增长,受限于三七本身不能连作的特性,三七的传统种植区云南文山州有限土地资源开始限制三七种植业的发展。
因此,部分七农开始走出文山,前往红河等周边地区寻找可用土地。
如今三七种植业已经在云南遍地开花,产区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主产区的变化目前红河州已经取代了文山州过去三七主产区的地位,其下辖的建水、蒙自、泸西、弥勒、屏边等县市每年产出的三七总量已经达到全国三七产量的49%左右,几乎占据三七产能的半壁江山。
其次是次产区的扩大在三七主产区逐渐从文山向红河转移的过程中,一批次产区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15年30期总第805期一、文山三七产业取得的成绩1.发展速度迅猛“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29.23万亩,占全省的37%,比2010年增长519.71%;三七总产量1847.30万千克,增长274.37%;三七总产值61.24亿元,增长87.51%,其中工业产值30.84亿元,增长135.42%。
2010年~2013年全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如图所示(2014年因自然灾害以及三七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三七农业产值下降)。
图2010年-2014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2.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链条拉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规范种植”的思路,文山州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步入发展快车道,特安呐公司三七种植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中药材GAP 认证的基地;云南白药、昆明制药、苗乡三七等公司的三七种植基地也相继通过GAP 认证。
在三七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州紧紧抓住三七产业协会、三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苗乡三七、高田三七等种植龙头企业(组织),引导使用三七的制药企业与其共建三七原料基地。
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载体,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标准化栽培、质量标准和产品开发、产品技术改造等方面,广泛开展三七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三七研究院共开展国家、省、州三级科研项目99项,荣获各级政府奖励64项,开发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保健品饮片10余个,申请专利23件,获发明专利授权10件、适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
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各类三七栽培技术,使三七亩产由原来的5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180千克。
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七丹药业、苗乡三七等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七研究院建有三七品种选育、连作障碍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药理药化研究、质量检测及控制研究等五大研究平台,与苗乡、七丹、华信、金泰得合作建立了省级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七深度解析之预测: 历史一波三折,未来低谷徘徊

三七深度解析之预测:历史一波三折,未来低谷徘徊2015年12月3日星期四【中药材天地网讯】我们在前面《三七深度解析之生产》和《三七深度解析之需求》两篇文章中已得出结论——三七需求的增长根本敌不过产能的快速扩张。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三七未来行情就将进入长期低谷呢?我们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但食疗保健方面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资本的关注将会成为其中的变数。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三七近10年出现的几波行情及其规律:一、历史行情回顾:三波行情尽显明星本色图1:2002-2015年三七价格变化图(文山县,120头,下同) 如图1所示,2002年以来三七的价格经历过三次明显波动:2004-2005年间第一波:试探上涨,功败垂成这一次的波动,说是成功,倒不如说是一次试验性上涨,高峰时价格也并未能突破110元大关。
最后动作并也不完美,其时三七供求矛盾尚不突出。
大盘走势并没有大的改变。
随后三七价格重回低位徘徊,直到2008年达到最低谷。
2009-2010年间第二波:跌宕起伏,高峰酝酿时间进入2009年,三七生产已进入十年最低谷,而资本也已“坐庄控盘”成功。
多年积累的产需矛盾终于集中暴发,导致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三七价格从60元起步,一路上涨。
到2010年初,一场涉及云南全境的干旱袭来,三七短时间骤然暴涨并突破至490元,涨幅较2009同期超过700%!时间到了2010年5月,由于政府打压和前期低位进仓资本获利出逃,三七价格再次迅速回落,但因实际需求缺口支撑,下跌最低也只跌到240元左右就稳住了。
种种迹象表明,三七下一波行情高峰已经在酝酿。
2012年-2013年间第三波:先登高峰,黯然落幕做为多年生植物,三七的供需矛盾在上一波行情期间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相对回落又为再次暴涨积蓄巨大能量:加上游资高度关注,2012年1月-2013年7月,第三个波峰形成。
并且这个波峰比前两波来势更猛,持续更久!价格从317元起步一路上涨至600元以上,并在高位多次震荡后,一度冲高到760元以上的历史最高位。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产业是云南省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
三七是云南文山地区的特有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止血散结、祛风止痛等功效,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中药材。
同时,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独特性和生长期较长,导致其价格较高,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就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一、现状1、生产规模较大:目前,云南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以上,其中有8.5万亩种植产业可经济价值,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左右,其中60%以上的产品出口。
2、品牌效应渐显:由于文山三七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加上政府的扶持和市场营销的推广,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3、产品质量较高:文山三七栽培需要特殊的土壤、气候和人工管理等条件,同时土地资源也较为有限,这使得文山三七品质独特,尤其以有机文山三七更为珍贵。
目前,文山三七基地已经通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认证,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4、仍存在品种单一和加工技术不足的问题:虽然文山三七已成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但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和加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稳定,加工产能低下,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二、对策1、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为了扩大文山三七市场份额和保障其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提高产能和供给水平。
2、加强品牌营销:进一步加强文山三七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地位,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消费者。
3、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文山三七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4、建立文山三七产业联盟:建立文山三七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合作开发、推广产品,形成文山三七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整体竞争力。
5、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文山三七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加速文山三七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文山三七调查报告

文山三七调查报告文山三七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文山三七的调查报告关于文山三七的调查报告三七的简介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文山三七三七的主要功效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长身高(指小孩);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历程三七之乡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
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开化府志》中有,开化三七在市场出售畅销全国的记载。
目前公认的文山三七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被国家命名为“三七之乡”。
三七生产的发展1949年以前,文山全州仅有文山县、砚山、马关、广南县的少数农户种植三七。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三七生产,但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对三七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管理,致使三七从1915—1992年的40余年中,文山的三七生产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从1993年起才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文山市三七生产现状与市场动态分析 s

文山市三七生产现状与市场动态分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摘要:本文介绍了三七的药用价值及我国的主要分布,从文山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三七的生产规模和水平,重点对三七生产的市场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提出了应对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三七;生产现状;市场动态;1.开发利用价值三七的根、茎、叶、花、果皆具极高药用和保健价值,三七含有24种单体皂甙以及黄酮、三七素等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具有良好的生理调节作用。
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降低血脂、消除疲劳、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咯血、心绞痛、眼出血、消化道出血、癌肝等功能,是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
1.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三七能扩张心、脑组织血管,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增加心脏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的血液微循环,明显提高对心、脑组织细胞的供氧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病症。
此外,三七还能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1.2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三七不但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药理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液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保持正常水平。
1.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三七地上部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地下部分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三七的各个部分均有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1.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三七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能增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能使低白细胞症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而对正常的白细胞无影响,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5抗肿瘤作用三七内含三七皂甙、三七多糖、活性硒、β—榄香烯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能杀伤恶变细胞,保护正常细胞。
三七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重视,用三七治疗癌症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云南文山三七是一种药材,其学名为三七,生长在云南文山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文山三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
要用于止痛、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治疗。
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在云南省内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
的经济产业。
目前,云南省是全国文山三七的主要产区之一,文山三七种植
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
根据云南省农业和农村厅发布的
数据显示,云南省文山三七种植面积达到了22.56万亩,其中有机
认证种植面积为6.14万亩,产值达34亿元。
在文山地区,不少农
户把种植云南文山三七作为增收的一个途径;而且,很多家庭农场
和合作社也开始建设以文山三七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把文山三七种
植和文化、景观等结合起来,达到“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增加收入”的多重目标。
因此,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以患者数量认为展望,仅仅是骨科和糖尿病等
慢性疾病患者,仅云南一地就有数千万人,患者数量居全国第一。
其次,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技术不断升级,品质不断提高,也正受到
市场认可。
最后,随着互联网+、农旅融合等发展趋势的推动,在产
品销售、品牌推广方面便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云南文山三七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完好的政策保障,积极发展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云
南省的经济发展和大众健康水平。
【精】年云南文山三七发展数据分析报告

冬 春 果 头根 块 疙
七七实
茎根瘩
和
,、七
种
三支萝
子
七根卜
(
根、七
红
茎须
籽
俗根
)
语和
称不
羊定
肠根
关于“春七”和“冬七”
• “春三七”简称“春七”,是指采收当年在开花 前摘去花苔,不留红籽的三七,多在中秋节前
后采挖,少数推迟到次年二月前采挖。春七气势 足、饱满、体重、坚实、不空泡、无裂隙,细纹 紧密,横断面菊花心明显,品质好。
目前公认的文山种植 不少于400年。全国 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
三七分类
三七从药用价值上分类
三七分为 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 这三类都 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三七花:每年6-8月份采摘,是整株三七中药用价值 最高的三七皂苷含量最高含量高达13%以上,当然年份越 长的三七越好,如三年花,四年花等,主要用于降血压、 降血脂。
最珍贵者。” 从栽种与收成的比例来看,三七病害繁多,十分难种。
加入WTO, FDA放宽对传统中草药使用的限制,为“三七走向世界,健康洒满人间”提供了机遇。 冬七气势不足,瘦而皱缩,不饱满,质地泡松,品质相对较在三分潮湿七分干燥的 土壤中,外部环境又需三层阳光七层阴。
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 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 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 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生长环境
三七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 寒酷热;喜潮湿但怕积水,土壤含水量以22%- 40%为宜。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 于零下5℃,均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18-25℃。 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以土壤疏 松、排水良好的砂壤上为好。凡过黏、过砂以及 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忌连作,土壤酸碱 度4.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开发 “三七”由来
食用方法
三七简介
文山三七
医学功能 生长环境
三七的传说
形态特征
分类
古籍记载
始载于《本草纲目》。并云:“生广西 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 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 地黄,有节。” 据《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 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市场开发
• 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今后10年,全球药品消费将年均增 长7%,2011年将达到6800亿美元至7200亿美元;国际植物 药将在现在每年销售3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以年均10%速度 递增,10年后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
• 加入WTO,美国FDA放宽对传统中草药使用的限制,为“三 七走向世界,健康洒满人间”提供了机遇。三七产业发展 既面临挑战,同时也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三七花儿六月里开 赛罗赛赛罗赛 满坡飘香赛罗赛 醉人心怀 风吹花儿轻轻摆 赛罗赛赛罗赛 就像阿妹赛罗赛 舞呀舞起来 三七花儿开花开幸福来 啊朵朵花儿情意浓 开呀开不败 三七花儿开花开幸福来 啊远方的客人若有心 三七花开等你来
食用方法
三七粉 1.生吃三七粉主治: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 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 脂、高血压等。生用法:口服,每次1.0-1.5克, 外用适量敷患处。忌:孕妇忌服。 2.熟吃三七粉主治: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 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熟用法:可用鸡肉炖或肉汤、牛奶、温开水送 服。每次3-5克。
“三七姑娘”的传说
三七的传说有壮族、苗族、瑶族、 彝族、汉族五种传说之多。 很久以前,文山县老君山有一户 人家,阿爹得了筋骨病,阿妈被刀砍 伤。有位仙女听到人间有哭声,就变 成一只天鹅飞到人间,悄悄地把一 颗神药丢下人间,为老人治好了 病,这颗神药就是三七。 小仙 女一不小心就对小伙动了心, 下凡常住文山……
食用方法
三七花
1.少量三七花(3-5朵)直接用开水(200毫升)冲泡,具有清热、 护肝、降压、镇静安神的功效。
2.少量三七花(3-5朵)与适量青果一起用开水冲泡,能够治疗 急性咽喉炎。 3.10克三七花、四个鸡蛋、先用花和鸡蛋煮10分钟,然后将 鸡蛋敲碎壳再煮30分钟,花和鸡蛋同吃,可治疗高血压。
主要功效与医学功能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 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 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作用; 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9.保护肝脏。
从采收情况划分
• 冬 七 • 春 七 • 果 实 和 种 子 ( 红 籽 ) 头根 茎 , 三 七 根 茎 俗 语 称 羊 肠
•
• 块 根 、 支 根 、 须 根 和 不 定 根
• 疙 瘩 七 萝 卜 七
关于“春七”和“冬七”
• “春三七”简称“春七”,是指采收当年在开花 前摘去花苔,不留红籽的三七,多在中秋节前 后采挖,少数推迟到次年二月前采挖。春七气势 足、饱满、体重、坚实、不空泡、无裂隙,细纹 紧密,横断面菊花心明显,品质好。 • “冬三七”简称“冬七”,是指采收当年培育籽 种,在收获籽种后采挖的三七,多在12月至 次年二月前采挖。冬七气势不足,瘦而皱缩,不 饱满,质地泡松,品质相对较差。
三七分类
三七从药用价值上分类 三七分为 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 这三类都 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三七花:每年6-8月份采摘,是整株三七中药用价值 最高的三七皂苷含量最高含量高达13%以上,当然年份越 长的三七越好,如三年花,四年花等,主要用于降血压、 降血脂。 三七粉:三七的头磨成的粉,药用价值紧仅次于三七花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头:三七的根头部,药用价值仅次于三七花,主要 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根:植于三七土部,性味味苦涩,性凉。功用主治 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 伤,红肿疼痛,痛痒。
4.三七花放温水泡10-20分钟,把肉炒到五成熟,再将花和肉 一起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食用方法
三七根 三七炖鸡或炖排骨 三七炖螃蟹 三七药酒
市场开发
• 三七资源既可深度开发药品,又可开发为保健品﹑化妆品 和食品。 • 作为中药开发,国内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总需量预计达 120万千克; • 作为保健品开发,国外是最大的消费市场。预计出口将达 1500万美元。美国专家研究表明,花在预防上一元钱可以 节省100元医药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全世界死 于心血管疾病的人153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如 果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死亡。三七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功能,将会给人们带来福音。据统计,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年用药100亿元以上,肝脏病年用药500 亿元以上。
古籍记载
清代乾隆年间《开化府志》中有“开化三七,在 市出售,畅销全国”的记载。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 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训中药之 最珍贵者。”
“三七”由来
从生长条件看,三七生长在三分潮湿七分干燥的 土壤中,外部环境又需三层阳光七层阴。 从外观形状上看,三具有“三道节子七片叶子” 的特征。 从栽种与收成的比例来看,三七病害繁多,十分 难种。古人种三七艰辛无比,收成时多数是三分 收获,七分损失。 从种植年限方面看,民国《马关县志》杂类之五 载:“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
三七简介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 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 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 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 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生长环境
七王(泸西 2009)
七王(文山 2001)
主要功效与医学功能
•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 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 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 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 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 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 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形态特征
• 一年生三七(子条) 只有1枚掌状复叶; • 二年生有2-3枚掌状 复叶,每校由5-7片 小叶构成,开始抽薹 开花;
一 年 生 三 七 三 年 生 三 七
二 四年生三七一般生3 -5枚掌状复叶,每枚多 数由7片小叶构成, 少数 多达9片小叶。五年以上 的三七,复叶数可达6枚。 • 各年生掌状复叶的多少受 生长发育条件影响,营养 充足,发育条件适宜,掌 状复叶数多。
三七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 寒酷热;喜潮湿但怕积水,土壤含水量以22%- 40%为宜。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 于零下5℃,均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18-25℃。 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以土壤疏 松、排水良好的砂壤上为好。凡过黏、过砂以及 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忌连作,土壤酸碱 度4.5-8。 目前公认的文山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 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