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设计第四组:不同方法对急性酒精中毒解救的比较
小组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实验名称:探究高浓度酒精对失血性休克的代偿作用课题来源:自选设计班级:09级临床三班设计人员:设计日期:2011年11月指导老师:邓峰美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2011年制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的与意义: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记忆力差、自制力差,往往因酒后开车滋事,打架斗殴致伤。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此项研究为临床上对醉酒者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提供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资料我们可以了解,乙醇能抑制多巴胺的运输,干扰突触的多巴胺转运;能抑制肝脏中色氨酸二氢化酶得活性,影响5-羟色胺的合成;能够使皮质的一氨基丁酸A型受体破坏,导致其密度下降;能抑制谷氨酸所致的伏核神经元电活动增强的现象。
通过改变谷氨酸介导的突触传递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然而我们知道多巴胺、5-羟色氨、一氨基丁酸、谷氨酸都是主要的中枢神经递质。
试想由于乙醇的上述作用可能导致机体在失血性休克时,会减弱减压反射,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机体自身体液等一系列代偿反应,进一步加重加快DIC的程度。
我们通过复制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以来研究乙醇对这一系列代偿反应的影响。
解决问题思路:试想由于乙醇的上述作用可能导致机体在失血性休克时,会减弱减压反射,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机体自身体液等一系列代偿反应,进一步加重加快DIC的程度。
我们通过复制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以来研究乙醇对这一系列代偿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1]李娟,罗佳文.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护理配合[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1, 6(3):27-28[2]张宏,陈明利.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校,2003,5(6):63-64[3]赵绥民,田兆嵩.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46-47.[4]邢刚.重症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0B):980-981.[5]余伶俐.高渗高胶液对创伤和失血性休克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07-909.[6]黑子清,林世清,刘卫锋,等.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7):543-544.[7]蒋荣成,吕志诚.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6):432-433.[8]周其富,楼静芝,俞渭生,单立新。
基本救护技术——急性酒精中毒的应急救护

其他:1、3-5%肾 排出;2、引起胰腺 炎、心肌损伤;3、 低血钾、低血镁、 低血钙
脑:先兴奋 共济失调 昏睡 昏迷 呼吸
循环中枢抑制
二、如何判断急性酒精中毒?
有饮酒史 呼出气/呕吐物有强烈酒精气味 临床表现
1.兴奋期
临
床
2.共济失调期
分
期
3.昏迷期
(1)兴奋期
血乙醇浓度>0.5g/L
(3)昏迷期
血乙醇浓度>2.5g/L
昏迷、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 400mg/dl,陷入深昏迷、心率快或慢、
血压下降、呼吸慢而不规则、有呼吸道 阻塞和鼾音。
注意
成人的乙醇中毒量75~80毫升/次 成人乙醇致死量250~500毫升/次 幼儿幼儿25毫升/次亦有可能致死
三、如何帮助酒精中毒的人?
基本救护技术
——急性酒精中毒的应急救护
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急性酒精中毒? 二、如何判断急性酒精中毒? 三、怎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乙醇)中毒 俗称醉酒,系由一次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
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
严重者可累及呼吸和循环系统,导致意识障碍、呼吸、 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大多数成人纯酒精致死量为250-500ml
酒精的吸收代谢
饮入的酒精80%在小肠上段吸收,空腹饮酒则 吸收更快。90%酒精在肝脏代谢。
胃:1、约在30分钟 内排入肠;2、约 30%在胃吸收;3、 可以导致胃黏膜损伤、 出血;4呕吐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
肝:1代谢酒精转化 为乙酸CO2+H2O; 2乳酸、酮体增高致 代谢性酸中毒;3、 糖异生受阻致低血糖
4. 合理约束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应陪护病人,适当限制病人 活动,避免摔倒,防止外伤。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对比观察两组的平均症状减轻时间和平均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平均症状减轻时间(3.15±1.25)h和平均症状消失时间(5.25±1.85)h,对照组平均症状减轻时间(6.85±2.15)h,平均症状消失时间(8.80±2.20)h,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
标签: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 疗效中图分类号R59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1-0138-02当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精饮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称为急性酒精中毒[1]。
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应酬日益增多,生活压力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因过量饮酒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而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纳洛酮是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
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25.5±8.0)岁;处于兴奋期10例,处于共济失调期24例,处于昏迷期6例;饮酒量250~500 ml的有30例,饮酒量>500 ml的有10例;就诊时间为饮酒后0.5~3 h的有28例,就诊时间>3 h的有12例。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问题对策PPT课件

-
38
病理生理学
其它机理还包括: • 使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增多,从而引起幻觉。 • 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增多,引起交感
神经活动亢进,以及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轴,从而使氢化考的松分泌增多。
-
39
病理生理学
• 由于长期酗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病程长者可 出现脑萎缩。有人曾报道1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具中 11例CT检查发现脑萎缩,可见其发生率之高。
-
37
病理生理学
• γ-氨基丁酸(GABA)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 制性递质,而且在酒精应用者中GABA受体水平 下调,戒酒后下调的GABA受体会诱发许多AWS 症状。
• 谷氨酸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 质,长期酒精中毒使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型谷氨酸受体的离子通道作用受到抑制,戒酒后 会使NMDA受体出现反跳现象,产生AWS的症 状和体征。
卧位通气,防止病人呕吐窒息,严密观察病情, 一旦出现呼吸抑制立即静脉注射纳洛酮0.8mg。
-
22
-
23
-
24
类双硫醒反应
• 又称戒酒硫样反应。
• 机理:某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抑制了乙醇脱氢酶的
活性,从而引起的酒精在体内淤积而引起的酒精中毒症状 和儿茶酚胺反应。如出现面部潮红、腹痛、恶心、呕吐、 头痛、头晕、嗜睡、胸闷、心悸、视觉模糊等反应,甚至 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休克等严重症状。 其症状轻重与饮酒量成正比。
• 建议中度中毒慎用纳洛酮;重度中毒时则首剂用0.8~1.2mg加生理 盐水20ml,静脉推注,用药后30min神志未恢复可重复1次,或2mg 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内,以0.4mg/h速度静脉滴注或微 量泵注入,直至神志清醒为止。在呼吸、循环功能改善时及时清除毒 物才是治本的关键措施。
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

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把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为常规组,另外40例患者采用在纳洛酮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为辅助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比发现,辅助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并用用醒脑静辅助治疗,可以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借鉴。
标签: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治疗;醒脑静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种急诊科常见的疾病,患者由于过量饮用酒精或者含有酒精的饮料,造成初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随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
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通常是尽快恢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意识状态,恢复其神经功能,保证患者肢体正常活动,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
本文讨论且分析了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获得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采用双盲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纳洛酮治疗,为常规组,常规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者25岁,年龄最大者62岁,平均年龄为(38.52±11.28)岁,饮酒量最少者150ml,饮酒量最多者1260 mL,平均饮酒量为(664.23±349.58)mL,饮酒发病平均时间为(6.38±2.87)h。
另外40例患者在納洛酮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为辅助组,辅助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24岁,年龄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为(37.84±12.36)岁,饮酒量最少者160ml,饮酒量最多者1270ml,平均饮酒量为(678.37±354.56)ml,饮酒发病平均时间为(7.01±2.79)h。
探究解酒药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作用研究论文

贵州医科大学14 级探索性实验实验设计探究解酒药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作的研究班级:14级食品安全乙班实验室:第1实验室第4小组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袁练 20141501165王玥:20141501124唐怡:20141501122张倩:20141501121袁练:20141501165宋真玺:20141501152袁敏兰:20141501125刘招:20141501120杨正伟:201415011042016年 06月 24 日探究解酒药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作用研究袁练1王玥2张倩2唐怡2宋真玺2袁敏兰2刘招3杨正伟 3 摘要:目的:研究酸奶、番茄汁、浓绿茶、蜂蜜水的解酒毒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小鼠称重,称取10只体重相近的小鼠。
分为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每组各五只,分别以先注射白酒后给解酒药物(番茄汁,酸奶,蜂蜜水,生理盐水),和先给药后给酒的方式进行,分别记录他们的醉酒时间和酒醒时间。
结果:解酒效果为:酸奶>番茄汁/蜂蜜水>浓绿茶>生理盐水;而预防给药组对酒精的耐受时间比治疗给药组长,醉酒时间短。
结论:酸奶、番茄汁、蜂蜜水对预防和治疗醉酒有较好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脏对乙醇的生物转化功能及降解乙醇有关。
浓茶有解酒效果但效果差。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酸奶番茄汁浓绿茶蜂蜜水解酒引言:人体对酒精的分解代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体内少量的乙醇在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分解代谢乙酸,最后再通过氧化转化成CO2和H2O排出体外.但过量的乙酸由于不能及时代谢分解掉,很容易转化成自由基,造成一系列体能紊乱,发生酒精中毒症状。
而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由于一次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胃出血,急性肠炎,急性肝炎和高血压甚至死亡。
而常见的解酒剂有浓绿茶,番茄汁,酸奶,蜂蜜水,这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据说有解酒作用的试剂。
本研究拟探讨四种解酒剂是否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具有解酒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5T09:04:12.828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陈剑[导读] 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实施治疗陈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义乌)322000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实施治疗,重点分析急诊科治疗的策略以及患者苏醒情况。
方法:针对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静脉推注纳洛酮治疗,对比治疗成果。
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用时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最后,在康复疗效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大。
结论:在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方案中,静脉推注纳洛酮治疗可缩短患者的苏醒用时,在治疗安全和疗效上均有保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临床效果急性酒精中毒(醉酒)属于常见的疾病,与饮酒过量,或者有酒精性饮料过量饮用有关,并由此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随后则产生抑制状态。
在治疗上,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促使意识恢复,维持患者正常的肢体活动。
此外,该情况的发生在我国较为常见,特别是在不良酒桌文化的影响下,酒精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据统计,中毒量往往在70-80kg,且对于空腹者酒精吸收更快【1】。
纳洛酮作为常见药物,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救治工作的开展有直接作用。
鉴于此,针对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针对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观察组女性24例,男性16例,年龄范围是24-55岁,平均年龄45.12±7.33;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是23-54岁,平均年龄46.01±8.34岁。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救治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救治分析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大剂量纳洛酮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小剂量纳洛酮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并对比3组的平均转归时间。
结果平均转归时间大剂量纳洛酮组短于小剂量纳洛酮组,而小剂量纳洛酮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静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并加入能量合剂2支(ATP 20 mg+胰岛素4 U+辅酶A 100 U/支)、维生素B 200 mg以及维生素C 2.0 g,并运用20%甘露醇加快乙醇的排泄。
大剂量纳洛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首剂纳洛酮2 mg静注,后将2 mg的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持续静滴至患者清醒。
小剂量纳洛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注纳洛酮0.4 mg,后将0.4 mg 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点滴维持至患者清醒。
同时给予患者护胃、利尿、止呕、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预防脑水肿等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每10分钟观察1次患者情况,并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时间。
评价标准[2],(1)好转:兴奋以及共济失调减轻,患者开始清醒,角膜反射开始出现;(2)显效:兴奋及共济失调明显减轻,患者逐步清醒,角膜反射转为正常;(3)治愈:兴奋及共济失调消失,患者完全清醒,问题回答正确,能够独立行走,步态稳健。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进行对比,计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3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大剂量纳洛酮组短于小剂量纳洛酮组,而小剂量纳洛酮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各方面压力的增大,饮酒已经成为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案
步骤
称重按体重相近 的方法将其分为 ABCD四组。
颈总动脉插管,连接压 力换能器,并打开BL420F系统。 向家兔胃内插入灌胃器,固 定,剪去颈部的毛,1%利多 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向ABCD四组兔胃内注入50%酒精 (10ml/kg),复制急性酒精中毒动 物模型,分别取颈总动脉血2ml, 同时记录血压、瞳孔的大小。
研究意义
①本次实验此项研究为临床上对醉 酒者导致的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提供 参考。 ②熟悉家兔的局部麻醉,动脉插管 术。 ③了解醒脑静与纳洛酮解救只,雌雄不拘。 体重在1.8-2.2kg之间
主要仪器
BL–420F实验系统、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 兔固定台、动脉夹、动脉插管、细丝线、绑 腿带、注射器4只(1ml、2ml各两只)、针 头、静脉输液装置、头皮针、试管、试管架、 722分光光度计、压力换能器,灌胃器、婴儿 秤、玻璃分针、纱布、游标卡尺、水浴槽。
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1 兴奋期 2 共济失调期 3 昏迷期
兴奋期
乙醇浓度达到 11mmol/L(50mg/dl):患 者出现头痛、欣快、
兴奋。
乙醇浓度达到 16mmol/L(75mg/dl):出 现健谈、 饶舌、自负、 情绪不稳定、可有攻 击行为,亦可表现沉 默、孤僻、安静入睡。
共济失调期
• 乙醇浓度达到 33mmol/L(150mg/dl): 肌肉运动不协调,行 动笨拙、言语不清、 眼球震颤、视力模糊、 复视、步态不稳。 • 乙醇浓度达到 43mmol/L(200mg/dl): 恶心、呕吐、睏倦。
分别用ABCD四种方法对家兔进行 耳缘静脉注射解救,并观察5min、 10min、20min、30min家兔的血压、 瞳孔的大小,同时分别各取颈 总动脉血2ml进行酒精浓度检测。
酒精浓度检测
酒精浓度检测
原理:全血血清中的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被重
铬酸盐氧化,重铬酸盐的还原量与乙醇的浓度成正 比,通过测定重铬酸盐溶液吸光度值计算出乙醇含 量。
醒脑静与纳洛酮解救急性酒精 中毒效果比较
立项背景
目前的研究中发现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 酒精中毒对大脑都有损害,可对海马结 构产生影响,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而 急性酒精中毒,或称急性乙醇中毒 (acute ethanol poisoning):指一次 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中枢神经 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状态,重度中毒可使 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
酒 精 在 体 内 的 作 用
脑:先兴奋后抑制 共济失调 、昏睡、昏迷 、呼吸、循环中 枢抑制 胃:1、约在30分钟内排入肠;2、约30% 在胃吸收;3、可以导致胃黏膜损伤、出 血;呕吐 肝:1代谢酒精转化为乙醛;2乳酸、酮体 增高致代谢性酸中毒;3、糖异生受阻致 低血糖 其他:1、3-5%肾排出;2、引起胰腺炎、 心肌损伤;3、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 低血糖
主要试剂和药品
50%白酒、5%醒脑静注射液、生理盐水、10% 三氯乙酸、0.4mg/ml盐酸纳洛酮、150U/ml肝素 生理盐水溶液、1%利多卡因、1/60mol/L重铬酸 钾溶液。
• 将10只家兔分为ABCD四组,然后分别进行急性乙醇 中毒动物模型复制,再分别对其解救,并记录数据。 • A方法:盐酸纳洛酮0.5mg/kg静脉滴注。 • B方法:醒脑静注射液0.5ml/kg静脉滴注。 • C方法:0.25mg/kg盐酸纳洛酮与0.25mg/kg醒脑静注 射液联合静脉滴注。 • D方法: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操作方法:将血样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后离心,
取上清液与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在沸水浴上反应 595nm处可对0~600/100ml线形范围内的BAC进 行检测。
观察指标
血中酒精浓度 血压 瞳孔大小
预期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后出现瞳孔散大,心搏加快,血压下 降,躁动,血中酒精浓度增加,静脉滴注盐酸纳洛 酮与醒脑静以上症状缓解,血中酒精浓度也相应的 降低。联合盐酸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解救效果更 加明显。注射生理盐水只有酒精浓度略微下降,其 它无效果,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方法
THANK YOU!
醒脑静注射液是由天然麝香、冰片等 中药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 中药注射器剂。 (1)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意识障碍注 射液能够显著提高肝脏ADH及ALDH 活性,促进乙醇的体内代谢,从而起到 醒酒作用。 (2)且在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 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缩短昏迷 时间及退热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治疗急性酒 精中毒有良好疗效,纳洛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远 大于吗啡及β-内啡肽。其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机制 为: (1)与β-内啡呔竞争阿片受体,阻断了β-内啡呔 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促进心肺脑功能 恢复。 (2)抑制中性细胞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自由基。 (3)逆转乙醇对肝脏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代 谢障碍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自由基损伤, 从而发挥强有力的催醒及解除酒精对呼吸循环系 统的抑制作用。
昏迷期
• 乙醇浓度达到 54mmol/L(250mg/dl):昏睡、 瞳孔 散大、 体温降低、面 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 发绀、心率增快, 呈休克 状态。
• 乙醇浓度达到 87mmol/L(400mg/dl):深昏 迷、血压下降、呼吸深大 不规则、大小便失禁、抽 搐,可出现呼吸、循环衰 竭而危及生命。 • 一般人酒精致死量5~8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