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or知易行难 辩论赛 反方四辩总结稿

合集下载

辩论赛(知易行难)

辩论赛(知易行难)

辩论赛(知易行难)在进行一场辩论赛之前,首先应该对辩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通彻的理解,权威《辞海》已经给“知”与“行”定格了标准的诠释,方才我方辩友也已经作了完整的论述,所谓的“知”就是在求知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总结归纳及再了解的过程,所谓的"行"是指行动、实行,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知易行难,就是指在求知基础上总结归纳的易,在实际实践中躬行突破的难。

题目把知与行分开并列,即使要讨论其中相对的难易程度。

而我方今天所说的难易,就是在一个相对的条件下同一个层面的比较,知相对于行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在实践中,行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故称其难,因此我方认为知易行难。

人,无非存在于历史与生活两种时空界域,知易行难,在历史上是一种常规现象,在生活中则是一种常规思维。

下面我方将分别从历史与生活两个范畴两种角度来论述我方观点。

泱泱中华,纵有千古,横有人荒,钟秀灵杰,明宇浩汤。

就像我方一辩在例立论陈词中所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谁不知问鼎中原,一统天下,可大大小小千余战,前前后后数百载,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直至始皇。

励志称雄,殚精竭虑,方拥九州,此其非知易而行难。

秦时商鞅变法,汉时晁错削藩,唐时杨炎励志,宋时介甫改革,明时居正施政,清时公车上书的蹉跎历史演绎,无不向我们昭示了知易行难的道理。

陈涉、吴广揭竿起义,东汉末年张角起义,唐代黄巢起义,宋朝方腊、梁山起义,明末闯王起义,满清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诸多,百姓因感时愤世,苦于压迫,一人等高呼号,万众知而蜂拥,瞬间即成洪流之势。

豪情激烈,好像改天换日就在今朝,可是无情的时间一次次证明知易行难……妻离子散,生灵涂炭,身首异处,客死他乡。

曾在狱中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与革命先烈宋教仁素有“渔父之才,兆铭之德”的美誉,不可谓不知忠孝礼仪,却难经诱惑,为日走狗,终落得大汉奸的结局,这一切都值得反思。

知易行难四辩发言稿

知易行难四辩发言稿

知易行难四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专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各位一起讨论“知易行难”的话题。

首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知易行难”的情况是什么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列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实现一个目标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认为“知易行难”的典型案例。

那么,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变得如此困难呢?我认为这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大难点,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内容:第一,认知难点。

我们在决定要去做一项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容易,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步骤和方法。

但是当我们真正动手去做的时候,却会发现问题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和困难。

这是因为我们对于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我们往往会低估事情的难度,从而造成了知易行难的情况。

第二,心理障碍。

在实际行动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出乎意料的障碍,比如困难、挫折、压力等等。

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失望,从而影响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这些心理上的障碍通常是我们觉得“知易行难”的根本原因。

第三,社会因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社会因素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影响,比如家庭、朋友、同事等等。

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我们的决心和信心造成影响。

一旦有人对我们的做法提出异议或者拒绝支持,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和失望,从而导致我们望而生畏。

第四,环境因素。

我们的环境也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人如果身处的环境非常恶劣,就很难有勇气去坚持做一些困难的事情。

即使我们知道应该去做,但是面对环境的压力,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这四个难点其实都是非常现实和普遍的问题,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需要我们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克服这些障碍:首先,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克服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偏差。

我们不能因为问题看起来简单就害怕去尝试,也不能因为问题看起来困难就放弃信心。

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事实,正视问题的真实情况,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辩论-知易行难

辩论-知易行难

辩论-知易行难
辩题,知易行难,行动比知识更重要。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知易行难,行动比知识更重要”。

知易行难这个成语,意味着人们往往容易理解一些道理,但很难付诸实践。

我们将从知识和行动两个方面展开辩论,探讨哪一个更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积累,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有了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改善生活。

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指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处理事务。

没有知识,我们将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决策,更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行动的无关紧要。

行动是知识的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手段。

没有行动,知识就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无法产生实际的效果。

只有通过行动,我们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力量,改变自己和世界。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知识的正确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知识和行动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知识是行动的指导,行动是知识的体现。

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勇敢地付诸实践,不断完善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XXX知易行难各位评委、嘉宾、来自宝岛的反方辩友,大家好!知难行易与XXX难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命题,历代贤哲都为此发出深深的感叹,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今天,我们正反两方将就此展开激烈的辩论。

正方一辩:首先,我们认为“知难行易”是正确的。

因为人们在行动前需要先有知识的指导,而知识的获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就像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虽然会钻木取火,但直到科学家揭开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才真正理解钻木取火的奥秘。

因此,我们认为知难行易。

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行为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而知识是关键。

只有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有成就。

但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因此知比行更难。

但是,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嘉宾,正方辩友,大家好!我们认为“知易行难”更为正确。

因为行动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运用。

而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但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却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都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却很难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其次,我们认为行动的成功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惯和坚定的意志力。

而养成良好的惯和坚定的意志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谢谢各位!(掌声)经过激烈的辩论,我们发现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都有其合理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求知和行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谢谢各位!(掌声)正方三辩:大家好!对方一辩谈到了道德伦理,但却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

这样真的算是真正懂得道德吗?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些人不是不知道道德,而是不愿意去做,那么这不是在给小偷找借口吗?小偷会说“我知道偷东西不好,但我就是忍不住要偷”吗?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知易行难 四辩稿

知易行难 四辩稿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发言,对方辩友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错小错落一盘啊。

请诸位君且听我细谈。

第一,对方辩友出现了辩题理解上的错误,我们今天讨论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不是单单说知行的难易,而是基于知行合一的前提下,知行相比而言的难易。

(知本身也有难易,但是,与行相比,就是比较易。

求知是难的,但是,与实践相比,实践比求知难。

懂得道理是难的,但是,实行道理比懂得道理更难。

)对方辩友说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至今没有答案的,其实不是哦对方辩友,我们的科学家已经得知了这个答案。

且不说答案是什么,请问各位,我们知道了蛋先还是鸡先之后,要行什么?只有知没有行,怎么比?没有知没有行,比什么?(合一,相比)(外星人例子)53第二,这个辩题是很老的。

从九五年大专辩论赛开始到如今,我们还在讨论,是基于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理解。

赋予它时代风采的意义啊。

在现代社会,前人积累了那么多的知识,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不断的实践,创造,求发展求进步。

(时代意义)20 第三,对方辩友混淆了概念哦,官员腐败的知易行难在于官员本身懂得了不应腐败,一旦腐败就会接受惩罚,而却做不到不贪不腐,对方辩友知道拿反腐败的方法与不腐败的行相比,主体不统一,是不具可比性的,。

其实对应的反腐败的行是去实行反腐败的办法啊。

你不能把我的努力,与你的成绩相比啊。

(横纵向,主体的统一)23第四,按对方辩友的逻辑,只有是犯错就是不知,就是不知道真知。

是否身为将军的我,只有不败才算是知咯。

一旦我打败战,就是我不知,是我知不够,那么我是农民一辈子不打战,一辈子没败战,我就是真知兵法咯。

(大家都知道正圆形是怎样的,那是否我拿着圆规,因为颜色,笔触,甚至手抖,画不出正圆形就是我不知正圆形是怎么样子的咯?31)第五,对方辩友今天在场上,无非是想告诉我们,知先后行,所以知难,只有有了知就很容易行。

请原谅我不敢苟同。

根据马克思矛盾观,事物是对立统一互为前提的。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知易行难更符合实际情况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辩论的话题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我作为反方的一辩,我认为“知易行难”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却无法做到。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却无法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这就说明了知道一件事情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很容易地去做到它。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变得犹豫不决,而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却会变得非常勇敢。

这说明了在实际情况中,知道一件事情并不一定就比做一件事情更难。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易行难”更符合实际情况。

谢谢。

二辩:知难行易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二辩,我认为“知难行易”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变得更加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完成。

而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很多人却会变得懈怠。

这说明了知道一件事情的难度可以激发人的潜力,让人更加努力地去完成这件事情。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完成了一件难事之后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豪。

这种成就感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人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难行易”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让人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谢谢。

三辩:知易行难更能够保持人的稳定性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三辩,我认为“知易行难”更能够保持人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变得焦虑和烦躁,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很难完成。

而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很多人却会变得过于轻松。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过大,从而影响到人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完成了一件难事之后会感到非常的疲惫和消耗。

这种疲惫感容易让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易行难”更能够保持人的稳定性,让人更加平稳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团队,今天我们要辩论的话题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我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难行易的优点。

我们都知道,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而不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就会陷入舒适区,没有挑战,没有成长。

而如果我们知道行难,我们就会有动力去面对困难,有勇气去克服挑战。

其次,我们来看看知易行难的缺点。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而不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惰性,失去前进的动力。

我们会认为一切都很容易,没有必要去努力,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而如果我们只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可能会过于热衷于挑战,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导致失败和挫败。

最后,我想说的是,知难行易是一种平衡,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不会过于冒险。

所以,我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团队的二辩,我同意一辩的观点,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难行易的实践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是不同的,有些可能很容易解决,有些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克服。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那么我们就会对困难失去信心,从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而如果我们只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可能会过于激进,导致失败和挫败。

其次,我们来看看知易行难的实践效果。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那么我们就会过于舒适,没有挑战,缺乏成长。

而如果我们只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可能会过于冒险,失去谨慎和理智,导致失败和挫败。

最后,我想说的是,知难行易是一种平衡,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不会过于冒险。

所以,我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团队的三辩,我同意前两位辩手的观点,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难行易的哲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赛:知难行易or 知易行难
反方知易行难四辩总结稿
我方坚定的认为知易行难。

首先让我们全面阐述一下今天的辩题,知易行难就是
认识事物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我方一辩在立论时就已经特别强调,知是对事
物的一般性了解,而非对方所说的持续过程。

知易行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方面: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在博士、硕士
也颇多,我们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但在将其运用于造福人类生活方面依然
困难重重。

现今,能源告急,各国都知道核能无疑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也有很多国家在运用核能,但日本等国却多次发生核泄漏事件,造成无数人
员伤亡,难道对方辩友要说这是行易吗?众所周知,转基因大米的问题现今
争议颇多,这分明是我们知了转基因大米可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知了如
何制造该产品,却行之维艰啊!
●道德方面:从小的教育,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接受了诸多道德的熏陶,明
确了法律规范,仁义礼智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不遵守社会道德、违反法
律法规的人比比皆是。

现今诸多丧尽天良的贪官污吏,他们良心泯灭的无知
行径恰恰说明了行难啊。

人们不是不知,只是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如懈怠、
贪婪、欲望等社会环境因素导致行难。

人们不是不知何为善、何为恶,只是
无法自我约束,知而不行。

今天,难道大家能够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
开车撞人后,再连捅八刀直至受害人死去的时候,不知道他不应该杀人吗,
不,他知道,只是在那一瞬间,他被自己的利欲冲昏了头。

纵使退一万步讲,人人都是活雷锋,都要努力做好事,但社会环境导致行依旧很难,如众所周
知的彭宇案。

现今,网友戏谑用一句话可以证明自己是土豪,“老人倒地,
随便扶”,这不恰恰说明行难吗?
●生活实践:外部环境的不可确定性和变化性对行的诸多限制,人们往往是认
识了规律,得出了解决方案,却因不得天时、不占地利,使得实践之路坎坷
崎岖,荆棘满布。

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难道我们就具有行医的资格了吗,
就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了吗?不我们依然需要去行。

所以,行更难。

最后,我方特别强调,知易行难并非让人们畏难而退,而是要勇于力行。

明白了
知易行难,才能更好的协调知与行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