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受攻击行为伤害的原因及防范

合集下载

精神科攻击行为防范措施

精神科攻击行为防范措施

精神科攻击行为防范措施精神科攻击行为是指以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攻击、伤害或操纵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精神科攻击行为。

一、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是预防精神科攻击行为的基础。

个人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定期进行心理调适,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心理抵抗力。

二、加强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精神科攻击行为的认知和警惕性。

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研讨会和宣传活动,向大众普及精神科攻击行为的危害性,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和应对精神科攻击行为。

三、建立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立法,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惩治精神科攻击行为。

明确精神科攻击行为的界定和责任,规范相关行为的处置和处理程序。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精神科攻击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体系,为受害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受害者理解和应对精神科攻击行为,缓解其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健康。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热线和在线咨询平台的建设,为受害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帮助和支持。

五、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加强社会监督,对精神科攻击行为进行舆论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媒体和网络等渠道,传播正面、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精神科攻击行为的氛围。

六、培养和提升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水平。

完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满足社会的需求。

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精神科攻击行为带来的挑战,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和协作。

精神科护士遭身体暴力伤害的原因与防范

精神科护士遭身体暴力伤害的原因与防范

12 对护理队伍 的影 响 工作场所 的暴力严重危害护理人 .
加之每天与精神病 患者 打交道 , 接触频 率高 , 当患者受精神
症状支配发生暴力 , 护士经常防不胜 防。
员 的身体健康 , 影响护士 的工作环境 和士气 , 引起护理 差错
事故发生 、 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 、 护理人员流失增加 , 而引 进
成严重躯体伤害。
1 暴力对护理的影响
1 I 对护理人员的影 响 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遇到暴力伤 . 害后 , 会极大地挫伤 工作热情 , 出现 委屈 、 紧张、 惧、 虑、 恐 焦 失眠或抑郁等不 良情绪 , 对护 理工作失 去信心 , 甚至产 生转
岗的念头。即使暴力对 护理人员 的身体未造成伤害 , 由于长 期压 抑而得不到发 泄 , 也会产生 心理不平衡 , 出现情绪不 易 稳定 、 激动 、 易疲劳、 注意力分散 、 记忆力下 降、 工作效率低等 心身健康问题 。
作者简介 : 邹素芬 (9 3 ) 女, 17 一 , 大专 , 主管护师 。
58 0
42 重视各种护理技能的培训 .
以约束患者、 护理 、 治疗时 ( 包括 输液 、 发药 时) 生暴力多 , 发 护士与患者均为正 面接触 , 全距离不好 , 安 无法躲避 。在给
4 1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 , . 杜绝不 安全隐患
建立并 落实禁
忌品管理制度 , 如针线 、 火柴 、 剪刀 、 水果刀等禁忌 品必须 在
看护下使用 , 用毕 立即回收。防止遗漏 在病 房内 , 患者 做 被
者的人格 , 到“ 做 打不还手 , 骂不还 口” 实行革命 的人道 主义 , 精神 , 救死扶伤。 4 制定防范措施
于护士单独值班 , 护理人员 力量薄弱 , 出现暴力 等意外事 易 件发生。地点 : 在监 护室 、 房 内、 病 活动 室、 餐室 、 配 卫生 间、 护士站。以重监 ( 一级 ) 病房 为多 , 卫生问较 少。工 作状态 :

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攻击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攻击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1 . 4护士 自 身 因素 ( 1 )工作 责任 心不强,不遵 守规 章制度 在护 理过程 中,如果不善于观察病 人的病情变化或观察不认真,病人 出
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 ;或者机械地执行医嘱,病情记录 不详细 ;或者擅离职守,岗上睡觉;或者不严格执行各项操 作流程和查对制度 ,发错药、打错针 ,这些都可能 导致差错 事故的发生 。 ( 2 )护士态度 护士说话态度 生硬 、粗暴 、与患者争 辩等 ,极 易激发患者 的攻击行为 。 ( 3 )护士防范意识差、接触 患者 方式欠合理以及经验 不足 、疾病知识缺乏 。 1 . 5环境 因素 精神科一般实行封 闭式管理 , 患者 出入没有 自由, 另外, 新入院患者对病房环境感到陌生而不安 ,或 由于在 幻觉、妄 想支配下常常会认为护士是在监视 自己、折磨 自己及迫 害 自 己,从而对护士产生敌对情绪 ,发生攻击行为。另外,环境 拥挤 、嘈杂等对攻击行为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 2 防范对策 2 . 1掌握患者 的病情 ( 1 )做好入 院评估 ,向家属 了解患者平 时表 现,有无 冲动行为等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对有攻击行为倾 向的患者 进行重 点防范 ,必要 时安置 监护室或约束 。 ( 2 )按时巡视 患者 ,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用 药。 ( 3 )服 药时认真观察 ,防藏 药和吐药 ,使 药物尽快发 生疗效 ,控制精神症状 。 2 . 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 . 2 . 1改善服务态度 、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建立 良好 的 护 患 关 系 尊重患者 ,管理 患者 时耐心劝说 ,了解其情绪及疑难 , 减少苛刻的强制措施 ,在不影响治疗 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其
合理要求 。 对患者 实施治疗护理 时做好解释工作 , 取得 患者配 合 。对患者 的过激言行不进行辩 论,但不轻易迁就 。 2 . 2 . 2增强护士 的 自我 防护意识 ( 1 )护士在 接触 以上 高危患者时要提高警 惕,避免使 用激惹性 言语 ,而且尽量处于 易脱离危险的环境 。时刻 留意 患者有无攻击行为先兆 ,如大 叫、恶言相 向、拍桌子、紧握 拳头 、表情紧张 、 目露 凶光 、来 回走动等 ,当观察到有可能 发生攻击行为时 ,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以交谈 的方式稳 定 患者情绪 ,如无效 ,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协助 ,遵 医嘱约束 患 者或使用药物控制其情绪 ,同时做好心理疏导 ,讲明约束的 必要性 ,是一种保护措施 而不是惩 罚。 ( 2 )为不配合 的患 者做治疗护理 时应有两个 以上 工作 人员在场 ,以防患者突发 冲 动伤 人 。 ( 3 )当成 为被 害妄想患者 的怀 疑对 象时 ,尽量 减少或 避免与该患者接 触。, ( 4 )喂食 、喂药及固定患者头 部 时手 勿接近其 口腔 ,以防被咬伤 ,约束时固定双膝 及手 腕 者要 注意防止被抓伤 或踢踹 。 ( 5 )夜 间值 班时工作人员 之 间应加强联 系,防止遇到 紧急情况 呼救 时无人 听到。 2 . 2 . 3 加强护士培训 建立不 同年 资护 士分层培 训制度 ,对新入 职护士进行严 格 的岗前培训 ,使其努力学 习精神科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 精 神疾病症状 ,鼓励她们常与资深护士沟通 ,向其学习工作 经 验 ,同时老护士要做好新入职护士 的传 、帮 、带工作 。 护 士在 日常生 活 中应 多锻炼 身体 ,学 习一些擒 拿格 斗 术 ,提 高对 抗 能 力 。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伤害护士原因分析与对策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伤害护士原因分析与对策

光线过于刺眼或昏暗 安静 , 无外界刺激 作者单位 :5 0 3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 民医院 4 06
王玉 玲 : , 专 , 管 护 师 女 大 主
受精神病症状支 配的有 1 , 9例 因否 认有病拒绝 治疗而产生暴
力 行 为 的有 l 。 3例
3 讨 论
3 1 暴力伤 害事件发 生的相关 因素分析 .
精 神科 暴力 行 为 是 指 患者 在 精 神症 状 影 响 下 突然 发 生 的
我院 20 0 3年 1月 一 06年 l 20 2月我 院发生 的 5 l起 住院 精神病患者暴力伤害护士事件中护士 、 院患者的一般情 况 ; 住 暴力行为发生的诱 因 ; 护士 受伤害 情况及发 生暴力 伤害 事件 发生时的环境因素。
护士 , 2 以 9岁 以 下 年 轻 护 士 居 多 , 年 资 护 士 较 高 年 资 护 士 低 受 到 伤 害 多 。不 同 学 历 护 士 被 伤 害 几 率 无 显 著 差 异 。 2 3 暴 力 行 为 发 生 时 的 环 境 因素 调 查 ( 3 . 表 )
表 3显示 , 自环境 的不 良刺激会 使易 冲动的精 神病 患 来
( 下转 6 3页 )
护理实践 与研究 2 0 0 8年第 5卷第 6期下半
3 15 术 毕 协 助 医 师搬 运 患 者 , 运 时 保 持 患 者 头 颈 部 置 于 .. 搬 自然 中 立 位 , 忌 扭 转 、 屈 、 伸 , 防 植 骨 块 滑 出 , 迫 气 切 过 过 以 压
12 调 查 方 法 .
直接伤 害他人或物体 的攻击行为 … 。精神病患者 冲动或暴力
攻 击 行 为 常带 有 突发 而 难 以 预 料 的 特 点 , 他 人 和 自 身 安 全 对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对于攻击性行为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精神病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我们要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或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关键词】精神病;攻击行为;防卫;护理对策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等诸多因素影响易产生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和财产损失。

对于攻击行为,不仅要全面考虑其所患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广泛的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所以,如何预防和尽可能避免患者产生攻击行为是精神科病区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1]。

1.生物学因素: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妄想,一是关系妄想,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以及邻居无意的关门声或咳嗽等都是针对自己,二是被害妄想,即认为同事、邻居、家人甚至国家机关、单位等联合一起迫害自己。

患者常沉浸其中,往往会感到紧张、愤怒,走投无路,于是反戈一击,抢先下手伤害其妄想对象。

躁狂症患者易激惹,稍有挫折,极易发生攻击行为。

反社会人格障碍及冲动性人格障碍者也易发生攻击行为。

病前性格内向、沉默、暴躁、孤僻者,病后有明显的感知觉和思维障碍者,也极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2 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丧失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地位,甚至被家庭抛弃,人际关系逐渐恶化,加之强行住院等因素,使患者住院后产生戒备心理,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而常常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因此医护人员便成为其攻击的首要对象。

3 环境因素:有学者调查了环境因素对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作用后认识到,暴力攻击行为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现象,当时的住院环境、医疗设备、工作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均对患者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过度拥挤,缺乏独处,闲散无事可导致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发生在饭厅的主要原因是拥挤、排队、争食造成摩擦和攻击。

医护人员劝说服药时易遭到患者的攻击。

4 其他因素:攻击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疾病状态的表现。

精神科护士受伤原因调查及对策

精神科护士受伤原因调查及对策

精神科护士受伤原因调查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受伤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有效防范,降低护士职业风险,减轻心理压力。

方法:对我院1992年—2011年上报护理部关于护士受伤事件的所有材料进行分析,根据fottvel [1]的三级受伤标准,筛选ⅱ—ⅲ级受伤护士,分析受伤原因。

结果:护士受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人因素占56%,护理因素占44%,其中有些事件过程中,很难界定责任到底应归咎于护士还是病人,这类情况本文将责任归于护理方。

结论:精神科病人由于症状、住院环境、自知力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冲动、攻击行为。

因此,护士的安全只有通过细化对冲动病人的评估,有效防范,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等措施来保障。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受伤;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51-01精神科中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滥用、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患者极易发生暴力行为,常表现为冲动、伤人、毁物,而以攻击性行为最突出【2】。

精神科护理病房管理要求病房24小时不离人,所以,护士每天近距离接触患者,一旦发生攻击性行为,护士首当其冲就成为攻击对象。

护士一旦受伤,不但得不到相应的赔偿及精神安慰,而且院方一般将责任归咎于护士,这已成为精神科护士不安心临床护理工作,频繁转岗的重要原因。

因为目前根本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裁定的依据。

1992年—2011年我院护士在暴力事件中鼻骨骨折3例,头部外伤3例,各种咬伤、踢伤、抓伤12例,眼睛扎伤2例,眼睛淤青8例,撕扯头发致头皮血肿8例,手指关节骨折2例。

1 调查对象1.1受伤护士情况不完全统计,我院1992年—2012年在病人攻击行为中致ⅱ—ⅲ级伤害护士3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0例。

年龄,19岁—47岁。

工作年限,1—10年,27例,11—20年,7例,21年—25年,4例。

1.2制造伤害事件的病人资料不完全统计,我院1992年—2012年发生冲动攻击行为致护士ⅱ—ⅲ级伤害的患者38例。

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攻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攻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攻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2-04-13T15:26:26.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黄小红陈蕊田[导读] 由于精神病人受病态支配,常出现对护士进行人身攻击行为,对护士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和心理压力。

黄小红陈蕊田(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47-02【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了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间病人攻击护士的案例。

归纳精神科住院病人伤害护士的工作年限,年龄,受攻击的方式,攻击原因,以及病人住院时间等。

结果我院精神科住院部护士有52人,1年间受过攻击的护士达30个,受攻击次数达44次,受攻击的原因与患者受病态支配、保护约束、环境因素、护士服务态度、护士个子矮小、工龄短、资历浅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结论应加强护士技能培训、重视新入院精神病患者暴力危险因素的评估、合理排班、提高安全防范及防范措施、多收男护士、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控制等,以减少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人身攻击原因对策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由于精神病人受病态支配,常出现对护士进行人身攻击行为,对护士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和心理压力,针对上述情况,对我院近1年来遭受精神科住院病人伤害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患者进行人身攻击的原因、方式等相关因素,以制定正确可行的防范对策,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精神科住院部护士有52人,调查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间,受过攻击的30个护士的情况(同一个人也可以被攻击过2-3次),共4个病区,全为女护士,年龄19-40岁,护师职称者20人,护士32人,大专及以上文化16人,中专36人,工龄1-25年。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了这一年病人攻击护士的案例,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并回收,整理后录入电脑,电子归档,进行统计。

精神科护士被打情况说明模版

精神科护士被打情况说明模版

精神科护士被打情况说明模版摘要:一、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特点1.工作环境特殊2.面对的患者病情复杂3.工作压力大二、精神科护士被打的原因1.患者情绪波动大2.患者对护士的误解3.工作矛盾导致冲突三、精神科护士被打的应对措施1.加强防范意识2.提高护理技能3.寻求法律支持四、精神科护士被打的预防策略1.完善管理制度2.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水平3.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正文:精神科护士是医疗工作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还要面对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精神科护士被打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首先,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特殊。

他们所面对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可能随时出现情绪波动。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士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其次,精神科护士被打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情绪波动大,容易对护士产生误解,从而导致冲突。

此外,工作矛盾也是引发暴力事件的诱因之一。

针对精神科护士被打的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提高护理技能,并寻求法律支持。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防范意识。

护士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警惕,学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化解矛盾。

同时,要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2.提高护理技能。

精神科护士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水平,以应对患者各种复杂的病情。

此外,要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化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

3.寻求法律支持。

在遭受暴力侵害时,精神科护士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护士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最后,预防精神科护士被打现象的发生,还需从源头抓起。

具体来说,应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水平,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士受攻击行为伤害的原因及防范
【摘要】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的行为,其极端形式是暴力行为[1].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是患者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暴力攻击行为给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较易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一直是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受暴力伤害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防范措施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高风险性。

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遭受病人的暴力攻击而致身心伤害。

据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精神病人暴力攻击率为98.47%[1]。

保护护士人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暴力行为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大多缺乏自知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等过激行为,尤其受病态思维的影响,激惹性极高,极具攻击性。

1.2 患者家属因素
精神病患者家属大都对精神科知识、治疗及护理缺乏了解。

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护理,特别是首次患病者。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偶发意外(如猝死)和特殊治疗措施(如保护性约束)极难理解,情绪行为易失控。

1.3 病房管理模式及其他社会因素
精神病院大都采取一种封闭式管理,给精神病人得到更系统的观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

但这种管理模式病人常感到失去自由,生活单调而想及早脱离住院环境,极易发生情绪不稳而致暴力发生。

个别病人社会关系复杂,探视人员杂乱,提出无理要求护士极易受到伤害。

1.4 护理人员因素
1.4.1专业知识不够熟练、业务技术不精
当前护理教育仍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为主,学校很少系统地教授精神科这门课,在校及实习期很少接受如何防范暴力和保护自我的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对患者及家属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认识不足,缺乏预见性和应对措施。

1.4.2 服务意识薄弱,沟通技巧不足
精神科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待遇低、社会偏见导致部分护士服务意识淡薄、态度粗暴,不能针对不同情况积极主动地接诊患者,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耐心解释。

与患者及家属不能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而致暴力伤害发生,尤其是低护龄护士。

1.4.3 责任心不强,警惕性低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处理患者及家属的呼叫。

警惕性不高,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或观察不认真仔细,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准确识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性疾病症状或及时发现病人异常并汇报给医生而致延误疾病诊治,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暴力伤害。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管理应对措施
2.1.1 重视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制度
常规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可能出现的家属闹事做到充分的预见性。


辖区公安机关保持联动,对患者家属的无理取闹,社会闲散人员滋事等进行严厉的打击,维护医院和职工的权益和利益。

2.1.2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营造护理安全氛围
消除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预防护士受伤害的有效手段。

建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五防”病人的防范措施。

做好岗前培训,培养“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从典型事例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保证病人切身安全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

2.2 护士自身应对措施
2.2.1提高风险意识,做好入院评估
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安全评估。

全面了解病人病史及家庭社会关系,院外有无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详细评估病人现存和潜在的暴力行为,提高警惕性;防止病人将危险物品作为攻击护士的工具。

2.2.2 加强责任心,强化安全管理
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士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工作中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他律性责任心向自律性责任心转变。

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不要随便训斥,避免病人产生报复心理而攻击医护人员。

2.2.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养
精神病人不同于其他患者,不仅思维行为紊乱,而且思维内容、行为方式变化快,还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

就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精神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综合科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鉴别精神病性症状及躯体疾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2.2.4 建立有效沟通,注重个人形象
护士要注意个人形象,着装得体,举止大方稳重,主动接纳患者,尊重患者,消除患者抵触情绪,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熟练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多做换位思考,根据病人病情及家属文化背景,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良好的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最大的支持。

3 小结
精神病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暴力伤害较综合科更易发生。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压力大,高度紧张以及职业认同感差等特点的职业,已成为卫生服务行业中最易受暴力伤害的职业之一。

长期面对无陪护精神病人,护士体力和情感严重透支,导致疲惫、情绪沮丧,如再受病人及家属的暴力伤害,将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稳定、护理质量、护理事业发展。

因此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培养护士应对突发事件、暴力伤害的能力和意识。

护士要不断创新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素质,业务修养。

分析总结社会现存和可能发生暴力侵害的原因。

掌握各种应对技巧和措施,对突发暴力伤害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学会有效释放和缓解压力,培养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正确对待各种心理困扰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良好的心境更加热情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更有效地防范暴力伤害。

参考文献
[1] 徐美英,徐明莹.精神科护士职业伤害的调查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8):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