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发声的有效方法

合集下载

正确的说话发声方法

正确的说话发声方法

正确的说话发声方法
正确的说话发声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平稳呼吸:在说话之前,先深呼吸几次,确保呼吸平稳稳定。

这有助于保持声音的稳定和力度的控制。

2. 正确的姿势:保持良好的姿势有助于保持气息流畅,同时也能避免声音产生压力。

站立时,保持挺胸抬头,双脚并拢;坐下时,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3. 控制音量和节奏:根据需要,适时地调整声音的音量和节奏。

避免过于大声或过于快速的说话,以免造成听众的不适。

4. 清晰发音:注意清晰地发音每个音节和单词,特别是辅音和元音的区分。

可以通过练习字母、音节和单词的发音来提高语音准确性。

5. 发声时用腹部呼吸:用腹部而不是胸部呼吸可以使声音更加稳定和有力。

当你说话时,让空气通过腹部,从而产生更加饱满和有威力的声音。

6. 注意口腔协调:舌头、嘴唇和下颌的协调对于清晰的发声很重要。

练习舌头的灵活性和嘴唇的协调,可以使发声更加准确。

7. 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和优势,并利用它们进行有效的表达。

可以通过录音或者请教专业人士来了解自己的声音。

8. 练习和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多进行口语练习,通过阅读、朗读、演讲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

同时也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一些正确的说话发声方法,通过持续的练习和改进,可以提高自己的说话发声能力。

练声练气息的方法

练声练气息的方法

练声练气息的方法练声和练气息是提高声音质量和持久力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练声和练气息的方法,帮助你改善声音和呼吸控制。

练声方法:1.唱歌练声:唱歌可以帮助你锻炼声音的强度和音调。

选择各种不同的曲风和音域的歌曲进行练唱,同时注意发声的清晰度和流畅性。

可以跟着专业歌手的演唱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跨度和音程。

2.朗读练声:选择一些文章或诗歌进行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和语气表达。

可以练习快速的阅读,加强口齿的流利度和清晰度。

3.发音练声:通过练习单词和句子的发音来改善发声技巧。

注意舌头的位置、唇齿的协调和声音的韵律。

可以借助发音课程或学习语音学的知识来提高发声能力。

4.听音练声:通过听一些音乐或语音的录音,模仿其中的发声方式和技巧。

注意观察音乐家或演讲者的喉咙和呼吸方式,学习他们的发声习惯。

练气息方法:1.深呼吸:每天多进行深呼吸练习,使肺部能够完全充气。

吸气时腹部要伸展开来,胸腔打开,感受气息深入身体。

在吸气时数至四,慢慢吐气也数至四,保持呼吸平稳且有节奏。

2. 声音和气息的连贯练习:通过吹气产生声音来练习呼吸和声音的协调。

选择一些适合练习的声音,如"sss"、"fff"或者轻柔的"oo"音,并使其尽可能地持续。

以这种方式锻炼口腔和喉咙的肌肉,并提高气息的流畅性。

3.平稳呼吸训练:通过练习平稳呼吸来改善气息控制。

坐直或躺下,放松身体并专注于呼吸。

用鼻子吸气,数数呼吸,逐渐增加吸气和吐气的时间。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感受到气息的流动,并保持呼吸自然和有力。

4.强化腹部肌肉:锻炼腹部肌肉可以增强呼吸的力度和控制。

可以进行一些腹部锻炼,如仰卧起坐或平板支撑等,使腹部肌肉变得更加强壮和灵活。

总结:练声和练气息是提高声音和呼吸控制的重要方法。

通过唱歌、朗读、发音和听音等练声方法,可以改善声音的质量和音调。

而通过深呼吸、声音和气息的连贯练习、平稳呼吸训练和强化腹部肌肉等练气息方法,可以提高气息的持久力和流畅性。

7个练声方法和13个唱歌技巧

7个练声方法和13个唱歌技巧

7个练声方法和13个唱歌技巧练声方法:1. 呼吸练习:通过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来增强呼吸控制能力。

2. 唇齿操练:练习发音,特别是清晰发音。

3. 音阶练习:逐渐提高音域和唱准能力,从低音到高音进行音阶练习。

4. 嗓音放松:通过按摩喉咙和颈部来放松嗓音,减少紧张和声音的压力。

5. 声音共鸣练习:通过使用共鸣腔体,如头腔、鼻腔和胸腔,来增强声音的共鸣效果。

6. 音域拓展:通过练习半音阶和全音阶来逐渐拓展音域。

7. 模仿练习:模仿专业歌手的演唱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唱歌能力。

唱歌技巧:1. 气息控制:学会合理利用呼吸来控制声音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 声音发声: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如打开喉咙、放松声带等。

3. 声音共鸣:将声音引导到共鸣腔体中,使声音更加饱满和共鸣。

4. 音准训练:通过练习听音和准确地发出音符来提高音准能力。

5. 唱腔技巧:学习不同的唱腔技巧,如颤音、连音和切音等,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6. 音色塑造:学会调整口腔和喉咙的形状来改变声音的音色。

7. 表达力:通过情感投入和歌曲理解来提高歌曲的表达力。

8. 音乐感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包括节奏感和音乐结构的理解。

9. 舞台表演技巧:学习舞台表演的技巧,如舞蹈、动作和形象展示等,以提升演唱效果。

10. 律动感:提高对音乐的律动感和节奏感,使唱歌更有活力和感染力。

11. 高难度音乐:挑战高难度的音乐曲目,以锻炼音域和技巧。

12. 合作演唱:与其他歌手一起合作演唱,锻炼合唱和和声能力。

13. 录音和反听:录制自己的歌唱作品,并反复听取,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唱歌发声训练方法

唱歌发声训练方法

唱歌发声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唱歌发声训练方法:
1. 呼吸训练:深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

练习深吸入空气,然后慢慢用腹部和胸部将空气推出。

这有助于建立支持力量和控制呼吸。

2. 发声练习:通过发出一个稳定的音调来练习发声。

可以尝试通过发出“嗯”的声音开始,然后向上或向下调整音高。

确保声音放松自然,并且没有张力。

3. 声音放松:通过放松喉咙、颚、舌头和颈部的肌肉,可以帮助改善声音的质量。

可以尝试说话时轻轻地摇晃头部和颈部,以释放紧张。

4. 音阶练习:唱出正常的音阶练习是培养音域和准确度的好方法。

从低音开始逐渐升高音调,然后再降低音调。

5. 咬字训练:清晰地发音是唱歌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练习用嘴唇、舌头和颚正确发音,并确保每个单词都被清楚地表达出来。

6. 音调练习:通过模仿其他歌手或演唱家的音调来练习。

注意他们如何表达情感和控制声音,并尝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演唱中。

7. 注重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你的呼吸和发音。

站直,放松肩膀和背
部,并确保你的腹部和背部能自由地膨胀和收缩。

请记住,唱歌发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发展。

寻求一个有经验的声乐教练的帮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声乐发声基础训练方法_声乐基础训练

声乐发声基础训练方法_声乐基础训练

声乐发声基础训练方法_声乐基础训练1.呼吸练习:声乐的基础是呼吸,良好的呼吸控制能够提供足够的气息支撑,使声音更加稳定而持久。

进行呼吸练习时,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即在吸气时腹部向前膨胀,呼气时慢慢收缩腹部。

这样做能够锻炼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控制能力。

另外,可以进行呼气延长练习,即吸气后慢慢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以增加气息的容量。

2.声音放松练习:声音放松练习旨在消除紧张和压力,使喉部和颈部的肌肉得到放松。

可以进行舌头拉伸练习,即用手指轻轻按住舌尖,然后慢慢将舌头伸出口腔,保持几秒钟后再收回。

这样做可以放松颈部和喉部的肌肉,有助于减轻过度紧张的情绪。

3.声音共鸣训练:声音共鸣是指将声音有效的发出并在口腔、喉咙和头部等部位产生共鸣,使声音更加饱满和富有色彩。

可以进行“咕噜声”练习,即闭上嘴唇,发出类似于猫咕噜声的声音。

在发声的同时,可以用手轻轻按压胸腔和喉咙部位,感受共鸣的位置。

另外,可以进行“说唱音”练习,即用口腔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如小号、大提琴等。

这样做可以锻炼发声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4.基本音阶训练:基本音阶是声乐训练中的基础,是掌握音准和音域的关键。

可以进行升降音阶的练习,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唱出音阶中的每个音符。

可以根据自己的音域和训练需求选择适当的音阶进行练习。

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气息,保持音准的稳定性。

5.唱歌练习:唱歌是声乐训练的核心环节,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音域和难度的歌曲进行练习。

在练习时要注意咬字和发音的准确性,以及情感的表达和音乐性的感觉。

可以进行分段练习,将歌曲分解成小节,逐渐加快节奏和提高难度,以提高歌唱的技巧和水平。

以上是声乐发声基础训练的几种方法,通过坚持和不断练习,能够培养出优美的歌唱声音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声音,不要过度用力,保护嗓子和喉部的健康。

几种常用的练声方法

几种常用的练声方法

几种常用的练声方法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种常用的练声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几种常用的练声方法1(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

我们推荐三种练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

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

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

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

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这是声、气各半练习。

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

唱歌发声训练方法

唱歌发声训练方法

唱歌发声训练方法1.姿势正确: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你的呼吸和声带的伸展。

站立时保持挺胸收腹、放松肩膀,并且保持头部和脖子的正常位置。

坐下时,保持身体的平稳和放松。

2.深呼吸:深呼吸是唱歌发声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呼吸,你可以有效地充满肺部,为歌唱做好准备。

通过鼻子吸气,然后缓慢地用嘴巴呼气,同时放松肩膀和声带。

重复这个动作几次,直到你感到舒适。

3.声带热身:在开始训练之前,进行一些简单的声带热身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尝试唱一些简单的音阶,反复练习一些发声练习。

这有助于声带的伸展和放松,并准备好唱歌的准备工作。

4.倒数呼吸法: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你的吐气控制和音准。

先深呼吸,然后迅速地数一到十,尽量平稳地排气。

重复几次,直到你能用完整的十个数字排气。

这项训练可以帮助你掌握呼吸控制,并且提高你的吐气时间。

5.发声练习:可以通过唱一些简单的音阶或者练习一些发音练习来训练你的发声技巧。

可以尝试不同的音高和音程,逐渐拓宽你的音域。

同时,还可以练习一些特定的发声技巧,如颤音、连音等。

6.听后演唱:选择一些你喜欢的歌曲,找到它们的器乐伴奏,然后尝试跟随器乐演唱。

这样可以帮助你学习节奏和音准,提高你的演唱能力。

可以用耳机听着伴奏,然后跟着唱,用心感受音乐并全情投入。

7.视频录制和评估:定期录制你的演唱视频,并仔细观察和评估你的表演。

注意自己的音准、节奏和发声技巧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可以请教歌唱老师或者寻求专业意见,使自己的演唱技巧更上一层楼。

8.经常练习:持之以恒地进行唱歌发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你才能够稳定和提高你的演唱水平。

每天都留出一些时间来练习,即使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是有帮助的。

9.保护嗓子:在演唱训练中,保护嗓子是非常关键的。

要注意避免喝冷水或者吃寒性食物,避免吸烟和喝酒,远离有害的环境。

饮食上可以多摄入一些对嗓子有益的食物,如蜂蜜、姜茶等。

总之,唱歌发声训练方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呼吸、声带、发声技巧等方面。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息训练: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

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采用鼻子吸气,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

此时,腹部有发胀的感觉。

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

2. 口腔训练:普通的说话嗓子疼痛沙哑,而用丹田之气说话不累,并且有魅力、好听、有感染力。

要练习情、气、声三个方面。

情是艺术化的表达,要根据说话的内容来用声音(抓住说话的内容,来表现)。

气要是充足的气,有持久的动力。

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一样,要令气息充足有持久动力。

声要圆润,要有磁性有感染力,分高中低三种声音。

3. 练气息、甩舌头、调语速:要想学会用歌唱的嗓音说话,就要接受一套正确的科学发声训练,主要内容是练气息、甩舌头、调语速。

训练前,先要做准备工作,具体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嘴巴微微张开呈半圆形,使气流缓缓流出声门,同时发出声音。

4. 支撑练习:支撑是高音、长音、音域广,不挤压嗓子等的根本,是基础!需要坚持,需要天天练习。

可以尝试用护腰带来练习,但不要绑得太紧。

发声训练需要从气息、口腔、情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发声的有效方法(找对方法出口不凡)播音发声训练,不论是吐字还是气息,都存在某种相反的规律。

我们平时说话常用的那部分器官,要尽量使其放松,而平时说话不用的部分器官,却要尽量激发其灵活程度。

比如吐字训练,强调的是开槽牙、挺软腭、上唇及舌前部中纵线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这些对于播音发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未入门者说话时却很少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在口腔上部建立一个控纵有度的回音壁,使声音产生自然的口腔共鸣,平时说话常用的下巴和喉部,却一再强调需要尽可能地放松。

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播音发声中气息训练的配合,播音发声训练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要求以丹田为轴心,放松肩胸、喉部,最终建立一个中间松、两头紧的正确的发声系统。

呼吸控制的基本要求:呼吸时要吸得多、用得少,简单说就是稳劲、持久、自如。

第一、用穴位滑动感去稳定呼吸控制要全面理解呼吸的内涵。

生理学上将气息从口鼻到肺部一呼一吸的过程,称为外呼吸;而通过血液循环完成人体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由口鼻吸入的气息,最终是由体内细胞完成气体交换的。

气息从口鼻不是吸入肺底,而是吸至通体细胞。

在发声训练过程中,不断捕捉这样的感觉,对控制呼吸状态大有帮助。

在练声时,首要一点是精神集中。

静坐或站立时,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位(下丹田,脐下约一寸三分处),要防止“心猿意马”。

怎样入手呢应当平时就不要乱想,静坐时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反复练习。

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达到无念的境界。

其次是体会“缘督以为经”,这里的“督”是指人体内顺脊而上的中脉。

内气自丹田下沉至会阴穴,再往后从尾间关(尾巴骨处),循夹脊关(肾穴处),至上嘴唇,谓之“督脉”。

然后再由下嘴唇到胸部到丹田,至会阴处,谓之“任脉”。

还有一种方法,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 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息相依”。

庄子的“心斋法”是这样解释“听息”的:凡是呼吸系统正常、呼吸不发生障碍的人,鼻息都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慢或快,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所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要保持吸气的感觉呼气, 吸气是感觉气从后背吸入、从全身毛细血管吸入、像闻花那样吸气等等。

我们借鉴气功练习的方法,从穴位滑动的感觉去做呼气和吸气的练习,也许更容易找到控制支点。

第二、让状态松弛成为本能播音员、主持人发声训练要求具有松弛的状态,可以解释为, 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充分松弛(不是松懈),心理与生理保持本来面目的自然运动状态, 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发挥的状态。

只有实现心理放松,才能使大脑保持高度的调节能力; 实现肌肉组织放松,才能使用气发声,各部位有机地、自然地、协调配合运动,使肌肉产生弹性,从而使声音具有弹性。

首先,借鉴庄子外篇《达生》中举过的一例:醉者坠车,虽受伤而不致死。

是因为醉中意识朦胧,虽坠车而不知坠车,虽伤害而不知伤害,这种不知不觉浑然的状态便是“神全”。

而保守纯和之气,不在智巧果敢之列,因为智巧果敢是有意识的指导,而“纯气之守”是不自觉的。

“神全”的人自觉未被侵入,纯和之气未受侵害,这与练气用功的放松、入静,归于自然的状态同一道理,都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的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潜意识是一种具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体。

其二,“辟谷”作为一种短期现象在气功界是认可的。

在“辟谷”期间,练功者不但可以不吃不喝,而且“其息深深”的练气功者,用的是胎式呼吸,而非常人所说的用喉呼吸(胸式呼吸)。

不过气功界的“守窍”部位颇有差异,“至人之息以踵”就是强调从脚后跟吸气。

而体会这些,对播音练气则有着很好的借鉴。

其三,播音发声训练中,很多练习是靠意念调控的。

思想高度集中于内心而“凝神”,从而体会一种可以传导外气的“意念力”。

练声时,不能放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不懂发声方法,以为发声就是用力。

二是心理紧张,如怕发不好、发不准等。

三是肌肉组织和发声器官不放松。

这是习惯,或者是发声意识太强造成的。

当我们把练声的目的淡化,注意力放在气感的培养和穴位的滑动上,时间长了就会慢慢顿悟。

第三、找到适合练声的气感根据气功理论:所谓气感,就是由人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所引发的感觉,而这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却并非由思维中枢所直接驱动,因而这种气感对于人体思维中枢来讲,就是体内组织自发活动的结果。

而这种体内组织的自发活动也就是内气活动,其特点就是循经络发展。

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而播音练声的目的性很强,当练声者觉得不好掌握状态时,适当借鉴气功方法,对控制技能向深度拓展有一定的帮助,而无须深厚的气功功力。

第一止步,注意吸气。

经过后天训练,开始领悟腹壁站定,而且对气沉丹田、肩胸、喉部、下巴放松,和上腭、软腭等“回音壁”坚挺的状态,逐渐有所体会,吸气时就要体会气流按穴位滑动,从人中到神庭、百会至玉枕沿脊柱下行,至肾俞逐渐集中到丹田。

这样再体会像闻花那样吸气、从后背吸入,进而感觉气息从毛细血管吸入,就更加稳定、持久、自如。

第二步,注意疏通任脉,使气根稳定在丹田。

呼气过程中气流是上行的,随着肺中气息量减少,丹田的控制力要逐渐加强,这时要体会真气和上行的呼气气流相反,沿任脉一步步下趋丹田的感觉,练得时间长了,会体会到真气随脏器在丹田部位呈良性循环。

第三步,在呼气时,还应注意气息呼出时的穴位滑动,即从丹田上行至胸部支点,然后至玉枕、百会、人中。

心窝部真气旺盛起来, 就要充实下丹田,补充先天真气。

情动于内、声发于外,情是内涵、声是形式。

情动则心动,血液循环变化了,气息也就水到渠成地变化了。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练功的毅力。

气息功力的深浅,与呼吸训练的方法、训练的规律性和持久性有关。

稳劲、持久、自如是播音发声气息控制的三个层次,而要掌握每个层次的控制技能也非一日之功,练气时的感觉往往很难正确把握,在始终保持松弛的状态下,循序渐进、逐步提咼。

更多播音主持技巧, 世界级歌唱大师的秘诀,每一条都值得收藏!阿斯培隆德的《歌唱的心理》歌唱中,需要做减法,减去那些不自然的东西,不是先去“立”,而是要先“破”。

最好的方法是模仿,且必须有一台供自己参考自己声音的录音机。

、有“悄声”的支点。

声带边缘震动这个机能是找到“半生唱法”的源头,大力气唱小声音,作者称之为“耳语法”。

二、只有先做减法,才可去做加法。

只有淘汰“相当多”的多于动作之后,才可能区分各个方面的动作和感觉。

三、模仿完整地组织发声机能,这时所产生的感觉,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声乐技术发展从模仿中找感觉。

四、录音机是最好的专家。

五、感觉到的东西,往往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觉它。

《论美声学派》一文的研究一、歌唱呼吸的原理是“喷雾器”的原理,也就是通过压缩肺内空气的方法,来提供歌唱的能源。

所以说,像婴儿啼哭那样用气,具体又实用。

二、高音是从声带最前端发出来的。

三、只要声音的通道不被堵塞,这一点做好了,其它问题都好办了。

沙雷《心的歌声》“松一紧”的矛盾中,松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紧才是目的。

二、中国京剧中的老生唱法,用的就是不从咽部发出来的咽音。

蒙古长调的发声方法, 也就是咽音。

三、在企图打开喉咙的同时,不要把母音化的音打开。

四、集中声音的真正含义是在音高上升时,逐渐缩小共鸣点。

五、唱渐强音时要小心,你得以一种“压缩—集中”的气流钻进声音的共鸣点中去, 绝不增大你的共鸣点,必须把心理上想象的压力和出于意志去压缩的气流,与用电钻往里钻的感觉相似。

六、声带变短的方法,是由我们可称之为爬式肌肉收紧来完成的。

它像钳子似的,水平地沿着内收的声带向前移动,使声带具有一种“制动”的过程。

(俗称拉拉链的感觉)七、没有舌根向上,喉头向下,就没有喉咙的打开。

八、练习的方法分为:绝对的方法和相对的方法,其中绝对的方法是指——(一)声门减震(关闭)(二)声道通畅(打开)(三)气息流动。

九、气感一定要大于力感,从而大大减少声音紧的概率。

十、哼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建立声线的最好的工具。

解决“关闭”唱法支点问题走上专业之道歌唱时身体内部的力量支点有三个。

它们的支点位置分别是:一个在后咽壁的下端。

歌唱时,几乎全身力量的使用都要通过这个支点来进行。

发声训练时,声带要有明显的闭合感,有个似乎向后拉紧的感觉,声带闭和的集中点是在声带长度的后三分之一处(感觉)。

状态是绷紧软颗,提小舌、喉壁向后扩展,喉结向下坐住。

另一个支点位置在头顶靠后的地方,它是向上拉起力量的集中点。

发起声时,通过后脑勺向上的拉力(感觉)把声音向上拉起,集中到头顶的力点上来,甚至感到这股力量通过头顶的力点,一直往后上方拉,到很高的音域时(在小字二组A以上),这个往后上方拉起的声音走向,要变为往前上方走,越高越坚持这个方向。

第三个支点位置在后腰基,它是后背向下滚动力量的集中点。

到高音或强音时,这股力量还要往下走,感觉是腰带下面和腰带周围从里往外的扩张。

歌唱时,三个支点力量既对抗又统一,整个身体平稳拉开,歌唱者能够达到全身共震之目的。

怎样把歌唱中的声音与这三个力量的支点很好的融合起来呢在中声区训练时,用“关闭”唱法的发声意识,在歌唱发声时有一个过程中的思想作用,这个发声过程中思想作用下的要求是:一躲过喉头;二甩开身体,三竖起管子。

、躲过喉头躲过喉头就是要把歌唱时声带上受到的各种错误力量给摆脱掉。

初学声乐的学生,首先对声音的意识追求是明亮、靠前。

那么,在没有正确方法的状态下,唱出的声音白、尖、喉紧。

歌唱时,发声的力量都压在了声带上。

这样的歌唱,声带很容易疲劳、嘶哑。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告诉学生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练习发声外,还要指导学生在歌唱发声时,把力量集中到后咽壁下端支点上来发声。

做这个支点练习,先从哼鸣练习开始。

具体要求如下: 在身体正确的用力方法和身体力量的支、力点都准备好的前提下,由后脖子两侧两条肌肉向下做下三角形的放松、收紧运动,并把力量集中到后咽壁下端的支点上(做对以后,下巴、脖子有向后、向下缩的感觉)同时,从两声带的后端,把声带直线向后拉住,力量就集中到后咽壁下端的支点上来了。

这就是发声时躲过喉头的基本力量。

由于哼鸣练习不需要张开口腔,并且哼鸣音量不大,很容易认识和掌握向后拉紧声带的力量和感觉,也容易找到后咽壁下端力量的支点。

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样做的哼鸣不是所谓的“高位置”效果,而是在全身放松基础上,发声力量高度集中收紧的力量,是支点的力量。

二、甩开身体甩开身体是指歌唱发声时,在躲过喉头的基础上,唱任何一个音,上胸都不要紧张。

不要有力量牵挂着的感觉,而是要有声音真正被拉上去,力量则通过后背掉下来的意识,是一种声音和力量的距离越拉越大的作用。

并且在唱强音或高音时,腰带周围有明显的向外扩张的力量和感觉,也就是说,当前胸与后背之间的反方向力量平衡时,当呼气与吸气力量之间的压力与抗压力平衡时,当后脑勺向上的拉力与后腰向下的稳定力量之间的反向力量平衡时,这就是甩开身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