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酸—→盐+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盐—→新盐+新金属(2Cu+2H2SO体〔34、3点的5、+2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H2O+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NH3↑+H2O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Ag 2O ↓+H 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l 2(CO 3)3遇水分解。
如:Fe 2(CO 3)3+3H 2O=2Fe (OH )3↓+3CO 2↑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最新)初中化学酸碱盐的通性详细总结

(最新)初中化学酸碱盐的通性详细总结一、酸的五大通性: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常见的酸有:HCl、HNO3、H2SO4、H2CO3 等(1)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2)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
(化学反应实质是指示剂变色,注意说法: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如果说紫色石蕊试液使酸溶液变成红色就是错误的。
)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置换反应)酸溶液 + (氢前)金属→盐溶液 + 氢气注意反应发生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也就是不能发生反应);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如:Zn + 2HCl == ZnCl2 + H2↑;可以反应Cu + 2HCl == CuCl2 + H2↑;不能反应K Ca Na 比较特殊,和水也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复杂,初中不考虑。
(1)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2)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
如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又称碱性氧化物)酸溶液 + 金属氧化物→盐溶液 + 水如:MgO + 2HCl == MgCl2 + H2O; ZnO + 2HNO3 == Zn(NO3)2+H2O AI2O3 + 3H2SO4 == AI2(SO4)3 + 3H2O反应时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互相交换成分,是复分解反应,可以认为酸溶液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4、酸溶液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酸 + 碱→盐 + 水HCI + NaOH ==NaCI +H2O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5、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反应条件:有沉淀或气体或者水,至少产生一种,反应就能进行)酸溶液 + 盐→新酸 + 新盐(1)通常遇到的盐是碳酸盐,有水 + 二氧化碳生成:酸 + 碳酸盐→新盐 + 水 + 二氧化碳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K2CO3 + 2HNO3 == 2KNO3 + H2O + CO2↑;(2).记住两种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如:HCl + AgNO3 == AgCl↓+ HNO3;BaCl2 + H2SO4 == BaSO4↓+ 2HCl也是分别检验 Cl-及SO42-的化学方程式二、碱的四大通性常见的有NaOH Ca(OH)2 NH3•H2O 【KOH、Ba(OH)2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1)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剂或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是化学中的三大基本概念之一,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1. 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酸碱反应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反应类型。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离子交换释放出了能量。
3. 酸和金属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这是因为金属可以与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因为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碱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水。
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检测。
指示剂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酸度计测定。
酸度计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7.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达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反应热表示。
反应热可以反映反应过程
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大小,从而判断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以上就是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它们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2、 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
故不能使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 3 (稀)==4Zn ( NO 3) 2+N 2O t +5H 2OCu+2HSO 4 (浓)CuSO 4+SO 21 +2H 2O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 NaOH 、KOH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 2CO 3)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 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 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 2O == 2NaOH + H 2 t 2NaOH + CuSO 4 == Cu (OH ) 2; + Na 2SO 4总反应:2Na + CuSO 4 + 2H 2O == Cu (OH ) 2; + Na 2SO 4 + H 2 t4、 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 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
请不要和第 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 女口: 2Na + H 2SO 4 == Na 2S04 +出t K + HCl == KCl + H 21 (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应)5、 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 亚铁盐(其中Fe 的化合价为+2价)。
初三酸碱盐八大反应规律

初三化学中,酸碱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8个反应规律,它们分别是:
1.酸和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碱→盐+水。
2.酸和碱金属反应。酸和碱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氢气+盐。
3.酸和碳酸盐反应。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类型为: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
4.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酸和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类型为:酸+金属→盐+氢气。
7.碱和银盐反应。碱和银盐反应,生成银氧化物、水和碱金属盐。反应类型为:碱+银盐→银氧化物+水+碱金属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盐的常见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盐的常见实验结果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归纳酸碱盐常见的实验结果,并探讨其现象和原理。
实验一: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现象:将盛有一定量的酸溶液的试管倒入另一个盛有一定量的碱溶液的试管中,两者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实验原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类型。
反应前的酸和碱的溶液呈酸性和碱性,反应后生成的盐和水使溶液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达到平衡,从而呈现中性。
实验二:酸和金属的反应实验现象:将稀盐酸滴入锌粉中,产生气体并出现气泡;气味刺激。
实验原理:酸和金属的反应会产生对应的盐和氢气。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HCl)和锌(Zn)反应生成氯化锌(ZnCl2)和氢气(H2)。
氢气的生成导致了产生气泡的现象,而氯化锌是一种盐。
实验三:酸和金属碳酸盐的反应实验现象:将酸滴入大理石粉末中,产生气体并出现气泡;气味类似于酸。
实验原理:酸和金属碳酸盐反应时,会生成对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
在这个反应中,酸与大理石(钙碳酸盐)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如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O2)。
气泡的产生是二氧化碳的释放。
实验四:酸和碱类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现象:将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实验原理:酸和碱类金属氧化物反应会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在这个反应中,硫酸(H2SO4)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会生成硫酸钠(Na2SO4)和水(H2O)。
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钠。
实验五:酸和碳酸盐的反应实验现象:将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产生气体并出现气泡。
实验原理:酸和碳酸盐反应时,会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在这个反应中,硝酸(HNO3)和碳酸氢钠(NaHCO3)反应会生成硝酸钠(NaNO3)、水和二氧化碳。
气泡的产生是二氧化碳的释放。
通过以上实验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酸碱盐的一些常见实验结果。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同时存在多种反应物时,应根据反应物的强弱选择优先发生反应的物质。
具体来说,就是优先选择与酸或碱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的反应物进行反应。
例如,当盐酸和硫酸同时与铁反应时,由于硫酸的酸性强于盐酸,因此应先选择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而盐酸则只能与剩余的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如果同时存在多种碱或酸,应根据它们的强弱选择优先反应的物质。
例如,当氢氧化钠和盐酸同时加入水中时,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钠,因此应先选择盐酸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水,而氢氧化钠则只能与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碱盐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碱盐总结1、酸(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非氧化性酸),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2)酸呈酸性(PH 值<7)(3)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的活泼金属的单质起置换反应(非氧化性酸)酸 + 金属—→盐 + 氢气【置换反应】例:2HCl+Fe=FeCl2+H2↑(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5)跟碱起中和反应酸+碱—→盐+水例:2HCl+Cu(OH)2=CuCl2+2H2O(6)与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新盐。
盐+酸=新盐+新酸,要依照复分解的条件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反应例:BaCl2+H2SO4=BaSO4↓+2HCl{常见的酸:盐酸:物理性质:有刺鼻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易挥发,遇水蒸气形成白雾。
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用途:除锈,制药,胃液里的盐酸帮助消化。
硫酸: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
硫酸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稀硫酸有酸的通性。
2、碱非可溶性碱的性质:1、能与酸反应可溶性碱的通性:2、碱呈碱性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碱能使无色的酚酞试剂变红。
pH>7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注:碱 +酸性氧化物==盐 + 水【不是复分解反应】例:①Ca(OH)2+CO2=CaCO3↓+H2O②2NaOH+CO2=Na2CO3+H2O注:酸性氧化物不等于非金属氧化物4碱+酸=盐+水5碱+盐=碱+盐【反应物均可溶】{常见的碱:NaOH 俗称:烧碱。
火碱。
苛性钠。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明显,易潮解。
化学性质;有碱的通性。
用途:除油污。
用于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Ca(OH)2 俗称:消石灰。
熟石灰。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碱的通性。
用途:水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制烧碱。
改良酸性土壤。
砌砖抹墙。
3、盐1.能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2.能和酸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3.能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酸与碱中和的产物(中和反应),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 + 酸—→盐 + 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 + 盐—→新盐 + 新金属(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前置后)(可溶性盐)2、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金属也不受氢以后的限制。
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
故不能使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Cu+2H2SO4(浓)Δ CuSO4+SO2↑+2H2O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2CO3)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总反应:2Na + CuSO4 + 2H2O == Cu(OH)2↓+ Na2SO4 + H2↑4、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
请不要和第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淆。
如: 2Na + H2SO4 == Na2S04 + H2↑ K + HCl == KCl + H2↑(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应)5、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亚铁盐(其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如: Fe + 2HCl == FeCl2 + H2↑ CuSO4 + Fe == FeSO4+ Cu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的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 、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 == H2O + 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 == NH3↑+ H2O②AgOH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 == Ag2O↓ + H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2(CO3)3、Al2(CO3)3遇水分解。
如:Fe2(CO3)3 + 3H2O = 2Fe(OH)3↓+ 3CO2↑3、酸和碱的反应:酸 + 碱→盐 + 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这种类型一般要求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
A、如果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突然变化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
如:NaOH + HCl == NaCl + H2O (见课本P162实验)B、如果反应有沉淀产生,可以通过观察沉淀刚好不再产生(或不再增加)的现象判断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如:Ba (OH)2 + H2SO4 == BaSO4↓+ 2H2O(2)、酸溶液与难溶性碱的反应: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强酸,如HCl、H2SO4、HNO3,而碳酸(H2CO3)是弱酸,一般是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
此类型的反应主要现象是“难溶性碱(即固体反应物)逐渐减少(溶解)甚至消失。
”当固体反应物刚好消失时,反应完全。
如: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Ca(OH)2 (固体)+ 2HNO3 == Ca(NO3)2 + 2H2O4、酸和盐的反应:酸 + 盐 == 新盐 + 新酸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酸必须可溶于水。
参加反应的盐一般也要溶于水,如果不溶于水,必须溶于酸。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再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具体反应条件说明如下:(1)、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用强酸(HCl、H2SO4、HNO3)来制取弱酸(H2CO3、H2S等),不能用弱酸制取强酸,即用H2CO3等不能制取得到HCl、H2SO4、HNO3 等强酸。
如MgCO3+H2SO4==MgSO4+H2O+CO2↑和Na2S+2HCl==2NaCl+H2S↑(强制弱)等反应的发生,符合此条件,也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而H2CO3+CaCl2、H2CO3+MgSO4等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也得不到HCl、H2SO4 。
强酸和强酸也可以相互制取,例如:用HCl可以制取HNO3 (如:AgNO3+HCl==AgCl↓+HNO3);用H2SO4可以制取HCl (如: BaCl2+ H2SO4==BaSO4↓+2HCl ),原因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BaSO4。
)。
(2)、参加反应的盐:可溶性盐或不溶性盐都可以。
但是当化学反应有沉淀产生时,要求参加反应的盐一定要溶解于水,否则反应很难进行。
例如:AgNO3 + HC l == AgCl↓+ HNO3 Ba(NO3)2 + H2SO4 == BaSO4↓+ 2HNO3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而CaCO3 + H2SO4、AgCl + H2SO4、BaCO3 + H2SO4等物质混合,反应一般不能进行。
〔原因是(以CaCO3 + H2SO4为例):如果CaCO3和H2SO4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aSO4、H2O和CO2气体,表面上看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但是由于CaSO4微溶于水,生成较多时可以产生沉淀,该沉淀可以覆盖在反应物CaCO3固体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所以该反应实际上不能发生。
同理AgCl+H2SO4、BaCO3+H2SO4也不能发生反应。
〕特别说明:酸和盐的反应,初中化学只要求掌握①、用HCl、H2SO4、HNO3和碳酸盐反应制取H2CO3(碳酸盐可溶、可不溶,但是当碳酸盐不溶时,生成的新盐必须溶于水,否则反应很难进行。
如:BaCO3+H2SO4、Ag2CO3+HCl、Ag2CO3+H2SO4、CaCO3 +H2SO4等就不能发生反应。
)。
②、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BaSO4(包括生成微溶的CaSO4、Ag2SO4)的反应。
即掌握AgNO3和HCl、AgNO3和H2SO4、BaCl2和 H2SO4、 Ba(NO3)2和H2SO4、CaCl2和H2SO4、C a(NO3)2+ H2SO4等的反应。
5、碱和盐的反应: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碱 + 新盐反应条件:(1)、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必须可溶于水。
(2)、生成物: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要求生成物一般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有时也可以是气体或水。
如:2NaOH+CuCl2==Cu(OH)2↓+2NaCl (碱是沉淀)Ca(OH)2+K2CO3==CaCO3↓+2KOH (盐是沉淀)NH4NO3+NaOH==NaNO3+H2O+NH3↑(有气体和水)MgSO4+ Ba(OH)2== BaSO4↓+Mg(OH)2↓(两种都是沉淀)(NH4)2CO3+Ba(OH)2==BaCO3↓+ H2O+NH3↑(沉淀、气体、水都有)特殊: 2NH4Cl(固体)+Ca(OH)2(固体)==CaCl2+ H2O+NH3↑6、盐和盐的反应: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盐反应条件:(1)、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都必须可溶于水。
(2)、生成物:在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要求生成物一般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如:NaCl + AgNO3 == AgCl↓+ NaNO3CuSO4 + BaCl2 == BaSO4↓+ CuCl2Ag2SO4(溶液)+ BaCl2 == BaSO4↓+ 2 AgCl↓三、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反应条件:与酸和盐的反应条件相似。
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强酸(HCl、H2SO4、HNO3)参加反应的碱性氧化物:可溶或不溶都可以。
但是当化学反应有沉淀产生时,要求参加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一定要溶解于水,否则反应很难进行。
如:Ag2O 和HCl 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四、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一般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碱一般为可溶性碱〔KOH、 NaOH、Ba(OH)2、NH3·H2O、 Ca(OH)2〕注意:生成盐的组成要以酸性氧化物所对应的酸的组成来判断。
如:酸性氧化物CO2、SO2、SO3所对应的酸分别为H2CO3、H2SO3、H2SO4,则生成盐分别为碳酸盐、亚硫酸盐、硫酸盐。
注意:23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下面是金属和酸和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
1、酸+活泼金属的反应:排在H以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H22、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如:Fe+CuSO4= Cu+FeSO4Ag+CuSO4 银排在Cu的后面,没有铜活泼,不能反应Cu+AgCI 不反应,因为AgCI 不溶于水(不是盐溶液)复分解反应: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不是都能发生的,是有条件的: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三者有其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