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培根教案
谈读书培根 培根《谈读书》教案(4篇)

谈读书培根培根《谈读书》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为了加深您对于谈读书培根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培根《谈读书》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培根《谈读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内容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
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
“心到”,是“三到”中较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较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
“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定”的意思。
“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
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
培根《谈读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谈读书》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谈读书》一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了解其词性和用法。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推崇,培养自己对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2)理解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3)学会正确处理读书与实践、读书与生活的关系,使读书成为自己成长的助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谈读书》一文。
2.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了解其词性和用法。
3. 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难点:1. 分析并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西斯·培根及其作品《谈读书》。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推崇,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读书故事,感受读书的力量。
6.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读书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谈读书》(培根)教案

《谈读书》(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谈读书》的主要观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o通过分析文本,学生能够识别并阐述培根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文本分析,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培根的读书观,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o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视角审视培根的读书建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认识到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读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准确理解《谈读书》的主要观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o分析培根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理解其读书观。
2.难点:o运用现代视角审视培根的读书建议,批判性地评价其观点。
o培养学生将培根的读书观融入个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情境导入:o展示一段关于阅读重要性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思考和兴趣。
o提问:你们认为阅读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揭示课题:o引出《谈读书》这篇经典文章,介绍作者培根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文本:o教师先范读文章,注意语调、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o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理解文章大意,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2.疏通文意:o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o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初步理解培根的读书观。
(三)精读文本,深入分析(30分钟)1.分析论证方法:o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o讨论:培根是如何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来阐述他的读书观的?2.探讨逻辑结构:o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o提问:文章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各段落之间有何联系?3.理解关键词汇:o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如“求知”、“娱乐”、“装饰”等,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2023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谈读书》教案优质优秀4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谈读书》教案优质优秀4篇授新:篇一1、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一读,记一记: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7、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9、文中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谈读书》教案优质篇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
培根谈读书教案参考篇

培根谈读书教案参考篇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简要、可行、可测: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自学指导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时间:1.学会给加点字注音2.根据意思填词语:3.了解作者4.怡情傅彩(三)自学自测学生看书、看例题、做测试题,教师巡视。
(教师出示问答题或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学情况)测试题: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谈读书的目的。
1、正面论说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
2、反面论说读书的惰、矫、迂。
3、读书与经验互补。
第二部分:谈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思考。
2、读书的不同方法。
3、读书与讨论、作文的关系。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1、正面论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2、反面论说读书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四)互动展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评:(建议教师预设)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谈读书的?2、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请拿起笔来,把你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大声的读一读。
(五)归纳总结引导归纳,回扣目标:1.根据作者来谈读书,谈谈学生的读书方法。
2.本文是随笔,没有中心论点。
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3.归纳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教学反思: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抓住文本重点,这篇课文很有思想价值,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愿意读书的人不多,能够读书的人也基本上是被逼的,因此,我把体会文中有关读书名言的句子作为重点之一,让他们通过这一环节,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导学案》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导学案一、导言《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闻名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一部独具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的著作,本书探讨了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读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进修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培根的思想,提升文学修养,拓展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自身修养。
二、进修目标1.了解《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及其背景;2.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3.掌握本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培养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三、进修内容1.弗朗西斯·培根简介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英国哲学之父。
他是近代实证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真相。
他的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多个领域,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遥影响。
2.《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主要内容《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是培根的一部散文作品,主要探讨了读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读书可以开启智慧之门,拓展视野,提升修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增进社会进步。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息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的价值。
3.阅读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技巧:(1)理清思路,把握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把握作者的主旨观点。
(2)注重细节,抓住重点。
在阅读中要注重细节的理解和把握,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3)多角度思考,深入探讨。
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讨,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四、进修方法1.阅读导学案,了解进修目标和内容;2.认真阅读《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3.多角度思考,积极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结合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身修养。
《谈读书》教案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过程与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二、自学过程:1、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3、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缺陷。
三、交流展示,探究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
“全凭观察得之”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的含义。
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
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培根《谈读书》优秀教案

谈读书培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的发音、词语意思及文常知识。
2.背诵《谈读书》,认识读书的目的、益处,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进行反思。
3.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语句,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和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端正、积极的读书态度,进行有策略的读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在背诵中学习《谈读书》,体会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1.利用课后练习,给《谈读书》分层,以更快、更好的理解文章。
2.体会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
教学方法: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朗读、背诵、讨论、点拨相结合,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注音:狡黠.xiá咀嚼..jǔjué诘难.jié nàn 滞.碍chì死抠.kōu 豁.然huò曲.解 qū大而无当. dàng 迂.腐yū睾gāo 丸王粲càn辨析字形:要诀.:“诀”不能写成“决”。
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解释词语: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4、诘难:诘间,为难。
5、滞碍:不通畅。
6、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7、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9、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读书培根教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谈读书培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着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着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
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
(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学习论证方式
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
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
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五、品味文章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着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六、体验反思
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六、布置练习:
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
3.字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