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分类及其临床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保肝药物区别及应用

保肝药物区别及应用

保肝药物区别及应用保肝药物是指能够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药物。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解毒、合成、储存和排泄等多种功能。

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药物滥用、酗酒等因素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肝药物的应用非常重要。

保肝药物主要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

中药保肝药物多采用中药复方的形式,具有多种成分,综合作用于肝脏。

西药保肝药物则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对肝脏进行保护和修复。

中药保肝药物的应用广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桑叶:桑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能够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2. 金钱草: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能够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3. 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乌鸡血、白凤丸等,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作用,对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丹参、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的作用,能够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西药保肝药物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肝素钠:肝素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保护肝脏血管的通畅。

2. 丙戊酸:丙戊酸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能够减轻肝脏损伤。

3. 肝宝片:肝宝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黄芪、山楂等,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的作用,能够保护肝脏功能。

4. 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具有抗氧化、解毒的作用,能够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害。

总的来说,保肝药物的应用可以根据肝脏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

中药保肝药物多采用中药复方的形式,具有多种成分,综合作用于肝脏;西药保肝药物则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对肝脏进行保护和修复。

在使用保肝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此外,保肝药物的应用只是辅助治疗手段,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才能更好地保护肝脏健康。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一、保肝药物的分类1.肝保护剂1.1 乙酰半胱氨酸:通过提供免疫调节剂和抗氧化剂的作用,减轻肝脏受损程度,促进肝细胞再生。

1.2 硫辛酸: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1.3 谷胱甘肽: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1.4 维生素E:有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减轻肝脏损伤程度。

2.解毒剂2.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T)抑制剂:通过抑制AMT的活性,减少毒性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损害。

2.2 解毒酶激活剂:通过激活肝脏内部的解毒酶,增强肝脏解毒的能力。

2.3 解毒剂合成剂:通过补充体内缺乏的解毒剂,增强肝脏解毒的能力。

3.保肝护肝剂3.1 肝细胞再生促进剂:通过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肝脏损伤的修复。

3.2 肝专一性药物:具有针对性地保护肝脏,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3.3 肝功能调节剂: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优化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

二、保肝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1.根据病因确定药物选择根据疾病引起的肝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保肝药物。

例如,对于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损伤,应优先选用肝功能调节剂和肝细胞再生促进剂。

2.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药物剂量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状态等因素,调整保肝药物的剂量。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保肝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需要仔细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4.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于使用保肝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5.合理的治疗期限根据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和病情发展,合理确定保肝药物的治疗期限。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停用保肝药物。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物:根据《药品管理法》的定义,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常用保肝药物分类和应用

常用保肝药物分类和应用

七、降酶药物
作用机制
– 合成五味子丙素时旳中间体 ,本品对细胞 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
– 因降低ALT作用肯定而对AST作用不明显, 有以为降酶为中和血清中ALT,无保肝作 用,不提议常规应用
药动:肝脏代谢,大部分自粪便排出 注意事项
– 禁忌:肝硬化 – 慎用:妊娠
使用方法用量
齐墩果酸(肝舒片):
是从青叶胆、女贞子中提取,具有 保肝降酶纠正蛋白异常代谢作用。口服: 2片(40mg)/次,3次/日。
茵栀黄制剂:
为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提 取物。
使用方法:一次10~20毫升,用10% 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500毫升稀释后 滴注。
肌肉注射,一日2~4毫升。
颗粒剂,一次2袋,一日ຫໍສະໝຸດ 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静脉滴注
腺甘蛋氨酸(思美泰)
经过使细胞膜磷脂甲基化功能旳增强,活化了 细胞膜磷脂旳生物转移反应,恢复了胞质膜动 力学特征和胞质膜旳流动性,使Na+/K+-ATP酶 泵功能旳恢复,对于肝细胞摄入和分泌胆盐起 着主要作用。
初始治疗:每日500~1000mg,肌肉或静脉注射, 共2~4周。
维持治疗:每日1~2次,每次口服1片。
静脉注射:将之溶解于注射用水后,加 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或加入 少于20ml旳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 。 每天一次,1.2g/次。
肝脏疾病一般30天为一疗程。该药虽然 大剂量、长久使用亦极少有不良反应。
硫普罗宁(凯西莱)
构造中旳游离巯基具有还原性,有对抗 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旳作用,参加 三羧循环中糖代谢和脂肪酸氧化,增进 乙醇和乙醛旳排泄和降解,克制甘油三 脂在肝脏旳蓄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 明显效果。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等。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酒精、病毒等,导致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保肝药物是治疗这些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抗炎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炎症性肝病,如急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常见的抗炎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双环醇等。

解毒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解毒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等。

常见的解毒保肝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等。

促进能量代谢的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肝脏的能量代谢,提高肝脏的功能,如维生素B族、辅酶A等。

抗纤维化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展,如秋水仙碱、干扰素等。

明确诊断:在使用保肝药物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确定肝脏疾病的原因和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

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保肝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共同促进肝脏健康的恢复。

保肝药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它们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促进肝脏损伤修复。

然而,如何评价保肝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如何合理应用保肝药,是临床实践中需要和解决的问题。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常见护肝药物的使用
一、临床应用
1、抗病毒性肝炎护肝药物
(1)强力免疫抑制剂:他拉西坦、拉嗪酯、利巴韦林和西替利嗪等,其有效的是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2)肝炎病毒抑制剂:如小分子抑制剂、核苷类似物类、多肽类、
抗病毒蛋白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3)肝炎病毒抗体: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减少病毒的复制,延
缓病毒传播,改善病症。

2、肝硬化肝损伤
肝硬化损伤的护肝药物有:
(1)抗凝血剂:可以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细胞死亡后血小板凝聚,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炎作用;
(2)抗炎药物:如抗病毒性药物、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可以减轻
肝病的炎症反应;
(3)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胆汁囊溢血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减轻
胆汁囊炎及其他损伤;
(4)抗肝纤维化药物: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减轻肝硬化的损伤,从
而减轻肝硬化患者的症状。

3、肝硬变的护肝药物
(1)抗凝血剂:可以减轻肝细胞损伤,防止细胞死亡后血小板凝聚,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炎作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肝功能异常会对整个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保肝药物因其具有保护肝脏功能而备受关注,合理应用保肝药物可以维护肝脏健康,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对保肝药物的分类及其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一、保肝药物的分类1. 中药类保肝药物:中药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对肝脏保护作用有一定疗效。

常见的中药类保肝药物有人参、黄芪、当归等。

这些中药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起到保肝作用。

2. 西药类保肝药物:西药类保肝药物是指以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保肝药物,作用机制更为明确,疗效相对稳定。

常见的西药类保肝药物有丙种场甾酮、苦丁茶碱、生物活性硫酸育亨宾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抗氧化、抗炎等,从而发挥保肝作用。

3. 维生素类保肝药物:维生素类保肝药物主要是维生素B群(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以及维生素E等。

这些维生素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提高肝脏代谢功能,起到保肝作用。

二、保肝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1.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由长期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临床上常见。

在治疗酒精性肝病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保肝药物。

例如,对于轻度酒精肝炎患者,可以选用中药类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而对于重度酒精肝炎患者,西药类保肝药物可能更为适宜。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对肝脏造成严重影响。

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中,保肝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轻肝脏损伤,促进病情稳定。

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中药类和西药类,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如丙种场甾酮、人参等。

3.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过量使用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在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时,应及时停用肝毒性药物,并使用保肝药物辅助修复肝脏损伤。

例如,苦丁茶碱等西药类保肝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肝脏负担,从而恢复肝功能。

保肝药物分类及应用

保肝药物分类及应用

保肝药:就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得药物。

分为解毒类药物、促肝细胞再生类药物、利胆类药物、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促进蛋白质合成类药物、中药制剂(抗炎类、降酶类)等。

一、解毒类可以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如葡醛内酯、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

1、葡醛内酯片(肝泰乐) 0、1g×100片/盒【药理作用】当肝细胞损伤时,肝脏得解毒功能下降,葡醛内酯进入机体内,在酶得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醛酸,可与含有羟基或羧基得毒物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得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从尿液中排出,因此它有保护肝脏及解毒作用。

此外,肝泰乐可降低肝淀粉酶得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含量增加,降低脂肪在肝中得蓄积。

【适应症】主要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得辅助治疗,也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同时还可用于关节炎、风湿病得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2片,一日3次。

5岁以下小儿一次半片,5岁以上一次1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有面红、轻度胃肠不适,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理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就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得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与甘氨酸组成,含有巯基,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

它就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得辅基,又就是乙二醛酶及丙糖脱氢酶得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

本品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得代谢过程;它可通过巯基与体内得自由基结合,可以转化成容易代谢得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得排泄,有助于减轻化疗、放疗得毒副作用,对化疗、放疗得疗效无明显影响,如保护肾小管免受顺铂损害得主要机制为肾小管细胞内含谷胱肽解毒时所需得r-谷酰氨转肽酶,而体细胞却无此酶,故在不影响本品得细胞毒效应同时保护了正常组织与器官,且对放射性肠炎治疗效果较明显;对于贫血、中毒或组织炎症造成得全身或局部低氧血症患者应用,可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保肝药的分类

保肝药的分类
•日极量40g(胃肠道反应); •瑞甘浓度<2%——10g + 500ml NS/GS; •滴注速度不超过5g/h。
精氨酸——参与体内鸟氨酸循环
暴发型肝功能衰竭者不宜使用(缺乏精氨酸酶)。
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瘙痒,湿疹,恶心和胃痛,血液化学品改变等过 敏反应等。
支链氨基酸(250ml(3AA)——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
注:肝衰竭患者防治肝性脑病:视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酌情选择精
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等降氨药物(Ⅲ);酌情使用支链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 精氨酸混合制剂以纠正氨基酸失衡(Ⅲ)
《肝病肠外营养指南(2009年版)》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支链氨基酸成分不完整,仅可用于临时药物性纠正氨基酸失衡,而 不作为肠外营养的氮质来源。 B、轻度肝性脑病(≤Ⅱ度)——标准氨基酸制剂(18AA); 重度肝性脑病(Ⅲ~Ⅳ度)——支链氨基酸(3AA)。 C、支链氨基酸制剂有助于改善意识状态,但未显著提高生存率。应当
损伤的治疗及重金属中毒的解毒。
(2)降低放化疗不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外周白细胞减少
可有效防治抗结核药诱导的肝损害。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可见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粒缺(少见)、PLT减少
(偶见)、蛋白尿(10%)、WBC<3.5×109 and/orPLT<10×109
2.代谢/内分泌系统 可见颌下腺腮腺肿大。 3.呼吸系统 可出现喉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泌尿生殖系统 长期、大量服用本药罕见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5.免疫系统 罕见胰岛素性自体免疫综合征。 6.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胆泻等胃肠道反应,罕见味 觉异常。胆汁淤积、肝功异常。 7.过敏反应 偶有皮肤瘙痒、皮疹、发红等,还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严 重者可导致死亡。 8.其他 可见疲劳感、手足麻木、发热、寒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三、胆汁反流性胃炎250mg,qd,po,10-14d 治疗:
体重
每日剂量
用法
60KG
2粒
80Kg
3粒
100Kg
4粒



1
1
1
1
1
1
1
2
(13~15mg/Kg/d )
利胆类
茴三硫
分泌性利胆药,它不增加肝脏负担,可降低肝脏 门脉压力,消除肝炎病灶的肝充血等症状,促进 肝细胞活化,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 ,具有较强的抗炎 、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适应症】
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
水钠潴留
【用法用量】 15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 250ml静滴
复【的药方阻理碍甘】作1.抗草用炎;酸症作苷用(,抗美过敏能作)用 ,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 2.免疫调节作用 ;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 【适应症】 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 【主要不良反应】
促肝细胞再生 类
促肝细胞生长素
小分子多肽类活 性物质,用于各 种重型病毒性肝 炎(急性、亚急 性、慢性重症肝 炎的早期或中期) 的辅助治疗
促肝细胞 再生类药 物
多烯磷脂酰胆 碱可用于各种 类型的肝病, 以及手术前后 的治疗,尤其 是肝胆手术。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促肝细胞再生类
促肝细胞生长素: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能明显 刺激新生肝细胞的 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来自肠道毒素对肝细胞进一步的损害。实验 显示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 作用,并且能提高 D-氨基半乳糖诱致的肝衰竭的 存活力。
国祝庆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
保肝药物的概念
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 、促进肝细胞再生 、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引起肝细胞损伤的 病因有很多,因此,在保肝治疗中,首先应去除病因 ,然后再进行保肝药物治疗,方能奏效。
保肝药物的分类
解毒类药物 促肝细胞再生类药物
利胆类药物 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 促进蛋白质合成类药物 中药制剂(抗炎类,降酶类)
解毒 类
硫普罗宁
提供巯基、解毒、 抗组胺和清除自由基
促进肝糖元合成, 抑制胆固醇增高。
血清白蛋白 /球蛋白 比值回升。
解毒类
硫普罗宁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可有皮疹、皮肤搔痒、面色潮红等 。 2.消化系统: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罕见味觉异常。
【用法】
溶剂:5%-10%GS 或250ml-500ml NS 0.2g,qd, 静脉滴注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 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
氨基酸
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促进蛋白质的合 成
中药制剂


炎 类


中药制剂—抗炎类
如甘草甜素制剂,如甘草酸单铵(强力宁)、甘草酸二 胺(甘利欣)、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异甘草酸镁 注射液(天晴甘美)等。
甘草酸二胺(甘利欣)
解毒类
解毒类
可以提供巯 基或葡萄糖 醛酸,增强
解毒功能。
葡醛内酯 葡醛(肝泰乐) 内谷胱甘肽
酯(古拉定) (肝泰硫(普凯罗西宁莱)
乐 )

胱 甘 肽
解毒类
葡醛内酯
在酶的催化下内酯环被打开,转化为葡萄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是体内重要解毒物质之一,能与肝 内或肠内含有酚基、羟基、羧基和氨基的代谢产 物、毒物或药物结合,形成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 合物随尿排出体外。同时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 ,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 。
溶剂:10%GS 250ml 80-100mg,qd,iv,4-6周或8-12周。
促肝细胞再生类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以大豆中提取的粗制磷脂物质精制而成, 补充肝损害伴有的磷脂丢失,通过补充人体外源性磷脂成 分,并结合到肝细胞膜结构中,对肝细胞的再生和重构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它还可以分泌入胆汁,起到稳定 胆汁的作用。
促进能量代谢类
门冬氨酸钾镁
门冬氨酸钾镁参与三羧循环和鸟氨酸循环,促进细 胞除极化和细胞代谢,维持正常功能。
用法:将1-2支门冬氨酸钾镁溶于 5%葡萄糖溶液 500ml中缓慢滴注 。如有需要可在 4-6小时后重 复 此剂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滴注过快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和高镁 血病。
促进蛋白质合成类药物
解毒

还原型谷胱甘肽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 酸组成。含有巯基 (-SH),主要在肝脏合成,广泛
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它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 结合,对抗氧化剂对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的 破坏,对抗其对脏器的损伤。还能促进胆酸代谢 ,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 (A、D、 E、K)。
【适应症】
胆囊炎、胆结石及消化不适,并用于急、慢性肝炎辅助 治疗。 【用法用量】
25mg,Tid,po促进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代 谢类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
分为维生素类、辅酶类
常见药物: 维生素( VitC,VitE,复合VitB等; VitK参与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促进肝脏合成凝血 因子 )、辅酶(肌苷, ATP)、门冬氨酸钾 镁等
假性醛固酮症,发生频率不明。 【用法用量】成人通常iv. 5-20ml qd
慢性肝病40-60ml qd,最大剂量不超过
100ml
中药制剂—降酶类
? 如联苯双酯(百赛诺)、双环醇、五味子、茵陈、垂 盆草等药物
?药理:为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对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 致癌物质的解毒能力。
【不良反应】
大剂量时偶尔会出现胃肠道紊乱(腹泻)。 该药含有苯甲醇,少数人对此产生过敏反应。 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稀释 iv:232.5-465mg(1-2安瓿),Qd 静脉滴注:465-930mg(2-4)或者1.395-1.488g(6-8),qd
利胆类
利 胆 类 药 物
思美泰
腺 苷 蛋 氨 酸
优思弗
熊 去 氧 胆 酸
胆维他
茴 三 硫
利胆类
腺苷蛋氨酸
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 理活性分子,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 体参与重要生化反应,在肝内有助于防止胆汁淤积。
治疗:0.5-1g/Qd,iv,两周。
利胆类
熊去氧胆酸
一、胆固醇结石:减少胆酸和胆固醇 吸收,抑制胆固醇合成与分解,但 对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