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经济学原理课程介绍

学习经济学的原因
一个家庭和一个经济一样面临很多决策:
谁去干活 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 在生产中使用何种资源 以何种价格销售
学习经济学的原因
社会和稀缺资源:
对社会资源的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资 源是稀缺的
2.某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做决定需要考虑它的成本和收益
是否上大学? 是否出去约会? 是否去上课?
某物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 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化是对已有行动计划的小的、增量调整。
人们做决策时比较边际上的成本和收益。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成本和收益的边际变化促使人们做出反应。 当某种方案(相对于另一种方案)的边际收益超 过边际成本时,人们会放弃另一方案去选择这一 方案。
Market orientation
China
Sweden
USA Hong Kong
Cuba
Hungary
UK
Command economy
Free market economy
7.政府有时可以改进市场结果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干预以提高效率和公平。
当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时,市场失灵发生。 市场失灵可以由外部性引起,它是某人或企业的 行为对旁人的利益造成的影响。 市场失灵可以由市场势力引起,它是某人或企业 过分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货币发行量的增长。 当政府发行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得失交 换。
《经济学原理》概述

《经济学原理》概述
《经济学原理》是一本介绍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书籍,通常作为经济学入门教材使用。
根据不同的作者和版本,该书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通常涵盖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价格机制、资源配置等主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如何通过这些行为和决策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经济学部分则通常涉及国民收入、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主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和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除了这些基本内容外,《经济学原理》还可能包括一些其他主题,如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等。
这些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系统介绍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对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和基本认识。
无论
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该书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
经济学原理 课程

经济学原理课程
经济学原理是一门涉及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它的核心概念是供求关系、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
这门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有关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供求关系模型来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他们还将探讨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以及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机会成本,即进行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优替代选择的成本。
学生将学习如何考虑机会成本,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边际效益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产出或消费而带来的额外效益。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来做出最佳决策。
除了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外,这门课程还将深入研究一些经济政策和市场失灵问题。
学生将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和收入分配等主题。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学生将发展思考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获得为做出理性决策所需的工具。
他们将能够理解和解释经济新闻,以及参与到对经济政策和市场规则的讨论中。
总之,经济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经
济现象提供了基础。
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培养经济思维,提供为做出理性决策所需的工具。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经济学原理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经济问题的本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决策原理,为日后的经济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2. 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形成、竞争机制等。
3.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
4. 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5. 培养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安排1. 原理与方法-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2. 微观经济学-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弹性和边际分析- 市场均衡和效率- 市场结构和行为-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3.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 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4. 经济学分析的应用- 公共政策和经济效益评估- 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 个人理财和消费决策- 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 发展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例分析:运用具体案例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将经济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和分析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课堂演示:通过模拟市场、实际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经济意识。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和讨论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2. 作业与报告:布置课后作业和小组项目报告,考察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前半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经济学原理课程

经济学原理课程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社会科学和管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运作机制,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边际分析、成本与收益等方面介绍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首先,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通过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市场的走势和变化,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市场均衡是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核心概念。
市场均衡是指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状态,市场价格也随之形成的过程。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市场价格也达到平衡水平。
通过市场均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预测市场的供求关系,为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者的购买提供参考。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重要方法。
边际分析是指在经济决策中考虑一项额外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通过边际分析,我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收益或最小化成本。
边际分析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帮助政府制定政策,帮助个人做出消费决策。
最后,成本与收益是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而收益则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生产经营的效益,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评估政策的效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经济学原理课程涵盖了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边际分析、成本与收益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原理课程

经济学原理课程
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旨在探索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课程。
在这门课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核心经济概念。
首先,课程将介绍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通过研究供求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了解价格形成的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影响。
接下来,课程还将讨论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供求达到平衡的状态,即需求等于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会稳定在某个水平,同时交易量也会达到最大值。
了解市场均衡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调节机制的运作,并预测市场变化的趋势。
此外,课程还将重点介绍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取某种物品或服务而放弃的最佳替代品的价值。
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以确保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最合理和最有利可图的。
最后,课程将涉及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指在考虑逐渐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时对最后一个单位的效果进行分析。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决策的关键因素,它们帮助我们判断是否继续或停止某项活动。
总体而言,经济学原理课程将提供一系列的经济概念和分析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决策的基本原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学
习和实践。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将能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大一选修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大一选修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向大一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及实践应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供思考经济问题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 掌握经济学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1.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1.3 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1.4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理2. 微观经济学原理2.1 边际分析原理2.2 市场均衡和价格理论2.3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2.4 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2.5 个体决策与行为经济学3. 宏观经济学原理3.1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3.2 失业与通货膨胀3.3 货币与金融市场3.4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3.5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2.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经济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3.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参与经济调研、模拟市场交易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开互动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20%;2. 平时测试:通过定期的课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中考试:对全体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4. 期末考试: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知识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六、参考教材1. 曼昆《经济学原理》2.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导论》3. 经济学教学网站或电子资源七、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周期:15周每周授课安排:- 第1-2周: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 第3-6周:微观经济学原理- 第7-10周: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11-12周:复习与案例分析- 第13-15周:考试准备与总结备注: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之课程简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讲授方式和教材编写内容上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第一次在大学经济学理论入门课程中,系统利用我国经济生活的经验材料和真实事例来阐述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
第一、教材包括约70个主要取材我国经济生活的真实案例,与现代经济学原理基本内容结合讨论。
第二、教材第一次系统利用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统计数据来阐述经济学有关内容,特别结合统计数据表述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三,某些重要理论部分,如“收入再分配”,“GDP度量体系”,“宏观经济政策”等,用专门一节篇幅来介绍分析我国经济和政策的有关实际情况。
上述“经济学教学本土化”方面的努力,目的是要启发同学们在最初接触经济学抽象理论阶段,就能较好认识经济学“经世致用”特点,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和风格。
这方面尝试在北大同学中取得很好反响。
《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出版后,社会上有多篇书评给以较好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经济学原理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 2220029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时
72 其中其中::理论学时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学分 4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 适用对象适用对象 旅游、公管专业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本课程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
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
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主要介绍基本经济
概念、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与价格决定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
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主要介绍国民收入核
算和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
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