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型及分值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及其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及其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一).题型一、材料分析题(所给2道题目都要求作答。

每道题目字数不少于280字。

第1题10分,第2题10分,共20分)二、论述题(所给4道题目只要求作答3道。

每道题目字数不少于300字。

每题15分,共45分)三、实践题(字数不少于500字,35分)(二)复习要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手段5.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7.洋务运动的的历史作用8.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9.洋务运动中的口号“求强”与“求富”的关系10.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第一,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经济上,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阶级力量上,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思想上,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

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

第三,革命时机成熟。

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11.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题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题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自考的一门公共课程,其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单项选择题:这种题型在全国自学考试中普遍使用,通常每题2分,共50分。

考生需要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 简答题:这种题型通常要求考生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每题6分,共30分。

考生需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论据。

3. 论述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每题10分,共20分。

考生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独到的见解。

除了以上题型,还可能包括名词解释、材料分析题等。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等。

同时,注意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12-13学年第一学期纲要复习——近代史

12-13学年第一学期纲要复习——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请各位老师强调: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计20分;(单项选择题分布在各个章节,需同学们自行复习;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填写在答案框里。

)2、辨析题,每题6分,3题,共计18分;3、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计30分;4、论述题:每题16分,2题,共计32分;二、复习要点(除单项选择题以外的)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被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的很缓慢。

第五,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教训?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最终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当时的英国已经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技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级共和国方案”;②“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③“辛亥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④“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对于“三民主义学说”需要同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对于“三民主义学说”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新三民主义”对比记忆,这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点,也 新三民主义”对比记忆,这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点, 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②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 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需要着重把握“《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与意 需要着重把握“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义”。③对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需要采用与“维新 对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需要采用与“ 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比记忆,这也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 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比记忆, 点,也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④对于“辛亥革命胜利的 也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 对于“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需要理解,另外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需要理解, 需要与第二章的三次探索结合起来注意它们探索失败的原因 和教训。 和教训。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战略防御阶 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②全面抗战的路线 和持久战的方针;③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 因和基本经验;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本章的知识点 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②注意把抗日战争与 近代以来其他五次主要的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对 比,需要注意:战争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多选不得分。

)1.A2.D3.B4.D5.C6.B7.D8.D9.A 10.A二、多项选择题(2分×10 =2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AB2.ABC3.ABCD4.ABC5.BC6.ABD7.BCD8.ABC9.AC 10.ACD三、辨析题(6分×3=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言之成理。

)1. 说法正确2. 说法正确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它勇敢的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代之以君主立宪制,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 说法正确首先,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已经转变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其次,世界范围内,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11分×2=22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适当,论证过程完整。

)1.三种政治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建国方案: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主张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一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二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国共两党分别在抗战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五、材料题(15分×2=30分,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1)给中国在四个方面带来了影响:①军事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②政治控制:损害领土主权、损害行政主权③经济掠夺:战争赔款、修改税则、掠卖华工、资本输出④文化渗透:传教士活动(2)主要有三点:①中国领土广阔,列强势力不够②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③列强之间相互斗争2.(1)胜利的地方:第一,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情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情分析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 十 章
考情分析
例3:2010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卷各章分数比值分布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系列1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情分析
主讲人: 张利
考情分析 一、2008.10—2010.10(共9张试卷)国考真题出题规律和趋势
(1)客观试题(单选、多选题)“各章全面覆盖”。每张考卷 各章均有知识点。 (2)主观试题(简答、论述题)“同章不出二题”。卷面七道 主观试题必然分布于七章。从9张国考卷分析看,第一章(7次)、 第二章(7次)、第三章(4次)第四章(7次)、第五章(6次)、 第六章(5次)、第七章(6次)、第八章(6次)、第九章(7次); 第十章(7次) (3)各章分值“趋于均衡”。如果某章中出了主观试题,这一 章中的客观试题就会少出,甚至不出;反之,某一章中客观试题出 得较多,这一章中主观试题就会少出甚至不出。从考试出题的趋势 上看,一般是各章分值约10分左右。 (4)各类题型内容“不重复”。某方面问题,在主观题有,肯 定不会再在客观题中出现内容相类似或相关联的问题;反之,亦然。
4、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持久战的理由和依据、全面抗战路线、游击战战 略方针)
5、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工作(坚持统一战线当中的独 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6、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运动(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内容和 意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对报考我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方面的考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考试性质: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复试课程考试。

考试范围:自1840年以来至今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三、考试基本要求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2.具有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素养;3.具备较强的学术表达能力。

四、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五、考试题型包括简答题(分值30分)和论述题(分值20分)两个部分,总分50分。

I.简答题1.考试要求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会议、文献等有清晰的了解。

2.题型对所提问题进行简要回答,共3题,每题10分,分值合计30分。

考试时间为80分钟。

II.论述题1.考试要求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会议、文献等有清晰了解以及把握历史基本线索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评论。

2.题型针对所提问题展开论述,共1题,每题20分,分值合计2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答题和计分要求考生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内容一览表序号题型题量分值时间(分钟)1 简答共3题,每题10分30 802 论述共1题,每题20分20 100共计50 180六、考试内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四)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农民斗争的历程、意义和局限(二)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失败原因(三)维新运动及其失败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二)中华民国的建国(三)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四)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历史必然性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本编综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三)工农运动的发动(四)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大革命失败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时抉择(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的曲折前进(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日本的全面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二)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及表现(五)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二)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下编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本编综述走向辉煌的五十年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中国的外部世界及其变化(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实践(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举措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二)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三)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四)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二)认识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三)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二)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四)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五)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年试题分值分析 大题分析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年试题分值分析 大题分析

章节单选多选简答论述分数章1 侵略方式1火烧圆明园的祸首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分别与法和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1;为抗击英国侵略者而殉国的清朝爱国将领1;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192 戊戌变法的著作(梁启超)1;《劝学篇》的作者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近代军事工业1;梁启超宣传维新主张的著作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2013)2011yangwuyundong113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013104 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1;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1;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社团1;党早期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1;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1;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1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成员11926年上半年,国民党新右派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力量的事件包括12011工人阶级特点105 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会议1;毛泽东明确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著作1;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1933年5月,领导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国民党爱国将领1;1941年3月,诞生的民主党派1;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1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126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10团出席了1 战争历史进程的阐述2013tkangriongyi zhanxian7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2013年统一战线问题108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11950年--1952年春,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特点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阐述20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169 1964年10月,新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1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12013sanweizhusanbuchong410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中三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1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1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1999年12月20日,中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1 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必须坚持1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包括1;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12013sanbuzou 10一、全国2012与2013年试题分析(见上表)二、近十年简答与论述题分布与重复情况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1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料2
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2)它们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答:
(1)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4分)
(2)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4分)
(3)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4分)
《近代史纲要》2010年下学期题型及分值分布
一、观点辨析题(4小题,每题6分,合计24分)
1、
答:错(对)(2分);分析(4分)
举例: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答:错(2分)。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失去总头目,固然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重要原因,但根本上在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和地方性农业经济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4分)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5分)。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4)。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这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材料分析题(1题,计12分)
1、阅读以下材料:
请回答:
(1)
答:
(1)
举例:阅读以下材料:
二、简答题(5小题,每题10分,合计50分)
1、
答:
举例: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答了四点中的1点给4分,2点给6分,3点给8分,答全给10分)
三、论述题(1题,计14分)
1、
答:
举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5分)。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