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理论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初探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工程理论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阐述了人机工程学概念以及人机工程理论在汽车车身设计、信号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机工程;车身;信号;控制1.人机工程学简介人机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或称人体工学,是探讨人类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工具、设备、机器及周遭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到人的事物及环境。
易言之,人机工程就是要去改善那些人们所常使用的器物与所处的周遭环境,使其与人本身的能力、本能极限与工作需求之间能有更好的配合,以求安全、省事、省力、快速、舒适、不易犯错、不会疲劳与正确等工作效益的提升。
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将人视为整个系统的一部份,除了技术外,为了发挥整个系统的预期功能,以及将人视为最有效的资源,再加上昂贵的人力成本,所以我们要研究「人」这个子系统,使其它的子系统与「人」类实体的、生理的、生物力学的、心理的、社会心理的、文化的因素兼容或适配,以发挥「人」的最大功能并使其不受伤害,这也就是人机工程的宗旨。
2. 车身的安全性设计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防止事故的能力。
车身的主动安全性能包括:照明灯,信号灯的性能,汽车的前,后视野性能,实现操纵稳定性及制动性的能力等。
2.1照明灯前照灯的灯光强弱,照射距离及防炫目装置就是根据人眼的生理特点和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而成。
为了满足不同驾驶环境(雨,雾和雪等),路面状况,交通密集以及驾驶条件(高速,转弯等)下自动控制前照灯的光束模式,日本KOITO公司研究的智能灯光系统,欧洲研究的先进前照灯系统,本田等公司的可动式前照灯系统博世公司的光线叠加自适性前照灯系统以及VALEO公司的灯光系统等都能根据不同的外界条件自动控制前照灯所发出的光束形状,强度和发光方向。
此外,雾灯,示宽灯,倒车灯,牌照灯,踏步灯,检修用灯以及转弯指示灯等也都是根据驾驶员的不同需要而设计的。
人机工程学论文(1)

人机工程学——手动工具分析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方向091班陈瑾艺摘要:使用工具进行生产,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手动式工具是人类四肢的扩展。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刻也缺少不了工具,使用手动式工具可以完成危险的、困难的工作。
然而使用的工具大部分还没有达到最优的形态,人们在作业或日常生活中长久使用设计不良的手握工具和设备,造成了很多身体不适、就损伤与疾患,降低了生产率,甚至使人致残,增加了人们的心里痛苦与医疗负担。
因此,工具的适当设计、选择、评价和使用是一项重要的人机工程学内容。
本论文结合手握式工具操作的特点, 综合分析了手握式工具的人机因素和人机特性, 论述了手握式工具人机特性分析的必要性。
关键词:手动式工具,人机因素,合理性。
导论:手动式工具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产品,然后很多手动式工具的设计都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在人性化设计上做的远远不够,论文针对手动式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设计的方案。
正文:一、手动式工具的使用要求手动式工具的设计看上去很小,其实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方便,使用,人性化。
有很多地方都要考虑。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从安全性角度,心理学角度等,只有这些因素都运用到手动式工具的设计当中,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善的设计。
下面重点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手动式工具的设计。
1.手动式工具必须满足一下基本要求,才能保证使用效率:(1)必须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功能。
(2)必须与操作者身体成适当比例,使操作着发挥最大效率。
(3)必须按照操作者的力度和作业能力设计,所以要适当地考虑到性别、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上的差异。
(4)工具要求的作业姿势不能引起过度疲劳。
2.手动式工具设计需考虑的解剖学因素(1)避免静肌负荷。
使用工具时,臂部必须上举或长时间抓握,会使肩、臂以及手部肌肉承受静负荷,导致疲劳,降低作业效率。
在使用是尽可能让手臂处于较自然的水平状态,减少抬臂产生的静肌负荷。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摘要:人机工程学作为工业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工业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能够为工业设计提供人机关系方面的原则理论,完善工业设计的设计依据。
同时,由于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应用,也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简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工程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应用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
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
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
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
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
论文篇-人机工程学-论文

论文篇-人机工程学-论文人机工程学论文(关于家具的人体工程分析)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以下是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所学知识对室内坐卧类家具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析,主要从人体对坐卧类家具的舒适度进行分析。
1 人类的作息原理(1)作息状态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其身躯的轴线是经常变化的,从休息到活动时背部曲线在空间的变化由水平逐步变为垂直。
人体在作息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姿势,或站立,或蹲坐,或仰躺,或斜卧直至仰卧。
各种姿势加以分析则有:从完全活动状态至步行、有依靠及无依靠站立、有依靠及无依靠坐姿、有依靠躺坐(接近完全休息状态)、仰卧至完全休息状态(2)作息条件根据作息状态,我们可以总结出良好的作息条件,以作为家具功能设计的准则。
A、作息时应使静态疲劳强度降至最低,让各部分肌肉充分放松,同时支撑人的压力得以均匀分布,以减少单位面积的受力强度。
B、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内脏器官会直接间接受到压迫。
因此,在一定的位置上,人体的姿势也很重要,良好的坐姿,睡姿与活动姿势有利于减轻疲劳程度,家具设计应努力让人保持正确的姿势。
C、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疲劳度,应使人与家具处于合理的相对位置。
D、便于身体移动,人体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也会时局分区域在压力下呈紧张状态。
E、怡人的环境能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的情绪,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2坐卧类家具的人体工程分析(1)功能分析坐卧家具分为2类工作用家具:是适应人类日常工作需要的家具,其中心任务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疲劳并具有经济性,使人在长时间工作时,人体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并迅速恢复精力,继续工作。
(凳子、靠背椅、扶手椅)休闲用家具: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放松人体、消除疲劳享受生活。
人机工程学论文

分析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将人机工程学应用于物品设计中,使之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让物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电脑已经走入了很多人的生活,大学生更是几乎人手一台。
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人机设计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让人使用起来不方便。
下面就我自己笔记本电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
内容包括键盘、外壳,散热风扇,指示灯等,对于这些人机界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改进措施。
对部分现存问题的分析1 键盘按键的弹性与按键间的间隔键盘按键弹性不好,有的下沉,而且键位的下沉度太浅,敲击起来很不舒适。
由于按键较为集中,按键间的间隙分隔小,所以造成打字操作时错误率提高,影响敲击速度,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机系统不能达到高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弹簧片不是特别敏感,或者是按键在弹簧片上的位置没有放正,使得弹簧片受力不均匀,慢慢就会变形,这样按键就很容易下沉,从而就没有实用性。
在电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灵敏度高,弹性刚度好的弹簧片,掌握好按键和弹簧片的位置,按键的质量要均匀,只要加工细致,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按键的隔间问题可按台式机键盘的样式设计,加大按键的高度,键位形状采用梯形设计,这样键位间的距离就增大,而且不影响键盘的紧凑型。
2 指示灯位置在操作电脑的时候指示灯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操作者很快知道现在电脑处于什么状态,使操作起来很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但我的笔记本的指示灯位于电脑左下方的侧面,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位置是被左手臂遮挡住了。
这样造成当你想要了解电脑工作状态,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移开手低头去看,非常不方便。
例如:电池电量不足时,指示灯会闪烁提醒。
但是由于你在打字操作,指示灯被遮挡,根本看不到提示。
人机工程学结课论文

座椅的形态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固定的形式:座面和座腿,一部分座椅还有靠背和扶手。
凳子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出现了椅子,扶手椅,圈椅,高靠背椅,躺椅,沙发等,座椅的形式感似乎超越了其最基本的功能:舒适性。
当人站立时,人体的足裸、腰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作用,以维持直立状态,而坐时,可免除这些肌力,减少人体能耗,消除疲劳,坐姿态比站立更有利于血液循环,而且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
目前,大多数办公室人员、脑力劳动者、部分体力劳动者都采用坐姿工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体力劳动者也将采取坐姿工作,因而工作坐椅设计和相关的坐姿分析日益成为人机工程学工作者和设计师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动态座椅一直是符合人因工程学原理的设计方向之一,它通过调节椅面高度,靠背与做面的夹角以及扶手的高度等,是不同的人在多种姿势下都能获得对腰部的支撑,尽可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弯曲,从而减轻对背部肌肉和腰椎的压力。
因此,要设计出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工作椅就必须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考虑工作椅的各种功能,才能够真正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1.人体解剖学机理为乐探讨座椅的舒适性,首先有必要对人体出于正直位坐姿时的人体解剖学特点进行分析。
所谓正直位坐姿,是指人端坐在椅子上,背部不考座椅靠背,躯干与大腿成90度,大腿水平,小腿垂直于地面,两脚平安踏地,两臂自然垂下。
正直位坐姿有利于人体体重的合理分布,有效的减轻了作业者的疲劳强度,提高作业者的劳动效率。
正直位坐姿有利于肌肉正常的发挥作用,保持正确的坐姿体位。
图6-12 脊柱的形状及组成,人在正直位坐姿时,人体脊柱处于非正常生理弯曲状态,此时,腰曲部位略向前倾,腰曲弧度减小,使椎间盘的前缘受压,后缘受拉,腰部的椎体与椎间盘向后推的力量使后纵韧带受压迫绷紧,容易引起腰酸等不适的感觉。
2.座椅设计的原则以及关键技术从以上分析可知,座椅设计要充分考虑对人的生理影响。
应尽可能的使脊柱处于正常生理弯曲的状态,各部分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身体屈伸部位的角度以及受压部位要有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人机工程学论文

汽车座椅设计1.舒适驾驶首要在于座椅设计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确定汽车车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2.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1.坐姿脊柱形状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位于人体背部中央。
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
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1)坐垫上的体压分布图1 坐姿时坐垫上的体压分布(2)靠背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压力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
从这两个部位向外,压力应逐步降低。
图2 坐姿时靠背上的体压分布3.人体对车内震动,微气候的反应(1)人体对震动的反应驾驶员坐在行使中的汽车上所承受的振动属于全身振动的范畴。
外界振动传入人体时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弱效应与身体在振动系统中的姿势有关,一般来说,坐姿工作时,由于人腿的减振作用大大降低,抗振性要比站姿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和胃部受到振动的损害,因此坐姿作业者容易产生脊柱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
振动对驾驶员操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觉作业效率的下降和操作动作准确性变差。
另外人体在振动环境中会加速疲劳过程。
当振动环境中的振动特性处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区域时,这种刺激频繁传入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兴奋。
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人就会感到疲劳,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2)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温度为18℃~23℃,舒适湿度为40%~60%,代谢量为1.0~2.0met。
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

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第一篇: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关于键盘的人机工程学研究1、键盘的平面布局现状:现在普遍使用的台式计算机键盘为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的国际标准键盘QWERTY键盘,由主键盘区、F键功能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组成。
图1所示为普通QWERTY键盘的主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的布局。
缺点:许多键盘加大回车键的尺寸来方便敲击,却忽略了Back、Space键,将其放置在键盘主键区最右上角,该键键帽大小也只有12mm×14mm。
由于Back Space键被设计在远离J键的角落,使用者在进行文本输入时经常误按成其邻近的键。
在击键时右手被迫腾起,食指离开基准键位。
这导致了敲击速度和正确率大大下降。
而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Back Space键的使用频率比回车键要高4倍以上。
所以此键的改进设计是一个重点。
传统键盘的编辑与定位键区设计在键盘中部偏右位置。
右手在操作鼠标时若要按这些键,要么右手放下鼠标操作后又返回点击鼠标,要么左手伸到键盘右部来进行此操作。
这使得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左右手的分工也不尽合理,一般情况下右手基本上需要“包揽”主键盘区中线以右的敲击任务,约占整个键盘的2/3。
而且此键区也没有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基准键位,操作时几乎无法实现盲打。
另外键位排列不够科学,定位键与编辑键的配合脱节,定位键与定位键之间的配合也不方便。
数字辅助键盘区提供给专门数字录入人员极大的操作方便性,却忽视了“=”键。
用户在编写程序或进行计算时,习惯将“=”键与“+”、“-”、“3”、“/”等运算符联系在一起。
而传统设计未将“=”键集中设计在数字辅助键盘区上,用户在输入时不得不从数字辅助键盘区“跳跃”至主键盘区寻找“=”键,降低了作业效率。
(图1:qwerty键盘)1.键盘的形状用户在进行键盘作业时,双手放置在基准键位上用以定位。
按照人的坐姿生理学特征,这种姿势下两食指间距约57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工程(人机工程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儿童安全座椅的人机工程学浅析
学院:_机械工程学院___
专业:_车辆工程_____
班级:_机自_____
学号: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
指导教师:_罗卫东______
贵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自
儿童安全座椅的人机工程学浅析
【摘要】我们大致分析和地阐述了有关儿童安全座椅设计上的人机工程学。
通过对安全带、头枕、扶手、色彩、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和操作方便乘坐舒适等原则的探讨分析,使之在达到保护儿童,使伤害降到最低的同时,还可适应儿童的心理、喜好等方面的需求,让设计者可以更好的设计出所需要的产品,并尽量达到最优化设计。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儿童安全座椅设计原则安全带Ergonomics of the child safety seat
[Abstract]Broadly analysis and ground expounded the ergonomic design of the child safety seat. Ride comfort, and other principles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seat belts, headrests, armrests, color, material, and easy to operate, explore analysis to protect children and minimize the damage, while also adapted to Childress psychological preferen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mand, so that designers can better design need, and try to achieve the optimal design.
Keywords: Ergonomics child safety seats Design Principles Seat belt
引言
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设备的装置。
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减小对儿童的冲压力,并且通过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的安全。
据了解,目前在欧洲,儿童安全座椅非常普及,甚至成为一些整车出厂的必备辅件。
许多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儿童乘车时要配备安全座椅。
在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非常低,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少量的人群使用。
鉴于此,拟设计一款安全、舒适、易用的儿童安全座椅时应该遵循一些人机工程学原则,以满足儿童群体出门安全、乘坐舒适的基本要求。
1、安全性设计原则
在儿童产品设计的造型、色彩、材料中,安全性设计原则是儿童产品体现人性化的首要
条件也是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应该给儿童造成任何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
安全性设计指的是儿童在正常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受到来自产品方面的
任何伤害,即使在无意识中进行了错误的操作,也能将伤害降
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儿童的安全。
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发
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在使用
产品时,任何潜在的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一些产品
的零配件,要注意转角部分是否尖锐误伤儿童,在材料使用上,
是否是绿色的材料等。
2、操纵方便原则
儿童汽车座椅的设计需要操纵方便,调整手柄和按钮的布
置必须遵从驾操纵方便原则: 乘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并符合
常人的习惯且操纵力量适中。
3、乘坐舒适原则
儿童汽车座椅的设计必须使儿童乘客保持良好的坐姿,使其脊柱自然弯曲,保证合理的体压分布,使其肌肉松弛,血液循环正常;并具有腰椎依托感,能有效隔离或衰减路面不平产生的振动,满足儿童乘者坐姿舒适性的要求。
4、安全带设计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在设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所涉
及的对象是哪一类人群。
对于儿
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安全带来说,应该是以一种舒适妥帖的方
式将乘坐儿童的胸腹和下肢捆绑在座椅上。
具有多方位的调
节紧固系统,给予足够的调节 空间,又能提供不可挣脱的充分保障。
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配制上采用国际 上流行的
五点式安全带与座椅一体化,稳固安全,结实耐用,当碰撞事故发生 时,安全带起主要作用,将儿童约束在座椅上,使孩子胸部不至于向前撞到物件 上,免受车内二次碰撞的危险,同时不被抛离座椅,大大降低了危险的机率。
5、头枕设计
头枕是一种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于躯干向后移位的
弹性装置。
在发生追尾撞车事故时,头枕可减轻乘员颈椎可
能受到的损伤。
当用双臂抱住一个新生婴儿时,就会有这样
的感觉:首先必须小心而且正确地托住婴儿的头部,这是因
为婴儿的头部重量大,头部重量相当于其全身重量的50%,
即使是3岁的儿童,头部重量占体重的 18%,颈椎十分的脆
弱,这是儿童身体最重要的特点。
在紧急刹车甚至撞击的情
况下,其脆弱的颈部根本无法支撑头部巨大的惯性,会造成
巨大的伤害。
而座椅头枕可以重点保护头部和颈部,防止受
到伤害。
在对座椅头枕的设计时采用可调节型,即具有可以垂直和横向的调节机构,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头 枕以适应儿童的乘坐姿势,头枕本体采用能吸收冲击的发泡材料,柔软而强韧,不易滑动及粘住,当发生刹车和撞击时,头枕就能有效地吸收突发事件产生的冲击力
而对儿童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6、扶手设计
对扶手的造型也需要按照人机方面的知识去设计,人
的手臂,与座椅发生接 触的部分向上包括肩、上臂、前
臂,而向下则有手腕、手掌、手指等结构。
对 前臂来说,
它的自然形态应该是使尺骨和桡骨接近平行的状态,这种
状态,也就 是当上臂和手掌平放座椅把手的时候,前臂
和手掌呈接近垂直的倾斜状态,使用掌外侧和尺骨触及桌
面的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上臂的主要肌肉和血管不会发
生扭曲,所以即便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也不会出现肌肉
疲劳和缺氧情况,是最舒适的状态,所以把扶手设计成靠
近手腕端呈平缓的起伏以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7、色彩设计
色彩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使人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杂乱而刺目的色彩会影响人正常的心理情绪,对人的健康产生损害。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其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精彩的,他们具备超乎常规的想象力,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尤其对于色彩特别地敏感。
对于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色彩的选择应该是在色彩的合理性的设计基础上来突出色彩的艺术化处理——艺术性设计,其中配色与产品色彩风格的塑造是把握色彩艺术性设计的主要方面。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色彩设计一般多是明快活泼,颜色亮丽。
因为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活跃的色彩。
但还是不能过于花哨,因为汽车的色彩多为纯色,以避免色调上的不和谐,所以在方案中座椅采用红、黄搭配,既符合儿童喜欢鲜艳、亮丽的色彩,又不显得花哨、夺目。
8、材料设计
儿童安全座椅的材质也是很重要的,首先不能选择带
有刺激性气味的儿童安全座椅,有
刺激性气味就意味着会让幼小的儿童产生不适应感同时
还可能会刺激儿童柔嫩的皮肤。
其次,要选择舒适透气进
行防火处理的面料,这样儿童坐进去才会觉得很舒服和安
全。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儿童安全座椅的内部填充物,好
的儿童安全座椅都会使用优质的 EPS 材料,而劣质的儿
童安全座椅仅仅采用普通的泡沫塑料。
结论
通过上述浅析,我们可得出设计儿童安全座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基于这些规则,我们可设计出一款适合儿童的舒适座椅,同时为了保护好小孩子的人生安全,儿童安全座椅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也体会到了任何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为保证人的安全、健康、舒适等方面出发,应设计成适应操作者的使用,以保证效率的最优化。
安全座椅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儿童安全座椅的研究与设计》.《价值工程》.优秀论文
[2]王海燕.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汽车儿童安全椅设计说明书》
[3]沃文.儿童安全座椅的变迁[J].汽车与安全.2000.(8):10-1
[4]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丁砚祖.产品设计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