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理论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初探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工程理论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阐述了人机工程学概念以及人机工程理论在汽车车身设计、信号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机工程;车身;信号;控制1.人机工程学简介人机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或称人体工学,是探讨人类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工具、设备、机器及周遭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到人的事物及环境。
易言之,人机工程就是要去改善那些人们所常使用的器物与所处的周遭环境,使其与人本身的能力、本能极限与工作需求之间能有更好的配合,以求安全、省事、省力、快速、舒适、不易犯错、不会疲劳与正确等工作效益的提升。
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将人视为整个系统的一部份,除了技术外,为了发挥整个系统的预期功能,以及将人视为最有效的资源,再加上昂贵的人力成本,所以我们要研究「人」这个子系统,使其它的子系统与「人」类实体的、生理的、生物力学的、心理的、社会心理的、文化的因素兼容或适配,以发挥「人」的最大功能并使其不受伤害,这也就是人机工程的宗旨。
2. 车身的安全性设计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防止事故的能力。
车身的主动安全性能包括:照明灯,信号灯的性能,汽车的前,后视野性能,实现操纵稳定性及制动性的能力等。
2.1照明灯前照灯的灯光强弱,照射距离及防炫目装置就是根据人眼的生理特点和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而成。
为了满足不同驾驶环境(雨,雾和雪等),路面状况,交通密集以及驾驶条件(高速,转弯等)下自动控制前照灯的光束模式,日本KOITO公司研究的智能灯光系统,欧洲研究的先进前照灯系统,本田等公司的可动式前照灯系统博世公司的光线叠加自适性前照灯系统以及VALEO公司的灯光系统等都能根据不同的外界条件自动控制前照灯所发出的光束形状,强度和发光方向。
此外,雾灯,示宽灯,倒车灯,牌照灯,踏步灯,检修用灯以及转弯指示灯等也都是根据驾驶员的不同需要而设计的。
人机工程学论文(1)

人机工程学——手动工具分析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方向091班陈瑾艺摘要:使用工具进行生产,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手动式工具是人类四肢的扩展。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刻也缺少不了工具,使用手动式工具可以完成危险的、困难的工作。
然而使用的工具大部分还没有达到最优的形态,人们在作业或日常生活中长久使用设计不良的手握工具和设备,造成了很多身体不适、就损伤与疾患,降低了生产率,甚至使人致残,增加了人们的心里痛苦与医疗负担。
因此,工具的适当设计、选择、评价和使用是一项重要的人机工程学内容。
本论文结合手握式工具操作的特点, 综合分析了手握式工具的人机因素和人机特性, 论述了手握式工具人机特性分析的必要性。
关键词:手动式工具,人机因素,合理性。
导论:手动式工具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产品,然后很多手动式工具的设计都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在人性化设计上做的远远不够,论文针对手动式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设计的方案。
正文:一、手动式工具的使用要求手动式工具的设计看上去很小,其实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方便,使用,人性化。
有很多地方都要考虑。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从安全性角度,心理学角度等,只有这些因素都运用到手动式工具的设计当中,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善的设计。
下面重点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手动式工具的设计。
1.手动式工具必须满足一下基本要求,才能保证使用效率:(1)必须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功能。
(2)必须与操作者身体成适当比例,使操作着发挥最大效率。
(3)必须按照操作者的力度和作业能力设计,所以要适当地考虑到性别、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上的差异。
(4)工具要求的作业姿势不能引起过度疲劳。
2.手动式工具设计需考虑的解剖学因素(1)避免静肌负荷。
使用工具时,臂部必须上举或长时间抓握,会使肩、臂以及手部肌肉承受静负荷,导致疲劳,降低作业效率。
在使用是尽可能让手臂处于较自然的水平状态,减少抬臂产生的静肌负荷。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摘要:人机工程学作为工业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工业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能够为工业设计提供人机关系方面的原则理论,完善工业设计的设计依据。
同时,由于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应用,也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简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工程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应用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
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
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
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
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
论文篇-人机工程学-论文

论文篇-人机工程学-论文人机工程学论文(关于家具的人体工程分析)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以下是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所学知识对室内坐卧类家具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析,主要从人体对坐卧类家具的舒适度进行分析。
1 人类的作息原理(1)作息状态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其身躯的轴线是经常变化的,从休息到活动时背部曲线在空间的变化由水平逐步变为垂直。
人体在作息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姿势,或站立,或蹲坐,或仰躺,或斜卧直至仰卧。
各种姿势加以分析则有:从完全活动状态至步行、有依靠及无依靠站立、有依靠及无依靠坐姿、有依靠躺坐(接近完全休息状态)、仰卧至完全休息状态(2)作息条件根据作息状态,我们可以总结出良好的作息条件,以作为家具功能设计的准则。
A、作息时应使静态疲劳强度降至最低,让各部分肌肉充分放松,同时支撑人的压力得以均匀分布,以减少单位面积的受力强度。
B、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内脏器官会直接间接受到压迫。
因此,在一定的位置上,人体的姿势也很重要,良好的坐姿,睡姿与活动姿势有利于减轻疲劳程度,家具设计应努力让人保持正确的姿势。
C、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疲劳度,应使人与家具处于合理的相对位置。
D、便于身体移动,人体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也会时局分区域在压力下呈紧张状态。
E、怡人的环境能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的情绪,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2坐卧类家具的人体工程分析(1)功能分析坐卧家具分为2类工作用家具:是适应人类日常工作需要的家具,其中心任务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疲劳并具有经济性,使人在长时间工作时,人体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并迅速恢复精力,继续工作。
(凳子、靠背椅、扶手椅)休闲用家具: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放松人体、消除疲劳享受生活。
人机工程学论文

分析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将人机工程学应用于物品设计中,使之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让物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电脑已经走入了很多人的生活,大学生更是几乎人手一台。
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人机设计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让人使用起来不方便。
下面就我自己笔记本电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
内容包括键盘、外壳,散热风扇,指示灯等,对于这些人机界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改进措施。
对部分现存问题的分析1 键盘按键的弹性与按键间的间隔键盘按键弹性不好,有的下沉,而且键位的下沉度太浅,敲击起来很不舒适。
由于按键较为集中,按键间的间隙分隔小,所以造成打字操作时错误率提高,影响敲击速度,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机系统不能达到高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弹簧片不是特别敏感,或者是按键在弹簧片上的位置没有放正,使得弹簧片受力不均匀,慢慢就会变形,这样按键就很容易下沉,从而就没有实用性。
在电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灵敏度高,弹性刚度好的弹簧片,掌握好按键和弹簧片的位置,按键的质量要均匀,只要加工细致,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按键的隔间问题可按台式机键盘的样式设计,加大按键的高度,键位形状采用梯形设计,这样键位间的距离就增大,而且不影响键盘的紧凑型。
2 指示灯位置在操作电脑的时候指示灯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操作者很快知道现在电脑处于什么状态,使操作起来很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但我的笔记本的指示灯位于电脑左下方的侧面,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位置是被左手臂遮挡住了。
这样造成当你想要了解电脑工作状态,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移开手低头去看,非常不方便。
例如:电池电量不足时,指示灯会闪烁提醒。
但是由于你在打字操作,指示灯被遮挡,根本看不到提示。
人机工程学论文

汽车座椅设计1.舒适驾驶首要在于座椅设计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确定汽车车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2.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1.坐姿脊柱形状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位于人体背部中央。
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
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1)坐垫上的体压分布图1 坐姿时坐垫上的体压分布(2)靠背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压力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
从这两个部位向外,压力应逐步降低。
图2 坐姿时靠背上的体压分布3.人体对车内震动,微气候的反应(1)人体对震动的反应驾驶员坐在行使中的汽车上所承受的振动属于全身振动的范畴。
外界振动传入人体时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弱效应与身体在振动系统中的姿势有关,一般来说,坐姿工作时,由于人腿的减振作用大大降低,抗振性要比站姿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和胃部受到振动的损害,因此坐姿作业者容易产生脊柱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
振动对驾驶员操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觉作业效率的下降和操作动作准确性变差。
另外人体在振动环境中会加速疲劳过程。
当振动环境中的振动特性处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区域时,这种刺激频繁传入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兴奋。
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人就会感到疲劳,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2)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温度为18℃~23℃,舒适湿度为40%~60%,代谢量为1.0~2.0met。
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

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第一篇: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关于键盘的人机工程学研究1、键盘的平面布局现状:现在普遍使用的台式计算机键盘为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的国际标准键盘QWERTY键盘,由主键盘区、F键功能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组成。
图1所示为普通QWERTY键盘的主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的布局。
缺点:许多键盘加大回车键的尺寸来方便敲击,却忽略了Back、Space键,将其放置在键盘主键区最右上角,该键键帽大小也只有12mm×14mm。
由于Back Space键被设计在远离J键的角落,使用者在进行文本输入时经常误按成其邻近的键。
在击键时右手被迫腾起,食指离开基准键位。
这导致了敲击速度和正确率大大下降。
而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Back Space键的使用频率比回车键要高4倍以上。
所以此键的改进设计是一个重点。
传统键盘的编辑与定位键区设计在键盘中部偏右位置。
右手在操作鼠标时若要按这些键,要么右手放下鼠标操作后又返回点击鼠标,要么左手伸到键盘右部来进行此操作。
这使得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左右手的分工也不尽合理,一般情况下右手基本上需要“包揽”主键盘区中线以右的敲击任务,约占整个键盘的2/3。
而且此键区也没有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基准键位,操作时几乎无法实现盲打。
另外键位排列不够科学,定位键与编辑键的配合脱节,定位键与定位键之间的配合也不方便。
数字辅助键盘区提供给专门数字录入人员极大的操作方便性,却忽视了“=”键。
用户在编写程序或进行计算时,习惯将“=”键与“+”、“-”、“3”、“/”等运算符联系在一起。
而传统设计未将“=”键集中设计在数字辅助键盘区上,用户在输入时不得不从数字辅助键盘区“跳跃”至主键盘区寻找“=”键,降低了作业效率。
(图1:qwerty键盘)1.键盘的形状用户在进行键盘作业时,双手放置在基准键位上用以定位。
按照人的坐姿生理学特征,这种姿势下两食指间距约57mm。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论文一、对传统概念的质疑人机工程学的目的是“机宜人,人适机”,但我却想对这个目的提出质疑,首先从这个目的出现背景来看,是因为出现了人类在操作机器时出现了问题,且问题是因为出于统计学上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引起利益体的质疑从而发现出现的问题在于机器不适于人类操作。
从人机工程学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很显然的看到是以人类为中心提出的,这可能与欧美的人本主义价值观有关。
但是将定义的中心归结到人身上会导致对于人的看法固化,将人当成“本质”般的存在,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都有着不可改变这一特性,所以我们在解决实际中的设计问题时,很难将人视为是会变化的个体,无论从行为角度还是心理角度,这样做会使我们的在进行设计前的预想方案总是对于人这个“绝对主体”只思考接下来一到两步的行为或心理范畴,偶尔也有会考虑到人类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比如交互设计,但我目前所见的交互设计的一些方案主要是体验,而且对于人们使用产品的过程的描述也比较片面,只集中描述某些新奇的想法,事实上所描述的行为与心理的活动还是很少,可以说仍然没有把对人类的认识从静态转向动态。
近年来的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我比较感兴趣,因为电子产品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设计者必须要对日后用户的使用作出预测,但事实上如果从手机(这里以手机为例)的发展来看,我们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让用户使用起来更舒服或者看起来更漂亮,对于人类的认识仍然没有改变,虽然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模拟中产生了一些行为或心理的改变,但在认识的不足与商业利益的共同约束下,对于手机的界面与功能的设计仍然不能让我满意。
让我不能满意的原因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生活现状,尽管他们在使用手机会感觉到很舒服,但是他们在对于手机的消费选择与使用时间的规划上让人不能恭维。
他们用着自己对其的结构与原理都毫不知情的机器在干一些自己同样说不出理由的事,当新款手机问世时,他们又毫不犹豫地将旧的抛弃转而使用新的,尽管所做的事的性质与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的现状与分析学院:工程学院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国·大庆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的现状与分析专业:09工业设计姓名:张彰高学号:20094027016摘要:调查分析了当前鼠标、键盘人体工程设计产品的现状,着重分析了人体工程学在鼠标、键盘设计领域的应运。
并从正面反应了人体工程设计产品的优势,及带使用者操作舒适便捷的享受。
关键词:鼠标;键盘;设计;人体工程学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体工程学就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发展,在设计、环境、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只要是有人机交流的地方就有人体工学的应用。
键鼠产品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作为电脑桌面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输入工具,同时也是人机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工作效率的高低。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从最原始的机械鼠标到激光鼠标,从有线鼠标到无线鼠标,从功能简单的机械键盘到功能丰富的多媒体键盘,我们已经突破了诸多技术瓶颈。
鼠标键盘是人和计算机交互的一个主要界面,它同时集成了光标的移动和计算机的操作的功能,轻松的运动和多功能的按键使鼠标领先于其他各种定位设备,可以说鼠标键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操作电脑的一个最常用的工具,因此设计具有人机工程学特点的鼠标键盘是十分有意义的。
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主要就是鼠标键盘的造型设计。
以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键盘已经成分为市场的主流。
1、鼠标设计现状分析1.1、人手掌的生理结构图一:人手掌的血管和神经解剖结构如图一,人手的结构中,与鼠标相关的部分向上包括前臂,而向下则有手腕、手掌、手指等结构。
前臂内部包括尺骨、桡骨等主要的骨骼人就是依靠这两根骨头的交错来完成手腕的旋转的。
而手腕结构中主要是一快腕骨,它的转动使得人的手腕可以仰俯。
而人的手掌则主要由两组肌肉组成,一个是拇指屈肌和外展肌组成的肌群,一个是小指屈肌及展肌组成的肌群,在两个肌群指间有一条沟壑。
对于不同的人,这条沟的深度和宽度是不同的。
而这条沟内部,则是人手主要神经和血管所走的地方。
手指的结构则相对比较简单,每个手指包括三个指节,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横向的展开。
对于手腕结构来说,多次的试验证明,当人的手腕呈“仰起”状态时,则“仰起”的夹角在15 度-30 度之间的时候,是最舒适的状态,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前臂肌肉处于拉伸状态,而且也会导致血流的不畅。
对于手掌来说,其最自然的形态就是半握拳状态。
而鼠标的造型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尽量贴合这个形态。
对鼠标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要使鼠标外壳紧密贴紧人手掌的两个主要肌群——拇指肌群和小指肌群。
使它们能够贴紧而又不受压迫。
受压迫会导致手掌处于疲劳状态,而贴不紧又有握不住的感觉。
2、要使鼠标外壳紧贴掌弓而又不压迫它。
也就是鼠标外壳要贴紧手掌中间的那条“沟”。
如果它不能贴紧,那么手心就会有“悬空”的感觉,而如果压迫了它,因为下面是手主要动脉和神经的必经之地,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手缺氧。
3、鼠标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手心而不是后部的掌浅动脉弓,否则会造成手掌产生压迫感。
对于手指,手指的自然形态应该是五个手指都不悬空,而且处于呈150 度左右的自然伸展状态。
而对于鼠标设计来说,手指部分的一个特别要求,就是当手指自然伸展时,第三指节的指肚应该正好处于鼠标按键的微动开关上,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按键手感。
1.2、鼠标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本人认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并不是适合每个人,这一点上在鼠标的设计中尤为明显。
有很多号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鼠标用起来并不是很舒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鼠标设计的时候是以欧美人士作为基准的,而这个基准对于亚洲人来说显得过大了。
欧美人士的手掌心平均要比亚洲的手掌心深1-2CM,而且手要长3-4CM。
如图二,就是一张标准体型的亚洲人(174CM)和低于标准体型的欧美人(178CM)士的手掌。
图二:左边为亚洲人手掌,右边为欧美人手掌可以从图上看出很明显的差别:首先,亚洲人的手掌偏窄,其次手的长度也偏小,再者手掌中央的“沟”也偏浅。
如图三,亚洲人手握欧美国家的品牌鼠标,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不相适应。
图三:175CM 亚洲人手握欧美国家的品牌鼠标另外,由于亚洲人的手普遍要比欧美人士短几个公分,所以在亚洲人握欧美人士的大鼠时,其鼠标的最弓背处刚好处于手掌心的靠后部分,并且手部的受力集中于手掌心稍后侧的掌浅动脉弓(如图四)。
如果动脉受压过久,时间长了会产生麻木酸痛的感觉,并使手指缺氧产生疲劳感。
另外,如果手处于强迫状态,其手指的灵活度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在玩游戏时体会更明显。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针对欧美标准而设计的鼠标具有个头特别大,后背非常弓的特点,而这两点对亚洲人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合理的设计。
图四:175CM 亚洲人手握欧美国家的品牌鼠标一些著名的鼠标品牌主要是以欧美人士作为基准,设计出来的鼠标个头都特别大,并且后背都非常弓,因为如果鼠标后背太平,欧美人士的人握上去之后,手掌心就会有悬空的感觉。
由于鼠标较大的原因,手腕的腕关节被迫抬高,使手背与桌面的夹角大于了30 度,腕关节部位及手的前臂部位的伸肌群都处于强直的受力状态,受前臂肌群力的影响,上臂的肱三头肌及肱三角肌也都会同时受到力牵拉的作用,这样一来,人的肩关节也会一直处于强直状态。
在这种状况下用鼠标,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腕关节及肩部酸胀的症状,从而极易产生疲劳感。
图五: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鼠标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鼠标(如图五)外形设计方面较之欧美的鼠标稍微要小一点,并且流线造型的弧度也要平缓一些,针对于亚洲人手的特点,这款鼠的后背夹角设计成为150 度左右,这种设计使亚洲人的手握在鼠标上后使手背同桌面呈现15-30 度夹角,而使腕关节及肩关节的都呈自然放松状,同时手握鼠标的受力点恰好位于手心稍靠掌指关节处,从而避开了位于掌心靠后侧的掌浅动脉弓。
这样,不仅手指在点击按键时会非常灵活自如,并且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轻易疲劳。
人们在使用鼠标时,总是频繁地使用食指,手腕支撑面积较小,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受力较大且手指受力不均匀,这种单调而轻微的动作,易于使经常使用鼠标的人感到疲劳。
鼠标的重量影响使用者的舒适程度,一般80-110克之间为宜。
太重的话,手腕负载的压力过大;太轻的话,筋肉的紧张程度偏大,光标定位的精确度难以掌握,两者均不适宜人员的长期使用。
图六:握持时的状态这几款鼠标后背盖的设计为圆钝状,如图六,人的手握上去之后,手正好呈半握拳的自然放松状,这种姿势刚好使鼠标的后背与手的掌心完全贴合,既不出现空隙,也不使手掌肌群受压,这样不仅腕关节得到放松,并且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韧带也会处于放松状,食指和中指能够轻松自如的点击按键,而小指自然放置在鼠标右侧。
除此之外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姿情况下,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
鼠标和身体之间的距离也有一定的要求。
手握住鼠标的时候,上臂和前身夹角保持45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和鼠标的距离比较合适。
如太远了,前臂将带着上臂和肩一同前倾,会造成关节、肌肉的持续紧张。
太近了,会造成上臂的持续收缩。
1.3、市场现有产品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分析图七:微软—— Microsoft舒适光学鲨3000如图七,微软——Microsoft舒适光学鲨3000 ——Comfort Optical Mouse3000舒适光学鲨3000(以下简称COM3K)是微软05年9 月份才发布的最新一系列产品中的一员,应该属于接替红光鲨和宝蓝鲨位置来面向普通游戏用户及办公用户的替代产品。
COM3K 不仅延续了微软之前在光学银光鲨4.0(IE4.0)上应用的“纵横滚轮”技术,而且还在保持6000FPS扫描频率的前提下将dpi 提高到了1000,是它在激烈的游戏环境下游刃有余。
作为一款左右手通吃的鼠标,注定了COM3K的人体工学设计相对于其他单手人体工学鼠标要少一些,不过其流线型一体化设计的外观却给它的看相增色不少,尤其是左手边的一点红——拇指功能按键。
在微软5.3 版IntelliPoint 驱动的支持下,这“万灰丛中一点红”可以配合“纵横滚轮”实现对鼠标当前位置的放大功能,对于图片浏览量较大和大屏幕显示用户来讲非常实用。
不过既然COM3K 是一款左右手通用鼠标。
COM3K 延续了微软鼠标一贯的细腻、流畅以及舒适,之前红光鲨和蓝光鲨的爱用者过渡到COM3K 的时候非常容易就可以上手。
有传闻COM3K 在某些鼠标垫上使用会出现跳桢的现象,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在玻璃材质的黑色Icemat、橡胶材质的FuncSurface1030还是最近上镜率很高的“平民布垫”地狱火II 代这三种鼠标垫上使用COM3K都没发现任何问题。
如图八,G5 激光鼠标—— G5 Laser Mouse、G7 激光无线鼠标—— G7 Laser Cordless Mouse.G5 和G7 这对孪生儿就像是当年的MX5 0 0 和MX700,不过G5 跟G7 之间的区别不是仅仅在于有线和无线:G5 相当于继MX500、MX510 和MX518 之后罗技第四代“云貂”,在历经了三代的雕琢之后,G5身上集合了罗技最尖端的几项技术:首先是从MX1000 延续下来并进行了改进的2000dpi Laser 激光引擎,用户可以使用On the fly 技术通过鼠标滚轮下方的“+”、“-”按钮来进行鼠标从400 至2000dpi的三段实时调节,让您想快的时候快,想慢的时候就慢。
而且虎口位置的三个指示灯也能提醒使用者当前的dpi 档位,方便用户调节;接着是G5 的ABS 工程塑料外壳,通过磨砂处理之后的G5 表面摩擦力大增,让玩家图八:G5 激光鼠标—— G5 Laser Mouse、G7 激光无线鼠标—— G7 Laser Cordless Mouse握得更牢。
而且这种设计对于手出汗比较多的朋友们也很有好处,磨砂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沟壑可以让汗液表面积增大,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附在鼠标表面的汗液蒸发掉,再激烈的FPS 也不会脱手。
最后就是革命性的鼠标“配重调节”系统:以往无论是机械鼠标还是光电鼠标的重量都是一定的,以至于一款鼠标在适合一部分用户的同时也失去了另一部分用户,而G5 的“配重调节”系统则可以让用户忽略这种情况的存在。
配重调节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手动改变鼠标的重量,而G5 实现这种调节的方法就是将固定在鼠标内部的配重部分由鼠标内部转移到了外部,并且将这块配重分割成了若干块小配重,让用户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分配从0 到38 克的重量,就像吃自助餐一样——丰俭尤人。
而G7 呢,跟G5 放在一起抛开线来讲外观几乎分辨不出来,但细看下来差别也不少:除了有线和无线的区别,G7 的工程塑料表面采用的是抛光处理,而不是G5 那样的磨砂处理;虎口处的dpi 指示灯除了可以像G5 一样显示档位之外,还可以显示剩余电量;G5 用来放置配重的插槽成为了G7 的电池槽,理所当然的G7就无法进行配重调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