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雷丽敏(区一等奖)

认识小数

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二、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本课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通过对一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数

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吗

屏幕出示数字,学生快速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看!(屏幕上出现小圆点并移动到数字右下方)这个数发生了变化,还像原来那样读吗究竟这个点起到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这堂课要了解

的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请看!

出示班上学生的体检表格

这是雷老师班上两位同学的体检报告单,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给数字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3、引出新课,认识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B师:像右边、、、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其实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你知道小数点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对小数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试读小数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顺次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结:小数点把小数分为两部分,小数点左边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为小数部分。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则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2)试写小数。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

C、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

师小结: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依次写出小数部分。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二)认识小数,感知意义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出示1米长的米尺课件。

提问: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师指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米)。实际上十分之一米和米表示的都是哪一部分它们表示的是同一部分,所以,它们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也就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师完成板书。

小结过程: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就是1∕10米,用小数还可以表示为米。

延伸:1分米用小数表示为米,那么3分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呢要求学生回答并叙述过程。(师板书)

观察:小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几)

三实际应用,巩固提高做一做1,

三、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第一关:猜谜语,我能行。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

第二关:我会填。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第三关:我创意,我做主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学生在记事本上书写,教师实现多媒体交互显示】

四、总结延伸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1分米=1/10米=米

3分米=3/10米=米

7分米=7/10米=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七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七册) 单元备课 洪山中心校 刘慧 联系电话:5811996 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一)(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公开课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教师:林丽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3、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由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推导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投影出示,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1.填空。 84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9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 909○ 990 999 ○ 1001 789 ○ 798 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3、师:昨天下午老师让你们回家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们把收集到的大数和老师及同学们说一说吧! (指名回答,老师把学生收集到的大数板书到黑板上。)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我国六个省份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图(图的下方标示该省的土地面积),分别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猜一猜,那个省最大,那个最小呢?(内蒙,西藏面积相似,其余四个相对较小,但面积也差不多,在轮廓图上反映不是很明显,学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看来,光凭我们的眼力有时候是不能解决问题了,让我们借助数字来试试看。 让同学们看课本例5:在情景图中出示在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问题: 1、这些数字是怎么读的?(让学生读一读) 2、你知道哪个国家的人数多,哪个国家的人数少吗?让我们来比一比! 自由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注重学困生的培养。 思考讨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分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解决问题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思路。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包括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基础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 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307300

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雷丽敏(区一等奖)

认识小数 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二、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本课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通过对一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数 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吗 屏幕出示数字,学生快速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看!(屏幕上出现小圆点并移动到数字右下方)这个数发生了变化,还像原来那样读吗究竟这个点起到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这堂课要了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本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引导自学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提问:平时上学你们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往返,外出郊外,去外地时又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你了解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课件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方法1:想10×3=30,3×6=18 ,30+18=48,所以16×3=48

方法二: 16 ×3 -------- 48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2)练一练: 18×4=24×3=25×2=14×6= 3)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过程: 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80,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所以160×3=480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4)练习: 130×5=2×380=150×6= 7×13=460×2=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其余问题:磁悬浮列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40×2=680(千米) 飞机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案第【1】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及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2)能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让学生经历这两种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二者的区别; (2)在实践中逐步抽象概括出两种情况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并能主动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练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乐于助人、为人要公正、遇事不能盲目冲动等。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情况下比较方法的区别 教具: 视屏展台 学具: 每小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三角形、长方形等,彩笔、直尺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比较已有一些初步的经验,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他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呢?一方面,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会觉得非常有趣,又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加强了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课标》中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尽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比较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体会知识的由来。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在这节课上,我力求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先实践再概括;先发现再应用,使思维逐步升华。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七册借助直观已经初步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分数大小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优质课教学设计_6

《神奇的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数字与编码(新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编码活动,体验数学应用价值及其魅力,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字母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语言。 3、在具体情景中尝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别人的意见。 4、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调查各种数字编码的含义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门牌号码)邮编、车牌号的学具、变形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三个情景图,分别是:购买彩票选号的情景;打电话拨号的情景;写信封上的邮政编码的情景。 师:从刚才的几个情景中,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用了数字、编码…… 师:今天张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关于数字和编码的知识。 揭题板书:《数字与编码》。 二.交流汇报,探究奥秘 1、学生汇报课外收集数字编码的资料 师: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数字与编码方面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师巡视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活动。

2、师:刚才大家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哪些同学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字编码? 生汇报 3、教师归类板书并讲解含义 1、电话号码 2、学籍号 3、国际标准书号 4、邮政编码 5、准考证号 6、商品条码 7、车牌号8、机器型号 9、公交车号 10、门牌号 11、身份证号 12、…… 4、师小结,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1)邮政编码: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可真多,每一种数字的组合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如张掖市的邮编734000、平凉市是744000。邮政编码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我国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制,即按行政区域划分采用六位数字分四级编到投递局,第一级前两个数字表示省、市、自治区;第二级前三个数字表示邮区;第三级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局,最后两位则表示投递局。 (2)邮政编码的应用: 师:这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邮政编码734200,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它的含义。(出示教具) (3)车牌号 看老师这有一个车牌号,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有一位好心的司机叔叔将一位生病的老奶奶送到了医院,并付清了医药费。人们只记住了他的车牌号是甘G .18606,根据这个牌号你知道这位叔叔是哪的吗? (4)电话号码:电话号码的前两位表示区域,要拨打长途电话要加区号. 5、师: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可真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确离不开数字,十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其奥秒无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所了解信息,帮老师解决几个生活中的数字问题呢? 1)讲讲以下号码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教案)《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四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 : 利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也激发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在练习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正负数的读写与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目标 :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比较温度的高低。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喜欢听天气预报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温度可以怎么表示(一般用℃)如23度该怎么表示,请两生上黑板写。(写出课题) 2、我们课堂上也来了一位天气预报播音员,她请你当记录员,把她报的各个城市的气温用自己喜欢的记录下来。 ●二、探究新知 . ●学习负数 1、结合中国地图,多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体现南北气温的差异) 播音员:____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昆明15℃,海口21℃,长沙5℃,西安0℃,天津—2℃,长春—8℃,哈尔滨—15℃。 学生记录。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记录方式。师选择几个典型的交流,请学生说说想法。师对各种表示零下温度的方法都给予一定的表扬。 3、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能看懂,可是别的人能看懂吗?要有个规范的写法。

4、自学书本p84的内容。 5、学后汇报,该如何表示0下温度?提问:—8℃,前面的符号叫什么?该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 请学生在作业纸中进行修改,汇报。 ●学习正数 零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零上的温度我们可以直接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老师告诉大家,零上的温度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每个数前面加个“+”,读正x℃。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也可以不读。但零下的温度必须加“—”。 ●讨论: 1、0是正数还是负数? 2、以前我们学的0表示什么也没有,那这里的0度是不是没有温度? 三、巩固练习。 1、看温度计表示温度。 (1)学习看温度计。 (2)根据画面和温度计,让学生在作业纸2(1)中表示。 (3)反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 亿以内数的认识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一万_冀教版

第二课时认识一万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

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教学内容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6页,认识一万。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依据角的度数区分各种角。 难点:平角、周角的认识及三种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活动角、量角器、长方形纸和圆形纸各一张等。 教学资源:七巧板、量角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各种不同的角,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角有大有小,可以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呢?“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正是因为角有大有小,所以需要把角进行分类,下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角分分类。 二、教学新授: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组长工作。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 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1.认识直角。 通过测量是90度的角数学上称作直角。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举例生活中的直角。 2、认识锐角 观察特征,小结锐角的定义,并板书。 举锐角的例子。从而让学生发现锐角有无数个。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精选15 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篇1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上册的平面知识,图形的特征多,概念多,要区分的知识点也多,所以,在这节课的安排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一、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颖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比拟多,这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学生借助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在动手游戏中、在充分探究和交流的根底上,感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二、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讲授到将已经认识的这些四边形进展分类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时,学生考虑到可以按边

分,按角分,这时,我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工具进展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再让学生逐一汇报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统一了思想,按边分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梯形单独为一类,剩下的一般四边形为一类。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其他的四边形归为一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直接教授给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设计思路明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且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难点也是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了打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概念,再用一个大的集合圈把认识的四边形都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来理解所有具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个特点的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类的过程,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且在汇报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深化理解了这三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我让学生用一个比拟大的集合图来表示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

教师信息教学设计大赛获奖明细

教师信息教学设计大赛获奖明细 一等奖:147 二等奖:286 三等奖419 总获奖人数:852 翠园中学:一等奖:(3) 二等奖:(4) 三等奖:(0) 总获奖人数:(7) 一等程文彩宋词鉴赏:婉约豪放对比 奖 一等韩芸曲边梯形的面积 奖 一等王丹瑜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 奖 二等唐豫城南旧事 奖 二等鲁力关于诗歌鉴赏(课件) 奖 二等沈新科高中物理_《变压器》 奖 二等段璐灵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奖滨河中学:一等奖:(0) 二等奖:(2) 三等奖:(2) 总获奖人数:(4) 二等吴宝华高中通用技术_发现问题 奖刘晓敏日本歌曲<樱花>(八年级上册) 二等

三等廖海英《多媒体作品的集成》课件 奖 三等饶雯中学美术_古希腊雕塑 奖罗湖中学:一等奖:(5) 二等奖:(5) 三等奖:(7) 总获奖人数:(17) 一等左红初中体育与健康-武术-健身拳 奖 一等潘志雄月相 奖 一等石林陈太丘与友期 奖 一等朱梅盛世文化 奖 一等唐冷明说不尽的桥 奖 二等郑春萍Where to go 奖 二等余洁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奖林文强中学科学空气的组成二等

二等游国标篮球基础知识 奖 二等姚文昶素描静物 奖 三等魏一松体育的精彩画面 奖 三等罗梓群中学体育前滚翻教学 奖 三等金蕾大气压强 奖 三等潘志雄听觉是怎么形成的 奖 三等张子轩篮球运动基础知识 奖 三等廖广元中学数学反比例函数复习 奖 三等熊琴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奖 翠园初中部:一等奖:(0) 二等奖:(0) 三等奖:(3) 总获奖人数:(3)李姝予校园采风风景画三等

三等李艳华一网天下 奖 三等张慧文《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奖铁路中学:一等奖:(1) 二等奖:(1) 三等奖:(0) 总获奖人数:(2) 一等李琛中学英语《Can you play the guitar》 奖 二等张北常课件:水的组成 奖文锦中学:一等奖:(2) 二等奖:(8) 三等奖:(5) 总获奖人数:(15) 一等杨芳雨说 奖 一等罗伟丽《梅花三弄》 奖 二等纪宝玲中学数学认识三角形 奖 二等汪彦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奖 二等杨彦波初中科学课教学设计 奖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精品、好用、完美)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已经有接触过负数的经验,但尚未作为“数的拓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关于小学阶段的“负数”,《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指出:“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单、统一的表示。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材分析】 负数的发现历史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教材以《生活中的负数》作为单元名称,十分贴近《标准》的意图,足以体现本单元内容的实质。我认真领会新教材的意图,明白了《生活中的负数》的教学是要求教师利用丰富的生活素材,经历符号化、数学

化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感知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与原来学的数的意思不一样,逐步体会量的相反意义。结合对温度与冷暖的生活经验以及温度计的观察、演示,认识“0”的新含义,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大小关系。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各个环节利用逼真的动态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中来学习,感受正负数这两个相反的量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了课堂绩效。 【教学目标】 (一)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数的认识。 (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是: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数和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信息——感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优质课导学案_2

三年级数学教案一一“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和作用。 2.让学生尝试给学校的学生编一个学号,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数字与编码的生活实例,学生课前了解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呈现:0-9这10个数字) 1.提问:请看大屏幕,它们你们熟悉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呢? 学生结合课前调查的资料和生活中的观察来回答。 2.课件呈现天安门的面积、水表读数、兰州市人口等。 小结: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大小、测量的结果,还可以用数字来编码,表示一定的意义。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测量的结果,还可以用数字来编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编码(揭示主题,同时板书)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身份证号码 1.情境导入 提问:老师在网上买了火车票,需要带什么有效证件去取火车票呢? 生答:身份证 师:看来身份证对我们很重要,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身份证上都有哪些信息? 以身份证取火车票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身份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认识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 (呈现一个身份证) (1)师: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老师隐去了他的姓名。谁来愿意说说这张身份证所包含的信息? 生:姓名、性别、民族、地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 (放大身份证号码)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资料来说说身份证号码每个数字所对应的含义。 小结:身份证号码是18位,前2位表示省、3-4位表示市、5-6位表示县或区,我们把前六位称为“地址码”中间的8位数字是出生日期码”末尾的前3位是顺序码”是用来区分同一区域内出生日期相同的人,倒数第2位是表示性别;双数代表女性、单数代表男性;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派出所通过一定的公式、结合前17位数字计算所得,用来验证身份证的正确性。 通过一个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初步了解身份证号每个数字所对应的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乘法意义

《数学广角》说课稿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113页“数学广角”第二课时例2。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源于学生切身生活体验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

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教法与学法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课标》指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因而我设计了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教材P94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感受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难点: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P94例1主题图。 师:这是A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整理。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汇报后得出:晴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2.统计描述。 师:你能把我们刚刚收集到的数据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统计表。 预设2:象形图。预设3:条形图。 3.对比分析。 师:我们现在有了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请你们观察对比象形图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清楚? 【学情预设】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交流,能发现:条形图更清楚,能一眼看出数据大小。

师:继续观察,统计表和条形图各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们能发现统计表和条形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但条形图能直观地表示各种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4.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像这样用直条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因为晴天和多云的直条一样都最高,所以晴天和多云的天数最多;雷阵雨的直条最矮,所以雷阵雨的天数最少。 5.练一练。 完成教材P95“做一做”。 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再独立填写在教材上。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练习十九”第1题。 2.教材“练习十九”第2题。 3.下面是四(1)班六个小组的同学速算比赛中得满分同学的数量统计表。请你根据下表完成统计图。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2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 6/10 ②1/51/10 1/7 ③1/83/8 1/164、 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教案。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 2、11题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四年级数学组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整个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内容 1、搞好备课组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潜能,提高组内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成绩。 2、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认真领会第七册教学参考书的精神,充分运用到教学课堂中。 3、用效率和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成绩在虎门镇处于地位。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特长,继续抓好优生辅导工作,激发中、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落实辅差工作,提升学习成绩。 5、组织好市镇统发试卷的测评工作,把每次单元测评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相应的鼓励措施,考后要有详细的学情分析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6、配合学部组织参加的数学学科方面的竞赛和活动。 三、工作要点和相关措施 1、结合课程改革,以“理念、实践与反思“为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深入开展课改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及时落实常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反思、作业批改的常规检查。做好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及时进行考后针对性的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抓好第二课堂和“数独”、“口算”技能的培训与验收工作,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 3、及时了解教学的最新信息,上网浏览相关的教育论坛。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让学生在理解中、思维的内化和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 4、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要发扬求实精神、协作精神,认真落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要求。坚持集体备课,争取每次交流都有新的收获,并实施到教学中去。备课会要从教学实践中来,各司其职,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工作。 (附部分工作分工如下) FTP备课组文件夹:1计划。2课件。3练习。4试卷。 5、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加强对优生的培养,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辅导内容与教学基本同步,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教的有底,成绩稳步提升。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