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EMAX的手机照相镜头的光学设计(可编辑)
ZEMAX课程设计心得照相机物镜设计【模版】

ZEMAX课程设计——照相机物镜设计一、(课题的背景知识,如照相机镜头的发展概况,类型及其主要技术参数的简要说明)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照相物镜,1)光学特性要求:f’=100mm;2=30;;D/f’=1:3.5.2)成像质量要求:弥散斑直径小于0.05mm;倍率色差最好不超过0.01mm;畸变小于3%。
三、设计课题过程1、参考Ernostar和Tessar联合型物镜设计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相关改进。
Ernostar和Tessar联合型物镜设计相关数据如下表1(其中焦距f’=75.68mm;相对孔径D Radius/r Thickness/d 折射率/n 玻璃阿贝数/ν38.339 3.57 1.71289 53.950.988 0.3235.192 5.49 1.71289 53.9197.94 4.83-96.144 1.87 1.6362 35.326.53 8-1074.1 1.38 1.53246 45.937.053 7.6-49.135 1.72904 54.8表12、根据焦距曲率镜片厚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即f1/f2=r1/r2=d1/d2,得到焦距100mm,相Radius/r Thickness/d 折射率/n 玻璃阿贝数/ν50.659 4.717 1.71289 53.967.373 0.42346.501 7.254 1.71289 53.9261.548 6.382-127.040 2.471 1.6362 35.335.055 10.571-1419.262 1.824 1.53246 45.948.960 10.042-64.925 1.72904 54.8表23、启动ZEMAX,将表1数据输入到LDE,相关步骤由以下图给出(1)打开ZEMAX。
(2)输入数据。
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所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波长,本实验中在第一列键入0.486,单位为microns,第二第三列分别键入0.587、0.656。
基于ZEMA的手机摄像镜头设计

基于ZEMA的手机摄像镜头设计1. 本文概述本研究论文旨在探讨基于ZEMA(假设为一种先进的光学设计与仿真技术)的手机摄像镜头设计方法与实践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摄像头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微型化、高性能摄像镜头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ZEMA作为一款创新的光学设计解决方案,通过精确模拟光路传播、优化像差校正以及改进镜头结构布局,有效地助力了新一代手机摄像镜头的设计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ZEM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镜头设计中的核心优势,随后分析其在手机摄像镜头小型化、高分辨率、大光圈及广角拍摄等关键技术指标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进一步地,我们将深入探讨采用ZEMA设计并优化的手机摄像镜头实例,展示其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所实现的技术突破与性能提升。
本文还将展望基于ZEMA技术的手机摄像镜头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通过这一系列详尽的研究与讨论,我们旨在为手机摄像技术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2. 技术在手机摄像镜头中的应用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摄像镜头的设计和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关键技术及其在手机摄像镜头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光学设计是手机摄像镜头的核心。
通过使用Zemax (ZEMA) 软件,设计师可以模拟和优化镜头的光学性能,包括分辨率、对比度和色彩还原等。
ZEMA软件的强大功能使得设计师能够精确计算光线在镜头中的传播路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透镜的形状、大小和材料来优化成像质量。
图像稳定技术对于减少摄像过程中的手抖影响至关重要。
现代手机摄像镜头通常采用光学防抖(OIS)或电子防抖(EIS)技术。
OIS通过在镜头模组中加入可移动的组件来物理稳定图像,而EIS则通过软件算法在捕捉图像后进行补偿。
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拍摄稳定性,尤其是在低光环境下或长焦距拍摄时。
再者,多摄像头系统的设计允许手机在不同的焦距和视角下进行拍摄。
ZEMAX课程设计——照相机物镜设计

Z E M A X课程设计——照相机物镜设计一、(课题的背景知识,如照相机镜头的发展概况,类型及其主要技术参数的简要说明)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照相物镜,1)光学特性要求:f’=100mm;2ω=30︒;;D/f’=1:3.5.2)成像质量要求:弥散斑直径小于0.05mm;倍率色差最好不超过0.01mm;畸变小于3%。
三、设计课题过程1、参考Ernostar和Tessar联合型物镜设计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相关改进。
Ernostar和Tessar联合型物镜设计相关数据如下表1(其中焦距f’=75.68mm;相对孔径D/f’=1:2.4;视场表12、根据焦距曲率镜片厚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即f1/f2=r1/r2=d1/d2,得到焦距100mm,相对孔径D/f’=1:3.5的透镜数据如下表2。
3、启动ZEMAX,将表1数据输入到LDE,相关步骤由以下图给出(1)打开ZEMAX。
(2)输入数据。
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所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波长,本实验中在第一列键入0.486,单位为microns,第二第三列分别键入0.587、0.656。
在primary中点击选1,即用第一个波长为近轴波长。
(3)输入孔径大小。
由相对孔径为1:3.5,焦距为100mm得到,孔径D=100/3.5=28.57143mm。
在主选单system菜单中选择generaldata,在aper value上键入28.57143。
(4)输入视场角。
(5)输入曲率,面之间厚度,玻璃材质。
本实验中共有5组透镜,其中最后两组为双胶合透镜,故共有9个面,回到LDE,可以看到三个surface,STO (孔径光阑)、OBJ(物点或光源)、IMA(像屏),在STO前后插入几组surface,除IMA外共计9组surface,输入数据。
最后根据参考实验图确定STO在第6面上。
①点击layout,画出2D图形②点击spot diagram ,画出点阵图由图看出光波在波长1、2、3下的弥散斑直径大小分别为33.625、54.419、64.768(单位:微米),其中第2、3波长弥散斑大小大于50微米,不符合要求,故需要改进。
设计实例zemax设计照相物镜详细过程

照相物镜设计实例
照相物镜的技术指标要求:
焦距:f’=9.6mm; 焦距:f’=9.6mm; 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8; 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 成像面大小为4.32mm×5.76mm; 后工作距>5mm 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 长); 1m成像质量,MTF 轴上>40% @100 lp/mm 轴外0.707 >35%@100 lp/mm ������ 最大畸变<1%
在镜片厚度(Thickness)列顺序输入表1-2中的 镜片厚度;在第七个面厚度处单击右键,选择面 型为Marginal Ray Height。在镜片类型(Glass) 列输入镜片参数,方法是:在表中点右键对话框 Solve Type选中Model,Index nd中输入n值, Abbe Vd中输入v值。结果如下图2-1在systemgeneral-aperture中输入相对孔径值2.8,在 system-wavelength中输入所选波段,根据要求选 d光为主波长。然后在tools-make focus中改焦距 为12mm进行缩放。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
分析
设计实例
光学设计流程
光学设计初始结构方法
1、计算法
2、计算结合经验法
3、经验法
4、查资料法(孔径、视场、波长、 焦距,整体缩放)
查资料法:确定初始结构
查资料法
E.F.L----Effective Focus Length (有效焦距) B.F.L----Back Focus Length (后工作距) FNo.----F Number (相对孔径) F.A.----Field Angle (视场角)
该镜头不仅体积小, 结构紧凑, 而且像质较 好。在此次设计中,发现光阑面使用非球 面能够很好的平衡像差,只进行了对玻璃 厚度和曲率的简单优化,查阅相关资料后 设想如果将第一面的透镜换为鼓形透镜, 第二面换为弯月透镜或换成折射率更高的 玻璃,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深度优化,使之 获得更好的性能 。
ZEMAX课程设计——照相机物镜设计

Z E M A X课程设计——照相机物镜设计一、(课题的背景知识,如照相机镜头的发展概况,类型及其主要技术参数的简要说明)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照相物镜,1)光学特性要求:f’=100mm;2ω=30︒;;D/f’=1:3.5.2)成像质量要求:弥散斑直径小于0.05mm;倍率色差最好不超过0.01mm;畸变小于3%。
三、设计课题过程1、参考Ernostar和Tessar联合型物镜设计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相关改进。
Ernostar和Tessar联合型物镜设计相关数据如下表1(其中焦距f’=75.68mm;相对孔径D/f’=1:2.4;视场表12、根据焦距曲率镜片厚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即f1/f2=r1/r2=d1/d2,得到焦距100mm,相对孔径D/f’=1:3.5的透镜数据如下表2。
3、启动ZEMAX,将表1数据输入到LDE,相关步骤由以下图给出(1)打开ZEMAX。
(2)输入数据。
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所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波长,本实验中在第一列键入0.486,单位为microns,第二第三列分别键入0.587、0.656。
在primary中点击选1,即用第一个波长为近轴波长。
(3)输入孔径大小。
由相对孔径为1:3.5,焦距为100mm得到,孔径D=100/3.5=28.57143mm。
在主选单system菜单中选择generaldata,在aper value上键入28.57143。
(4)输入视场角。
(5)输入曲率,面之间厚度,玻璃材质。
本实验中共有5组透镜,其中最后两组为双胶合透镜,故共有9个面,回到LDE,可以看到三个surface,STO (孔径光阑)、OBJ(物点或光源)、IMA(像屏),在STO前后插入几组surface,除IMA外共计9组surface,输入数据。
最后根据参考实验图确定STO在第6面上。
①点击layout,画出2D图形②点击spot diagram ,画出点阵图由图看出光波在波长1、2、3下的弥散斑直径大小分别为33.625、54.419、64.768(单位:微米),其中第2、3波长弥散斑大小大于50微米,不符合要求,故需要改进。
ZEMAX光学成像设计实例---ZEMAX基础实例-变焦镜头设计

引言● 在我们要求具焦的能● 所谓变同范围变焦距● 由于一是使用大家通变焦镜头我们知道说一个系统大小、视场I 为像高im变焦镜头对孔径保持变焦时采取通过改变ZE 们成像镜头设具备变焦的能能力便可以应变焦,即镜头围景物的成像距来改变拍摄一个系统的焦用类似定焦镜通过举一反三头设计原道,设计好的统的接收面尺场和焦距三者mage, f 为焦头的变焦倍数持不变,但对取相对孔径(变镜片与镜片焦EMAX 设计要求中,能力,如CCT 应用于多种环头的焦距在一像。
我们通常所摄范围,因此焦距在某一范镜头的分析优三的练习可掌理介绍:的一组镜头如寸大小是固定有如下关系焦距,theta 为数为长焦距和于实际的高变即F/#)也跟片之间的间隔焦距变化,视角相应改变X 基础通常分两种:TV 监控镜头,环境条件,放大定范围可调节所说的变焦镜此非常利于画面范围可变,相当优化方法,本节掌握变焦镜头在如果变化镜片定不变的(像: 为视场角度。
和短焦距比值变倍比系统,跟随变化的方隔达到设计的视场变础实例-:定焦镜头与,红外探测镜大缩小或局部节,通过改变镜头一般指摄面构图。
当于由无数多节我们将带领在ZEMAX中片与镜片之间像面:CCD 或。
如下图所不值,也称为“,由于外形尺方案。
的焦距要求,变焦镜与变焦镜头。
镜头,摄影镜部特写,这是变焦距从而改摄像镜头,即多个定焦系统领大家使用Z 中的设计优化间的空气厚度COMS 或其它不:“倍率”。
理尺寸不希望过当系统的入镜头设成像镜头在镜头,双筒望是一个定焦镜改变系统视场即在不改变拍统组成的。
我ZEMAX 来设计化方法。
度,镜头的焦它探测面),理论定义下,过大或二级光入瞳直径D 固设计在很多实际应望远镜等等,镜头所无法完场大小,达到拍摄距离的情我们在设计变计一个完整的焦距会随之变在基础光学在变焦过程光谱校正等问固定时,即系像面尺寸相同应用中通常也镜头具备变完成的。
到不同矩离不情况下通过改变焦镜头时也的变焦镜头,变化。
基于ZEMAX的照相物镜的设计_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ZEMAX的照相物镜设计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10级仪表三班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自动化仪表系摘要 (1)第一章简述照相物镜的设计原理和类型 (2)第二章设计过程 (4)2.1根据参数要求确定恰当的初始结构 (4)2.2优化设计过程 (5)2.3 优化结果像差结果分析 (8)第四章课设总结 (13)参考文献人们早就有长期保存各种影像的愿望。
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的公元四世纪时,人们按投影来描画人物轮廓像的方法达到了全盛时代,至今这种方法仍然作为剪纸艺术流传着。
后来,人们让光线通过小孔形成倒立像,进而将小孔改为镜片,并加装一只暗箱。
只要在暗箱底板上放一张纸,不仅可以画出轮廓,还可以画出像上的各个部分。
这就形成了照相机的机构雏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机的发展日益迅速,有着显著的飞跃。
照相物镜是照相机的眼睛,它的精度和分辨率直接影响到照相机的精度与成像质量。
要保证所设计的照相物镜达到较高的技术要求,在设计时就必须达到更高的精度与分辨率。
本文所讨论的照相物镜,它主要采用后置光阑三片物镜结构,其中第六面采用非球面塑料,其余面采用标准球面玻璃,应用ZEMAX软件设计了一组焦距f '= 15mm的照相物镜,相对孔径D/ f’=2. 8,镜头总长为15.1366mm,整个系统球差0.000192,慧差0.000432,像散0.002716。
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字:照相物镜ZEMAX 设计第一章 简述照相物镜的设计原理和类型照相物镜的基本光学性能主要由三个参数表征。
即焦距f ’、相对孔径D/f ’和视场角2w 。
照相物镜的焦距决定所成像的大小 Ⅰ)当物体处于有限远时,像高为y ’=(1-ωβtan ')f (1-1)式中,β为垂轴放大率,ll y y ''==β。
对一般的照相机来说,物距l 都比较大,一般l >1米,f ’为几十毫米,因此像平面靠近焦面,''f l ≈,所以lf '=β Ⅱ)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β→∞像高为y ’=ωtan 'f (1-2) 因此半视场角ω=atan''f y (1-3) 表1-1中列出了照相物镜的焦距标准:表1-1相对孔径决定其受衍射限制的最高分辨率和像面光照度,在此的分辨率亦即通常所说的截止频Nλλu f D N ==(1-4)照相物镜中只有很少几种如微缩物镜和制版物镜追求高分辨率,多数照相物镜因其本身的分辨率不高,相对孔径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像面光照度E’=1/4πLτ(D/f’)2 (1-5) 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决定其在接受器上成清晰像的空间范围。
zemax设计实例之手机镜头

z e m a x设计实例之手机镜头(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zemax设计实例之手机镜头评论关闭4,757 views随着手机市场对高像素手机镜头的需求增大,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一款大相对孔径800万像素的广角镜头。
该镜头由1片非球面玻璃镜片,3片非球面塑料镜片,1片滤光镜片和1片保护玻璃构成。
镜头光圈值F为2.45,视场角2ω为68°,焦距为4.25mm,后工作距离为0.5mm。
采用APTINA公司的MT9E013型号800万像素传感器,最大分辨率为3264×2448,最小像素为1.4μm。
设计结果显示:各视场的均方根差(RMS)半径小于1.4μm,在奈奎斯特频率1/2处大多数视场的MTF值均大于0.5,畸变小于2%,TV畸变小于0.3%。
关键词:手机镜头;光学设计;800万像素;Zemax引言手机镜头的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款照相手机是由夏普JPHONE(现在的日本沃达丰)在2001年推出的JSH04手机,它只搭载了一个11万像素的COMS数码相机镜头。
随后各大手机知名制造厂商纷纷开始研发手机摄像功能。
2003年5月22日夏普制造了100万素的JSH53,目前照相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100%,特别是带有高像素2M、3M、5M、8M的镜头就成为镜头研发的热点[1]。
目前800万像素的手机市场占有率还不是太多,但随着人们对高端手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800万像素手机肯定是主流趋势。
鉴于此,在选用合理初始结构的基础上,优化出了一款800万像素的手机镜头。
1感光器件的选取感光器件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
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于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光元件;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镜头上,目前随着CMOS技术的日益成熟,也有一些高端数码产品使用CMOS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ZEMAX的手机照相镜头的光学设计(可编辑)基于ZEMAX的手机照相镜头的光学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手机照相镜头的光学设计院、系: 光电工程学院学科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年 6月手机照相镜头的光学设计摘要随着市场的发展,可拍照手机逐渐取代普通手机,而手机的小型超薄化也是必然趋势,手机的照相功能的提升和小型超薄化应并进,而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尽量减小手机照相镜头的体积并提高其性能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后半部分运用ZE对所设计的镜头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用缩放法对初始模型反复调试和修改,并根据课题要求进行了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果。
最终设计结果为:镜头总长:10.07mm,后焦距:1.27mm。
畸变范围-1.07到1.76?之间。
中心视场MTF@160lp/mm值为0.52。
边缘视场MTF@120lp/mm值为0.53。
关键字:可拍照手机镜头小型化 ZE 优化。
Mobile lens designAbstractAlong with the market’ development demand, p hones which can take photos will replace the common phone. And the phones which is small and thin will be the main product. For this , smaller and thinner should go along with each. But it’s difficult to complete. So the trend of mobile lens’ future is to monish the volume and make the assemble better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I use ZE to design the lens and try my best to make it better, zoom the original lens to debug and alter it. And analysis the data according the task require. In final, I reach the design purpose. Final design: total length of the lens is 10.07mm, back focal length is 1.27mm, distortion is from -1.07 to 1.76, theMTF@160lp/mm at zero field is 0.52, the MTF@120lp/mm at 0.7 field is0.53Keywords: mobile which can take photos; lens; smaller; ZE; optimizations.目录摘要 (?)Abstract (?)目录 (1)1 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 可拍照手机和镜头设计的国内外发展………………………… (1) 1. 2. 1 可拍照手机国内外发展状况 (1)1.2.2 现今镜头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2 手机照相镜头的成像原理介绍 (3)2.1 可拍照手机照相原理....................................... ............ (3) 2.2 感光元件简介............................................. ...............(3) 2. 3 镜头结构分类及选择........................... (3)2.4手机镜头的性能指标和相关术语…………………………………(4) 2.4.1镜头类型选择的依据[7] (4)2.4.2数码镜头鉴别率 (4)2.4.3光圈范围 (4)2. 4. 4影响像质的几个因素 (5)3光学系统设计 (6)3.1光学设计软件简介…………………………………………………(6) 3.1.1 ZE MTF函数 (6)3.1.2缺省的评价函数及优化 (6)3. 1. 3归一化的视场和光瞳坐标 (7)3.2设计要求及分析……………………………………………………(7) 3.3初始结构的选择……………………………………………………(8) 3. 3. 1 视场角的确定 (10)3.3.2 F数的确定 (10)3.3.3 工作波长的选择 (10)3.3.4调制传递函数图如下 (11)3.3.5七种塞得像差分别为 (11)3.3.6场曲和畸变图 (12)3.3.7点列图如下 (12)3.3.8光线特性曲线图 (13)3.4 像差的初步校正…………………………………………………(13) 3.4.1初步校正后的数据 (13)3.4.2二维光路图如下 (15)3.4.3调制传递函数图如下: (15)3.4.4场曲畸变图 (16)3.4.5点列图 (17)3.4.6光线特性曲线图 (17)3.5系统优化 (18)3.5.1优化数据 (18)3. 5. 2二维光路图 (19)3.5.3 点列图 (20)3.5.4场曲畸变示意图 (20)3.5.5 MTF分析图 (21)3.5.6光线特性曲线图 (23)3.6公差分析 (24)3. 6. 1公差分析的一般过程 (24)3.6.2公差分析方式介绍 (24)3. 6. 3此课题所进行的公差分析结果 (25)3.7设计结果 (27)4 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手机镜头相关工艺的实践,低端的数码相机已逐步被可拍照手机所取代。
手机正逐步成为集通信、拍照、MP3、MP4等功能一体化的便捷式电子产品。
由于现有的手机厚度较薄,限制了镜头的总长,从而使得手机镜头的性能提高较难。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体积小,高像素的手机镜头,从而减小手机镜头所占空间,进而提高手机的综合性能。
实现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1.2 可拍照手机和镜头设计的国内外发展1.2.1 可拍照手机国内外发展状况从诺基亚7650、松下GD88和NEC N8在中国掀起拍照风潮以来,手机拍照在中国已经历了三年的发展,谈到中国市场的可拍照手机,我们就躲不开索爱的T68lie和T628这条线。
T68作为爱立信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款彩屏手机,在当时可拍照手机还没有开始流行的时候,选择了使用外置摄像头来增加拍照功能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在爱立信和索尼合并之后,又推出了T68lie,且支持MMS功能。
这两款机型可以使用爱立信和索尼爱立信前后推出的多款外置摄像头,虽然基本上没有后期处理功能,拍照的效果也不佳,但毕竟是开先河的第一次,也是可拍照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探索者。
后来索尼爱立信又推出了T618成为2003年最成功的可拍照手机,其内置10万像素的摄像头,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在T618出世之前,可拍照手机市场几乎是诺基亚的天下。
中国市场上第一款30万像素的可拍照手机7650就是诺基亚的。
和T68不同的是,7650使用的是内置摄像头,这也造就了7650硕大的身形。
而在当时的时代,拥有30万像素的摄像头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在2004年NEC N830配置了130万像素的CCD摄像头,有多种拍摄模式选择,内置闪光灯、最多9连拍功能、定时拍摄功能等。
此摄像头还具备了一般可拍摄手机并不具备的微距拍摄功能。
在更高像素的手机出现以后,三菱M900,号称200万像素的手机,采用的是富士的Super CCD,这种感光材料拥有比普通手机CCD更敏锐的成像效果。
而三星震撼全球的500万像素手机SCH-S250,配备了光学变焦,这款手机实际上是在数码相机的机身上加上了手机的功能。
此外,大唐G20N、三菱M900等手机出现了微距拍摄功能,以及百万像素以上级别手机普遍支持的存储卡功能。
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的拍照手机,将会使用更专业的镜头和更好的感光元件以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2004年3月,索尼爱立信在国内推出首款具有13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S700。
2004年6月,日本卡西欧公司已推出三款具有32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
2004年10月,三星在韩国汉城推出第一款500万像素拍照手机SCHS 250.2005年初,三星公司又在德国汉诺信息通讯展览会上推出了一款700万像素拍照手机SCH-V770,配置了700万像素的CCD,160万色顶级TFT材质屏幕,还具备3倍光学变焦、4倍数码变焦功能。
拍照手机的像素数从初始的10万飞跃到700万,仅仅经过不到3年的时间。
可以预言,随着CMOS和CCD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像素的拍照手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众化的电子消费产品。
1.2.2 现今镜头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现今的镜头设计是基于镜头的资料库中的成千上万的设计专利的,并且有许多是公开发表的。
似乎可以从大致的设计构思着手,然后利用高速的计算机系统为你的设计草图进行优化,达到实际想要达到的目标。
?但问题是,计算机不能自动生成一个优秀的镜头设计。
真正的设计其实是源自于人的大脑,就如导航仪器只能在给它指定明确的目标之后才可以找到正确的航线一样。
商业镜头设计系统当然可以优化镜头设计,但如果设计的出发点本身是不足的,那么是很难更正它的。
在光学设计部门中目前大量使用了计算机,但它也毫不例外地表明了计算机及其计算机程序本身是无法给出全部答案的。
?镜头设计是极具创造力的工作,它必须基于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来了解各种各样光学象差的特性。
任何镜头,不管是新的还是老的,都可以用“镜头描述”这个术语来区分镜片的数量、玻璃的种类、镜片的曲面半径、镜片的厚度、镜片与镜片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镜片的直径等等。
这些都是用来全面描述一个镜头的参数。
当发自于某个物体的光线穿过玻璃表面时,该束光线会被折射,就如物理知识所描述的那样。
?光线折射量取决于玻璃的折射率。
如果镜头设计者能知道光线射入镜头前镜片时的确切入射位置以及入射角度,就可以通过光线理论系统精确地追踪光路。
角度和距离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正弦和余弦算出来。
因此通过简单的平面几何,光线途经的线路就可以被追踪到。
由于任何一个点光源发出的能量都是散射的,并无任何方向行可言。
只有部分能量通过镜头,假设通过简单的数学来计算通过镜头的能量那些被视为一系列的各自独立的光线可以追踪那些光线的路径。
?镜头设计者首先从光轴上的某点开始追踪少量的光线。
这里所假设的是每个物象点都会在胶片平面上形成于之相对应的点,所以发自物体的光线都将被转化为这样的成相点,并且具有同样的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