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

合集下载

英国自然式园林

英国自然式园林

第四、中国园林的影响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和 发展,始终是在中国造园 艺术的影响之下的。18 世 纪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都 向东方、尤其是向中国, 借鉴政治、伦理等思想, 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园 林等文化的各个领域发生 了浓厚的兴趣,造成“中 国热”(Chinoiserie) (陈志华,2001)。对中国园林的赞美与憧憬,也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同时,规则式园林在欧洲 大陆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拥有成熟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而 自然式园林要想与之抗争,既要有充分的理由,也要有完备 的实例作后盾。

大范围的圈地放牧,以 及为保持土壤肥力采用 的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制, 引起了 18 世纪英国农业 制度的进一步改变,明 显地改变了英国的乡村 风貌由于争夺海上霸权 需要建造船只,在欧洲 的大爆发,对欧洲的社 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 英国的农业结构。
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较 之经营农作物,所需人 力少而收 益高,促进了英国畜牧 业和毛纺织业的兴旺发 展。大范围的圈地放牧, 以及为保持土壤肥力采 用的牧草与农作物轮作 制,引起了 18 世纪英 国农业制度的进一步改 变,明显地改变了英国 的乡村风貌。(郦芷若 等,2001) 由于争夺 海上霸权需要建造船只,

就像文艺复兴时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借用古代希腊、罗马的 文化来对宗教神学作斗争一样,18 世纪的英国人,借用中 国的造园艺术来对古典主义的园林文化传统作斗争。通过商 人和使节,尤其是传教士从中国带回去的报道,英国人到 17 世纪末已经有了不少关于中国园林的知识。1685 年,英 国的政治家兼作家威廉· 坦帕尔所著的《论伊壁鸠鲁的花园 或造园艺术》,其中说,中国人会笑话英国的几何式的种植, “中国人运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来造成十分美丽夺目的形象, 但是,不用那种一眼就看得出来的规则和配臵各部分的方 法”,“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它布局的均 衡性是显而不隐。他在书中还不无遗憾地回顾了英国园林的 历史,认为过去只知道园林应该是整齐的、规则的,却不知 道另有一种完全不规则的园林,却是更美的,更引人入胜的。 他认为中国园林的最大成就在于形成了一种悦目的风景,创 造出一种难以掌握的无秩序的美。理论家坎布里奇把坦帕尔 称为近代造园艺术的先驱。坦帕尔是最早描述中国自然式园 林的作者,他的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历经几个世纪演进的史诗。

它起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当理性与科学思维逐渐崭露头角,英国的园林风格也开始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在18世纪早期,规则式园林盛行于欧洲。

然而,随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自由思潮的出现,人们开始对这种僵硬的几何形园林产生审美疲劳。

此时,一场由威廉·肯特和布朗主导的“花园革命”应运而生。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转而追求自然、流畅的景观设计。

布朗的作品,如霍华德庄园和查茨沃斯庄园,均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园林理念。

这些园林中,地形起伏,水体蜿蜒,树木丛生,无一不流露出自然之美。

与此同时,他运用地形改造和视觉欺骗的手段,使园林在保持自然外观的同时,仍然展现出精巧的设计感。

进入19世纪,奥古斯都·布朗及其追随者的作品进一步巩固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诸如哈雷园、斯陀园和布赖顿皇家植物园等杰作相继问世。

这些园林不仅在视觉上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在生态和植物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自然风景园林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中式园林风格。

这种风格的园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不是简单地改造自然。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城市化的加速,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它不仅在英国本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更在欧洲和北美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一些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如唐宁、皮特·钱伯斯等人将自然风景园林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如今,无论是城市公园、住宅小区还是私人庭院,都能看到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子。

总的来说,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它不仅见证了审美观念的变迁,更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业--英国风景式园林

作业--英国风景式园林

不规则化园林时期特征
“小规则化园林时期”又称作“洛可可时期”,是英国园林从古典的几
何式园林向自然风景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中虽然还有部分保留规
则式的造园痕迹,但在园中的大部分还是以自然式为主。
斯陀园平面图
斯陀园园内景
庄园化园林时期特征
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二 三 四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形成的背景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类型及代表作 总结

社会背景
英国风景式园林形成的背景
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从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变时期。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 园林的建造和转型提供了基础。

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
园中哥特式建筑
园中中国式庙宇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类型及代表作
宫苑园林
如斯道园
别墅庄园
府邸花园
如查兹沃斯风景园
如霍华德庄园
斯陀园

18 世纪上半叶建在白金汉郡, 为科伯姆勋爵所有, 先后由布里奇曼、肯
特和布朗设计、补充和改造。它是首先冲破规则式园林框框走向自然风景 式园林道路的一个典型实例。


历经500 年的历史洗礼,查兹 沃斯花园作为英国造园艺术的见证 和载体,是受到保护的人类共同的 文化遗产。
霍华德庄园
1699年由建筑师约翰.凡布高所建,最初为巴洛克式风格,从17开始向 风景式园林过渡。园中自然的树林和几何形状花坛并存,同时由曲线形的 园路和浓荫覆盖的小径构成路网,通向林间空地、凉棚、喷泉。
霍华德庄园
霍华德庄园表明了17世纪末规则式园林的衰落,同时整个英国园林也 开始向风景式园林演变的发展迹象。

【推荐】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57

【推荐】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57
英 国 自 然 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园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背景
1、文学艺术的影响 2、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影响 3、产业经济的影响 4、对中国园林与文化的赞美与憧憬的影响
1.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 重自然的信念,他们将规则式花园看做是对自 然的歪曲,而将风景园看做是一种自然感情的 流露。这为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池岸曲线流畅,树丛、树 群、孤植树点缀在草地上,是 典型的18世纪英国风景园的风 格。
【推荐】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5 7
• 于1772年出版《东方庭园论》
• 18世纪中期,威廉·钱伯斯来到中国,
看到当时的中国文人园。回国后,在
英 国 发自 展然 背风 景景 园 的
4.对中国园林与文化的 赞美与憧憬的影响
威廉·钱伯斯于1772年出版《东方庭园 论》,认为布朗所创造的风景园只不过是原来 的田园风光。而中国园林,却源于自然、高于 自然。他认为真正动人的园景还应有强烈的对 比和变化,并且,造园不仅是改造自然,而且 还应该使其成为高雅的、供人娱乐休息的地方, 应体现出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这才是 中国园林的特点所在。
【推荐】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5 7
【推荐】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5 7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各时期代表人物
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过渡的典型代表 人物。
威廉·肯特——完全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 成为真正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创始人。
朗斯洛特·布朗——继肯特之后成为英国园林界泰斗, 被誉为“大地的改造者”。
胡弗莱·莱普顿——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大师, 主张风景园林要由画家和造员家共同完成。
威廉·钱伯斯——极力传播中国园林艺术风格。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英国自然风致园式园林的产生及发展by十万错主要参考书目:《世界景观设计》《西方造园变迁史》外国造园艺术1.经验主义给18世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准备了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培根《训示》《论花园》;18世纪经验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博克2.17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革命继续深入。

大陆上酝酿着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时,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声势浩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切方面。

因此,作为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失去了它的政治基础。

规则的几何式园林被看作专制主义的象征,压迫和强制的象征。

3.启蒙思想家大都是自然主义者,他们绝大多数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

反对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东西。

4.从15世纪起,英国的资本主义开始深入农业。

农业的繁荣,山河的开发,改变了人们跟大自然的关系,人们觉得自然亲切和可爱了。

这就为自然风致园的诞生和发展准备了审美心理的必要条件。

5.18世纪的自然风致园就是从这些信贵族的牧场和农庄里发展起来的。

他们大多是辉格党人,温和的启蒙思想家,鼓吹民主自由和宪章运动。

6.因为“文艺之士”在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18世纪的造园史是跟文学史和美术史同步的。

7.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造园艺术的强烈影响下的。

(《西方造园艺术》P193)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并且,自然式造园运动不是从造园家中间发起的,而是以当时文学家们的文学著作作为媒介开始的。

【弥尔顿,艾迪生,蒲伯】(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P239)“洛可可时期”(18世纪头20年)人物:坦伯尔艾迪生凡布娄布里治曼坦伯尔(Sir William Temple):英国政治家兼作家,《论伊壁鸠鲁的花园,或论造园艺术》(Upom the Garden of Epicurus,or of Gardening,1692)深受中国园林影响,最早把中国庭园介绍到英国的人。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英 国 发自 展然 背风 景景 园 的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4.对中国园林与文化的 赞美与憧憬的影响
威廉·钱伯斯于1772年出版《东方庭园 论》,认为布朗所创造的风景园只不过是原来 的田园风光。而中国园林,却源于自然、高于 自然。他认为真正动人的园景还应有强烈的对 比和变化,并且,造园不仅是改造自然,而且 还应该使其成为高雅的、供人娱乐休息的地方, 应体现出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这才是 中国园林的特点所在。
英 国 发自 展然 背风 景景 园 的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过程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
萌芽期
英国园林逐步摆脱规则 式布局束缚走向自然式布局的 过程,还未完全具有英国自然 风景园林的特征
查尔斯·布里奇曼、 威廉·肯特
风景式园林:整体上呈现纯净、 形成期 简练的景观特质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1.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 重自然的信念,他们将规则式花园看做是对自 然的歪曲,而将风景园看做是一种自然感情的 流露。这为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 然,著名的诗人弥尔顿写的《失乐园》将基督 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 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
威 廉 肯 特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概述(PPT57页)
• 布朗原是蔬菜园艺家,后在伦敦学习 建筑,再转为风景园林师。
• 布朗改造了很多园子,他去掉围墙,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园林风景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创新的发展。

从最早期的中世纪花园到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展开介绍,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1. 中世纪花园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园林主要以修道院的院落花园和贵族庄园花园为主。

修道院的院落花园通常布局简单,以种植一些基本的蔬菜和草药为主,旨在提供食物和药材。

而贵族庄园花园则更加精致,布局精美,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财富和地位。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的园艺师开始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启发,借鉴了意大利花园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国园林风格。

著名的庄园花园如汉普顿庄园、肯伯尔庄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英国的自然景观遭遇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也向着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园、植物园等新型园林设施相继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园林设计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意性的园林景观。

一些现代化的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伯明翰的考文特花园等,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从中世纪花园时期到现代化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展现了英国园艺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将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园林之一。

(完整版)英国风景式园林

(完整版)英国风景式园林

斯陀园
1724年珀西瓦尔大臣在访问记中非常欣 赏斯陀园中由布里奇曼设计的园林,认 为设计之巧妙使得园子给人的感觉要比 实际面积大三倍,28公顷的园子需要2 个小时才能游玩一遍。
斯陀园
为了形成建筑与园林相和谐的整体效果,在一个世纪的建设过程中,许多 建筑师和造园师参与工作,形式与风格经历了数次改造和演变。
直到18世纪初,法国风格的整形式园林仍受到英国人的喜爱。
二、历史沿革
2、18世纪以后的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园时期) 18世纪,由于哲学思想,回归自然的思想,政治体制的转变,民族主义艺
术观,社会经济,文学绘画的影响,人们视野的扩大以及对自由的更大追 求,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开始产生。
2.1 不规则造园时期
斯陀园
斯陀宫殿的对面,原先有座八角形水 面,肯特将它改造成流线型。
斯陀园
斯陀园
斯陀园
在小山丘之巅,建筑师吉伯斯建造了一座哥特式庙宇。在英国人看来古代 撒克逊人是与法国统治者相对立的自由民,哥特式建筑代表着撒克逊民族 光辉的过去。
查兹沃斯庄园 (Castle Chatsworth)
查兹沃斯庄园是英国四个世纪园林变迁的集中体现。1570年以来,各个 时期的园林艺术都在这里留下了烙印,因而成为世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18世纪前20年,由于一书中流行“洛可可”风格,因此又称为洛可 可园林时期。此时期也是自然式园林的孕育时期。
范布勒已开始从风景画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造景了
布里奇曼首创的界沟(哈哈隐垣),使得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或乡村景色 练成一片,在视觉上园林内外毫无阻隔之感,将园外的山丘,田野,树 林,牧场,甚至羊群等借入园中,从而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
霍华德庄园
府邸为晚期巴洛克风格,这是英国第一座采用了巨型穹顶的世俗建筑物。 1726年凡布高去世时府邸的西翼尚未建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及欧洲园林。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代表了一种浪漫与感性;而欧洲园林则是规整、典雅的象征,是以理性思考为造园思想的中世纪园林。

千百年来,一提起欧洲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巴黎的凡尔赛花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规整几何特色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的宫廷式园林。

殊不知,欧洲园林中存一“异数”———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始于18世纪,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人们开始追求开朗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式园林景观。

一、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3]。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背景。

1、自然地理因素英国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

历史上是一个农牧国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而森林只占10%(与其它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别)。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在南部以牧场为主的平原地区,自然缓坡牧地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独特的自然风景—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出现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另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远离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英国文化受古典主义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2、经济因素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长时期里,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组成是直接由盎格鲁--撒克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传下来的。

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使英国境内有着连绵的牧场。

这种连绵的牧场郊野,形成英国人对风景、景观的最初印象,同时也成为日后自然式造园的主基调。

18世纪初的斯威特则后来在其著作的序言中说道,“喜欢造园的人,……他们所欣赏的风景就是协调一致的或是充满野趣的树丛、平缓蜿蜒的河水、激流、瀑布以及四周的山峦、海角等等。

”这种描述正是对当时遍布大部分英国大陆的牧场风光的写照。

如果我们说,历史界定了园林的内涵的话,经济运作方式的不同则直接导致了园林的基调及形式,并在客观上形成了造园界不同的思想主旨。

3、哲学艺术思想的影响培根是欧洲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开创者。

他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

培根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关于人的价值观,并把它们在哲学上加以论证和发展,指出“人就是人的上帝”,打破了自中世纪以来,人的知识和力量是由万能的上帝赋予的神话。

他把中世纪末人们对尘世幸福追求的欲望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为近代思想指明了应遵循的方向。

培根的新哲学迎合了当时英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信仰和理性的根本问题,因而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在英国吹响了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号角,对社会价值观、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正是他的新哲学,使人们走出经院哲学的围墙,奔向自然,以自身体验来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形成热爱自然、赞赏自然的社会气象。

培根新哲学除了为英国自然式园林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本人对园艺的兴趣和相关论述则更直接地影响了近代英国自然式庭院的审美和造园趣味。

培根在《论花园》中写道:“种植花园是人类乐趣中最为纯洁的事,也是人的精神的最好的滋补品。

没有花园,建筑物和宫殿将成为粗俗的人工制品。

正如人们看到的,在时代走向文明雅致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先创造建筑的辉煌,而后创造园林的幽雅,好像园艺学是更为文明的完美。

”由此培根对园林艺术的推崇之心表露无遗,并把它置于建筑活动这一物质层面之上,而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

在《论花园》中培根详细地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庭院。

尽管园林布局的形式还是规则的,但园林的审美和艺术趣味则表现出自然的倾向:反对过分雕琢,主张保留粗旷的自然氛围,园中堆砌的小土堆要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

当然在强调保持自然本身的自由状态同时,他也强调艺术的加工和改造。

如对于保持粗旷风格的那部分园林他主张:“这些直立的灌木丛要经常修剪,以免长得零乱。

”总之,他认为要把自然中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集中到一个整体里。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培根的新哲学从思想上预言了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出现,而他胸中的理想园,为英国自然式园林的诞生提供了范本。

自伊丽莎白时代开始,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普遍热情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产生了田园文学。

在这一领域与培根一同被称为英国自然式造园先驱的是约翰·密尔顿。

尽管他的创作题材是古典的,但其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的那种崇高的诗意和激情。

在作品《失乐园》第四卷中,密尔顿用文字为读者描绘出上帝的庭院———伊甸园的自然景致,从而激发了17世纪的英国大众对自然式庭院的想像力。

以后诗人约瑟芬·艾迪逊和亚力山大·蒲珀又把这种人们对自然庭院的想像力发展到了极致。

1712年约瑟芬·艾迪逊在一篇题为《庭院的愉乐》的随笔中,将庭院的审美标准比之于自然化,认为越美的庭院,越应该与自然界相似;翌年亚力山大·蒲珀在《关于植物雕刻》的随笔里,以更为强烈的语气和充沛的精力赞美了自然式庭院。

不同于培根和密尔顿的是,艾迪逊和蒲珀并不满足于对自然式庭院的理想追求,而且还通过亲身实践为后世留下了自然式庭院的范本。

此外,他们对英国造园师背离自然的设计思维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他们的造园思想对英国造园师的实践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英国造园史上被称为“风景式造园鼻祖”的斯蒂芬·斯维哲就深受亚力山大·蒲珀造园思想的影响。

绘画艺术的影响。

从观赏绘画和风景画两方面的体验中,英国人学会了用构图方式来欣赏风景,并将风景画作为表现他们对自然想像力的最佳摹本。

例如1741年由瑞士造园师亨利·霍尔设计的英国斯托海德(Stourhead)花园就是以洛朗的风景画为摹本。

诚如吉娜·柯兰道尔在《画境般的自然》一书中指出的:英国自然式庭院产生于非常特殊的文化传统———自然主义绘画,其创作本身是以自然主义绘画原则为基础的。

4、中国造园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通过旅居中国的传教士,被介绍到欧洲。

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两度游历中国之后著文盛赞中国造园手法,在园林中出现了中国式的亭、塔、桥等元素,虽然不过是肤汪的模仿,但也促成了法国人称之为“英中式园林”流派的形成。

18世纪,英中式园林曾在欧洲风行一时。

三、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看,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庄园园林化”、“画意式园林”和“园艺派”三个时期。

1、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

“庄园园林化”风格的园林景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的魂灵”—环境的内在逻辑性,使园林具有环境特征,力图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二是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哈哈”(HAHA)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三是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大大降低了维持一个精致的几何式花园的经济负担。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为查尔斯·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威廉·肯特(William Kent)和兰斯若特·布朗(Lancelot Brown)。

布里奇曼是实践家(隐垣的创立者),肯特则建立了完整的体系,被认为是第一个将此理想付诸实践的专业设计师以及风景式造园进入全盛期的先导者。

肯特以画家的观点,像绘画一样来安排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要素。

这些园林中的林荫大道蕴含有森林风格,而其中的令人愉悦的湖泊及低洼草地,又在布朗风格中可以看到。

主要特征:河渠、水池、湖面都设计成自然的形状;注重透视、光影的变化;园中布满雕像、庙宇、以及壁盒等。

兰斯洛特·布朗是威谦·肯特的得意门生,被称为天才布朗,将这一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布朗的足迹几乎遍布全英,许多地方都留下布朗的杰作,至今被人们歌颂。

他造园的主要手法:尽可能少地布置园林建筑,在设计树林和水体时尽可能多运用迂回的曲线,排除直线条、几何形、中轴对称及行列式的植物种植。

典型的特征(如左图):房前一大片开阔的草地、小树丛,一个蜿蜒迂回的湖面,周围一圈围合的树木和贯通的几何上曲线的车道。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最典型的“英国风景园”也可以叫做布朗式。

有大量的实例。

例如:海德公园(Hyde Park),查兹沃斯园(Chatsworth,England),布伦海姆园(Blenheim Palaee)代表:克莱尔茫园(Claremont),契斯维克别墅园(Chiswick House),罗夏姆园(Roushman),斯道园(Stowe),豪沃德城堡园(Castle Howard)等。

2、画意式园林时期就在布朗自然风致园洁净化、简练化,把庄园牧场化的时候,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三是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Kew Garden)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4]。

这一时期,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风尚,越过英吉利海峡,传遍了欧洲大陆并盛极一时。

而欧洲大陆的风景园传统也是从模仿这一时期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开始的。

画意式园林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诗人造园家沈斯东(1714-1763)。

英国皇家建筑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6-1796)是在欧洲传播中国造园艺术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他两度游历中国,归来后著《东方造园艺术泛论》,盛谈中国园林并以很高的热情向英国介绍了中国的建筑和造园艺术。

钱伯斯的设计风格终于形成了一个设计流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折中式园林”。

后来人们也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比较著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

3、园艺派时期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