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选择题三套)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政治课标测试卷带答案

初中政治课标测试卷带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32分,每空2分)1、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2、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5分,多选少选不给分)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ABCD)A、思想性B、人文性C、实践性D、综合性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评价方法有(ABCDEF)A、观察B、描述性评语C、项目评价D、谈话E、成长记录F、考试三、简答题(共22分,第一题8分,第二题14分)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实效性原则是什么?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3.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四.问答题16分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特点中的实践性体现在哪几方面?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论述题20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尊老爱幼B. 勤俭节约C. 诚信友善D. 个人主义答案:D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得:A. 侮辱他人B. 诽谤他人C. 侵犯他人隐私D. 所有以上答案:D4. 在学校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A. 用暴力解决B. 通过老师和学校解决C. 置之不理D. 背后说坏话答案:B5. 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环保行为?A. 乱扔垃圾B. 节约用水用电C. 过度使用一次性产品D. 随意排放污水答案:B6.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资本主义高级阶段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 共产主义阶段答案:A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8. 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 民族压迫B. 民族歧视C. 民族平等D. 民族分裂答案:C9.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保卫祖国、尊重社会公德D. 所有以上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随意破坏公共财产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可以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错)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对)4. 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受法律制裁。

(错)5. 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不得在公共场所进行宗教活动。

(错)6. 我国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对)7. 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概括地说,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______。

①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②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③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④理论说教是课程最重要的教育方法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识记”“理解”“运用”的阶梯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______目标为首。

A.能力目标B.知识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过程与方法3、下列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______。

A.课堂小测验B.入学摸底测验C.查阅入学前成绩D.期末考试4、张老师在讲授《人生当自强》一课时,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一位名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最后由学生自己上台介绍这位自强不息的名人。

这一教学方法被称为______。

A.情绪调节教学法B.探究性学习法C.自主学习教学法D.合作性学习法5、家庭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消费者,最近一年内已经或有意购买进口商品的占比高达86.6%。

青岛一家超市里,市民王岩和家人正在品尝刚刚加工好的波士顿龙虾、三文鱼和北极贝。

这些以往在海鲜店才能吃到的进口美味,如今在普通的生鲜超市就可以直接加工、现场品尝。

这一消费变化体现了______。

①王岩一家超前消费和非理性消费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③多样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是主流④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改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张某有5万美元,他决定将其中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3万美元换成欧元。

根据下表四家银行提供的当天外汇报价,张某应选择的银行分别是______。

汇率银行甲乙丙丁1美元兑人民币 6.5227 6.5248 6.5257 6.52351欧元兑美元 1.4235 1.4258 1.4241 1.4222A.甲和丁B.丙和乙C.丙和丁D.甲和乙7、某药业集团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进军饮品行业,以中医药传统理论药食同源为根本,做良心品质的健康饮品。

九年级三模思想品德试卷答案

九年级三模思想品德试卷答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三模试卷答案选择题:1-5 ABCCB 6-10 CCAAA 11-12 DD非选择题13、情景一:正确做法:积极参加理由: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情景二:正确做法:劝阻妈妈理由:要学会合理消费,不要浪费;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节俭消费;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情景三:主要原因:学习压力太大建议:明确学习意义,培养学习兴趣是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寻求帮助;确立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会在困境中调整心态。

14、(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形成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2)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显示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强劲的活力。

②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①说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②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5、(1)①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②我国资源现状是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少,资源相对短缺。

③追求奢侈品消费是不可取的,浪费是错误的,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会加剧我国资源短缺的危机,影响小康社会建设;④我们应该勤俭节约,奢侈浪费,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①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2.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体现了:A. 法律的普遍性B. 法律的平等性C. 法律的强制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依法纳税D.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答案:D4. 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是指:A.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C. 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D. 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答案:A5.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不得:A. 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B. 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C. 扰乱社会秩序D. 以上都是答案:D6. 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这包括:A. 信教的自由B. 不信教的自由C. 信仰宗教的自由D. 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答案:D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主要是指:A. 公民的名誉权B. 公民的肖像权C. 公民的姓名权D. 以上都是答案:D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体现了:A. 劳动的尊严B. 劳动的平等C. 劳动的自由D. 劳动的义务答案:A9. 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A. 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B. 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C. 选举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D. 选举和被选为任何公职的权利答案:C10.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监督权,这包括:A.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 控告和检举的权利C. 申诉和控告的权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人身自由D. 财产权答案:A, B, C, D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依法纳税D. 维护社会秩序答案:A, B, C, D3.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B.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C.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D.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的答案:A, B, C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 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D. 享有平等的劳动权答案:A, B, C, D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监督权包括:A.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 控告和检举的权利C. 申诉和控告的权利D. 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2022版《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2版《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一)(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从()年秋季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儿童期是()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强化(),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6.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

7.《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求认知()及标志。

8.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9.要全面落实()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10.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

1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12.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13.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14.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5.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16.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之中。

思想品德模拟卷答案

思想品德模拟卷答案

九年级(初三)思想品德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D2.C3.A4.C5.B6.B7.B8.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AC 10.ABC 11.AD 12.ABCD 13.ABD 14.CD 15.AC三、简要回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6.(1)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

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要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分)(2)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我们要孝敬父母。

(2分)(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敢于质疑,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分)17.(1)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分)②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1分)(2)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分)②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分)(3)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分)②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1分)四、分析评论题(9分)18.(1)拟题(2分)。

所拟题目应能够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综合未成年人保护、违法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罪、自我保护等内容拟题。

题目如:《法律护航健康成长》、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等。

(2)评论(6分)。

评论说明:①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逐一进行评论。

每一材料的评论2分,其中:材料观点1分,结合材料内容分析1分。

②每一材料所涉及的观点均有多方面表述,考生作答到一方面既可。

同一材料的不同角度评论不重复计分,三则材料同一角度评论不重复计分。

例答:材料一:①“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表明我国坚持民主立法,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自由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人身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 以下哪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诚实守信B. 好逸恶劳C. 背信弃义D. 欺善怕恶4. 以下哪种行为是维护民族团结的体现?A.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B. 歧视和排斥少数民族C. 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D. 不与少数民族交往5.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B. 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D.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无关二、判断题1.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4.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5. 九年义务教育是指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教育。

()三、填空题1.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______和______两个基本特征。

2.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简称______。

4.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它们之间还会产生一定的______。

5. 九年义务教育是指从小学到初中的______教育。

四、简答题1. 简述法律的作用。

2. 简述公民的基本权利。

3. 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4. 简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5. 简述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五、应用题1. 请举例说明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 请举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选择题一)
1、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是()
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
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2、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
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引导学生快乐地渡过青春期
C、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D、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3、“注重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
A、人文性特点
B、思想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下面部分是()
①成长中的我②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
③学生的学习评价④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5、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A、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D、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6、()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①教材②情感体验③道德实践④思想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7、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类目标的是()
①感受生命的可贵②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③养成孝敬父母的品质④热爱祖国
⑤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⑥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8、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其中“纬”指的是()
A、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
D、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9、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指的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
A、目的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
D、时效性原则
10、属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有()
①考试②访谈③观察④项目研究⑤成长记录⑥描述性评语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1、A 2、C 3、D 4、D 5、A
6、D
7、B
8、C
9、B 10、A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选择题二)
1.我们学习并即将使用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指
A.实验稿
B.2011年版
C.修订稿
D.2012年版
2.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科学发展观
3.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是
A.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
B.进一步实现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C.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D.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从青少年教育视角来看,道德发展包含的具体内容是
①树立道德价值②培养道德情感③训练道德行为④履行道德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是
A.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B.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C.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D.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身心发展特点
6.国情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是
A.爱国主义
B.共同理想
C.全面小康
D.和谐社会
7.思想品德课程放在首位的能力目标是
A.学习运用法律,正确维护权益
B.学会调控情绪,能够自我调适控制
C.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D.爱护环境方面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8.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感受、体会”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与旧课标相比,新增加的内容是
①感受生命的可贵②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③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④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有关法律的内容要点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②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③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⑤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0.落实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是
A.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B.教材编写
C.评价
D.教学
11.课标中的“活动建议”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与“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这一活动建议相关联的课程内容是
A.客观分析挫折与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B.认识自己生命形态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C.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D.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12.《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节公开课结束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在离开教室时做一件体现真、善、美的事。

有的同学走上讲台擦黑板,有的同学捡起地上的纸屑放到垃圾箱里,有的同学在过道上听课老师的座椅旁绕行或一跃而过……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描述性评语
B.项目评价
C.谈话
D.考试
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选择题三)
1.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
A.人文性特点B.思想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2. 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
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
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C.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3.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是
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
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4. 坚持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C. 社会主义主旋律
D. 党的基本路线
5. 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分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是
①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②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③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④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①②
6. 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分类目标中的“能力目标”的是
①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②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③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
德判断和选择
④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7.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分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的是
①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②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③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④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下列有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目标中,新增加的是
①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②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③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④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9.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

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方法是
A. 谈话法B. 描述性评语 C. 观察法 D. 成长记录
10.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有
①促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②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目标的程度
③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1.D 2.C 3.A 4.B 5.A 6.C 7.B 8.B 9.A 1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