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课程要点
工程地质学 复习要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要点桂林韦昌吉2020/11/20第一章绪论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士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学中,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出现的三个问题:①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②黏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③砂负岩层的角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问题。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跟据化学成分不同而分为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
一、矿物矿物: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次生矿物:自然界中的矿物经受着各种地质作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外界条件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初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次生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硬度(矿物的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解理和断口。
摩氏硬度计: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二、岩浆岩岩浆岩: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工程地质学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要点《工程地质学根本概念和方法》【知识点1】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和任务【例题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分析: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效劳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说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解决历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以至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解题:一、说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二、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三、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四、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开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五、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六、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习题:1.工程地质学的内涵是什么?【知识点2】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根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例题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本知识点主要考察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根本概念,注意对根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解题: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习题:1.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知识点3】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根本方法【例题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分析: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各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在答题的时候不必全部展开来答,但是要求对这四种研究方法的内容以及他们的特点进行了解。
解题: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一、地质作用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它表示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3、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
用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表示抗冻性能。
4、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5、岩石抗剪断强度是在剪切面上有一定垂直压应力作用,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引言工程地质作为应用地质学的分支,对于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工程地质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课程的开展提供指导。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工程地质勘查方法和技术;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地质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课程内容1. 工程地质学概论-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质勘查- 基本勘查方法和技术- 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要求3. 地质工程环境- 地质地貌与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分类4. 地下水与水文地质-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措施5. 岩土力学基础- 岩土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与试验6. 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种类与特征- 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7. 工程地质勘探与监测技术- 岩土勘探与测试方法- 工程地质监测技术与实践8. 工程地质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法- 工程地质风险评估与管理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
-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实习,加强学生对于工程地质实际工作的了解和实践能力。
-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
2. 评估方法-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课堂测试:包括理论知识考察和实践应用题。
- 实践报告:对于实地考察和实验实习的报告撰写和答辩。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工程地质学导论》- 《岩土力学》- 《工程地质勘查技术》2. 参考资料:- 《工程地质学概论》- 《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 相关学术期刊和论文六、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工程地质勘察与分析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岩土学 2、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3、勘察技术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岩土体的分布 规律及其工程
地质性质
区域工 程地质
主要研究内容
不良地质现 象及其防治
工程地质 勘查技术
绪论
主要内容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三、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和要求
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 • • • • •
天不水地地岩
然良文形质土
建地地地结类
筑质质貌构型
材作
与及
料用
构性
造质
其中的某一因素不能概括为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查明和认识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两个重要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矛盾。
工程建设 破坏 地质环境
例:①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②开挖路堑引起山体滑坡 ③桥梁的修建使局部河段发生冲淤变形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
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 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是地质学与工程 紧密结合的学科。
➢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能适应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 的要求,其矛盾不会激化到对建筑物造成危害; ➢但是工程地质条件往往有一定的缺陷,而对建筑物产生严重 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危害。 ➢所以,一定要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
该谷仓为65个圆桶仓组成的整体,长度 59.44m,宽度23.47m,高度31.00m。基础 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厚61cm,埋 深3.66m。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前言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是土木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教学提供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质学基本原理,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土性质等;2.熟悉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方法;3.掌握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4.学习工程地质信息的分析和应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1)地质构造基本原理;(2)地层特征及分布规律;(3)岩土性质与力学特性。
2.地质调查与勘察(1)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2)地质灾害勘查与评估;(3)地下水勘察与利用。
3.工程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2)灾害预防与治理方法;(3)应急处置措施与案例分析。
4.工程地质信息分析(1)地质图像解译方法;(2)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3)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
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3.参与度评估: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
六、参考教材1.《工程地质学》方文军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工程地质学导论》李军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地质勘探技术》陈洪、姚建林编著科学出版社七、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进度和评估要求将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作出调整。
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钻研,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应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祝大家在工程地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地质工程是一个将地质学与工程学结合起来的专业领域,它主要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质学知识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包括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工程、地质工程勘察与设计、地质遗产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地质勘察课程中,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地质调查和分析,了解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课程则着重介绍地质灾害的成因、预测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预防和处理地质灾害的能力。
地下水工程课程主要介绍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地下水与地质工程之间的关系。
地质工程勘察与设计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地质勘察和设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地质遗产保护课程则介绍地质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质遗产的重要性,促进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加深对地质工程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参与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或工程施工等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具备从事地质工程相关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总的来说,地质工程专业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地质工程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地质工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作用1.1 地质作用概念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地球表层(地壳和上覆的岩石圈)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导致了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
地质作用的分类如下:- 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 按作用性质分类: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1.2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物质运动产生的力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运动:地球表层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岩石圈板块,它们在地球软流圈上漂浮、移动,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俯冲、拉张等作用,形成地震、火山、海沟、山脉等地貌。
- 碰撞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俯冲边界: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
- 拉张边界: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断层活动: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活动会导致地壳错动,产生地震、地形起伏等地貌。
- 正断层:如美国的大峡谷。
- 逆断层:如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 平移断层:如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
- 褶皱作用:地壳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折叠,形成褶皱山脉。
- 背斜和向斜:如阿尔卑斯山脉。
2. 岩浆活动- 火山地貌: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的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等地貌。
- 活火山:如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
- 死火山:如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
- 侵入地貌: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体,如岩床、岩墙、岩脉等。
3. 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 地震序列:主震、前震、余震等。
- 地震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3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驱动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
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盐类结晶等物理作用下,发生破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课程要点《工程地质学》课程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1、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种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属于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2、工程地质学的关键词(1)工程地质条件;(2)工程地质问题;(3)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地质环境和稳定;(1)工程地质条件凡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表现统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现象;6)天然建筑材料;案例1、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案例2、三峡坝址断裂带(2)工程地质问题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作用,统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1)建筑物荷载引起地基岩石土体的沉陷变形和剪切滑动;2)人工开挖造成边坡或地下洞室岩土体的变形和失稳破坏;3)水库诱发地震、渗漏、岸坡坍塌和浸没;4)砂土振动液化、潜蚀、流砂等;(3)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地质环境和稳定工程建设直接占用的土地和涉及建筑物稳定的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环境称为建筑场地。
建筑物地面以下扩大的工程部分称为基础,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下岩土层称为地基。
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地球表层的岩石和土层之上,所以建筑场地和地基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其地质环境的优劣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危、经济和正常使用。
二、工程地质学的任务1、工程地质的基本任务(1)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正确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完善保护地质环境。
(2)研究内容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的好坏与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状况。
案例6、城市——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山区常见地质灾害——滑坡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泥石流2、工程地质分析(1)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分析1)区域地质稳定问题分析;2)地基岩土体稳定问题分析;3)地下洞室围岩稳定问题分析;4)工程边坡稳定问题分析;5)岩石土体的变形、程度、和时间效应分析。
(2)研究重点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形成机制、发展演化趋势。
(3)研究方法地质分析、地质模拟分析、试验分析、力学分析、计算机模拟。
三、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归属1、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分类地质学——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工程科学和技术方法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侧重点:岩石圈——地球最外层(地壳)。
2.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1)学科特点1)时间的悠久与空间的广阔(46亿年—至今);行星空间;2)地质过程复杂;微观—宏观、常温常压—超高温高压、岩石矿物无机界——动植物有机界、海洋——陆地…..3)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理论实践结合紧密;(2)研究方法1)野外实地调查;2)室内实验与模拟试验;3)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3)地质学思维(1)“将今论古”,今天是解开昨天之谜的钥匙;(2)“渐变”思想;(Uniformitarianism)均变论;(3)“灾变”思想;(Catastrophism)激变论;灾难-毁灭-再创造,周而复始;四、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1、主线清晰、内容庞杂;地质作用是学习主线,工程地质条件是学习重点,地质思维是学习助手。
2、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技能训练很重要,有实习、有作业,要勤思索、多实践。
思考与作业1、何谓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2、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3、基础与地基有何区别?地质环境的优劣指的是工程基础,还是地基?4、简述地质学的特点和思维方法。
第二章岩石和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2-1 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2-2 主要造岩矿物2-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2-4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2-5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6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2-1 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1. 地壳——固体状态,密度小;-------- 莫霍面33Km地幔——塑性固态,密度大;-------- 古登堡面2900Km地核——固液态?密度极大。
“两面三层”是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的总体特征。
2. 岩石圈地壳的结构硅铝层(上)陆地地壳、不连续;硅镁层(下)海洋地壳、连续;二、地质作用1.定义: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保护的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地球内、外部能量来源不同)。
2.分类1)外力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内力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三、地壳的物质组成1.岩石、矿物、风化物——土岩石是地壳最基本的物质;岩石又是矿物的集合体;岩石的风化产物——土;2.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自然矿物有3000多种,最常见的有五六十种,构成岩石的矿物只有二三十种,称为造岩矿物,却占地壳重量的99%。
2-2 主要造岩矿物一、矿物的形态(外表特征)1.晶体形态化学元素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矿物常见的晶体形态2.集合体形态自然状态下最常见,反映矿物的形成环境,如由石英、长石、云母等晶粒组成的集合体就是花岗岩,由纯净石英组成水晶晶簇。
正长石方解石紫水晶蓝铜矿二、矿物的物理性质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同、晶体构造不同,所反映出的物体性质,(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是肉眼鉴别矿物的重要特征。
1.颜色(自色、他色、假色)赤铁矿-红色;黄铁矿-金黄色(愚人金);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黄铁矿-金黄色,条痕为黑绿色;赤铁矿-红色,条痕为赤红色;3.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常见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
4.透明度(矿物透过光线的程度)透明矿物(水晶、冰洲石),半透明矿物(辰砂),不透明矿物(石墨)。
5.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程度)一滑二膏三解方、四萤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硬度最大是金刚。
6.解理与断口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解理。
解理与断口互为消长。
7.其它性质金的延展性、绿泥石的挠性、磁铁矿的磁性、萤石的萤光性、高岭石的吸水性等等,都可作为矿物肉眼鉴别的特征。
第六节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的工程地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二个主要方面。
就大多数的工程地质问题来看,岩五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决定于岩体内部裂隙系统的性质及其分布情况,但岩石本身的性质也起着重要的作。
一、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常用指标(一)岩石的物理性质1、岩石的密度与重力密度2、岩石的比重3、岩石的孔隙率(n)岩石孔隙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同时也受风化或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坚硬的岩石孔隙率小于2%~3%,但砾岩、砂岩等多孔岩石,则经常具有较大的孔隙率。
4、岩石的吸水性表征岩石吸水性的指标与岩石孔隙率的大小、孔隙张开程度等因素有关。
岩石的吸水率大,则水对岩石颗粒间胶结物的浸湿、软化作用就强,岩石强度受水作用的影响也就越显著。
(二)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岩石与水作用时的性质,如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1、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
岩石透水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中裂隙、孔隙及孔洞的大小和连通情况。
2、岩石的溶解性岩石的溶解性,是指岩石溶解于水的性质,常用溶解度或溶解速度来表示。
在自然界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有石膏、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及大理岩等。
3、岩石的软化性岩石的软化性(softening),是指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及稳定性降低的一种性质。
岩石的软化性主要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黏土矿物含量高、孔隙率大、吸水率高的岩石,与水作用容易软化而丧失其强度和稳定性。
(三)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在外力作用于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岩石的力学性质,它包括岩石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破坏方式和岩石的强度大小。
1.岩石的变形特性(1)微裂隙压密阶段(图2-3中的oa段)(2)弹性变形阶段(图2-3中的ab段)(3)裂隙发展和破坏阶段(图2-3中的b c 段)2、岩石的强度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强度(strength)。
岩石的强度单位用Pa表示。
岩石的强度和应变形式有很大关系。
岩石受力作用破坏,有压碎、拉断和剪断等形式,所以其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二、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主要因素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一)矿物成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是容易理解的。
例如辉长岩的比重比花岗岩大,这是因为辉长岩的主要成分辉石和角闪石的比重比石英和正长石大的缘故。
又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比大理岩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石英的强度比方解石高的缘故。
两例说明,尽管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同,如果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有明显的差别。
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含有高强度矿物的岩石,其强度一定就高。
(二)结构岩石的结构特征,是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岩石的结构特征,可将岩石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晶联结的岩石,如大部分的岩浆岩、变质岩和一部分沉积岩;另一类是由胶结物联结的岩石,如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等。
1.结晶联结的岩石结晶联结是由岩浆或溶液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的。
矿物的结晶颗粒靠直接接触产生的力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结合力强,孔隙度小,结构致密,容重大,吸水率变化范围小,比胶结联结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胶结物联结的岩石胶结联结是矿物碎屑由胶结物联结在一起的。
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同时也受碎屑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
就胶结构的成分来说,硅质胶结的强度和稳定性高,泥质胶结的强度和稳定性低,铁质和钙质胶结的介于两者之间。
(三)构造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在岩石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岩石结构的不连续性所决定的。
1.岩石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岩石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指某些岩石所具有的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构造以及流纹构造等。
岩石的这些构造,往往使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
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分布,或成局部的聚集体,从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局部发生很大变化。
观察和实验证明,岩石受力破坏和岩石遭受风化,首先都是从岩石的这些缺陷中开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