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学考试重点!!!(老师亲自划的。。。。。)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填空与选择题岩体结构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与组合形成。
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
结构面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及不整合面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岩体结构类型划分为了概括地反映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成因、特征及其排列组合关系.将岩体结构划分为4大类和8个亚类如下表所示:整体块状结构Ⅰ整体结构(Ⅰ1)块状结构(Ⅰ2)层状结构Ⅱ层状结构(Ⅱ1)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Ⅲ层状碎裂结构(Ⅲ2)碎裂结构(Ⅲ3)散体结构Ⅳ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相关书籍、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
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6)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类型,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情况。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试题一:1. 请解释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和作用。
答案: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等地质要素与工程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工程地质学的作用在于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工程选址、设计和施工时预测地质问题、提供相应的地质工程措施等。
2. 请列举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简要描述其特征。
答案: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
滑坡是由于地表土壤受到水分浸泡或者岩石结构松散导致的土体滑动现象。
崩塌是指地表土壤或岩石块体由于失去稳定性而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由于大量降雨引发的土石混合物流动,具有高速度和破坏性。
地震是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是由地壳内部的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可导致建筑物倒塌和地质灾害发生。
3. 请简述地质调查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答案:地质调查是工程建设前期必不可少的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质调查可以获取到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信息,包括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地质调查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再次,地质调查还可以确定工程选址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地质调查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 什么是地质工程措施?请举例说明。
答案:地质工程措施是为了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
例如,在滑坡易发区域进行工程建设时,可以采取地质工程措施,如加固土体,增加抗滑稳定性;在地震活跃区域进行建设时,可以采取地震防灾措施,如设计抗震结构、加固建筑物等。
地质工程措施的目的在于降低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试题二:1. 请解释岩土性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答案:岩土性质是指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最全知识点整理3

工程地质复习最全考点大纲Strive for excellence !!!填空题:一章1.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2.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条件。
3.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章4.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5.地质作用的分类:物理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
物理地质作用又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6.内力地质作用方式有: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7.外力地质作用方式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8.矿物的物理性质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比重。
9.矿物的化学性质有:硬度、解理、断口、弹性、挠曲、延展性。
10.解理的分类: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11.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2.岩浆岩产状的种类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13.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分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14.岩浆岩按照sio2分类:酸性岩类(>65)、中性岩类(52-65)、基性岩类(45-52)、超基性岩类(<45)。
15.沉积岩的胶结物有:硅质胶结、铁质胶结、钙质胶结、泥质胶结。
16.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17.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18.沉积岩的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19.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层理构造。
20.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1.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岩石性质(成因、成分、结构、构造)、地质构造、气候、地形。
22.岩石吸水性指标:吸水率、饱水率、饱水系数。
23.岩石的饱水软化特性:软化性、可溶性、膨胀性、崩解性。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7.岩浆岩按照SiO2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
碎屑粒度的形状有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1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1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13.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14.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质是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
工程地质试卷-带答案 (18)

长沙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试卷编号A17拟题教研室(或老师)签名周德泉教研室主任签名----------------------------------密------------------------------封--------------------------线------------------------------------课程名称(含档次)《工程地质》课程代号000182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层次(本、专)本考试方式(开、闭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1、变质作用:2、解理:3、断裂构造:4、岩堆:5、沉积岩: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为、和。
2、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和。
3、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通常可以根据、、和确定。
4、按其占优势的营力及岩石变化的性质,风化作用可分为、和。
5、根据泉水的出露原因,可以分为、和。
6、标准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和三个区段。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某一岩层产状为S80°W,∠10°,N,下列产状与其相同的是()。
a、S80°E,250°,∠10°;b、350°,N80°E,∠10°;c、350°,∠10°,170°;d、260°,350°,∠10°2、新构造运动加速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所形成的坡叫()。
a、直线形坡;b、凸形坡;c、凹形坡;d、阶梯形坡3、构造上台的山区河谷,其阶地类型一般属()。
a、侵蚀阶地;b、内迭阶地;c、上迭阶地;d、基座阶地4、断层线指()。
a、断层面与褶曲轴面的交线;b、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c、断层面与层面的交线;d、断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5、板岩具有()。
a、流纹构造;b、层理构造;c、片理构造;d、杏仁构造共 2 页第1 页6、崩塌常发生在()。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一、概念题(10/15,10分)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设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学科。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核心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环境①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②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③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与工程相关的地壳上部的岩石、水、空气和生物在内的相互关联的多成分系统。
这个系统以地表为其上限,以人类作用于地壳的深度为其下限。
3.土和土体“土”是一个一般性概念,泛指地壳表面最新沉积的、未经胶结成岩的物质。
“土体”则是一个工程概念,特指那些经过一定地质历史过程并含有若干非连续界面的土层集合体。
4.粒组、有效粒径、土的结构粒组:是根据实际需要出发,为研究方便起见,将颗粒的大小划分成若干粒径区段,这些粒径比较接近的区段被称之为“粒组”。
有效粒径:指土粒的累积百分含量为10%时的粒径,用d10表示。
是土中最具代表性的粒径土的结构:指土中颗粒和孔隙的形态及其组合特征。
5.压缩性土的压缩性:指土在压力的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6.特殊土指的是与一般土体(如一般粘土、砂土、粉土等)相比,具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
如:黄土、软土、膨胀土、红土、冻土、混合土等。
7.地质灾害广义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的变异或人为的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的改变并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的灾害事件。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8.滑坡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9.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学考试重点复习汇总

《工程地质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思考题1.概念: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原理解决土木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和威胁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4) 在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答: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答: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5.土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内容:研究人类工程实践活动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
保证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任务:(1)区域稳定性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答:重视工程地质工作,工程建筑的施工、运营就有保障。
反之,则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严重时可能酿成工程灾害。
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有:断层、岩层节理发育的场地、滑坡、河床冲淤、岸坡失稳、河床侧向位移等。
良好的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是有利的,不良地质条件则往往由于承载力低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事故,应当特别注意。
第2章地质作用--思考题1.阐述地球的内、外圈层构造。
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2.阐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形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3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第一章:1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风化作用: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8、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内能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的外部层圈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为地球的最外层,总质量为5.13*10 15t,约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的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及地下水等水体组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物活动并可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
2.地壳自形成以来,一直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地震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风化作用是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促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并形成风化带。
3.绝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目前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来确定。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4.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的构造运动与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一般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侵蚀阶地;2、堆积阶地;3、基座阶地。
5.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少数岩石也可包括有生物遗骸。
岩石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有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绝大多数矿物为化合物,如石英。
6.具有结晶格子构造的物质叫做结晶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密度等。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它是通过已知硬度的某种矿物或物体(如铁刀刃)对另一种未知硬度的矿物刻划来鉴别硬度的相对高低的。
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十种矿物组成,称之为摩氏硬度。
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通常根据矿物晶体受力后出现解理的难易程度、解理面的大小及光滑程度、解理片的薄厚等,分为四级: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
8.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结合关系。
9.由原先存在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或早期变质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发生改变以及物质组分加入或带出的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
10.地壳在地质历史中,受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不停地运动和演变。
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地壳表面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形态,因此又把地壳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基本类型有两种: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11.倾斜岩层产状要素指表示岩层空间方位和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12.褶皱指岩石在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应力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永久性弯曲变形,它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类地质构造,尤以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皱构造的成因主要包括水平挤压作用、水平扭动作用和垂直作用。
13.节理或称裂隙,是存在于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按力学性质分类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4.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其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几何意义要素:1、断层面;2、断层线;3、断盘;4、断距。
15.岩体是指在地质历史中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岩石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岩体结构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
结构面是指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软弱夹层及不整合面等。
结构体是指岩体被结构面切割后形成的岩石块体。
16.岩体中被结构面切割而产生的单个岩石体块叫结构体。
17.@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发生的各种变形,形成各种类型的地质构造现象,称构造形迹。
18.@结构面是表示构造形迹在空间上的方位的平面或曲面,结构面与地壳表面的交线,称为构造线。
19.@结构面类型:(1)原生结构面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与岩石的成因密切相关。
(2)构造结构面是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破裂面。
(3)次生结构面是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
20.软弱夹层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特殊岩体软弱结构面,是在坚硬岩层中夹有的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和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21.岩体天然应力测量的方法:水压致裂法,扁千斤顶发,钻孔套心应力解除法。
22.岩体稳定性分析赤平级射投影图法。
23.土按颗粒分类: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2.砂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3.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4.黏性土。
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
22.粒径:颗粒大小以及直径计称为粒径。
粒组:界于一定粒径范围的土粒,称为粒组。
24.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征,具体来说是指:(1)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土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磨圆度及表面性质等。
(2)土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特点:粒间排列及其连接性质。
25.单粒结构也称散粒结构,是碎石、砾石类土和砂土等无黏性土的基本结构形式。
26.在一定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称为土的构造。
27.影响黏性土性质的主要因素及指标黏性土的含水量、黏性土中所含矿物的胶体活动性、黏性土遇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程度、黏性土的耐崩解特性以及黏性土压实的最优含水量等。
主要指标包括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活动性指数A以及最优含水量等。
28.随着含水量的变化,黏性土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叫做界限含水量。
29.特殊土包括软土、黄土、膨胀土、冻土、填土、红黏土、盐渍土、污染土。
30.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31.土壤水是土壤层的水,主要以毛细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土壤水的形成主要靠大气降水的渗入、水汽凝结及潜水补给。
3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潜水。
33.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如未充满则称为无压层间水。
34.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口味、透明度或浑浊度、湿度、密度、导电性和放射性等。
35.地下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是以硬度来表征。
分为5类:极软水、软水、微软水、硬水、极硬水。
36.@地下水的侵蚀性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a.溶出侵蚀。
b.碳酸侵蚀。
C.硫酸盐侵蚀。
d.酸性侵蚀。
e.镁盐侵蚀。
37.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结晶分解类复合腐蚀。
38.地下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环境污染源四类。
39.流砂是指松散细颗粒土被地下水饱和后,在动水压力即水头差的作用下,产生的悬浮流动现象。
40.潜蚀是渗透水流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下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冲刷、挟走细小颗粒或溶蚀岩土体,使岩土体中的空隙逐渐增大,甚至形成洞穴,导致岩土体结构松动或破坏,以致产生地表裂缝、塌陷,影响建筑工程稳定。
41.不良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的安全。
42.地震: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活动性断层突然错动或其他原因而产生震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现象称为地震。
43.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能量越高,震级越大。
4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某地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不仅与震级有关,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45.@地震破坏方式有共振破坏、驻波破坏、相位差动破坏、地震液化和地震带来的地质灾害破坏。
46.卓越周期: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这种周期称为卓越周期T。
47.抗震防设的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48.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地下水的超采引起的沉降、地基土欠固结引起的沉降以及高层建筑群附加荷载及交通荷载等动荷载引起的沉降。
49.崩塌是在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块突然地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的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的过程,堆积于坡脚的物质为崩塌堆积物。
50.岩溶发生的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
51.土洞: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很不均匀,上覆土层还常因下部岩溶水的潜蚀作用而塌陷,形成土洞。
52.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做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按力学特征分类可分为推移式滑坡、平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53.滑坡按规模大小划分可以分为: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3万立方米)中型滑坡(滑坡体积3-50万立方米)大型滑坡(滑坡体积50-300万立方米)巨型滑坡(超过300万立方米)54.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流体性质和地貌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别按固体物质组成分类:1泥流;2泥石流;3水石流按流体性质分类:1黏性泥石流;2稀性泥石流按地貌特征分类:1山坡型泥石流;2沟谷型泥石流;3标准型泥石流。
55.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水源。
56.岩土工程勘测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三个方面确定的。
57.终止加载的条件: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达不到相对稳定标准4)总沉降量s与承压板直径d之比超过0.0654.静力触探成果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划分土层2估算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4估计单桩承载力55.动力触探的成果应用:1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的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的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4根据触探击数、曲线形态,结合地质资料可进行力学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