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跟随平衡小车的设计

合集下载

自平衡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自平衡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题图:自平衡小车系统摘要:本自平衡小车由单片机芯片STC80C52为主控制器。

通过电机驱动和寻迹电路完成三轮(两轮为驱动,一轮为万向轮)寻迹来按照竞赛要求来完成基本部分;在运用MMA7455数字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ENC03陀螺仪)以及运用电磁线性偏差来完成两驱动轮的直立寻迹。

关键词 STC80C52、小车寻迹、自平衡小车。

Abstract:The self balancing car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hip STC80C52 primarily controller. Through the motor drive and tracing circuit complete three (two wheel for drive, round for universal wheel) tracing to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on requirements to complete basic parts; Using MMA7455 digital acceleration sensor and angular velocity sensor (ENC03 gyroscope) and the use of electromagnetic linear deviation to complete two driving wheel of upright tracing.Keywords STC80C52, car tracing, self balancing car1系统方案 (3)1.1模块方案比较与论证 (3)1.2车体设计 (3)1.3控制器模块 (3)1.4寻迹模块 (4)1.5直流电机驱动模块 (4)1.6小车直立 (5)1.7小车速度控制 (5)1.8小车方向控制 (6)1.9最终方案 (6)2 理论分析和计算 (6)2.1直流电机的转速如何控制?(建立数学模型) (6)2.2电磁线性偏差检测数学模型建立 (8)3电路设计1(两轮为驱动轮,一轮为万向轮) (9)3.1电路总设计框图 (9)3.2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及其功能 (9)3.3介绍驱动模块原理图及其功能 (10)3.4介绍寻迹模块原理图及其功能 (11)3.5怎样来控制车模直立?(建立数学模型) (12)3.6车模的方向控制 (14)3.7车模倾角测量 (14)4 电路设计2(两驱动轮直立行走) (17)4.1整个电路的框架接结构 (17)4.2介绍数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与陀螺仪原理图及其功能 (18)4.3介绍电磁线偏差检测系统电路及其原理 (20)4.4 整个过程的注意事项 (21)5 测试方案与结果分析 (22)5.1寻迹测试方案(7个红外对管用TCR5000) (22)5.2电机驱动测试方案(主芯片L298N) (22)6.结论 (23)*参考文献 (23)*附录 (24)附录1主要元器件芯片 (24)附录2仪器设备清单 (24)附录3主要程序清单 (24)1系统方案1.1模块方案比较与论证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主要有控制器模块、寻迹模块,直流电机模块、电压比较器模块等构成。

智能跟随小车设计

智能跟随小车设计

智能跟随小车设计喻语嫣*肖明杰(武汉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湖北武汉 430345)摘要:随着我国智能行业的飞速发展,解放人类劳动力的理念不断普及,智能跟随小车出现在人们视野里,它可以解放人们双手,提高物品搬运的效率,减轻人们的负担同时为其他工作节约时间。

基于此,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红外技术和超声波测距的智能跟随小车。

小车以AT89C52芯片为核心控制器,3个人体红外传感器HC-SR501用于识别人所在的位置,把识别到的信号通过核心控制器传送给L298N电机驱动模块,从而实现对小车转向和行驶的控制;超声波传感器HC-SR04用于检测人与小车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0.5 m时,实现小车报警同时后退,保证人与小车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样机测试结果显示,小车能在 4 m 以内对人自动跟随,并与人保持0.5 m的安全距离,防止碰撞,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C52 红外技术 超声波测距 跟随小车中图分类号:TP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18-0033-07Design of Intelligent Following CarsYU Yuyan*XIAO Mingjie(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Wuhan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s,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34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industry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liberating human labor force continues to be popularized, and the intelligent following car appears in people's vision. It can free people's hand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ods handling, reduce the burden and save time for other work.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esigns an intelligent following car based on infrared technology and ultrasonic ranging. The car uses the AT89C52 chip as its core controller, uses three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s HC-SR501 to identify the position of the person, and transmits the identified signal to the L298N motor drive module through the core controller,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trol of the car's steering and driving. It uses the ultrasonic sensor HC-SR04 to det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and cars, and the car gives and alarm and retreats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distance is less than 0.5m,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and cars and prevent collision,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 AT89C52; Infrared technology; Ultrasonic ranging; Following car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机械运输方式有被取代的趋势。

智能小车自动跟随课程设计

智能小车自动跟随课程设计

智能小车自动跟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小车自动跟随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传感器使用和编程基础知识;2. 学生能描述自动跟随算法的基本流程,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3. 学生了解智能小车自动跟随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对智能小车进行编程控制,实现自动跟随功能;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动手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小车自动跟随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智能小车自动跟随技术产生兴趣,激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3. 学生通过学习智能小车自动跟随技术,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智能小车自动跟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智能小车基础知识:- 介绍智能小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 学习智能小车编程所需的基础知识。

2. 自动跟随算法原理:- 讲解自动跟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分析不同自动跟随算法的优缺点;- 探讨自动跟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 智能小车编程与控制:- 教授如何使用编程软件对智能小车进行编程;- 学习如何利用传感器数据实现自动跟随功能;-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小组合作与实际操作:- 分组进行智能小车自动跟随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经验,进行交流与评价;-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

自动跟随智能小车设计与运动控制

自动跟随智能小车设计与运动控制

自动跟随智能小车设计与运动控制摘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产品被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自动跟随智能小车是一款智能自动的机电产品,主要应用在超市、宾馆、酒店、生产企业等运输领域,它的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

当你还在为携带沉重的物品而烦恼的时候,自动跟随小车能帮你解决这个烦恼,替你提取并且随时跟在你身后如同一名服务者,减少主人的劳动强度。

设计出自动寻迹小车、自动避障小车等各种各样的智能小车是高校学生选择科技课题的其中一大热门,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于智能化的功能,对跟随性功能缺少研究。

本文将通过研究智能小车行驶的工作流程,利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智能跟随小车系统的设计,包括智能小车的车体结构设计、硬件设计、直流电机PWM调速设计。

同时与定位系统结合最终实现小车对目标的跟随。

关键词:智能;STM32;跟随Design and motion control of an intelligent car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intelligent products are transported to various industries.. Among them, the automatic following smart car is an intelligent automatic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the transportation fields such as supermarkets, hotels, hotels, an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s automation reduces human resources and improves people's work efficiency. When you are still worried about carrying heavy items, the automatic following car can help you solve this trouble, extract it for you and follow you at any time like a server,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owner.The design of various smart cars such as automatic tracking cars and automatic obstacle avoidance cars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hoo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opics, but most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mainly focus on intelligent functions and lack of follow-up functions. the study.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single-chip system to design the intelligent following car system by studying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intelligent car driving,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car body stru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car,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the PWM speed regulation of the DC motor.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positioning system, the car can finally follow the target.key words: intelligence; STM32; follow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 选题的现状研究 (1)1.2.1 智能小车设计与运动控制的概念 (1)1.2.2 智能小车国外研究现状 (1)1.2.3智能小车国内研究现状 (2)1.3 选题的研究意义 (4)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4)2自动跟随小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2.1小车系统方案设计 (5)2.1小车车体结构设计 (5)2.3自动跟随智能小车的优点 (7)2.4小车系统硬件设计 (7)2.4.1控制器模块 (7)2.4.2电机模块 (11)2.4.3L298N电机驱动模块 (16)2.4.4电源模块 (19)2.3.5红外距离传感器模块 (20)2.3.6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21)2.3.7蓝牙模块 (23)2.4本章小结 (24)3直流电机PWM调速设计 (25)3.1直流电机速度控制原理 (25)3.2PWM调速原理 (25)3.3直流电机驱动技术 (27)3.4本章小结 (28)4路径规划 (29)4.1运动学模型建立 (29)4.2基于几何学的路径规划 (30)4.3方向调整 (32)4.4本章小结 (33)5总结与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附录1 (37)附录2 (47)附录3英文文献 (49)附录4英文文献翻译 (53)1绪论1.1引言随着5G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相较十几年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智能跟随小车设计毕业设计

智能跟随小车设计毕业设计

**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智能跟随小车设计系部:电子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号:2012********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五年一月二日**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智能跟随小车设计系部:_________电子系____ _____ 专业:_______电气自动化技术_ _ 姓名:______ _郑鹏___________ 学号:______2012***23216________ 指导教师:*****二O一五年一月二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系部:电子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班级:12 级3 班注:设计(论文)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人评定成绩(30%)+答辩成绩(40%)智能跟随小车的设计原理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郑鹏摘要:目前,设计出具有智能化的产品已经成为商家开发产品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热点之一;其中,专门针对具有自主巡线功能的智能小车的设计更是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智能巡线小车只是完成了“智能化”所要求的各部分的功能,在小车跟随性方面考虑较少。

此项目注重要求小车跟随主人的智能性。

当你下了飞机,面对一个智能跟随的小车载着行李跟你走,是否觉得舟车劳累的神经有一些舒畅。

当你走进琳琅满目的超市,有这样一个只能跟随的小车满载着你选购的物品跟随在身边,不再觉得陪女友逛街是在做兼职苦力。

当上了年岁的老人,陪伴伴侣散步,不再需要推轮椅,而是自动跟随移动。

智能跟随小车将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把行李放在小车上,让智能跟随小车自动跟随主人。

应用范围较广,比如超市购物车,宾馆、旅店、办公室、医院的人力推车,运输系统的行李提取运输车等等。

关键词:VB软件安卓软件单片机步进电机102864液晶显示器wifi模块摄像头目录第一章研究背景 (1)第二章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计划 (2)第三章研究过程 (2)3.1 上位机软件的开发................................................... (2)3.1.1 VB软件开发 (2)3.1.2 Android软件开发 (2)3.2 下位机主控系统...................................................... (3)3.3 电机驱动模块......................................................... (3)3.4 测距模块 (3)3.5 LCD显示模块......................................................... (4)3.6 WiFi模块 (4)3.7车体制作 (4)3.8红外传感器 (5)第四章研究成果 (6)4.1 实现WiFi模块与PC或Android通讯 (6)4.2 完成总体设计框图................................................ (7)4.3完成系统硬件设计 (8)4.3.1单片机电路................................................... (9)4.3.2软件设计 (10)4.4显示系统............................................................... (10)4.5电机驱动模块 (11)4.6电源设计............................................................ (11)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2)致谢 (13)附录............... (14)第一章研究背景现在,在国内市场上暂时还没有具有跟随性的载物小车出现。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设计原理: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原理基于倾角控制算法和正反馈控制理论。

当车身发生倾斜时,传感器将感知到倾角,并通过控制算法计算出合适的电机控制信号,使车身产生逆倾的力矩,从而使车身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当车辆向前倾斜时,电机会产生足够的力矩向前旋转,使小车向前加速,反之亦然。

通过不断监控和调整车体的倾角,小车能够保持平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硬件组成:1.IMU:IMU是最核心的传感器之一,通常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

陀螺仪用于测量车身的旋转角速度,加速度计则用于测量车身的倾角。

通过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测量结果的融合,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车身姿态信息。

2.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它接收来自控制器的电机控制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来调整电机的运转。

常见的电机驱动器有H桥驱动和PWM调速电路。

3.电机:两轮自平衡小车通常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

电机的规格和功率根据车辆的大小和负载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和扭矩越高,小车的稳定性和运动性能越好。

5.控制器:控制器是小车的主要计算和决策中心。

它接收来自IMU的姿态信息,通过算法计算出电机控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电机驱动器。

控制器通常采用单片机或微控制器作为基础,并配备相应的传感器接口、通信接口和控制算法。

软件控制:1.姿态控制算法:姿态控制算法通过对IMU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处理,确定小车的倾角,并根据倾角的变化来计算电机的控制信号。

常见的姿态控制算法有PID控制器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等。

2.运动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用于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它通过根据用户的指令调整电机的转速和方向,使小车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速度运动。

常见的运动控制算法有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等。

3.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发送指令和接收反馈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按钮、摇杆等设备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并通过显示屏、LED灯等设备来获取小车的工作状态。

stm32的自平衡小车设计

stm32的自平衡小车设计

stm32的自平衡小车设计STM32自平衡小车设计是一个将许多功能组合在一起的有趣项目。

它不仅需要控制技术,还需要实时处理图像,以便识别障碍物。

自平衡小车使用STM32单片机来控制,这是一款微控制器,具有16位或32位内外存储器、高速Cortex-M4 MCU和多种集成的外设。

STM32单片机的内部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如角度传感器、编码器、温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可以测量周围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使小车保持平衡。

它还有两个电机驱动的轮子,电机可以控制小车的前进和后退,而角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小车的角度,从而判断小车是否已完成平衡,从而调整小车的动作来使其保持平衡。

此外,STM32开发板还具有I2C通信接口,可让开发者使用I2C总线通信,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如摄像头等。

摄像头的主要功能是对周围环境的跟踪,可以帮助小车避开障碍物,准确地定位和预测小车的行驶路径。

为了使小车实现自主运动,还需要一块用于实现运动控制的FPGA芯片,可以用于处理传感器发来的控制信号,根据预设的算法以及图像处理结果,向STM32发出运动控制指令,使小车实现自动行驶。

FPGA芯片可以提供更高的运算速度,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这是实现智能小车自动行驶的重要前提。

最后,将所有的控制程序和程序连接在一起,并与SOC系统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智能小车的自动行驶。

当实现了自动行驶的功能之后,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跟踪、识别物体、定位、自动充电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小车自主行驶时更加“聪明”,也可以使小车更好地适应环境调整,实现自主运动。

总而言之,设计一台智能自平衡小车,其基本设计思路是:首先使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集成传感器用于控制小车保持平衡,而两个电机驱动的轮子可以控制小车前后行驶;其次,使用I2C总线通信的图像传感器可以测量小车的方向,以避开前方的障碍物;最后,使用FPGA芯片实现小车的运动控制,实现智能小车的自动行驶。

两轮自平衡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两轮自平衡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两轮自平衡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介绍了两轮自平衡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以飞思卡尔公司的16位微控制器MC9S12XS128MAL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利用加速度传感器MMA7361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分量,即小车的实时倾角,以及利用陀螺仪ENC-03MB测量小车的实时角速度,并利用光电编码器采集小车的前进速度,实现了小车的平衡和速度控制。

在小车可以保持两轮自平衡前提下,采用摄像头CCD-TSL1401作为路径识别传感器,实时采集赛道信息,并通过左右轮差速控制转弯,使小车始终沿着赛道中线运行。

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能较好地控制小车平衡快速地跟随跑道运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控制;自平衡;实时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交通阻塞以及耗能、污染问题成为了一个困扰人们的心病。

新型交通工具的诞生显得尤为重要,两轮自平衡小车应运而生,其以行走灵活、便利、节能等特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昂贵的成本还是令人望而止步,成为它暂时无法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开展对两轮自平衡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改善平衡车的性价比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扩展机器人的应用背景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与时俱进,第七届电磁组小车首次采用了两轮小车,模拟两轮自平衡电动智能车的运行机理。

在此基础上,第八届光电组小车再次采用两轮小车作为控制系统的载体。

小车设计内容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及能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1 小车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小车以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MAL作为中央控制单元,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小车的加速度和倾斜角度[1],以线性CCD采集小车行走时的赛道信息,最终通过三者的数据融合,作为直流电机的输入量,从而驱动直流电机的差速运转,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轨功能。

同时,为了更方便、及时地观察小车行走时数据的变化,并且对数据作出正确的处理,本系统调试时需要无线模块和上位机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跟随平衡小车的设计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当今时代是产业智能化的时代,新兴的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应用于各行各业,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产业变革最主要的推动力。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述,我国将加大力度对智能自动化工程、智能交互机器人、智能交通管理、智能电器、智能家居控制等产业进行引领和推动。

此外,还应根据消费需求的动态感知,从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模式等方面开发一系列新的制造模式。

2018年12月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2019年工作,其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消费、5G等领域。

智能制造业的兴起和引起人们的重视,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其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前沿技术。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智能化技术早期的应用探索之一,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混合智能技术。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机械上,而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智能化在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工业生产上,很多领域通过智能化装置的应用,实现了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结合,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物料损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随着智能化在不同产业的生成过程中应用愈发广泛,其承担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1.2 研究意义1.推进双轮自平衡车的智能化研究自动跟随技术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

早在很多年以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就开始了对自动跟随技术具体应用的探索,设计出了自主跟随四轮小车,自主跟随无人机等作品。

由于那个时期的自平衡车的相关技术还不成熟,导致很少有自动跟随技术在平衡车上应用。

在性质上,双轮自平衡车从属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范畴,在移动载具方面,它有所占空间小、驾驶灵活、容易停车且便于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短距离的代步和应用于娱乐活动。

但由于自平衡车在交通复杂的环境下,其安全性能并不稳定,并且对驾驶者的安全防护措施比较欠缺,导致自平衡车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繁,事故损伤普遍偏重,致使现阶段很多城市都出台法令限制平衡车通行;另一方面,在平衡车跟随功能方面,小米正在成为先驱者,虽然小米平衡车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自动跟随相关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已被证明,这也将成为未来服务型机器人种类中特殊的一面。

2.绿色环保科技理念下新的成长力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竭泽而渔,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绿色、环保、高效、健康、安全必然是我们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使命的立足之本。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绝不可将利益作为追求的首要指标,必须倡导推行清洁之上的发展准则。

这个科技智能发展时代之下,特殊的底线和准则定能在可持续发展科技之路中谱写成为主篇章。

3.促进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当今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产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这也为自动化行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需求。

传统的自动控制技术现在也在向着智能化进行着升级变革,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将各种新型的科技手段在此进行应用。

在运输领域之中,京东的自动化仓库已经成为了行业领先者,其采用了很多种类的分拣机器人、自动导引运输车等智能化的先进科技;在交通领域,自动跟随无人机现已面世,当前已经有诸多团队投入到了自动化驾驶技术的研究中;在工业制造领域,自动化装置代替了大量人力的繁重作业,大幅度提升了生产开发效率;在高危电气应用中,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避免人员接触,保护人员的安全等等。

可见,智能化的研究和发展是时代发展潮流大势,人人都可以受益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这也是智能化领域进步的不竭动力。

1.2 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2001年,第一款成形的自动平衡载人车辆问世,其名为Segway HT,如图1.1所示。

其通过驾驶者自身控制重心位置的变化和摇晃扶杆实现运动的控制,在具备很强的载重能力的同时仍保证了较长的续航里程,平衡车从此成为了一种新的单人代步交通工具。

图1.1 Segway HTSegway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对平衡车方面的研究兴趣。

众多的科技创新领域人士都对这个新奇的交通工具所看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曾夸赞平衡车,称其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

2002年,此课题成为了诸多科研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当时在双轮平衡车领域出现了很多研究。

瑞士联邦工业大学Dan Piponi设计完成了一款新的双轮平衡车,将其命名为JOE,如图1.2所示。

这款双轮平衡车以DSP处理器作为为主控制单元,通过陀螺仪测量平衡车的车身姿态信息。

JOE具备自动保持平衡运行的能力,但其使用范围很窄,只能在没有起伏的平面上运行。

原型机完成后,Dan Piponi与Felix Grasser又对JOE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最高运动速度超过了5km/h,比人们正常的行走速度略快一些。

升级版的JOE是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在平衡车领域的第一次应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使其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远远强于第一代的JOE。

同年,三洋推出了FLATHRU,这是一款设计作为家庭内物品运输载具的双轮自平衡机器人,如图1.3所示。

FLATHRU的外形近似于圆筒状,其外壳内部具有一定空间,可以放置并搬运物品。

机器人通过三个陀螺仪检测姿态信息,并进行自主平衡控制。

但其同样有无法在坑洼路面运行的缺憾,并且在平坦路面它的最高运行速度也仅有0.3m/s,在负载达到最大负载量10Kg的情况下仅有60分钟左右的续航。

2009年,本田公司发布了Mobility Robot搬运机器人。

这是一款专为室内物品搬运设计的自平衡机器人。

如图1.4所示。

Mobility Robot具有自主运动的能力,能实现自动避障,可以接收命令并自动进行物品的搬运。

图1.2 JOE 图1.3 FLATHRU 图1.4 Mobility Robot 2017年,Handle问世。

这是一款具有革命性机械结构的机器人,其轮腿式运动结构设计应用了很多波士顿动力先前研发的Atlas的设计经验,Handle的出现标志着双轮自平衡机器人的研究现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准,其在复杂路况的通过性及运动性能远远超过了同期其他型号的自平衡机器人。

1.2.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都是以技术引入为主。

从产品的逆向研发开始慢慢对机器人设计领域进行探索,之后逐步进行独立的设计,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完整的系统开发才得以实现。

近年来,国内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双轮自平衡机器人的研究,在控制理论、控制算法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2003年,中国科技大学的研发人员设计制造出了一款双轮平衡车,其名为FreeMove,如图1.5所示。

FreeMove是第一部国内自主研发的双轮平衡车,这对我国平衡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1年,国内的首款面向市场的代步平衡车产品成功上市,其名为Robstep易步车,如图1.6所示。

Robstep易步车在传统的双轮平衡车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与改进,它在保持车体小巧灵活的前提下仍然实现了长距离的续航。

其设计主要用于室内行驶,是一款优良的代步工具。

2013年,纳恩博推出了Ninebot双轮载人平衡车,这是一款完全国内自主研制的双轮载人自平衡电动车。

其实物如图1.7所示。

2015年,Segway公司为小米公司设计定制了一款双轮自平衡车,名为小米九号。

如图1.8所示。

九号平衡车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已经替代了美国和日本,成为了平衡车产业新的发展中心。

2017年,九号平衡车PLUS上市,如图1.9所示。

它在九号平衡车的基础上进行了多个改进和升级,具备了无线电跟随功能。

图1.5 FreeMove 图1.6 Robstep图1.7 Ninebot 图1.8九号图1.9九号PLUS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双轮自平衡车方面的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进而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开始迈进,而平衡车的稳定性、安全性的指标也随着平衡车产业发展不断的提升,围绕着这个主题,本文对双轮平衡车的设计及自主跟随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探索。

第1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本设计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整理了平衡车的进化史及国内外平衡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学习了双轮平衡车的基本的硬件方案及软件控制方法,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第2章平衡小车的基本原理及跟随方案设计:对平衡小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学习,了解了平衡小车控制的基本方法。

基于倒立摆模型对平衡小车建模,进行了更深刻的探索,验证了平衡小车的静不稳定特性及通过PID控制算法对小车进行控制的可行性。

最终列举分析了现存的多种定位跟随技术,选取了最为适合的视觉定位技术作为实现自动跟随的技术手段。

第3章自动跟随平衡小车的硬件设计: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跟随平衡小车硬件系统,从硬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入手,逐步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研究与设计,进而设计并制作了小车的主控制板,最终将硬件电路系统安装到小车底盘上,制作完成了平衡小车的硬件系统。

第4章自动跟随平衡小车的软件设计:根据第二章验证的PID控制算法及第三章所选的OpenMV定位跟随技术及相关硬件模块,对小车的软件进行设计,重点设计了基于OpenMV单目视觉模块和AprilTag二维码的自动跟随程序和小车运动控制的三环串级PID控制算法,最终完成了软件系统的开发。

第5章自动跟随平衡小车整体测试:对已经制作完成的自动跟随平衡小车进行完整的系统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证明所研发的小车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

第6章总结与展望:对本设计进行整体的总结与概括,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个技术难点,反思了仍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系统改进和升级的设想与展望。

1.4 本章小结由以上的双轮自平衡车相关研究的资料文献,可以得知双轮自平衡车是一种新兴的小型载人交通工具,国外对双轮自平衡车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而国内在此方面研究时间较短,现阶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市面上出现的平衡车产品越来越多,平衡车在智能化方面的功能扩展与升级日趋丰富,这说明本设计的研究和创新方向是正确的。

近年来,从研究成果上来看,双轮平衡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稳步推进的阶段,虽然该领域内经常产出新的研究成果,但其多数都是停留在实验室内的测试研究阶段。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还是从科研工作者的探索和创新角度来看,在这个人们需求与科学技术都在迅速提升的时代,在平衡车领域仍值得探索与推进。

2 平衡小车的基本原理及跟随方案设计本章主要对自动跟随平衡小车的自动平衡原理进行探究和学习,并将平衡小车简化为倒立摆模型,进而对平衡车的特性及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平衡车设计的理论依据,之后对平衡小车的自动跟随设计方案进行了设计。

2.1 平衡小车的基本原理在进行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制作之前,首先应了解其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