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临床与病理
➢ 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至12% ➢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 病理上属于尿路上皮细胞肿瘤。 ➢ 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0%至90%,包括乳头状和非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 前者呈息肉状病变,后者结节状或扁平状,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境界
显变化; ➢ 结石和血块ct增强时均无强化,mri一般作为肾盂内肿
块的辅助检查方法,适用于对碘对比剂过敏者。
鉴别诊断
➢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VS
Ⅰ型
➢ 肾癌侵犯肾盂
VS
Ⅱ型
➢ 炎症性病变
VS
Ⅲ型
如结核,急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Ⅰ型:肾盂内肿块型
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
Ⅲ型:肾盂壁增厚型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与 肾盂癌Ⅰ型 鉴别
T1WI上高于腔内尿液信号,T2WI上则低于尿液信号。 ➢ 有时在T2WI上因化学位移性伪影,于膀胱壁一侧出现线状
高信号影,而在对侧膀胱壁则出现线状低信号影,易误认为 膀胱壁增厚或病变。 ➢ Gd-DTPA:T1WI增强检查,膀胱腔内尿液含对比剂而发生强 化,表现为信号增高。然而,当对比剂浓度较高达到一定程 度时呈低信号改变(由于其缩短t2值作用超过缩短t1值)。
T3b期
膀胱
外肿
块(箭
头)累
及盆
腔壁
和宫
T4期
颈
左侧髂外淋巴结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若同时发现有相邻的组织结构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则 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利于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估。
与阴性结石、血块或其他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 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内充盈缺损,但变换
体位检查,两者都有位置变化,且CT和超声检查时, 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强回 声病变,鉴别不难。 ➢ 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他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 现,鉴别困难,膀胱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 晚期有局部延伸和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他类型膀 胱肿瘤鉴别。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泌尿系统-7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泌尿系统)A型题1、肾上腺疾患最佳的检查方法是:A、腹部平片;B、静脉肾盂造影;C、腹膜后充气造影;D、肾动脉造影;E、体层摄影。
2、肾实质与肾盂之间的间隙称为:A、肾门;B、肾窦;C、肾皮质;D、肾柱;E、肾乳突。
3、肾盂、肾盏正常排空的时间是:A、7~15分钟;B、2~7分钟;C、10~30分钟;D、30~60分钟;E、60~120分钟。
4、X线平片已确诊为肾角形结石,进一步检查哪项最需要:A、肾功能检查;B、尿细菌培养;C、心电图;D、排泄性或逆行肾盂造影;E、肾图。
5、肾结石发生尿路梗阻时(肾功能损害)。
结石生长速度是:A、变快;B、变慢;C、消失;D、停止生长;E、中速。
6、逆行肾盂造影对诊断可疑输尿管阴性结石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导管插入输尿管时可触及结石;B、结石可使导管前进受阻;C、阴影与导管前后位,左右斜位均在一条线上;D、结石的刺激可引起局部输尿管痉挛,导管不能接近结石,相距1~2厘米;E、导管并不受阻,可顺利通过,可否定有结石存在。
7、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哪项检查方法是错误的:A、尿路平片;B、膀胱镜检;C、排泄性尿路造影;D、逆行肾盂造影;E、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
8、尿频尿急一年,尿白细胞,红细胞少量,尿细菌培养阴性,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左肾区、肾小盏扩张及虫蚀样边缘不整,右肾结水,膀胱呈球形改变,应考虑:A、晚期肾盂肾炎;B、左肾结核;C、右肾结核;D、左肾结核并发膀胱挛缩,对侧肾积水;E、肾肿瘤。
9、肾周围脓肿X线表现哪些是错误的:A、透视下患侧膈肌位置升高,活动度受限;B、平片上患侧腰大肌模糊不清,脊柱侧弯,凹面向患侧;C、患侧肾影增大,轮廓不清;肾盂肾盏可向外,上下及前方移动;D、患侧肾的两极可见到弧形钙化影;E、连续快速呼吸时照片,患侧肾固定,影像清晰,对侧肾影模糊。
10、肾恶性肿瘤中最多见于:A、肾盂移行细胞癌;B、肾腺癌;C、肾盂磷状细胞癌;D、肾淋巴肉瘤;E、肾血管瘤。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黎蕾; 冯凯; 邓银良; 刘国保; 华余强; 童进; 钟兴【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4页(P92-94,封2)【关键词】膀胱; 非上皮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黎蕾; 冯凯; 邓银良; 刘国保; 华余强; 童进; 钟兴【作者单位】解放军184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西鹰潭 3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 R445.3膀胱肿瘤约95%来源于膀胱上皮,以膀胱移行细胞癌最多见;仅少数肿瘤起源于膀胱间叶组织,包括:肌肉、血管、淋巴、神经及胎生组织等,统称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占所有膀胱肿瘤的比例不足5%,相关文献,尤其是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
笔者搜集本院2000年1月~2016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患者中,包括平滑肌瘤3例,男1例、女2例,年龄26~42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男,62岁;副神经节细胞瘤2例,均为女性,年龄60、52岁;神经内分泌癌2例,男、女各1例,年龄80、53岁。
主要临床症状: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表现为排尿困难伴血尿,1例神经内分泌癌及副神经节细胞瘤表现为血尿外,余各例均为体检发现。
1.2 检查方法 8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前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50mA,层厚/层距=10mm。
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范围自肝门至耻骨联合水平),再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以2.0~3.0ml/s流速,1.5~2.0ml/kg用量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优维显(300mgI/ml),行CT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40s(动脉期)、54~60s(门脉期)、5~10min(延迟期)时嘱患者屏气,重复上述平扫的范围。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是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90%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占2%-3%[2]。
移行细胞癌多呈乳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其还可向外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3]。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4], 在75岁以上男性死因中居第5位[5]。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约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6]。
浸润癌晚期或脐尿管癌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膀胱癌的CT影像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
其形态的多样性是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的。
肿瘤向壁外生长时,出现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腹壁、盆腔、肠道、输尿管、精囊、前列腺及宫旁组织等。
当出现转移灶时,常见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是其直径>1.5cm。
CT检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以及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肝及肾上腺有无转移。
MRI检查:由于肿瘤的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膀胱腔内尿液,也不同于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因而易于发现膀胱癌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也易于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所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此外,还能发现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膀胱镜检查已发现的膀胱癌。
MRI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盆腔脏器与肿瘤的关系、膀胱癌引起上尿路积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增强MRI检查还能确定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10 泌尿系统3--膀胱

异常影像表现
USG:腔内异常回声、壁厚度异常、外形异常等 CT:
腔内异常密度:结石、血块等(可随体位移动 、无增强,与肿瘤鉴别)
形态异常 壁异常增厚:
弥漫性:炎性或慢性尿路梗阻引起的膀胱挛缩,充 盈良好时壁厚大于5mm(充盈1mm,排空后3mm)
局限性:肿瘤、息肉
wai潞河医院放射科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 --膀胱
潞河医院放射科 李艳翠
810703209@
主要内容
检查方法与正常解剖 异常表现 常见疾病诊断
潞河医院放射科
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
X线平片:仅用于膀胱阳性结石 膀胱造影:静脉性、逆行性
单纯逆行性膀胱造影少用,多位IVP时延迟摄膀 胱片
可分别摄仰卧、俯卧位片,观察后壁、前壁情 况
膀胱癌
【临床与病理】 多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癌和腺癌。 移行细胞癌呈乳头状生长,故称乳头状癌,自
膀胱壁突向腔内,常侵犯肌层,部分肿瘤呈浸 润生长,造成膀胱壁增厚,膀胱癌易发生在膀 胱三角区和两侧,少数肿瘤有钙化,局部侵犯 和远处转移 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
潞河医院放射科
膀胱癌
潞河医院放射科
慢性膀胱炎
CT: 壁均匀厚、强化不明显,腔小
USG: 壁均匀增厚,腔容积变小
MRI: 增厚膀胱壁T2WI上信号较低(纤维丰富) 强化不明显
潞河医院放射科
潞河医院放射科
膀胱憩室
多为后天性,常见于小尿路梗阻者
为膀胱壁局限膨出,常多发,可继发感染、结石
造影:突出于膀胱轮廓的囊袋状结构,边缘一般光 整
异常影像表现
膀胱造影异常表现 充盈缺损:膀胱腔内对比剂不充盈区(结节、 菜花状),可见于肿瘤、血块、息肉、结石、 增大的前列腺压迫 外形不规则:如膀胱腔缩小、边缘锯齿状改变 、囊袋状凸出,见于膀胱挛缩、假性憩室、憩 室等 对比剂返流:逆行造影时造影剂进入输尿管, 见于先天异常、神经源性膀胱、感染、尿道梗 阻等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MRI表现
表现类似CT所见,肿瘤常较大,在T1WI和 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 增强检查可显示明显受压变薄的肾实质发 生强化并围绕在肿瘤的周围。
60
右肾母细胞瘤
女性,3岁。 MRI T2WI(B)平扫示右肾 上极有一直径5.0cm高信号 区,内部散在不规则的更高 信号区,与肾实质分界呈线 样低信号。 T1WI(A、C)肿瘤 呈不均匀低信号, 伴不规则高信号区。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A)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B)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泌尿系肿瘤(二)
(Urinary Calculu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1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肾盂肿瘤一般包括肾盂癌和乳头状瘤,肾盂癌源 于肾盂及肾盏上皮细胞,占全部恶性肾肿瘤的8 %。病理分三种:移行细胞癌、鳞癌及腺癌。 移行细胞癌(占80%以上)包括:乳头状(息肉状病 变)、非乳头状(结节状或扁平状);常为多发性, 往往有同侧输尿管及膀胱受累。 肾盂癌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4:1,多见4070岁。 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血尿、腹部肿块及腰酸痛。
61
16排 CT不同截面显像
矢状位
冠状位
62
16排 CT三维重建
63
肾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2年 生存率可达 60~94%。 2~3年无复发 可认为临床治 愈。
64
鉴别诊断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一、病理学检查1.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2.病理活检:通过手术或膀胱镜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等。
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膀胱壁的厚度、周围淋巴结的情况以及肝、肾等器官是否有转移。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情况。
增强CT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和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对肿瘤形态的分辨率和判断是否侵犯其他器官。
三、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指标,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2.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特定的肿瘤标记物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常用的尿肿瘤标记物包括BLC(膀胱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等。
四、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

版 社 .2000:96. (收 稿 日期 :2006一II-28)
本 。
膀 胱 肿 瘤 的超 声诊 断
梁先 兰,李 镔
(阳泉市第三人 民医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 声诊断 ;病 理证 实 [中国分 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671-5098(2007)03-0297-02
差 不显 著 ,因此其胸部摄影 条件 可 固定在 6O kV,照片质 量大 锉伤 。危 重和全身麻醉 的患儿 ,常用气管 内插 管 ,我们 可以利 大提高,为诊断提供了丰富信息,为临床的诊治赢得了时间。 用调谐处 理和非鲜明蒙 片技术 ,可以清 晰地 显示上 呼吸道 解
利用 CR系统后处 理功能 ,达 到 自动调节 影像 的最 佳效果 ,从 剖狭 窄和生理 性狭窄 ,也 可显 示气 管插管 的位 置。 总之 ,CR 而获得 一张尚质量的照片 ,同时 由于 CR系统数 字化 的图像 , 系统 的应用对 儿科呼吸 系统摄 影有 明显 的改善 ,既 降低 了摄
可以通 过网络传输 ,使 临床 医生及时 的获得图像信息 ,为临床 诊 治赢 得了时间。充分利用 CR系统后处理 功能 :调谐处 理 , 通过鉴定 改变非 线性转换 曲线来 改变 影像对 比度 ;空 间频率
影技 术的要求 ,又能及 时 的为患 儿的诊 治提供 一 张高含 量高 质量 的照片 ,同时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 了辐射剂量 ,保护了患儿 的健 康。
参考文 献: [1] 袁仁松 ,王骏 ,肖永鑫.屏胶组合 密着状 态试验 的研 究[J].中华
放射学杂志 ,1995,29(5):303—304. [2] 祁 吉,高野正雄,计算机 X线摄 影[M].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
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
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
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
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
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
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
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
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
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
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2.2.1非浸润型膀胱肿瘤(T0、T1)肿瘤基底部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窄,可见纤细的瘤蒂,膀胱粘膜光滑,各层次连续性好。
2.2.2浸润型膀胱肿瘤(T2、T3)病变侵犯至膀胱浅、深层肌层及更深组织。
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宽大,肿瘤周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粘膜回声紊乱并有回声中断现象。
2.2.3侵犯至膀胱壁外及远处转移型膀胱肿瘤(T4)超声表现除膀胱壁高回声中断外,病变与周围组织或脏器不易区分,呈不规则的中低回声。
肝脏、腹腔淋巴结等处可见实性占位病变。
膀胱肿瘤超声检出率和声像图分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仪器的分辨力和超声扫查技术方法的影响。
有时,肿瘤直径小于5mm可能被漏检。
位于膀胱前壁的肿瘤可能由于经腹壁扫查产生的伪像(混响)而受到限制,改用5~7MHz近场聚焦探头,或采用经尿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能有帮助。
彩色多普勒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二维超声的敏感性,一般在瘤体内或癌肿浸润的部位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3 鉴别诊断
3.1良性前列腺增生增生明显的前列腺可突入膀胱,横断时易误认为膀胱肿瘤。
注意
显示尿道内口图像,采用纵断面和全面检查有助于鉴别。
3.2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膀胱内血块在改变病人体位时,血块常有较大幅度移动,与
膀胱壁不相连。
彩色超声检查膀胱内血凝块不显示彩色血流。
膀胱结石具典型强回声和声影,一般容易区别。
3.3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结节型与膀胱肿瘤声像图极相似,前者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累及肌层,不影响输尿管出口。
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显示血流,而膀
胱癌即使较小的瘤体,其基底部常显示点状彩色信号,中等以上肿瘤除基底部外,在瘤体内
也有彩色血流信号出现。
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仍有赖于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3.4膀胱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二维超声很像基底宽的膀胱肿瘤,但月经期前后声像图有
变化;彩色血流图检查在肿块内无血流信号。
4 临床价值
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直径lmm的膀胱肿瘤并可进行活检,此为超声检查所不及。
但是,在无创性筛选手段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膀胱肿瘤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
对于直径大于
0.5cm的肿物,检出率高达90%以上,还有助于膀胱肿瘤的分期。
CT检查对本病诊断与分期和超声内镜相似,总的衡量未必比经尿道超声更为优越。
对
于小病变和位置隐蔽者以及术后随诊中的早期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一定难度,不及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肿瘤病理性质的确定仍需依靠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参考文献
[1]姚德惠.膀胱肿瘤的CT鉴别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1):29-31.
[2]吴春芳,王小羽,马有弘,等.膀胱肿块的CT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
8:762.
[3]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41-1272.6.
[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