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磷酸化1

合集下载

磷酸化蛋白组学流程

磷酸化蛋白组学流程

磷酸化蛋白组学流程引言:蛋白质是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和信号传导。

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通过磷酸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网络。

磷酸化蛋白组学是研究细胞中磷酸化蛋白质的全面分析方法,本文将为您介绍磷酸化蛋白组学的流程。

1. 样品制备:磷酸化蛋白组学的第一步是样品制备。

样品可以是细胞培养物、组织切片或体液等。

首先,将样品裂解,释放蛋白质。

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去除细胞碎片和其他杂质,得到纯净的蛋白质提取物。

为了保持蛋白质的活性和磷酸化状态,需在低温和无酶条件下进行样品制备。

2. 蛋白质消化:蛋白质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为了更好地分析磷酸化蛋白质,需要将蛋白质进行消化。

常用的消化酶是胰蛋白酶,它可以将蛋白质水解为短肽段。

消化酶的选择和消化时间需要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要求进行优化。

3. 磷酸化肽的富集:为了富集磷酸化肽,可以使用磷酸化特异性抗体、亲和层析柱或磷酸化肽诱捕剂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选择性地富集磷酸化肽,减少非磷酸化肽的干扰。

富集后的磷酸化肽可以通过洗脱等步骤得到。

4. 质谱分析:富集后的磷酸化肽需要进行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是磷酸化蛋白组学的核心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磷酸化肽。

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等。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获得磷酸化肽的质量和序列信息。

5. 数据分析:质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磷酸化蛋白组学的最后一步。

首先,需要将质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峰提取和去噪等步骤。

然后,根据质谱数据鉴定磷酸化肽,并确定它们的定量信息。

最后,可以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磷酸化肽进行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分析。

结论:磷酸化蛋白组学是研究细胞中磷酸化蛋白质的重要方法,可以揭示细胞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机制。

通过样品制备、蛋白质消化、磷酸化肽的富集、质谱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步骤,可以获得磷酸化蛋白质的全面信息。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传递机制,它可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将从可逆磷酸化的定义、机制、调节和生理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可逆磷酸化是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两个过程相互平衡的一种磷酸化修饰方式。

磷酸化是指通过激酶将磷酸基团(PO4)3-转移至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如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等。

而去磷酸化则是指通过磷酸酯酶将磷酸基团从蛋白质上去除的过程。

可逆磷酸化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激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调节来维持。

可逆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电荷、构象和亲水性等性质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磷酸化可以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从而影响其与其他蛋白质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此外,磷酸化还可以改变蛋白质的亲水性,从而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功能。

可逆磷酸化的调节是通过激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调节来实现的。

激酶可以将磷酸基团转移至蛋白质上,从而引起磷酸化修饰。

而磷酸酯酶则可以将磷酸基团从蛋白质上去除,从而实现去磷酸化修饰。

激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细胞内信号通路、蛋白质互作和环境因素等。

可逆磷酸化在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例如,可逆磷酸化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此外,可逆磷酸化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传递机制,它可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可逆磷酸化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激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调节来维持。

可逆磷酸化在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因此对其机制和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什么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什么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什么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为什么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很重要?DNA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才能在体内发挥作用,而这些蛋白质中的大多数通常需要化学修饰才能发挥作用,即翻译后修饰(PTM)。

翻译后修饰是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加入特定的氨基酸或改变特定的化学官能团,从而改变蛋白质结构的过程。

目前已发现三百多种潜在的PTM类型,同一个蛋白具有多个不同修饰位点,有利于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

什么是磷酸化修饰?在众多PTM类型中,磷酸化修饰约占所有蛋白质的三分之一,是最普遍的修饰类型之一。

它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转录、代谢过程以及病原微生物适应能力的调节等。

因此,不同细胞的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不同,特定部位的磷酸化水平可能从不到1%到90%以上。

磷酸化的过程是在激酶的催化下,将三磷酸腺苷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上,然后三磷酸腺苷变成二磷酸腺苷。

对于大多数蛋白质来说,磷酸化修饰是一种可逆的瞬时修饰。

当蛋白质的某个部位帮助蛋白质完成任务时,蛋白质就会在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去磷酸化,就像蛋白质功能的一种“开关”,少量的磷酸化就是永久性的修饰。

多种氨基酸残基均可发生磷酸化修饰,可分为四类:1.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羟脯氨酸的羟基残基发生O-磷酸化;2.酸、赖氨酸残基上的组氨酸N-磷酸化;3.半胱氨酸残基的S-磷酸化;4.天冬氨酸、谷氨酸残基的酰基磷酸化。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应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对磷酸化蛋白质的综合分析,包括磷酸化的鉴定、定位和定量。

药物。

利用质谱法已经在人类细胞中识别出超过10万种不同的磷酸化修饰,这些修饰可能会影响每种蛋白质的功能。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重要生物标记物的磷酸化在肺癌、皮肤癌、慢性髓系白血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中调节失调。

例如2019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利用磷酸化蛋白结合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全基因组测序寻找早期肝癌的新治疗靶点。

磷酸化蛋白质组如何鉴定

磷酸化蛋白质组如何鉴定

磷酸化蛋白质组如何鉴定磷酸化蛋白质(Phosphorylated protein)是指在特定氨基酸残基上附加了一个磷酸基团(PO4)的蛋白质。

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可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而控制细胞的信号转导、代谢和增殖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组对于理解蛋白质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方法。

一、质谱法质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方法之一,主要分为两种:质谱分析前磷酸化富集和质谱分析后磷酸化识别。

1.质谱分析前磷酸化富集质谱分析前磷酸化富集主要包括亲和富集、非亲和富集和凝胶富集等。

亲和富集是利用特定亲和剂与磷酸化蛋白质结合,然后用洗脱剂将磷酸化蛋白质洗脱出来进行质谱分析。

常用的亲和剂有磷酸化特异性抗体、磷酸化结合结构域和亲和岛等。

非亲和富集是利用质谱分析前的蛋白质化学改变,如巯基化、新生代谢标记等来增加磷酸化蛋白质的质谱分析信号,进而富集磷酸化蛋白质。

凝胶富集是将细胞提取物先进行电泳分离,然后使用聚焦法将不同等电点区域的蛋白质提取,再进行质谱分析。

2.质谱分析后磷酸化识别质谱分析后磷酸化识别主要通过质谱数据分析软件来鉴定磷酸化位点。

质谱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肽段质谱法、质谱配对法和磷酸化肽酶法等。

其中,肽段质谱法是将蛋白质经酶切分解成肽段后进行质谱分析,通过质谱数据分析鉴定磷酸化位点;质谱配对法是对酶切后的肽段进行残基识别和质谱数据匹配,进而确定磷酸化位点;磷酸化肽酶法是酶切肽段后通过特定的肽酶去除非磷酸化肽段,进而富集磷酸化肽段进行质谱分析。

二、免疫化学检测法免疫化学检测法是利用抗体与磷酸化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并使用标记物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化学检测方法有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等。

1.免疫印迹免疫印迹是利用抗体与磷酸化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然后使用辅助抗体与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学反应或化学发光的方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存在。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199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简介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199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简介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199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简介蛋白质可逆磷酸化——199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简介一、简介1992年,三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磷酸化领域做出的创新性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这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它在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控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二、蛋白质可逆磷酸化的概念蛋白质的功能和活性常常受其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其中,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它能够调控蛋白质的构象和功能。

磷酸化通常发生在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常见的磷酸化位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

与传统的磷酸化不同的是,可逆磷酸化是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两种相反的过程在细胞中动态平衡的现象。

这一过程通常由磷酸化酶和去磷酸化酶共同调控,形成一个精密的调控网络。

三、蛋白质可逆磷酸化的生物学功能1. 信号传导调控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细胞信号传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许多细胞外信号物质,如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诱导体,能够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开启或关闭细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2. 代谢调控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还在细胞代谢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磷酸酯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调控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平衡和调节。

3. 疾病发生与治疗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失衡有关。

癌症细胞常常存在着异常的蛋白质磷酸化水平,这导致了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抗凋亡特性。

针对蛋白质磷酸化酶和去磷酸化酶的药物研发成为了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策略。

四、对蛋白质可逆磷酸化的个人理解我对蛋白质可逆磷酸化的研究和理解,主要集中在其在信号传导调控方面。

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生物学过程对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精密调控和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还为我们理解和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战略。

蛋白磷酸化方法

蛋白磷酸化方法

蛋白质磷酸化对于许多生物现象的引发是很必要的,包括细胞生长、增殖、泛素(ubiquitin)介导的蛋白降解等过程。

特别是酪氨酸磷酸化,作为细胞信号转导和酶活性调控的一种主要方式,通常通过引发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介导生长因子、荷尔蒙和细胞因子等对细胞膜上受体的信号调控。

然而,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的所有磷酸化修饰中所占的比例却非常低。

大概10%的细胞蛋白会受到磷酸化共价修饰,但每100次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中仅有1次酪氨酸基团的修饰。

与大部分细胞中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水平相比,酪氨酸磷酸化的水平估计要低2000倍。

正是由于细胞中酪氨酸磷酸化的水平相当低,才能保证细胞在内外信号的刺激下,作出灵敏的反应,所以研究酪氨酸的磷酸化对于细胞信号的调控和许多重要生物现象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对发生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的识别及磷酸化位点的鉴定对揭示细胞过程的调控和药物的作用位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蛋白质磷酸化的相关方法:磷酸化Western Blot对于信号转导科研来说,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的出现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

在没有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之前,蛋白质和酶的酪氨酸磷酸化只能通过非常危险的并且很费时的放射性实验来检测。

而利用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则可以通过Western Blot或其它免疫学方法轻松地检测到磷酸化信号。

常规的检测方法包括:用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在Western Blot上检测内源或外源表达的磷酸化蛋白。

如果目标蛋白的含量较低,也可利用免疫沉淀的方法先富集发生磷酸化的酪氨酸蛋白,再检测目标蛋白的水平。

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也常用于检测在不同处理的条件下,细胞内总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情况,作为许多细胞生物现象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都知道如果需要检测某一个目标蛋白的某一特定位点的磷酸化状态,可以选用该蛋白特定位点的磷酸化特异性抗体。

但由于我们研究的通常是新的磷酸化位点,或者这些蛋白特定位点的磷酸化抗体效果不够好,我们不得不自己制备磷酸化抗体。

质谱检测磷酸化:解析细胞信号调控的关键修饰方式

质谱检测磷酸化:解析细胞信号调控的关键修饰方式

质谱检测磷酸化:解析细胞信号调控的关键修饰方式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通过在蛋白质上添加磷酸基团来调控细胞中的信号传导和生理功能。

随着生物制品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质谱检测磷酸化成为研究细胞信号调控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质谱检测磷酸化的原理和方法,并着重探讨质谱检测磷酸化如何解析细胞信号调控的关键修饰方式,并阐述其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

1.质谱检测磷酸化的原理和方法。

质谱检测磷酸化是一种基于质谱技术的磷酸化修饰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质谱仪器对样品中的磷酸化肽段进行分析和鉴定。

常用的质谱方法包括质子化室温电喷雾质谱(ESI-MS)和磷酸化诱导开裂(CID)等。

这些方法可以定量测量磷酸化肽段的丰度,从而揭示细胞中磷酸化修饰的动态变化。

2.质谱检测磷酸化解析细胞信号调控的关键修饰方式。

磷酸化修饰在细胞信号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质谱检测磷酸化,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不同蛋白质中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和水平的变化,进而揭示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质谱检测磷酸化揭示了肿瘤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动态,有助于理解癌症发展的机制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3.质谱检测磷酸化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

质谱检测磷酸化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

其次,质谱检测磷酸化可以作为筛选和评估药物靶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药物开发的进展。

最后,质谱检测磷酸化还可以用于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

4.结论。

质谱检测磷酸化在解析细胞信号调控的关键修饰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磷酸化修饰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并为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未来,质谱检测磷酸化将继续在生物制品蛋白质组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医学研究和药物创新。

图1。

蛋白质磷酸化

蛋白质磷酸化
2,166个酪氨酸位点、13,320个丝氨酸位 点及2,766个苏氨酸位点。
26
(续表) PhosphoSitePlusTM PHOSPHONET
/ homeAction.do
该数据库是PhosphoSite的新版,它是 基于网络的数据库,主要收集的是蛋白
该数据库是磷酸化位点的三维结构数据 库,储存了来自phospho.ELM 数据库 的信息,在结构和氨基酸残基水平的信 息非常丰富。
/ PPEP/
该数据库是由10类磷酸化蛋白结合域 (PPBD)介导的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 用数据库。
27
生命奥秘
残基水平
cSNP 蛋白质 数据库 dbSNP和蛋白质 数据库
表4 预测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磷酸化位点的工具
数据库名称 NetPhos 2.0 CRP[63]
DISPHOS 1.3 NetPhosYeast 1.0 NetPhosBac 1.0
网址
http://www.cbs.dtu.dk/ services/NetPhos/
生命奥秘
3.3.2 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
15N标记法(15N labeling)是Oda等人最早提出的一种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它是在培养基中分别掺入 14N和15N来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的一种方法。虽然该方法非常适用于追踪单个磷酸化位点的动力学变化,但它 仅限于分析那些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蛋白质。SILAC(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 in cellculture) 技术[25]出现以后,很快取代了15N标记法。SILAC技术,即细胞培养过程中氨基酸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具有显 著的优点(表2),因而迅速获得认可并在国际著名实验室中广泛使用。已经使用过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 有精氨酸(Arg)、赖氨酸(Lys)、酪氨酸(Tyr)和亮氨酸(Leu)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蛋白质磷酸化
摘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几乎在所有的蛋白质上都会发生,被修饰后的蛋白质功能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而蛋白质磷酸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参与和调控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命活动。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蛋白质磷酸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磷酸化的主要知识,主要类型与功能,以及研究蛋白质磷酸化的主要目的,最后简单了提到了预测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方法。

关键词:蛋白质修饰;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位点预测
随着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后基因时代,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

蛋白质组研究的开展不仅是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蛋白质研究注重研究单一蛋白质,而蛋白质组学注重研究参与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的所有的蛋白质种类及其与周围环境(分子)的关系。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1)蛋白质鉴定;(2)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3)蛋白质结构研究;(4)蛋白质细胞内定位及功能确定;(5)发现药物靶分子及制药等。

早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指蛋白质的表达模式,随着学科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充。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和巨大挑战。

所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指的是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和折叠过程后再多肽链上发生的共价反应,使蛋白质质量发生改变并且赋予蛋白质各种功能。

一、蛋白质磷酸化的概述
蛋白质的磷酸化反应是指通过酶促反应把磷酸基团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上的过程,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普遍的调节方式,在细胞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已经发现在人体内有多达2000个左右的蛋白质激酶和1000个左右的蛋白质磷酸酶基因。

蛋白质的磷酸化是指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ATP或GTP上γ位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过程,其逆转过程是由蛋白质磷酸酶催化的,称为蛋白质脱磷酸化。

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共价修饰方式之一。

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可逆过程,受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协同作用控制.酶蛋白的磷
酸化是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由ATP提供磷酸基及能量完成的,而去磷酸化则是由磷蛋白磷酸酶催化的水解反应。

由蛋白激酶和蛋白质磷酸酯酶所催化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过程,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且重要的调节方式,控制着众多的生理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学过程。

细胞的生长发育、周期调控、基因表达、蛋白合成以及神经功能、肌肉收缩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特异性磷酸化。

许多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还涉及由多个蛋白激酶所催化的磷酸化级联反应。

通常蛋白激酶催化ATP或GTP的γ-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促使底物蛋白发生磷酸化。

此外,底物蛋白的组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上也可能发生可逆磷酸化。

同时,在所有有核生物中,细胞周期中G1/S期和G2/M期的转换均受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CDK)的调节。

磷酸化作用也控制着分化和发育,如果蝇视网膜的R7细胞和秀丽新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阴门发育受控于受体蛋白激酶和胞内蛋白激酶。

最后,新陈代谢受磷酸化作用的调节控制,尤其是葡萄糖和糖元的相互转换及葡萄糖的转运的代谢作用。

因而,形形色色的生物学家为了弄清楚他们最感兴趣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调控和功能,他们常常不约而同,有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必须蛋白质的磷酸化。

二、蛋白质磷酸化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根据磷酸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可将磷酸化蛋白质分为4类,即O-磷酸盐、N-磷酸盐、酰基磷酸盐和S-磷酸盐。

O-磷酸盐是通过羟基氨基酸的磷酸化形成的,如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磷酸化;N-磷酸盐是通过精氨酸、赖氨酸或组氨酸的磷酸化形成的;酰基磷酸盐是通过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磷酸化形成的;而S-磷酸盐则通过半胱氨酸磷酸化形成。

蛋白质磷酸化具有以下功能:(1)磷酸化参与酶作用机制,在此过程磷酸化为反应中间产物(多为S- 或N-磷酸盐),如在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依赖的磷酸转移酶系统(PTR)中的组氨酸蛋白激酶(HPr);(2)磷酸化介导蛋白活性,蛋白分子通过蛋白激酶发生磷酸化,如蛋白激酶A(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或不同的受体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残基);(3)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的磷酸化在细菌去化反应的感觉性传导中发生解离。

三、研究蛋白质磷酸化的主要目的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就是对生物体参与生命过程中某种活动的所有磷酸化蛋白质进
行研究的学科,鉴于它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蛋白质磷酸化研究有三个主要目的:
第一,对位于某一特定状态下细胞内磷酸化蛋白质的序列及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定位;第二,鉴定与磷酸化过程有关的激酶;第三,分析所观察到的磷酸化现象对功能的影响。

其中,第一个目的是磷酸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基础。

翻译后修饰的研究,尤其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翻译后修饰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还对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极大地保证。

找到非正常细胞中变异的分子靶点,有利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翻译后修饰过程控制。

理解调控翻译后修饰过程因素,有利于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细胞过程和蛋白质网络的功能,最终指导针对分子的更准确的药物控制。

可以预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模拟物在蛋白疗法中将是新的热点。

所有这些研究都要建立在磷酸化蛋白质鉴定的基础之上,磷酸化蛋白质生物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将会给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成为推动其大规模开展的有力武器。

四、关于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预测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与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的,尤其是磷酸化修饰。

在分子生物学早期,通常蛋白质功能在得知蛋白质序列之前被研究出来。

为了研究蛋白质如何发挥功能,要考虑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表面哪个位置是活跃的,容易与某种催化剂反应与其他蛋白质相结合,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发挥功能。

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就是序列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与基因编码蛋白质领域研究的出现与成熟,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量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现了囊括迄今为止已知的蛋白质序列的数据库。

由于蛋白质的功能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所以对蛋白质序列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磷酸化蛋白质序列及其修饰点的鉴定和研究同样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

因此对磷酸化位点的预测和发现也成为生物信息学问题的焦点之一。

磷酸化修饰与多种复杂因素相关,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虽然它通常发生在氨基酸S、T、Y上,但并不是蛋白质中出现的所有S T Y都会发生修饰,加之磷酸化过程本身是动态可逆的,导致磷酸化蛋白质鉴定困难重重。

不过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就是有些工具测不出好的结果(比如使用工序列连配工具BLASTH或FASTA等),近年,发展的高效预测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的算法有基于保守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以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 ector Machine , SVM)等多种方法,其中SVM获得了最高的预测精度,以后的研究应该会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精度,现在要预测蛋白质磷酸化位点还有最新版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注释数据库Phospho. ELM6.0,该数据库收集了实验校验的3674个真核蛋白质的13613个磷酸化位点,分别为丝氨酸9919个,苏氨酸1890个和酪氨酸1804个位点。

此数据库为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预测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此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张颖,罗辽复,吕军。

使用多样性增量预测磷酸化位点。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报) 2008年1月
[2] 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编著。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

[3] 蔡津津。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与规则抽取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

[4] 姜铮,王芳,何湘等。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
控制研究所。

2009年3月
[5] 赵凌志,刘颖等。

Weighted SVM在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
软件学院。

2006年
[6] 白海燕,吕军,张颖等。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识别。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2011
年2月
[7] Koenig M ,Grade N. Highly specific prediction of phosphorylation sites
in proteins[J], Bioinformatics,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