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课堂提问案例分析.doc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技巧

注 重听取学生看法 和批判性 思考 的问题 。真正 有价 值的 问题
是教 师和学生都 想探 讨的 问题 。用 真实的 问题 来建构知 识的
质 量 ,还 要 善 于 运 用 问题 来 沟 通 不 同主 体 之 间 的 知 识 建 构 。
4课堂提 问应注意 的问题
好 的 课 堂 提 问应 该 具 有 以下 几 个 特 点 。
2 )学生 回答类 型。① 思考型 ,要求 学生必 须推理 得 出
结 论 或 运 用 某 些 生 物 学 原 理 定 律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得 出结 论 。
②记 忆型,要求学 生从记忆 中或从 阅读 材料 中搜 寻事 实性答 案 。③选择 型,只要求学生作 出 “ ”与 “ 是 否”的 回答 ,或
普 遍不足 。有些 教积 极 思 考 的 问题 ,但 是 由 于 师 生 地 位 不 平 等 、教 学 时 间 分 配 不合 理 等 原 因 ,学 生 无 法 完 成 思 考 或 无法 充 分 讨 论 。 5 )教 师 所 提 问题 具 有 高 思 维 含 量 的 较 少 , 相 反 , 带 有 简 单 测 试 目的 的 多 。
堂纪律 的学生回答 ,还有 一些 问题是教师 先叫起一 个学生后
再 提 出 问题 , 让 该 学 生 回 答 。 4 教 师 提 出 问题 后 , 给 学 生 思 考 、 讨 论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2 提 问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 , ) 更确切 地说, 是使学生 “ 处 于思考状 态 ”, “ 中精神 ”或 “ 中注 意力 ”。有 效提 问 集 集 可 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欲望,表 达学生 自己的想法 。 3 )提 问能够引导学生进入 “ 习瞬 间的问题 ”, “ 学 这些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老师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问的方式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1.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来进行回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你认为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进化成许多不同的种类?”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而封闭性问题是指只有一个明确答案的问题,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DNA的全称是什么?”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检验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提问的层次和深度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层次和深度来调整提问的难度。
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基础知识点;然后逐渐提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种层次渐进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联性问题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连贯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在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可以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如此之多?”、“进化是怎样发生的?”、“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
4. 创新性问题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的前沿问题和未解之谜。
“你认为生物科学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你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思维。
老师在提问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不能提出过于复杂和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回答。
应用课堂提问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

除有 的教 师一节课 几乎没有 提 问, 有 的教师 其提 问过 多, 几乎把“ 满 堂灌 ” 变 成 了“ 满堂 问”, 使 学 生应 接不 暇, 没有思 考的余 地 , 结果则影响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
课 堂提 问是 教师根据教学 内容 的 目的要求 , 以提 出问题 的形式 , 通过师 生相互 作用 , 检查学 习 、 促 进思 维、 巩 固知识 、 运用知识进而实现教学 目标 的一种教学
行 为和方 式。课 堂提 问模 式一般 涉及 “ 师 一生 ” 、 “ 生
一
展, 有 的教师过度 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 的制作 和运 用 ,
学习的进程 , 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 , 教给学生 自己思
考问题、 解决问题 的方 法 , “ 授人 以渔 ” , 而不是 单纯地
“ 授人以鱼” 。 l 生物学课堂提 问中常见的问题 1 . 1 盲 目随意提 问, 不能抓 住时机 随着 多媒体 的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照教学挂 图和 大屏幕投 影 , 都 清楚地 看到 图 中只是
精子 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这样 的提 问往 往流于对概念
的简单复述 , 不利于对学 生的思 维启迪 , 更谈 不上 建立 情境来激发学生 的创造性思 维 , 是没有任何价值 的。
助学生 回忆 、 巩 固、 加深已学过 的知识 。 5 . 2 插 图的质 量仍要提 高 虽然我 国生物学 教材 中 插 图的数量有所 提高 , 但 清晰度 以及表 现形式 还是很 单一 , 大多是模式 图 、 示 意图等 , 没有 生动 有趣 的漫 画
对生物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与研究

( 一) 课 堂提 问的 功能
1 . 有助于激发兴趣并导 入课题。教 师在上课 时若能提 出生动有趣 并有助 于学生 自主学习 的问 题, 则能 激发 学生 学 习 的兴 趣 并 顺 利导 人 新 课 。 如 在授“ 染 色体变异 ” 时, 提出“ 为什 么香蕉 没有 籽? 无 子西 瓜是 怎么 培 养 的 ? ” 两 个 问题 , 既 激 起 了学 生
特 色 课 堂
对生物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与研究
龙岩 市永定 区坎 市 中学 李桂和 游菊 霞
课 堂 提问是 课 堂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有 效 的 课 堂 提 问能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燃 起 学 生 主动 探
究 的热情 , 从 而极 大地提 升课 堂 教 学质 量 。
・
学习的兴趣 , 又使学生很快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 2 . 有助于实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有效提 问可 以激 发学 生 的参 与欲望 , 表 达学 生 自己的想法 , 真正 实现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如 在 讲 授 “ A T P的 主 要 来 源一 细胞 呼 吸” 时, 可提 出“ 把苹果放进箱子 中, 几 天后为什么会有一 股香香 的酒 味? ” 从学生熟悉 的 事物 出发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欲 , 从而实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 。 3 . 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思维 能力。课 堂提问具 有 发展 学生 智 力 的价 值 , 有 利于 引导 学生思 考 问题 、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 教 师在 “ 检 测生 物组 织 中 的糖 类 、 脂 肪 和 蛋 白质 ” 的 分组 实验教 学 中 , 为 了 比较 还 原糖 与非 还 原糖 的差 别, 该 教 师用非 还 原糖 的蔗 糖 作 为对 照 实验 。可在 实验 中学 生发 现 对照 实验 也 出现 了砖红 色沉 淀 。面 对这 一 意外 , 该老 师 并没 有急 于解 释 , 而是作 为一 个 问题抛给同学们思考 , 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 , 终 于 明 白了原 因 ,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也 得 到 了很 好 的培 养。 4 . 有助于 了解 学生 的真实情 况。通过提问教 师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 了所教的内容及还存在哪些 问题 等 。如果 不 向学 生 提 问 , 教 师就 无 法 真 正 了解 学生的真实情况。如在讲授“ 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 色体组数 目” 时, 可通过问“ 单倍体体细胞 中含有多 少个染色体 组? ” 来 了解 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了所 教 的内容 。 ( 二) 有效 的 问题 1 .有 教学 意 义和 价 值 即 所 提 的问 题 要 符 合 定 的教 学 目的 , 对完 成教 学 目标有 帮 助 , 能 引导 学 生把握重点 , 化解难点 。如一位教师在讲授 “ 孟德 尔豌豆杂交实验” 材料优点 时, 用 多媒体放 映豌 豆 花的图片, 然后指着屏幕对学生进行 了一系列 的提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初探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初探作者:徐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第12期提问作为课堂活动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自主思考课堂提问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边互动,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比较成功的提问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还能通过教师适时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当前的高中生物的课堂提问环节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何增强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只重视识记性问题的提问,而忽视理解性问题与评价性问题的设计。
第二,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只需要凭借对教材的重点的记忆或者照读教材就能回答,有的时候学生只需要回答“有”或“无”“是”或“否”就可以。
第三,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即使提出的问题比较有价值、有趣味性,也很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第四,教师经常不加思考对教材中罗列的问题进行提问,没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很难给学生带来启发。
二、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生物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第一,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以自己的讲解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上,他们的主动性很难被发挥出来。
第二,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重视不足,课堂提问越来越流于形式,其真正价值难以被挖掘出来。
第三,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提问过程中即兴设置问题,所设置问题的科学性和和理性不足。
第四,教师不注意课堂提问的反馈与评价,使得课堂提问价值不高。
三、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1.设计问题注重情景的设置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就能够让学生从所设置的情景出发认知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从而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认真思考问题,并进行有效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论文_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优秀8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论文_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优秀8篇)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教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
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
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2、引入新课:课前,尽量准备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片,如电影《生物的进化》中有两只斗鸡相互攻击的生动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有许多动物攻击与防御行为的节目,如“兔子”、“白犀牛”、“克什米尔赤鹿”等录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镜头。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第1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
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
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
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
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
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
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2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
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
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生物 高中 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高中生物基因遗传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掌握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发现2.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3. 遗传因子的传递和表现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遗传定律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为学习基因遗传打下基础。
2. 课堂讲解:(1)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过程及其发现,如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分离和组合等。
(2)分析孟德尔实验的成功原因,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讲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这两个定律。
3. 课堂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基因遗传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
(2)介绍遗传学在现代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如基因编辑、基因工程等。
(3)引导学生探讨遗传现象的奥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遗传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这个教学案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学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是一种在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措施,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但是存在影响课堂有效提问的诸多问题,比如问题设置,提问方式,应答时间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窥一斑而见一豹,探讨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问题设置;应答时间;案例分析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和推动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
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时候,这些互动交流是通过课堂提问实现的,所以提问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生物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生活中无处不存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将生物学课堂设置成“问题”的课堂,能体现学科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概念、原理,建立完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而且能有效避免教师“一堂言”,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更好实施因材施教。
本文通过生物学教学实例及其分析,探索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减数分裂”教学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是理解和掌握遗传两大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教师:我们在必修1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请问细胞经过n 次分裂后,能形成多少个细胞?细菌进行n次分裂生殖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它们的起始数量多少?
分析: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学生思考了,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说明教师提问不够准确,问题表达条件不充分。
应更正为,能不能根据你的计算推导出表达分裂n次后细胞或细菌数量通式?用a表示起始数目。
教师:有性生殖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怎么形成的?是否也是进行有丝分裂?
分析:教师以学生已学的知识来导课,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
第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且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回答起来没有什么难度,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化。
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是”还是“不是”、“对”抑或“不对”,教师在设置这类问题时,要尽量少用或避免以这类问题为主干,体现不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教师:如果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也是通过有丝分裂,以人为例,那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条数分别为多少?受精作用后,形成的体细胞染色体条数又是多少?
学生:精子和卵细胞都为46条,体细胞92条。
分析: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能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学生回答出答案后,感觉到答案不对,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广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
教师:体细胞染色体条数增加了一倍,会导致后代遗传性质的改变,如果繁殖n代了,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分析:提出的问题既要层层递进又要合乎逻辑性。
遇到较难的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降低思维难度,逐步深入,注意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要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条数不变,关键是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以后,意见难统一,有多种答案,然后教师有意识个别追问,开展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减数分裂”概念的教学。
分析:一般学生不难回答出,两性生殖细胞染色体必须减半,才能使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教师应及时抓住教学时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师: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分析: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
在特有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研究讨论探究的方向。
最后在已经学过的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进行阅读课本等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有浓厚的求知欲,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
并通过必要的练习,进一步理解与应用新知识,构建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体系。
分析: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要适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合理解析,最后做出正确判断和推理。
还要注重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
的交流,从不同角度开展对话,使每个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
提出问题放在自主学习前,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自学和讨论,提高了问题的有效性,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案例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
教材中与“酶”一节相关的基础知识不多,但该知识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教师课前准备加酶洗衣粉说明书,指导学生看说明书,有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为什么这种洗衣粉要强调衣服放在温水中洗涤?
学生:温度太高,酶会失活。
教师:为什么温度高了,酶容易失去活性?
学生:因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化学学过,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教师: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酶活性?
知道了酶的化学本质,学生不难从这条线索去思考其他影响因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酸碱度等因素。
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回答,引发每个学生都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并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进一步引导,使问题深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进行个别提问,引导回答。
这样课堂不仅生动。
而且能把学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
活学活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就有了动力基础。
教师:你怎么理解“活性”?
分析: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师:你们对酶有影响的因素都是通过酶是蛋白质这一化学本质来推知的,如果我们需要验证其正确与否,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分析:学生有关科学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
对这个问题教师不点名叫答,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注意引导学生吸收其他同学的正确意见,同时关注对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要进行对照实验,自变量要能操作、因变量要易测量,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等。
二、提问问题统计与分析
1.提问问题统计
2.提问问题分析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一从问题类型来看,重视识记型知识和理解型知识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复习、理解和掌握旧知识。
识记型问题,不需要深入思考,学生只要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就可以了,是低层次的提问,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不可缺少。
但必须掌握使用频率,不然造成学生“听”不出兴趣,回答没有新意,注意力就不能长期保持集中。
其他两种类型提问,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所获信息加工整理,透彻理解,迁移应用于解决新问题,富有挑战性,能不断激起学生探究欲,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是一类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较好体现实现课程目标,效度较好,兼顾新课的讲授和旧课的复习,在安排顺序上也能做到层层递进,取得不错的课堂效果。
二从提问回答的方式上看,能充分体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经
过自己思考后,都有被叫答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
同时又设置了问题的梯度,考虑到了问题的难度和跨度,提高学生的思维量,有些学生懂得回答,有些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回答,前部分学生对后部分学生能起到促进作用,使这些学生感觉“跳一跳”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能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出问题后,要留充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与思维。
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这时,应注意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时间的分配等问题,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等于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地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机智,创造和谐与活跃的问题课堂,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持赞赏的态度,肯定学生的答案。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巧问”“善问”,最大程度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