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书

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书
引言概述:
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书是针对农业领域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和计划,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市场、环境和社会五个方面提出现代农业项目的建议,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技术建议
1.1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 推广数字化农业技术,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1.3 加强农业科研,推动农业技术创新
二、管理建议
2.1 建立现代农业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 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市场建议
3.1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
3.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优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利益
四、环境建议
4.1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4.2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3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社会建议
5.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5.2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5.3 加强农民教育和健康保障,提升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
结语:
通过以上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农业项目在技术、管理、市场、环境和社会等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和提升。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业从业者能够认真贯彻这些建议,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的意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05•【文号】国农办[2016]51号•【施行日期】2016.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的意见国农办[2016]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先建后补”是指经批准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筹集建设所需全部资金并组织实施,验收合格后,财政部门将财政补助资金一次性报账支付给项目实施单位。
实行“先建后补”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优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程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相关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4号)等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实行“先建后补”,要按照中央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精神和财政部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进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的具体要求,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涉农企业等为扶持对象,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优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程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成效。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涉农企业等项目单位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实行“先建后补”。
省级农发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实行“先建后补”的具体范围。
二、加强项目管理(一)注重前期评审。
实行“先建后补”,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筹资金能力。
地方各级农发机构要切实加强项目前期评审工作,科学选项立项,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项目申报单位自筹资金能力的审查,确保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2、建设性质:指新建或改扩建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7、资金筹措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简要说明项目达产年的产量和销售收入,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的新增产量、年平均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税收、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
9、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重点说明项目的辐射区域,带动农户数量,基地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增加就业人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包括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关于扶持多种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项目所在省、地、县的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所在省农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定意见等。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综合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评价等。
2、论证结论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阐述项目提出的理由和主要依据,如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行业规划、投资方向、市场因素,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和决定等。
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主导产业结构、布局,基地建设规模和龙头企业分布情况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分析阐述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建设条件一、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2、自然资源状况:包括水文、气象、土壤、河流水系等。
3、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耕地面积,农村人口及农业劳动力,项目所在县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情况等。
4、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前、产中、产后的发展现状5、项目建设地点选择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2、资源优势3、市场优势4、科技开发能力5、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及市场建设状况等。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 (一)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 (一)尊敬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委员会:我公司接到贵委员会的咨询,研究一项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我公司非常感谢贵委员会对我们公司的信任,并且我们将全力以赴,为该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确保使这个项目做到完美。
1.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农业综合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推出的一个综合性项目。
项目范围包括建设新型农村、旅游观光区和现代畜牧养殖基地。
在项目中,我们将充分激发当地农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推进全面农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项目市场分析该项目面向的市场非常广泛,包括农村农民、城市消费者和旅游观光者等多个群体。
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能够预测该项目将会得到很好的市场回报,并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项目技术要点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高效、规范的生产环境。
我们还将提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从而确保畜牧养殖的健康和优质。
项目还将引进最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在观光区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商品。
4.投资预算该项目的总投资预算为2000万美元,其中包括建设成本、技术采购和设备购买费用等。
我们将会在项目计划的立项初期,组建专门的投资委员会,严密把控投资预算和使用,保障项目运营中的经济。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精心规划,该项目将会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5.营运计划我们将利用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生产模式,确保当地生产企业能够无缝连接,在整个项目中实现高效率、高生产率,保证经营效益。
我们计划为当地居民、学生和旅游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商品,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旅游体验和养殖场体验。
我们相信整个项目将是成功和可行的。
我们谨代表本公司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信任和支持,期待未来与您的工作方案携手,并对以上建议报告获得您的肯定和决策。
此致,敬礼XX公司日期:20XX年XX月XX日。
项目建议书样本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县(市、区)(镇)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签章)项目建设规模:万亩项目投资: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投资万元项目申报单位:
XX市(县)开发局(公章) XX市(县)财政局(公章)
负责人(签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位置、范围(乡镇、行政村)
2.农业资源状况
(1)水资源
(2)土地资源状况
3.农业生产状况
4.建设条件
分析项目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依据(从行业发展状况、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等方面说明)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区规划设计及农业结构调整布局
1.初步规划设计方案
2.农业结构调整布局
四、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
2.建设内容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估算依据、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
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可能性
3.群众筹资投劳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评价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2.实施管理(管理程序、办法、人员分工等)
3.其它保障措施
八、专家意见
九、项目区位置图、规划图
附表。
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书

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书标题: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书引言概述:现代农业项目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提出现代农业项目建议,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正文内容:1.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1.1 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1.2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3 引进智能化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发展农业科技创新2.1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2.2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3 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1 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力度,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2 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
3.3 优化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4.1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2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4.3 提倡农业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5. 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5.1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风险。
5.2 支持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
5.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现代农业项目建议包括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等五个大点。
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篇一: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1、项目区所在位置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1X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下面来看看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农业调查报告指出: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
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
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4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4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4号财政部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第60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已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楼继伟2016年9月6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和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第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
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第五条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民办公助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金和项目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二)集约开发,注重效益;(三)产业主导,突出重点;(四)公平公开,奖优罚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肃州区清水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清水镇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属沿山冷凉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经济优势。
近年来,该镇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挖优势、抓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制种和洋葱为主的经济区域,种植业的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镇上决定通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土地资源,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保持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项目建设地点在清水镇西湾村,建设面积5000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四个方面。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开发区建设规模为5000亩,按照每亩490元计算,总投资245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配套44万元,市财政配套2万元,区财政配套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0万元(其中:现金和实物折资24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折工日2.8万个)。
1.4 项目建设效益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新增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完善服务体系2个;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镇上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
同时,与中寨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
第二章项目区自然概况2.1 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清水镇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镇政府距县城70公里,东接高台县,南与肃南县祁林乡相连,北邻巴丹吉林沙漠。
中寨村位于清水镇东部。
2.1.2水文气象全镇水源发于祁连山,径流由冰川、降雨两部分组成,经马营河导入夹山子水库调节灌溉,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供水量暴涨暴落,洪水量大。
年均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小、蒸发大、无霜期短,光照时间为每天平均8.3小时,年平均温度14℃,年均降水量85毫米,蒸发量为2150毫米,无霜期平均140天,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灌溉保证率低,干旱威胁大,属干旱缺水地区。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势落差偏大,土壤类为灌淤土,属厚层灌淤土、厚层红色灌淤土和流动风沙土,耕性较好,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有机质含量不丰富。
2.2 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涉及清水镇1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406户,1540人,劳动力708人。
2.2.2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其中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4元。
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250万元,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860元。
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463元,比改造前的2005年增加了343元。
2.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镇农林牧服务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到位。
镇上组建有“清水镇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寨村成立了“中寨村农民文化学校”,有专兼职教师,师资配套,培训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至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400人次,培训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
中寨村还组建有“制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协会”等专门的为农服务组织。
2.3 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状况项目区内现共有渠道65.5公里,其中:斗渠15.3公里,已砌9.2公里,需维修5.8公里,未衬砌土渠6.1公里;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未砌土渠39.3公里。
2.3.2田间工程状况项目区田间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占21%,土渠39.3公里,占79%,田间机耕路14公里,均为砂石路或土路,农田林网配套率占20%。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农用车380辆,其中:农用四轮拖拉机350辆,农用三轮车30辆,基本能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
在农机服务上,镇上服务机构人员健全,服务及时到位。
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已建道路14公里,乡村、村组、组组道路基本贯通,但直线性、平整度不够。
所有道路中,铺油道路只有1.5公里,其余部分为土路或砂石路,道路整体状况一般化,项目区内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夹山子水库调节,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土薄石厚,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同时由于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粮食混合单产不足500公斤,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另外,渠道建设投入低,建设速度慢,渠路林配套状况不好。
针对项目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障碍及制约因素,通过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使项目区土地、水资源潜力得以较好发挥,区位、自然优势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产出大幅度增长,以粮食制种、经作制种为主的产业化结构更趋优化,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进一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有富有的土地资源。
项目区土地的平整度较高,土地肥力较为充足,连片性强,具备较好的地力基础,是全镇主要的粮食制种和洋葱产区之一,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有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
项目区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项目区内全部使用祁连山冰雪溶水,来水量较大,在水利建设上主要为防渗节水的渠道建设,节水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
3、有较好的水利基础。
区内引水渠道规划设计位置选择较为准确,占地少,工程量少,收益土地多,收效快,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能按要求配套渠路林,综合效益高。
4、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并当作一件大事狠抓苦干,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并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寨村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辐射带动性,必将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区水资源状况项目区属马营河灌区,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7、8、9三个月年径流量占全年的67%,而苗水期的4、5、6三个月仅占24.5%。
由于灌区灌溉任务重,加之项目区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渠道渗漏严重,干旱仍然严重。
4.2 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所在村由夹山子水库干渠经三支渠、四支渠输送库水灌溉,各村民小组耕地灌溉水源相同,为一个供需平衡区。
4.3 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由于项目区自然条件差,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缓慢,部分渠道建成年代久远,已破败不堪,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1,水资源利用率低。
中寨村的可利用水资源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
现有耕地5000亩,粮经种植比例为7:3。
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51,田间水利用率为0.89,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净灌溉定额为400立方/亩,毛灌溉定额为888立方,现需水量为444万立方,缺水量为(P=50%)22.2万立方米,(P=75%)38.4万立方米。
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由于本项目属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受当地人民群众财力的限制及项目决定,无法另行开源,只能采取节水措施以达到节流目的,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的可供水量仍然由马营河灌区的灌溉制度决定,即年供水量没有变化,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
第五章规划设计5.1 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坚持“内涵挖潜,全面创新,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效益,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做大做强制种产业,稳步发展草产业,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项目区乃至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5.2 选项原则立足当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突出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效益,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和地方财政的增收。
5.3 建设规模及标准衬砌渠道13公里,其中衬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斗渠5公里;衬砌D型、C型U型农渠8公里;铺筑10-20Cm 沙石罩面、路面宽5m的机耕路8.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300亩;培训农业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
通过深翻深耕地2000亩、配方施肥1500亩,改良土壤生化性能,培肥地力。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 开发任务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
6.2 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1、灌排渠道工程22公里。
斗渠5公里,口宽 1.8m、底宽0.6m、渠深1m,纵坡1/100--1/200,边坡1:1。
农渠8公里,口宽0.70-0.90m,渠深0.50-0.70m,纵坡1/100--1/200,边坡1:1。
6.2.2农业措施1、良种基地。
项目区内计划建成3000亩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
2、改良土壤。
平整土地2000亩,深翻3000亩,配方施肥3000亩。
3、机耕路。
修建5米宽交通型田间道8.4公里,天然砂砾石罩面10--20厘米。
6.2.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定植各种苗木9万株。
6.2.4科技推广措施培训农民技术员、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3000亩,深翻深耕3000亩,配方施肥3000亩。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 编制依据本项目为中低产田改造,由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组成。
水利工程估算采用国家及甘肃省现行标准,其它措施估算采用省内及当地经验,采用综合指标。
(1)定额依据建筑工程采用甘肃省水利厅1996年颁发《甘省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安装工程采用水利部颁发1993年63号文件《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甘肃省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并对台班定额第一类费用扩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