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答案(共90道题)
材料化学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二章参考答案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2.为什么可将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答: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金属键即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其离域电子为所有原子共有,自由流动,因此整个金属单质可看成是同种元素金属正离子周期性排列而成,这些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都是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电子分布基本上是球形对称,由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等,因此可看成是等径圆球。
又因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为使体系能量最低,金属原子在组成晶体时总是趋向形成密堆积结构,其特点是堆积密度大,配位数高,因此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3.计算体心立方结构和六方密堆结构的堆积系数。
(1) 体心立方 a :晶格单位长度 R :原子半径a 34R =34R a =,n=2, ∴68.0)3/4()3/4(2)3/4(23333===R R a R bccππζ (2)六方密堆 n=64. 试确定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半径和点阵参数之间的关系。
解: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均属立方晶系,点阵参数或晶格参数关系为90,=====γβαc b a ,因此只求出a 值即可。
对于(1)fcc(面心立方)有a R 24=, 24R a =, 90,=====γβαc b a(2) bcc 体心立方有:a 34R = 34R a =; 90,=====γβαc b a(3) 简单立方有:R a 2=, 90,=====γβαc b a74.0)3(3812)3/4(6)2321(6)3/4(633hcp =⋅=⋅R R R R a a c R ππξ=R a a c 238==5. 金属铷为A2型结构,Rb 的原子半径为0.2468 nm ,密度为1.53g·cm-3,试求:晶格参数a 和Rb 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AabcN nM=ρ 其中, ρ为密度, c b a 、、为晶格常数, 晶胞体积abc V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2×1023 mol -1,M 为原子量或分子量,n 为晶胞中分子个数,对于金属则上述公式中的M 为金属原子的原子量,n 为晶胞中原子的个数。
材料科学基础第1-2章例题、作业题及其解答

第2章 例 题(A )1.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
2.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3. 右图中所画晶面的晶面指数是多少?4.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
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
5. (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答案:2. (2110) 4. (1562), (0334) 5. [1322] [1214] (123) (212)[033] [302]第2章 例题答案(A)4. (152) )2615(6)51()(⇒-=+-=+-=v u t(034) )4303(3)30()(⇒-=+-=+-=v u t(1213) ⇒ (123)(2112) ⇒ (212)5. [152] ]2231[22)51(31)(313)152(31)2(311)512(31)2(31⇒⎪⎪⎪⎭⎪⎪⎪⎬⎫==-=+-=+-==-⨯=-=-=-⨯=-=W w V U t U V v V U u [034] ]4121[41)30(31)(312)032(31)2(311)302(31)2(31⇒⎪⎪⎪⎭⎪⎪⎪⎬⎫==-=+-=+-==-⨯=-=-=-⨯=-=W w V U t U V v V U u]3121[]033[33)1(20)1(1⇒⎪⎭⎪⎬⎫===--=-==---=-=w W t v V t u U [2112]]302[20)1(13)1(2⇒⎪⎭⎪⎬⎫===---=-==--=-=w W t v V t u U第2章 例 题(B )1.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2.56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2.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26.97,原子半径γ=0.143nm ,求Al 晶体的密度。
3.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0.02464nm 3;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0.0486nm 3。
固态电子论-第二章习题参考解答ppt课件

第14题 点缺陷的定义: 在一个或几个原子尺度内偏离理想晶体周期性结构的缺陷称为点缺陷。 晶体中的点缺陷包括: 1、空位;2、本征间隙原子;3、杂质间隙原子;4、替位杂质原子; 其中1、2称为本征点缺陷,是由于一定温度下,热的统计涨落形成的。 3、4称为杂质点缺陷,是由于杂质存在形成的。
线缺陷的定义: 原子排斥偏离理想晶体周期性结构形成的一维缺陷称为线缺陷。
其它粒子作用时,声子数不守恒。 2、波动性——一个声子等效为一个格波。 3、统计性——一定温度下,晶体中的平均声子数由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给出。
完整最新ppt
11
声子对描述晶格振动的意义
1、声子是晶格原子集体振动能量的量子;
2、晶格振动等效为 3 s N个声子组成的声子气 ,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分布;
晶体中的线缺陷包括: 1、刃位错;2、螺位错;
完整最新ppt
13
第15题 影响晶体中杂质替位概率的主要因素: 1、替位杂质原子的大小与被替代的晶格原子的大小的接近程度。原子大 小越接近,替代的概率越高; 2、替位杂质原子的价电子壳层与被替代的晶格原子的价电子壳层结构相似 程度。电子壳层结构越相似,替代的概率越高。 3、晶体中的空位数高低。空位越多,替代的概率越高。
体,正负离子的相对振动,在晶体中形成交替变化的电偶极子,等效为高频率电磁 波。
晶体振动声学波的特点: 是弹性波,振动频率较低,振动频率随波矢变化较大。
完整最新ppt
9
第10题
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一维双原子晶格色散关系,
光学波 omax
禁带
声学波
2(1 2)
m o min
A max
22
m
21
m
Amin 0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它是美国 ARMCO 钢公司在1949年发表的,其特点是强度高,耐蚀性好,易焊接,热处理工艺简单,缺点是延韧性和切削性能差,这种马氏体不锈钢与靠间隙元素碳强化的马氏体钢不同,它除靠马氏体相变外并在它的基体上通过时效处理析出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
正因为如此而获得了强度高的优点,但延韧性却差。
1、试用金属键的结合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答:(1)导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沿电场方向作定向运动。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正离子振动的振幅要加大,对自由电子通过的阻碍作用也加大,即金属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
(3)导热性:自由电子的运动和正离子的振动可以传递热能。
(4) 延展性: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经变形不断裂。
(5)金属光泽:自由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能量,被激发到较高能量级,当跳回到原位时辐射所吸收能量,从而使金属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
2、填空:1)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金属键的结合方式。
3)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三种。
4)大部分陶瓷材料的结合键为共价键。
5)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键。
6)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轴上的截距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与z轴平行,则该晶面指数为(( 140 )) .7)在立方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 晶向指数为(-110),OC晶向指数为(221),OD晶向指数为(121)。
8)铜是(面心)结构的金属,它的最密排面是(111 )。
9) α-Fe、γ-Fe、Al、Cu、Ni、Cr、V、Mg、Zn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有(α-Fe 、 Cr、V ),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有(γ-Fe、Al、Cu、Ni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有( Mg、Zn )。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ρ=2σ/r显然 r =21×0.1cm =0.05cm 则 ρ=4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 =ρ/(ρ液*g )=10*75006000=0.08m 1.5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 2*ρMnO =10*5400=54000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0*95400075000(*10*1.0*223)-)(-=9.5mm/s 3.1解:(1)对于立方形晶核 △G 方=-a 3△Gv+6a 2σ①令d △G 方/da =0 即 -3a 2△Gv+12a σ=0,则临界晶核尺寸a *=4σ/△Gv ,得σ=4*a △Gv ,代入① △G 方*=-a *3△Gv +6 a *24*a △Gv =21 a *2△Gv 均质形核时a *和△G 方*关系式为:△G 方*=21 a *3△Gv (2)对于球形晶核△G 球*=-34πr *3△Gv+4πr *2σ 临界晶核半径r *=2σ/△Gv ,则△G 球*=32πr *3△Gv 所以△G 球*/△G 方*=32πr *3△Gv/(21 a *3△Gv) 将r*=2σ/△Gv ,a *=4σ/△Gv 代入上式,得△G 球*/△G 方*=π/6<1,即△G 球*<△G 方*所以球形晶核较立方形晶核更易形成材料成型原理第 3 页 共 16 页3-7解: r 均*=(2σLC /L)*(Tm/△T)=319*6.618702731453*10*25.2*25)+(-cm =8.59*10-9m △G 均*=316πσLC 3*Tm/(L 2*△T 2) =316π*262345319*)10*6.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3.2答: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行。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3、4(共价结合)详解

- V22 V32 - V3
V2
15
结论:当原子A和原子B为异类原子时,所形成的共 价键包含有离子成份,所形成的共价键在两原子间是 不均衡的,或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是共价结合与离子 结合之间的过渡形式。
四、有效离子电荷
对Ⅲ-Ⅴ族化合物,以GaAs为例子来说明
离子实分别带+3q与+5q的离子Ga3+和As5+,而每一 对Ga与As有8个电子。
2)电子处于杂化轨道上,能量比基态提高了(形 成杂化轨道需要一定能量),但杂化后,成键数目增 多了,且由于电子云更加密集在四面体顶角方向,使 得成键能力更强了,形成共价键时能量的下降足以补 偿轨道杂化的能量。
11
12
三、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VA VB
A B
仍采用分子轨道法,约化为单电子方程
满足薛定谔方程当原子相互靠近波函数交叠形成共价键个电子为两个氢原子所共有原子核的库仑势描写其状态的哈密顿量seq下标a和b代表两个原子1和2代表两个电子分子轨道法忽略两个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v12简化为单电子问题假定两个电子总的波函数满足seq单电子波动方程分子轨道波函数两个等价的原子a和b归一化常数c取分子轨道波函数为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两种分子轨道之间能量差别1负电子云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作用成键态能量相对于原子能级降低了反键态的能量升高
PA
1
1 2
, PB
2 1 2
Ⅲ族原子(即B原子,如Ga原子)的有效电荷数为
qB
*
(3
8
1
2 2
)
Ⅴ族原子(即A原子,如As原子)的有效电荷数为:
q
A
*
(5
8
1
1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全)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结合键习题1-1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1) 质量为10-10 kg,运动速度为0.01 m·s-1的尘埃;(2) 速度为103 m/s的氢原子;(3) 能量为300 eV的自由电子。
1-2怎样理解波函数ψ的物理意义?1-3在原子结构中,ψ2和ψ2dτ代表什么?1-4写出决定原子轨道的量子数取值规定,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1-5试绘出s、p、d轨道的二维角度分布平面图。
1-6多电子原子中,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是怎样影响电子的能级的?1-7写出下列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括号内为原子序号):C (6),P (15),Cl (17),Cr (24) 。
1-8 形成离子键有哪些条件?其本质是什么?1-9 试述共价键的本质。
共价键理论包括哪些理论?各有什么缺点?1-10 何谓金属键?金属的性能与金属键关系如何?1-11 范德华键与氢键有何特点和区别?参考答案:1-1 利用公式λ = h/p = h/mv 、E = hν计算德布罗意波长λ。
1-8 离子键是由电离能很小、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大的非金属原子相互作用时,产生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离子固体的结合方式。
1-9 共价键是由相邻原子共有其价电子来获得稳态电子结构的结合方式。
共价键理论包括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1-10 当大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脱离所属原子而形成自由电子时,由金属的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引力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的方式为金属建。
由于存在自由电子,金属具有高导电性和导热性;自由电子能吸收光波能量产生跃迁,表现出有金属光泽、不透明;金属正离子以球星密堆方式组成,晶体原子间可滑动,表现出有延展性。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习题2-1定义下述术语,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晶系,空间群,平移群,空间点阵。
2-2名词解释:晶胞与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2-3 (1) 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和6c,求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第二章答案

结合形成的键,具有饱和性。 2-6 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答: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有六方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 8 个四面体空隙、6 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体进行紧密堆积时,可以看成由大球按等径球体紧密堆积后,小球按其大小分别填充到其空隙中,稍大的小球填充八面体空 隙,稍小的小球填充四面体空隙,形成不等径球体紧密堆积。 2-7 n 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 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
2-12 金属镁原子作六方密堆积,测得它的密度为 1.74g/cm3,求它的晶胞体积。
,立方体晶胞体积:(2 a)3=16 a3,空间
答:设晶胞的体积为 V,相对原子质量为 M,则晶胞体积
nm3
2-13 根据半径比关系,说明下列离子与 O2—配位时的配位数各是多少?已知 rO2-=0.132nm,rSi4+=0.039nm,rK+=0.131nm,rAl3+= 0.057nm,rMg2+=0.078nm。
构成硅酸盐晶体的所有离子按一定的比例和顺序全部写出来,再把相关的络阴离子用中括号括起来即可。先是 1 价、2 价的金属离 子,其次是 Al3+离子和 Si4+离子,最后是 O2-离子和 OH-离子。
氧化物表示法的优点在于一目了然的反应出晶体的化学组成,可以按此配料来进行晶体的实验室合成。用无机络合盐法则可以比 较直观的反应出晶体所属的结构类型,进而可以对晶体结构及性质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两种表示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
2-9 计算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配位数、堆积系数。
答::面心:原子数 4,配位数 6,堆积密度
六方:原子数 6,配位数 6,堆积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二章晶体的结合题目(共90道题) (2)一、名词解释(共12道题) (2)二、简答题:(共33道题) (3)三、作图题(共2道题) (12)四、证明题(共8道题) (13)五、计算题(共35道题) (22)第二章晶体的结合题目(共90道题)一、名词解释(共12道题)1.晶体的结合能答:一块晶体处于稳定状态时,它的总能量(动能和势能)比组成此晶体的N个原子在自由状态时的总能量低,两者之差就是晶体的结合能。
2.电离能答:一个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3.电子的亲和能答:指一中性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4.电负性答:描述化合物分子中组成原子吸引电子倾向强弱的物理量。
5.离子键答: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结合形成晶体时,电负性小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电负性大的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这种靠正、负离子之间库仑吸引的结合成为离子键。
6.共价键答:量子力学表明,当两个原子各自给出的两个电子方向相反时,能使系统总能量下降,从而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的原子键合称为共价键(原子晶体靠此种键相互结合)。
7.范德瓦尔斯键答:分子晶体的粒子间偶极矩相互作用以及瞬时偶极矩相互诱生作用称为范德瓦耳斯力。
8.氢键答:氢原子处于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氟、氧、氮、氯等)之间时,可同时受两个原子的吸引而与它们结合,这种结合作用称为氢键。
9.金属键答:在金属中,组成金属的原子的价电子已脱离母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整个晶体共有,而剩下的离子实就好像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自由电子与离子实间的互相吸引作用具有负的势能,使势能降低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公有化的价电子(自由电子)与离子实间的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10.葛生力答:葛生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11.德拜力答:德拜力是非极性分子被极性分子电场极化而产生的诱导偶极矩间的相互作用。
12.伦敦力答:伦敦力:非极性分子的瞬时偶极矩间的相互作用。
二、简答题:(共33道题)1.试解释一个中性原子吸收一个电子一定要放出能量的现象.答:当一个中性原子吸收一个电子变成负离子, 这个电子能稳定的进入原子的壳层中, 这个电子与原子核的库仑吸引能的绝对值一定大于它与其它电子的排斥能. 但这个电子与原子核的库仑吸引能是一负值. 也就是说, 当中性原子吸收一个电子变成负离子后, 这个离子的能量要低于中性原子原子的能量. 因此, 一个中性原子吸收一个电子一定要放出能量。
2.何理解电负性可用电离能加亲和能来表征?答:使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原子的电离能, 电离能的大小可用来度量原子对价电子的束缚强弱. 一个中性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 放出来的能量越多, 这个负离子的能量越低, 说明中性原子与这个电子的结合越稳定. 也就是说, 亲和能的大小也可用来度量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强弱. 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的度量. 用电离能加亲和能来表征原子的电负性是符合电负性的定义的。
3.为什么组成晶体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间的互作用力除吸引力外还要有排斥力,吸引力和排斥力的来源是什么?答:组成晶体的粒子间只有同时存在这两种力,在某一适当的距离,这两种力相互抵消,晶体才能处于稳定状态。
就结合力起源来说,吸引力主要应归于异性电荷之间的库仑引力,此外还有微弱的磁相互作用和万有引力作用,排斥力包括同性电荷间的库仑排斥力和泡利原理引起的排斥作用。
4.有人说“晶体的内能就是晶体的结合能”,对吗?答:这句话不对,晶体的结合能是指当晶体处于稳定状态时的总能量(动能和势能)与组成这晶体的N 个原子在自由时的总能量之差,即0E E E N b -=。
(其中b E 为结合能,N E 为组成这晶体的N 个原子在自由时的总能量,0E 为晶体的总能量)。
而晶体的内能是指晶体处于某一状态时(不一定是稳定平衡状态)的,其所有组成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晶体的内能就是晶体的结合能,此话正确吗?为什么?答:晶体的总能量0E 与构成晶体的N 个原子(离子或分子)在自由状态时的总能量N E 之差的绝对值0E E E N b -=称为晶体的结合能,而晶体的内能包括晶体的总互作用势能和系统的总动能,题中三者的范围和概念均不一致,所以说原命题不正确。
6.当2个原子由相距很远而逐渐接近时,二原子间的力与势能是如何逐渐变化的?答:当2个原子由相距很远而逐渐接近时,2个原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开始增大,但首先引力大于斥力,总的作用为引力,0)(<r f ,而相互作用势能)(r u 逐渐减小;当2个原子慢慢接近到平衡距离0r 时,此时,引力等于斥力,总的作用为零,0)(=r f ,而相互作用势能)(r u 达到最小值;当2个原子间距离继续减小时,由于斥力急剧增大,此时,斥力开始大于引力,总的作用为斥力,0f,而相互作用势能)r)(u也开始急剧(r 增大。
7.是否有与库仑力无关的晶体结合类型?答:共价结合中, 电子虽然不能脱离电负性大的原子, 但靠近的两个电负性大的原子可以各出一个电子, 形成电子共享的形式, 即这一对电子的主要活动范围处于两个原子之间,通过库仑力, 把两个原子连接起来.离子晶体中, 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吸引力就是库仑力。
金属结合中,原子实依靠原子实与电子云间的库仑力紧紧地吸引着。
分子结合中, 是电偶极矩把原本分离的原子结合成了晶体。
电偶极矩的作用力实际就是库仑力。
氢键结合中,氢先与电负性大的原子形成共价结合后,氢核与负电中心不在重合, 迫使它通过库仑力再与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结合。
可见,所有晶体结合类型都与库仑力有关。
8.何理解库仑力是原子结合的动力?答:晶体结合中, 原子间的排斥力是短程力, 在原子吸引靠近的过程中, 把原本分离的原子拉近的动力只能是长程力, 这个长程吸引力就是库仑力. 所以, 库仑力是原子结合的动力。
9.晶体的结合能, 晶体的内能,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有何区别?答:自由粒子结合成晶体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或者把晶体拆散成一个个自由粒子所需要的能量, 称为晶体的结合能。
原子的动能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之和为晶体的内能。
在0K时,原子还存在零点振动能。
但零点振动能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的绝对值相比小得多。
所以,在0K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的绝对值近似等于晶体的结合能。
10.原子间的排斥作用取决于什么原因?答:相邻的原子靠得很近, 以至于它们内层闭合壳层的电子云发生重叠时, 相邻的原子间便产生巨大排斥力. 也就是说, 原子间的排斥作用来自相邻原子内层闭合壳层电子云的重叠。
11.原子间的排斥作用和吸引作用有何关系? 起主导的范围是什么?答:在原子由分散无规的中性原子结合成规则排列的晶体过程中, 吸引力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吸引力的作用下, 原子间的距离缩小到一定程度, 原子间才出现排斥力. 当排斥力与吸引力相等时, 晶体达到稳定结合状态. 可见, 晶体要达到稳定结合状态, 吸引力与排斥力缺一不可.设此时相邻原子间的距离为0r, 当相邻原子间的距离r>0r时, 吸引力起主导作用; 当相邻原子间的距离r<0r时, 排斥力起主导作用.12.在讨论晶体的结合时,有时说,由于电子云的交叠使互作用能减少,出现引力,形成稳定结构;有时又说,由于电子云的交叠,使原子间出现斥力,这两种说法有无矛盾?答:这两种说法无矛盾,但是这两种说法都片面,由于电子云的交叠,在原子间既会产生引力也会产生斥力,当原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并且使原子间的互作用能达到最小值时,晶体形成稳定结构。
13.根据结合力的不同,晶体可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并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答:根据晶体中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晶体可分为五种基本结合类型:(1)离子晶体。
它是由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作用结合而成。
在晶体中,异性离子靠库仑吸引作用,同性离子互相排斥,正负离子相间排列,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构成稳定的晶体。
这种晶体结合力较强,配位数高,硬度大,熔点高,在高温下靠离子导电。
(2)共价晶体,靠共价键结合,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共价键的强弱,决定于电子云的重叠程度,在电子云密度最大方向成键。
这种晶体硬度大,熔点高,多是绝缘体或半导体。
(3)金属晶体。
它是靠离子实与自由电子之间以及离子与离子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构成稳定的晶体,即靠金属键结合。
导电性好,熔点高,致密度高。
(4)分子晶体。
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之间靠范德瓦耳斯键结合。
这种力的特点是原子或分子之间靠电矩间相互作用的平均效果。
这种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所以分子晶体熔点很低,硬度也较小。
(5)氢键晶体,靠氢键结合。
由于氢原子只带一个电子,所以当这个电子与另一个原子的电子形成电子对后,氢核就裸露出来,可以与负电性较强的原子相互作用,一般认为是氢键有方向性的较强的范德瓦耳斯键。
14.晶体的典型化学(结合)键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典型化学结合有五种:(1)离子性结合,如NaCL 、CsCL 等;(2)共价性结合,如Si 、Ge 、Sn 等;(3)范德瓦耳斯结合,如He 、Ne 、Ar 等;(4)金属性结合,如Cu 、Ag 等;(5)氢键结合,如冰(O H 2)等。
15.试述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瓦尔斯和氢键的基本特征。
答:(1)离子键:无方向性,键能相当强;(2)共价键:饱和性和方向性,其键能也非常强;(3)金属键: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价电子不定域于 2 个原子实之间,而是在整个晶体中巡游,处于非定域状态,为所有原子所“共有”;(4)范德瓦尔斯键:依靠瞬时偶极距或固有偶极距而形成,其结合力一般与r 成反比函数关系,该键结合能较弱;(5)氢键:依靠氢原子与2 个电负性较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O ,F ,N 等)相结合形成的。
该键也既有方向性,也有饱和性,并且是一种较弱的键,其结合能约为50kJ/mol 。
16.晶体的典型结合方式有哪几种?并简要说明各种结合方式中吸引力的来源。
答:晶体的典型型方式有如下五种:离子结合——吸引力来源于正、负离子间库仑引力;共价结合——吸引力来源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交换作用力;金属结合——吸引力来源于带正电的离子实与电子间的库仑引力;分子结合——吸引力来源于范德瓦尔斯力;氢键结合——吸引力来源于裸露的氢核与负电性较强的离子间的库仑引力。
17..晶体有哪些基本的结合类型?说出个结合类型中外层点阵的状态特征。
答:离子结合外层点阵转移;共价结合和氢键结合外层电子共用;金属结合外层电子共有化;范德瓦耳斯结合外层电子态基本不变。
18.什么是晶体的结合能,按照晶体的结合力的不同,晶体有哪些结合类型及其结合力是什么力?答:一块晶体处于稳定状态时,它的总能量(动能和势能)比组成此晶体的N个原子在自由状态时的总能量低,两者之差就是晶体的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