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最新)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知识一、伟大的复兴之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新民主主义社会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一、严峻的经济形势1|.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③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①工农业生产下降②交通运输阻塞③物资缺乏④通货膨胀⑤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议性质的国营经济①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全国的工矿企业、金融、交通、外贸等,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明确没收官僚资本,由人民政府接管,这就基本上消灭了官僚资本,其兼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②关于“建立国营经济”,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政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注意团结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所接收企业与恢复生产两者有机地结合,迅速把官僚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③意义:既为巩固人民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同时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①稳定物价a.必要性:b.措施: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c.效果:到1950年6月,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统一财经a.必要性:b.效果:实现了“三个平衡”,至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

但在“一五”后期统得过多,过死缺点较多地暴露出来,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改变。

合理调整工商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能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政策: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城市:民主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生产改革: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

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掌握两个杰出人物:鞍钢工人孟泰,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严峻的经济形势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结束了我国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条件:人民民主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苏联建设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

时间:1953年提出。

目的: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惟一的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一、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形势表现 (二)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 1、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严峻”
二、措施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比重
C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1. 过渡的含义: 从新…过渡到社…(1949—1956) 2. 提出条件:经济恢复时期,
政权巩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 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造(关系)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制定: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2.基本任务: … 工业化;… 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变化 农业 农业 土改 农民个人所有 合作 合作社集体所有 地主个人所有 化 民族资本主义 个人所有 手工业 合理 调整 赎买 个人所有 国有(国营经济)
个人所有 合作化 合作社集体所有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① 国营经济 ② 合作社经济 ③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④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⑤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统一财经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
1949年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部类 工业 商业 批发
零售
占国民经济的 63% 67%
83%
(四)深化土改,发展农业生产
(五)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孟 泰
三、结果
小结: 一、背景
(一)表现
1、战争的严重破坏
(二)和官僚资本的搜刮
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 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 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 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二者之间是 变革中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范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设计

【范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设计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教学设计重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难点:没收官僚资本;调整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我党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后导入新课。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首先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并分析其原因。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让学生设想新中国政权应该首先采取何种措施,其次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第三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将初中世界历史知识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的内容迁移过来,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新中国政权应该首先采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办法使国家首先掌握经济命脉,以便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奠定经济基础,也为克服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物质前提。

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对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讲解如下:没收官僚资本,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官僚资本,即中国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把没收官僚资本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之一。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但其作用又同反动政权不同,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从事物质生产。

所以中共和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过程中,采取了完全不同于打碎旧的政权机构的办法,从而保证了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顺利进行。

没收官僚资本,既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从消灭大资本看,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连同原革命根据地生长起来的公有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从1950年起,党和政府在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进行集中和全面的改革。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官僚社资会本主主义义 帝国国主营义经在华济经济
公 有 制
民族资本主义
农地农民主民的的的封 个个建 体体经 经经济 济济
私 有 制
手工业个体经济
恢复和发展国民 经济的成果
1949年产量与历 1952年产量与历 史最高产量相比 史最高产量相比

-27%
+9.3%

-49%
+53%

-83%
+46.2%
部类 占全国经济的比例
工业
63%
批发
67%
商业 零售
83%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1、对待不法资本家采取坚 决打击的政策。
“银元之战”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投机商人 挑起了“银元之战”,拒绝用人民币, 进行黄金、银元投机倒把活动,挑起
“银元之战”。上海金银价格飞涨。
军管会断然查封“证券大楼”, 逮捕了投机倒把首要分子,制住了 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 元之战”的胜利。
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的意义: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 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府的 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 定了经济基础。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1949年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合理调整工商业
调整重点:调整公私关系
和劳资关系
在公私关系方面,把私营工业纳入到国家计划 的轨道上;在劳资关系方面,首先保证工人 的民主权利;劳资问题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由政府仲裁。
对封建地主经济采取的政策:
开展土地改革,把地 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农民土地所有制。

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课堂练习 (2000年春季卷) 2000年春季卷) 年春季卷 毛泽东认为, 毛泽东认为,平抑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 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役。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D ) A 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 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 C 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 恢复和初步发展
武宣县中学历史组 蓝枝武
导入新课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项目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粮食 棉花 钢 煤 1.1亿吨 1.1亿吨 44.4万吨 44.4万吨 15.8万吨 15.8万吨 0.32亿吨 0.32亿吨 全国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水平 下降 50% 25% 27% 49% 83% 48%
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创历史新高, 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创历史新高, 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巩固政权
. 全国基本解放 . 抗美援朝 . 土地改革 . 镇压反革命 . 三反五反 准备条件 物质基础 大力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前提条件 稳定物价,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
被炸毁的矿井
大 量 的 饥 民
淮河流域人民治理淮河
课堂练习
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在本厂开展 年秋, 年秋 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 “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 主要有下列四种意见。 纷,主要有下列四种意见。其中唯一正确的意见 是( ) A A 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当积极响应 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 B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 我们 C 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工 什么“劳动竞赛” D 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应该进行批判斗争 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结构表现: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帝国主义掠夺原因:国民政府搜刮长期战争破坏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措施:统一财经(三个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成果: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1、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A、帝国主义长期掠夺B、国民政府与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C、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2、经济形势严峻的表现: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结果和意义: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2、稳定物价:①背景:建国初期,不法商人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

②措施:“银元之战”(行政手段);“米棉之战”(经济手段)③实质:中共和不法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争夺市场(经济)领导权的斗争。

.............................④结果和意义:1950年春,结束了长期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3、统一财经:①目的:为了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为从根本上稳定物价。

②内容:实现三个平衡,即③结果: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了4、合理调整工商业①必要性:建国初,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②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前就与中共合作,私营工商业是比较进步的经济成分;政府建立了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了经济命脉。

公私关系——公私兼顾③内容:劳资关系——劳资两利④实质与目的:在承认资本家私人所有制的条件下,逐步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

思考训练:(1)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其中对“合理”的正确理解是 D A.剥夺资本家对资本的所有权 B.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D.使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目的不包括C A.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创造有利条件B.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C.实现对工商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D.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5、大力恢复发展生产:(1)农村:引导;兴修(2)城市:,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三、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1949—1952年)思考:到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状况如何?有何表现?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材料阅读』材料1: "没收官僚资本,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一 券九 交四 易九 所年 。六 月 , 上 海 军 管 会 查 封
“米粮之战”
“银元之战”之后,投机商又进行了 粮食、棉沙的投机活动,使上海的米价在 一个月之中涨了4倍,挑起“米粮之战”。
人民政府统一调运粮食和棉 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价 接连下降,人民政府取得了 “米粮之战”的胜利。
为了稳定物价,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粮食, 以保证供应,同时严厉惩办粮食奸商。图为人 民日报的报道。
粮食 总产量:1.1亿吨 人 均:209公斤
被炸毁的矿井
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
“银元之战”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投机商人 挑起了“银元之战”,拒绝用人民币, 进行黄金、银元投机倒把活动,挑起 “银元之战”。上海金银价格飞涨。
军管会断然查封“证卷大楼”, 逮捕了投机倒把首要分子,制住了 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 元之战”的胜利。
D
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反映的主要社会矛 盾是 A、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4、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②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 D
③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④完成了向社 会主义的 过渡
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十分险恶、 大批投击分子在金融,物资等 领域大肆从事投机活动,对新 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 稳定构成了巨大危胁,中央人 民政府果断决定,对投击分子 进行严厉打击,在各地逮捕和 惩治了一批大的投机分子。这为 稳定市场物价、巩固人民政权和 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都起到了积 极作用。 图为上海市将一批投机商押送 到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的情况。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初步发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工农业生产下降 1、表现 2)交通运输阻塞 3) 物资奇缺,通货膨胀 4)人民生活困苦 1)战争的严重破坏 2、原因
2)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淮河流域人民治理淮河
毛泽东为 根治淮河 写的题词
思考
建国初的三年间,我们主要面临着哪两大 任务? 人民政府为完成这两大任务采取了哪些措 施?
简要分析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巩固政权
. 全国基本解放
. 抗美援朝 前提条件
恢复经济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 土地改革
. 镇压反革命 物质基础 准备条件
B、统一财经
措施: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结果: 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 现金出纳平衡。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政 开始好转。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只能结束当前的物 价暴涨的局面,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才能 从根本上遏止物价的暴涨,稳定物价。
3. 合理调整工商业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劳动模范: 孟泰、耿长锁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意义: 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结果: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8、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中兼具新民主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恢复和发展生产
二、列举:建国初期为恢复发展国 民经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2 年 工 农 业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品种
1952年 年产量 135万吨 6649万吨 1.639亿吨 130.4万吨
比1949年 增产
比历史最
46.2% 7.4%
粮 棉
工农业 总产值
49% 193% 77.5%
9.3% 53% 20%
827亿元
1)原因 A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 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
2)重点: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3)作用: 有利于国计民生,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
100% 100%
历 历 史 史 最 50% 最 交租、交税、交粮后,农民实际平 高 高 25% 均每人每年口粮只有 100 年 公斤左右。 年 产 产 量 量 工业生产 1949 农业生产 1949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恢复和发展生产。
浪淘沙.北戴河
我们不但善于破 毛泽东 坏一个旧世界,我们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 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 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向谁边? 世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
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 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问:为稳定物价,政府与投机 倒把分子进行了哪两大“战 役”?毛泽东如何评价它们?
1950年6月的一天,为了稳定物价、
打击投击奸商,上海市政府出动
部队,查封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
个金融投机的大本营,逮捕和惩 办了金融界的首要投机倒把分子 230多人。 图为查抄上海证券交易所、 逮捕金融投机倒把分子的情形。
导入新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期,党的主 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政 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回顾中央人民政府 为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说明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 提条件,而要从根本上巩固政权,还必须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一步为政权的巩固奠 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来源、作用 来源: 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
作用: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 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性质:兼具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A、稳定物价: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作用:到1950年夏,全国物价稳定,结 束了我国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 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1953年人民银行发行的壹圆的货币.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
品种 黄金
数量
277万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白银 美钞
6、新中国成立初“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的 直接目的( A、稳定物价
A

B、解决财困难
C、建立国营经济
D、巩固新政权
7、下列哪些是建国以后继续完成的民主革命 任务( )
(1)抗美援朝运动
C
(2)土地改革运动
(3)大规模的剿匪作战(4)没收官僚资本 * A(1)(2) C(2)(3)(4) B(1)(2)(3) D(1)(2)(3)(4)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 合理调整工商业
. 三反五反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下列时间发生的正确顺序(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土地改革开始
B

③国家经济根本好转
A、①②③④
④抗美援朝结束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A、稳定市场
C、统一财经
D、②①④③ B、土地改革
D、没收官僚资本
2、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措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