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必考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必考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必考题)一、阅读描写春天小兴安的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积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观赏)自己(应映)在水里的影子,,。
132.给括号里用的恰当的词画上“”。
133.文段中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的词语是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134.这段话依次写了春天里的这些景物:_____________。
135.在溪边散步的小鹿还会有那些举动?请在原文后的横线上续写两个。
二、课外阅读。
燕子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窗上。
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
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
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无穷地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个小小的房子。
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它们在这新地方发现了工场,找到了工作,在向我(报抱)告它们的快乐……接着,它们又出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到它们的工厂去了。
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变得如此矫健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
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矫健—______ 艳丽— ______2.第2自然段中,“春天的使者”指的是()A.春风B.桃花C.燕子D.泥草3.燕子忙忙碌碌飞来飞去的原因是()A.燕子在忙碌地建窝B.燕子受到惊吓C.燕子开心春天的到来D.燕子喜欢在窗外唱歌4.下列哪一项不是燕子衔回来建窝的材料?()A.泥草B.虫子C.泥沙D.树枝5.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能阅读情景短文,完成练习。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必考题)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必考题)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熊奶奶最喜欢美丽的鲜花和快乐的歌声,最害怕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春天来了,小兔、小松鼠和小山羊悄悄地在熊奶奶的窗下埋下一件礼物。
什么礼物呢?他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神秘地笑了,这是个秘密!当他们三个离开时,熊奶奶才从冬眠的睡梦中醒来……那些绿色的小芽芽不知不觉地长大了,会爬墙了,一直爬到了熊奶奶家的窗上,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熊奶奶惊喜地大叫起来:“快看啊,快看啊,我有绿色窗帘啦!”(二)它跟着风飞舞旋转起来,多么兴奋啊!最后它累了,在一块草地上停留下来。
正好在草地上野餐的小兄妹发现了它。
妹妹高兴地对哥哥说:“哥哥,看,它可以做我们的野餐毯!”就这样,蓝色的窗帘陪着小主人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的风景,实现了最初的愿望。
而最让它感到幸福的是,它一直都在为别人带来快乐。
1.(边读边猜)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两个语段都是写______的故事: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
它们都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到语段(一)中的第一个省略号,我能猜到省略的故事会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有关,关于第二个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我猜是和小兔他们三个送给熊奶奶的________有关。
语段(二)中让“蓝色的窗帘”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积累)上面的两个语段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请抄写下来,并说说你的体会。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雷雨过后雷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天边出现了一(道到)美丽的彩(红虹)。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_______又不敢讲。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_____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⑤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④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_______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A.因为 B.但 C.果然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填序号)第①句:男孩在想____。
第②句:列宁在想____。
第③句:男孩在想____。
第④句:列宁在想____。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⑤,想一想,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课外阅读。
香山的红叶秋天,香山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遍布山坡的红叶。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学期语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及答案型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学期语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及答案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低头族”料一: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
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
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材料二: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里人交流,待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从材料里得到的信息是()。
A.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B.看手机能和家人密切地交流C.老年人不喜欢看手机D.长时间看手机会影响视力2.“低头族”的现象有哪些?在对的选项后打“√”。
A.在地铁上看手机()B.用平板电脑玩游戏()C.上班路上用电脑上网()3.你想对“低头族”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花宴我永远不会忘记外祖父那小小的庭院,那儿是花的世界。
外祖父常常拉着我的手,带我在花丛里漫游。
我认识了玫瑰、藤萝、白玉兰,还认识了腊梅、曼陀罗、夹竹桃……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外祖父,他给我吃玫瑰酱。
那是他在春天里采下花辩,捣碎以后,加糖腌制的。
我还记得,外祖父看着我咂咂地吃着,他笑得那样开心。
我越吃越高兴,便问外祖父:“所有花的花瓣都能做这样好吃的酱吗?”外祖父告诉我:“美丽的花不一定都能吃。
”他指着曼陀罗、夹竹桃说:“那是有毒的,而绣球花有怪味。
”以后,我每到外祖父家做客,他都请我吃掺有花儿做的食品,有时候他请我吃藤萝饼,有时候又用萱草花炒菜,还请我喝过香甜的桂花粥。
我记得,外祖父说如果有一座花园,他能给我开一百个花宴哩!我还记得,有一次,外祖父送我一串茉莉花的项链。
我戴着它,走到哪儿,人们都说:"香姑娘来了!”回到家里,妈妈告诉我,茉莉花可以熏茶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试卷(1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试卷(15篇)一、阅读与感受。
大车队一队载着瓦罐的大车,正从一个陡峭的山坡往下走。
车队主人赶着第一辆车小心翼翼地走在前头,让其余的车在坡顶等候。
为了不让大车往山下滑,驯良的骏马几乎用身体的后半部顶着货车,一步一步向下挪。
可是坡顶上的一批年轻的马却大骂可怜的骏马没有能耐:“嘿,大家夸你是骏马,真是奇怪啊,瞧你,慢吞吞简直像只爬行的大虾!哎呀,差点撞到岩石上。
斜啦,又歪啦!胆子放大些呀!瞧,又撞上了。
哎,真是一头蠢驴!要是上山或者在夜里,那还情有可原,可现在是下山啊,而且又在白天!既然你没本事,就应该驮水去。
待会瞧我的,看我怎么下山,我保证分秒不会浪费,让车子飞一般下山。
”于是轮到年轻的马了,它弓起脊梁,挺起胸膛,拉起货车上路啦。
但是它刚一起步就开始摇晃,身后的大车催促它,车速变得越来越快。
小马索性撒开四蹄飞奔起来,大车碾过石头,越过沟壑,一路上跌跌撞撞。
最后马儿拖着货车“轰隆”一声,翻进了山沟,报销了主人的一车瓦罐。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1.文中的主人公是()。
A.车队的主人 B.驯良的骏马 C.年轻的马 D.载瓦罐的大车2.年轻的马报销了主人的一车瓦罐的主要原因是()。
A.瓦罐太重 B.山坡太陡 C.动作太慢 D.年轻的马太骄傲3.第三自然段中“哎,真是一头蠢驴!”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的马对骏马的赞美B.年轻的马对骏马的佩服C.年轻的马对骏马的同情D.年轻的马对骏马的嘲笑4.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先回答哪句写得好,再写出好在哪里。
①瞧你,慢吞吞的。
②瞧你,慢吞吞简直像只爬行的大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种辣椒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一、阅读并答题。
(二)池塘中的怪物一只红蜻蜓在池塘上飞来飞去,习惯性地用尾巴在水面上点了几下。
突然,“哗”的一声,池塘中央泛起了一朵很大的浪花,冒出一股浑水。
红蜻蜓觉得奇怪,一边飞一边喊叫:“池塘中有点怪,水一下变浑啦!”小花猫听了红蜻蜓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小花狗听了小花猫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山半听了小花狗的话,说:“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小花狗说是听小花猫说的,小花猫说是听红蜻蜓说的。
山羊带着小花狗他们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碧波荡漾,没有什么异样。
红蜻蜓说:“我可没有说谎,刚才我亲眼看到这儿泛起大水花,水都浑了。
”山羊说:“那你为什么说池塘中有怪物呢?”红蜻蜓委屈地说:“我只说池塘中有点怪,可没有说有怪物啊。
”这时,池塘中的一条大鲤鱼探出头来,笑着说:“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1.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__)(2)形容碧绿色的水波起伏不定的样子。
(_____________)2.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惊恐万分的是___________。
它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4.听了小花狗的话,山羊是如何表现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池塘中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想象一下听了大鲤鱼的话,山羊会说点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必考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必考题)一、阅读短文。
袋鼠与蜗牛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
“你见到我为何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
“对不起,我没看见你。
”“没看见?”蜗牛生气了,它喘着粗.(cūchū)气说,“你是鼠,我是牛,我看见了你,你怎么会看不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袋鼠.(shǔchǔ)说你怎么是牛呢牛我见过比我还大哩再说我也不是鼠呀“不对!”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何叫我蜗牛呢?既然黄牛、水牛和牦(máo)牛等等都是牛,那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
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
那黄鼠、田鼠以及家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袋鼠不想同蜗牛争辩(争吵争论),乘.(chénɡchènɡ)蜗牛不注意,它悄悄地走开了。
它清楚,尽管蜗牛有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牛,但人们是不会把它看成牛的,就像自己叫袋鼠,大家从不把自己看作鼠一样。
1.读短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粗(cūchū)乘(chénɡchènɡ)鼠(shǔchǔ)2.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争辩”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3.读短文,找出文中表示“看不起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4.给第5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蜗牛为什么会生气?()A.因为袋鼠看不起它。
B.因为袋鼠没和它打招呼。
C.因为袋鼠说它不是牛。
6.将袋鼠不与蜗牛争辩的原因用“”在文中画出。
二、阅读短文。
通知各位家长:我校拟于10月15日举行“我的宁德,我的家”秋游活动。
活动分年级开展,活动时间为8:00—16:00,请家长按时到指定的地点接送孩子。
(接送地点)一年级:南漈山公园门口二年级:塔山公园正门三年级:镜台山公园大门四年级:北岸公园东湖游乐园大门五年级:东湖南岸景观区停车场六年级:戚继光公园门口(温馨提示)①秋游当天给孩子穿校服和舒适合脚的鞋子。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一、阅读短文。
桥河这边住着我,河那边住着他。
河面上架着一座桥。
我和他在这桥上相识,在这桥上嬉戏,成了一对好朋友。
在晨光中,在小鸟的歌声中,他哼着小调,背着书包走过这桥,跟我一起手拉手去上学,天天如此,月月这样。
后来,他父亲调动工作,他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两年后的一天,上课时,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并作了介绍:他是县里X 局长的儿子,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
啊,这不是几年前桥那边的“他”吗?他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我当然高兴!没想到,几天下来,我发觉坐在身边的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他终日偏着头、斜着眼、噘着嘴,显示着局长儿子的派头。
他常常迟到早退,集体活动想参加了看一阵子,不想参加就一走了之。
老师找他谈话,好不了两三天,故态依旧。
他还住在桥那边,但那桥,已塌了一半,是横冲直撞的拖拉机的“杰作”。
我站在桥头发呆,他在阳台上毫不理会。
我们心与心之间的桥,也断了。
终于,我看不下去了。
第二天,他的课桌里多了一张纸条:“凭一个当局长的父亲就值得目中无人吗?独来独往,只会给你带来寂寞冷清!真诚希望你跳出自设的牢笼,回到集体中来!”大家发现,他若有所思地愣了几天。
一天,我在做值日生,发现他竟也拿起了扫帚。
我说:“今天是我值日。
”他答:“我也是。
”几天以后,那被拖拉机撞坏的桥修好了,我们又在桥上见面,一同上学,一同游戏了。
我说:“桥终于修好了!”他说:“比以前更牢固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朋友—________ 参加—________冷清—________ 坚固—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毫不理会:________若有所思:________3.“是横冲直撞的拖拉机的‘杰作’”中“杰作”的引号的作用是()A.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C.表示强调D.表示特殊含义4.桥在文中有几层意思?分别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必考题)一、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院墙外的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用“_____”画出来。
3.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1.第1自然段中的“一大片”一词说明了__________,“长满”表明草地上的蒲公英__________。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蒲公英铺满了整片草地,所以草地变成了金色。
B.因为草地上的草都被蒲公英覆盖了,所以草地变成了金色。
C.因为蒲公英铺满了整片草地,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上铺满了金色的花瓣,所以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3.第2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是()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C.概括总述 D.承上启下4.这些蒲公英并不引人注目,作者却观察得如此细致。
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蜗牛的森林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招呼说:“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
”兔子听了哈哈笑着说:“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最高的草才过我的靴筒。
”于是,兔子就给蜗牛描述了真正的森林,那是有着高大树木的地方。
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蜗牛上路了,什么也不用带,他的背壳房子就是他的一切。
当他身体缩进去的时候,他就在休息,当他把身体伸出来的时候,他就在赶路。
这样过了许多天。
一天,蜗牛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
蜗牛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到了森林了。
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
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哦,原来他爬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根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
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星星一样洒在地上,也洒在蜗牛的背壳上。
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个巨人,大象很热情地招呼他:“请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是大象的森林。
”巨人哈哈笑着说:“森林?这里的树就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
”是啊,大象在巨人面前显得很小很小,森林就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说:“再见,小小的大象,我要到我自己的森林里去了。
”对呀,巨人一定有着巨大的森林。
当大象又经过草地的时候,蜗牛顺着他长长的鼻子下来了。
兔子看见这一切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蜗牛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的森林里了。
虽然这里最高的草也就过了兔子的靴筒。
1.文中依次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童话想象十分有趣,让我们细细品味。
对蜗牛来说,________就是自己的森林。
3.蜗牛为什么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A.听了兔子的描述B.听了巨人的描述4.读第四、五自然段,我发现,在蜗牛的眼里,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就以为自己到了森林。
其实这四个树根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想象有趣又合理。
5.蜗牛跟着大象来到了真正的森林。
可在________的眼里,真正的森林也很小很小。
最后蜗牛还是回到了__________。
作者神奇的想象,让我明白了( ) A.真正的森林在每个人的心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森林。
B.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巨人的森林才是真正的森林。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
可是,7岁这年,她突热生病了。
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
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
更(害怕可怕)的,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
______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______每天顶着一(颗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慎重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
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她们会商议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4.“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____________________5.“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她为什么笑了?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麻雀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透明的网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
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
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理解词语)第1自然段中有多个四字词语,试着体会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都表现了麻雀机警多疑的特点。
2.(品读句子)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幽默风趣的,并填空。
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麻雀________的特点。
3.(感悟写法)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麻雀的什么特点?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特点写得这样具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言运用)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动物,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它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梅①梅、兰、菊、竹并称为“国画四君子”。
②梅的花瓣多为五片,所以梅花又叫“五福花”。
梅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③梅花的美,不在一朵,而在一群。
她盛开时,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深冬初春时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天气的冷峭。
她那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向来为中国人尊崇。
④人们还把梅花与挺拔的松树、秀丽的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⑤我国画家历来喜欢画梅,但要画好并不易,因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1.填空。
①梅、兰、菊、竹并称为“________”。
②梅花又叫“________”,象征着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把梅花、松树、翠竹并称为“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要画好梅花并不容易?(用原文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外阅读。
五月的田野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英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上,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的清香。
那时侯,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
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上,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
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珊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跑着…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还等着我们带回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地从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