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与建议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与建议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与建议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

与建议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与建议

■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内容提要: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我省自2007年开始的“双三十”工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探索。据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北省单位GDP能耗已由2006年的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吨标准煤/万元,累积降幅达到%,但绝对值仍然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吨标准煤/万元)。只有通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难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低碳时代的河北选择是:用低碳标准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尽快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适应低碳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四位一体”的低碳经济发展网络;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全体动员打造绿色生活方式。

在刚刚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云川书记指出,“河北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发展低碳经济,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体现。河北作为能源消耗大省,积极寻求自身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已迫在眉睫。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实际已经成为河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么样发展低碳经济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经济的发展必然增加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唯一的道路就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当前我国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最优方案,同时也是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力的重塑。第一,低碳经济是打破传统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增长正相关的重大革命。低碳经济引发的是一次系统的新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这场以能源革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的革命紧密相连,并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低碳经济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但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1970~2004年间温室气体排放近70%来自于能源、工业、交通以及住宅和建筑四大部门。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这些部门进行“减碳”的改造和转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是通过人类的经济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增强人类活动可持续性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第三,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新战略增长点。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普遍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或鼓励私营部门加大投资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这些投资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而且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低碳经济体现了人类能源利用价值观和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之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低碳经济得到各国重点扶持,迅速成长,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政府主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世界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紧紧相握,才有可能为低碳经济各个行业取得成功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充分体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低碳经济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而不应导致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明显下降。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三是要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动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这是各地推进低碳经济新兴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四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应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

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因全球气温上升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四)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可概括为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结构调整三个方面。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现代经济社会必须改变传统能源发展模式,以低排放、低消耗、高附加值的新能源代替高消耗、高污染的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指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提高能源效率则是指在工业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使用而实现碳减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例如,重化工业的能源强度远高于一般制造业,而且在同一行业中,技术水平越低则能源强度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第二产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所以,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三是优化消费结构,建设低碳城市。城市是我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必须建立

低碳生活模式。首先要改变城市能源供给结构,逐步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其次要开发低碳建筑空间,提倡低碳出行方式,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最后要强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现实挑战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河北低碳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双三十”工程成效明显。2009年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吨标准煤,同比下降%,高于全年目标个百分点,降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扩大和个百分点。COD(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硫削减%,分别排在全国第三位、第五位。“双三十”工程的成功实践,是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探索,但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

(一)低碳经济是经济愿景,更是社会工程,河北向低碳经济转型仍面临较多制度约束。河北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富民强省进程的关键阶段,

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河北省当前面临的最大任务。从社会发展来看,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必须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是河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当前河北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从能源结构来看,河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三)能源效率提升缓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体系尚未构成。河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与2000年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个百分点。2008年,河北省单位GDP能耗为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但仍然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吨标准煤/万元)。河北能源效率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特征明显。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河北以

重化工业引领经济增长的道路不会改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任重道远。

(四)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从根本上说,低碳经济引领的新兴产业革命依然是技术与生产力革新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在推进“双三十”工作中,河北大力引进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但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技术人才缺乏,不足以提供大规模开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二是资金支持不足。据估计,以2008年的GDP计算,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河北年需资金150亿元,这将对地方财政产生巨大压力。

(五)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河北低碳经济在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多是点和块的试验,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此外,河北低碳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主要依靠政策投资和国际机构贷款,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或是融资规模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六)生存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根本性转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技术瓶颈的制约,但直接障碍是观念和习惯问题。河北发展低碳经济,当务之急是要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换句话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层面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更需要鼓励老百姓适当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亲自参与。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多用节能灯,多住节能住宅,少开车,少用空调等。交通运输行业要发展壮大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因为公路的单位能耗是铁路的18倍、是水路的22倍。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尚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并为河北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力支撑。

(一)用低碳标准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调整,应紧密结合河北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尽早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明确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一是将低碳经济作为重点

纳入“十二五”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河北省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确定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适应低碳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重化工业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意味限制重化工业的发展,而是利用低碳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低能耗、低物耗、低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一是加快整合步伐。抓住高耗能企业停产半停产的有利时机,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二是完善退出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分解下达各行业、各县(市、区)落后产能年度淘汰任务,督促其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和生产线。三是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先进产业制造园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四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 的碳强度。

(三)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作为工作重点。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生产工艺及生产经营方式的改进,提升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一是建立为低碳经济发展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依托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二是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并消化吸收。三是实现能源使用的多元化,大力发展替代燃料产业,使用无碳低碳能源,如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四)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河北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出台鼓励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具体而言,可以从减免税收、绿色信贷、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助推低碳经济发展,对研发与使用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利用市场手段探索碳定价制度改革,建立生

产和消费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激励机制,促进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成本内部化,一方面可以降低碳排放总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三是改革考核制度,淡化GDP考核指标。创新管理理念,调整考核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把低碳经济、绿色GDP和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

(五)构建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四位一体”的低碳经济发展网络。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特征,因此,低碳经济涉及的不仅仅是工业节能减排,还有农业、建筑、交通等多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进一步推广普及太阳能和沼气技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二是研发节能建筑新材料,逐步替代目前水泥、钢筋等高耗能建材。通过在建筑设施中推广使用节能材料,改进建筑设施的设计,降低能源使用。三是搞好道路设计规划,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运载率相对较高的公共汽车、地铁等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的碳使用水平。

(六)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全体动员打造绿色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

方面面,政府、企业、公众都应承担起低碳时代的社会责任。一是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发扬优良传统,做好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舆论宣传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节俭文化和环保意识转化为国民的自觉行动。二是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低碳经济并不遥远,就在当前。企业要积极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短期看提高了企业成本,长期将必然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社会公众要开启“低碳生活”。在工作生活中减少高耗能的“便利消费”嗜好,例如下班后及时关闭办公室电脑,外出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步行、乘坐公交或骑自行车),在家中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达到基本生活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物质观和价值观再造,从而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课题组组长:王书利;副组长:胡冬原;执笔:李宏民苏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