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练习题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2年9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这里的“社会主义政策”指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一五”计划D.改革首先自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转向城市2.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决议指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打土豪,分田地B.农业合作化运动C.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农业机械化生产3.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喜获土地。
此后国家积极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究其原因,下列哪一项表述有误( )A.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B.很多农民缺乏生产资料,难以克服耕作难题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为了继续深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政权4.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行业公私合营C.农业互助组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万多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6.“创新”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共出现了50多次。
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没收B.农业生产合作社C.赎买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下面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其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8.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练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
故A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B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C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正确;D项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故D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B符合题意;A 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改革开放时期;选项B一五计划完成;选项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 1.50.7%71.8% 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A.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B.大跃进造成了经济比例失调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2.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
”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的办法是()A.实行土地改革B.进行三大改造C.发动“大跃进”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3.根据如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关于三大宗教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A.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B.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C.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D.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
这些做法()A.阻碍了国营企业的发展B.纵容资本家的剥削C.有助于公私合营的开展D.照搬了苏联的实践6.“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中“团结和改造的政策”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和平赎买政策C.廉价收购D.无偿没收7.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5课 三大改造同步训练及解析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小明同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并在网上搜集了诸如“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政策”“合作社”“公私合营”等方面的材料。
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过渡时期B. 政权巩固C. 三大改造D. 十年“文化大革命”2.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3.这些农户是当时村里最穷的人,没有资金,也没有农具,被村里的一些中农称为“穷棒子社”,但是,入社的社员团结一心,分工合作,这年秋天,社里的庄稼获得了丰收,社员们比单干的时候增加了60%的收入,社里还积累了价值2400多元的公共财产,材料反映的是()A. 1951年土地改革时期B. 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 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D. 2014年土地流转时期4.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粮食总产量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 农业合作化的开展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 “大跃进”的掀起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赎买B. 统购统销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6.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是()A. 受到农民的欢迎B. 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C. 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D.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7.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8.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1954年进行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A. 建立生产合作社B. 实行公私合营C. 由国家没收管理D. 土地改革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A.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B. 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 全行业公私合营D. 保护富农的经济10.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11.三大改造的实质()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 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C.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12.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提高练习】《三大改造》(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三大改造》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学习了《三大改造》一课后,史海聆潮网站组织同学们对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A.受到农民的欢迎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3.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富有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下面属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的是()A.动员农民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B.动员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D.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进行改造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5.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6.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因为()①当时农民非常缺乏生产工具、资金②农民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③农民很难使用机械化农具④要让本来比较富裕的农民更富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8.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是…()A.受到农民的欢迎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9.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10.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完整版)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同步练习01

第5课三大改造【内容标准(试验稿)】(1)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内容标准(2011版)】(1)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选择题1.(2014·重庆B卷·12)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C2.(2014·天津市·14)右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 ) 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完成C.抗美援朝胜利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3.(2014·江苏苏州·10)右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开展“大跃进“运动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4.(2014·江苏扬州·1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进行的改造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交通运输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5.(2014·山东东营·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6.(2014·四川达州·1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依据下列图片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图①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②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图③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 (图④人民公社化时期毛泽东在河南视察)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答案】D7.(2014·浙江台州·16)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2.5三大改造(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2.5三大改造一、单选题1.“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迈步伐。
”该民谣反映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社会主义改造B.农业"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进入该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1953年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
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5.下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B.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展C.三大改造的实行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指出,“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
”这里的“农业合作化”是指(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8.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练习题【学习目标】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方式、意义【达标练习】
一、轻松入门(必做题,每题10分):
1. 我国的三大改造是指:()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
2、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 )
A.1952年底B.1954年初C.1955年底D.1956年底
3、“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A、公私合营
B、赎买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二、快乐晋阶(必做题,每题10分):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理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2、下列事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企业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D.工商业公私合营
3、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A、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D、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三、生活拓展(选做题,每题10分):
1、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A、市场需求增大了
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政治环境变了
D、实行了公私合营
2、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缺点?
四、小调查(10-30分)
1)调查一下家乡农村农业合作化的情况,在班里交流。
提示:可访问年长者,也可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列出调查提纲,充实材料,最后形成文字材料。
2)调查一个老字号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在班里交流。
提示:各地老字号店铺很多,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店铺,调查其创办的年代,产品销售情况,公私合营情况,写出文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