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血脂基础知识

高血脂基础知识

高血脂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为高脂蛋白血症,即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

目前已经公认高血脂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及二者都高的复合性高血脂症。

目录基本介绍高血脂的病因血脂正常值高血脂的危害检查化验高血脂的中医病机分析高血脂的症状高血脂的分类基本介绍高血脂的病因血脂正常值高血脂的危害检查化验高血脂的中医病机分析高血脂的症状高血脂的分类∙高血脂的中医辨证分型∙高血脂的中医疗法∙高血脂的防治措施∙高血脂的疗效标准∙高血脂的推拿疗法∙高血脂的气功疗法∙高血脂与高血压相互关系选药∙高血脂的饮食∙有关高血脂的10个问题∙高血脂食疗∙高血脂症的饮食细节∙高血脂症的治疗汇总∙高血脂治疗的药物选择方法∙高血脂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高血脂七大误区基本介绍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

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脂症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

高血脂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

严重乳糜微粒血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

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点 高脂血症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点 高脂血症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点: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概述(血脂的分类)血脂是指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CH)、三酰甘油酯(TG)、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CH又分为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C)。

血脂与载脂蛋白相结合,形成脂蛋白。

脂蛋白分成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h)、低密度脂蛋白(LDL—ch)、中密度脂蛋白(I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I一ch)。

(一)高脂血症发病因素1.年龄高脂血症者血浆Tc增高超过限值是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信号,其含量伴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大凡在30岁左右可发生心脑血管硬化,病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男性在50~55岁,女性在55~60岁发病,男性病变重于女性。

在65岁以后,血浆TC含量不再增加或逐渐降低。

因此,处于高脂血症高发年龄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变化。

2.饮食每日摄人总热量过多,则将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

此时内源性TG和LDL增加;如每日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则血浆VLDL—ch和LDL—ch增加;摄入高糖食物特别是蔗糖、乳糖、葡萄糖等,肝脏合成VLDL—ch 和TC增加;大量饮酒后,促使合成TG。

3.季节初春至夏末,血浆TC、TG呈下降趋势,暑期为zui低值;在初秋开始增高,至冬季达峰值。

原为高脂血症者,增高幅度大。

4昼夜肝脏在夜间合成CH。

5遗传(二)高脂血症的分型五型六类(三)高脂血症的特点1.I型高脂蛋白血症比较稀罕的遗传疾病,成人易诱发胰腺炎。

型高脂蛋白血症较多见,呈染色体显性遗传,易诱发冠心病。

型高脂蛋白血症易诱发冠心病。

型高脂蛋白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亦诱发冠心病。

型高脂蛋白血症常早发冠心病、脑卒中,可伴有胰腺炎、糖尿病,简易诱发冠心病。

6.V型高脂蛋白血症常伴有丰腴症、胰腺炎、糖尿病等,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1.血脂测定高于同性别正常值。

2.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性别正常值。

高脂血症知识科普讲座PPT课件

高脂血症知识科普讲座PPT课件

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缺乏运动 等。
5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长期 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脑 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依据
通过血液检查发现血脂水平异常升高 ,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和临床表现 进行综合诊断。
2024/1/28
6
02
脂质代谢与高脂血症关系
适合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 、瑜伽、散步等,每次运动时间不少 于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
2024/1/28
17
运动处方制定注意事项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 运动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 方。
循序渐进原则
初始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逐渐增加 运动时间和强度,以避免运动损伤和 过度疲劳。
积极研发新型降脂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患者的用药 负担。
健康教育普及
加强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高脂血症的认知和重 视程度,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1
出血等。
其他疾病
脂质代谢紊乱还与高血压、糖 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
关。
2024/1/28
10
03
饮食调整与营养治疗原则
2024/1/28
11
合理膳食结构建立
01
02
03
控制总能量摄入
根据个体情况,适量减少 每日总能量的摄入,避免 过度肥胖。
2024/1/28
均衡膳食
保证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 均衡摄入,包括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

临床执业医师内分泌系统考点:高脂血症

临床执业医师内分泌系统考点:高脂血症

临床执业医师内分泌系统考点:高脂血症临床执业医师笔试在九月份,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同学们要好好复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点,下面先来了解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点——高脂血症,仅供参考!高脂血症,也称高脂蛋白血症,分6型。

原发性,原因不明,和遗传缺陷有关;继发性,继发糖尿病、肾病等。

TC(<5.20)是血清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的总和,TG(<1.7)是三酰甘油的总和。

⑴致动脉粥样硬化最强的.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

⑵无动脉粥样硬化,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血脂异常调脂治疗开始标准TC>6.24mmol/L;LDL-C<4.16mmol/L。

⑶无动脉粥样硬化,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目标值TC<5.72mmol/L;LDL-C<3.64mmol/L。

⑷无动脉粥样硬化,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血脂异常调脂治疗开始标准TC>5.72mmol/L;LDL-C<3.64mmol/L。

⑸无动脉粥样硬化,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目标值TC<5.20mmol/L;LDL-C<3.12mmol/L。

⑹有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目标值TC<4.68mmol/L;LDL-C<2.60mmol/L。

治疗:(最主要的目的为防治冠心病)1、胆酸鳖和树脂类—消胆胺、考来替泊。

仅适用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无效。

2、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甘油三酯血症也有效;贝特类(氯贝丁酯)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两者儿童、孕妇、哺乳都不宜用。

3、以TC增高为主者,选用烟酸类,重者选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以TG增高为主,可选用氯贝丁酯类,也可烟酸;TC、LDL与TG均明显增高,可考虑联合治疗, HMG-CoA加贝特类、烟酸类的联合,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

病因病机因过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不能化浊而生痰湿,或脏腑功能失调,气不化津,痰浊阻滞,气机不畅,脉络瘀阻,发为高脂血症。

高血脂知识点总结

高血脂知识点总结

高血脂知识点总结一、高血脂的相关概念1.1 血脂的组成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它们是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但在过量、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危害。

1.2 高血脂的概念高血脂是指血浆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升高,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1.3 高血脂的分类高血脂主要分为三类: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升高、血清脂蛋白异常等。

二、高血脂的病因2.1 饮食因素过量饮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反复油炸食品会影响血脂的代谢,导致高血脂。

2.2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会导致血脂的紊乱,引发高血脂。

2.3 遗传因素个体遗传因素是导致高血脂的一个重要原因,家族史中有高血脂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2.4 其他疾病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容易伴随高血脂的出现。

三、高血脂的危害3.1 心脑血管疾病长期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3.2 脂肪肝高血脂会导致肝脏受损,进而发生脂肪肝,对肝脏造成损害。

3.3 其他慢性病高血脂还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阻抗和糖尿病的发生,并与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疾病有关。

四、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4.1 合理膳食适量减少摄入热量和脂肪,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4.2 合理运动增加体育锻炼,有益于促进体内脂肪分解和消耗,有助于控制血脂的水平。

4.3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4.4 管理其他慢性病对于伴随其他慢性病的高血脂患者,需积极控制其他疾病的进展。

4.5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对于控制高血脂的恢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高血脂的相关知识5.1 血脂检测在高血脂的控制中,血脂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的检测。

临床化学讲义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重点总结

临床化学讲义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重点总结

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中。

它们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

这种球状巨分子复合物就称作脂蛋白。

血脂代谢就是指脂蛋白代谢,而参与这一代谢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和脂酶。

一、脂蛋白(一)组成: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称为总胆固醇(TC)。

不同脂蛋白含有的载脂蛋白种类、数量均有区别。

(二)结构:脂蛋白均为球状颗粒表层:磷脂、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极性物质内核:甘油三酯、胆固醇酯—非极性物质(三)脂蛋白的分类脂蛋白的密度从CM到HDL由小变大,而分子的大小则由大变小。

1.CM:来源于食物脂肪,含外源性甘油三酯近90%,密度最低。

正常人空腹12h后采血时,血浆中无CM。

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血浆外观混浊。

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CM会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这是检查有无CM 存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CM中的载脂蛋白主要是Apo AⅠ和C,其次是含有少量的Apo AⅡ、AⅣ、B48。

2.VLDL:VLDL中甘油三酯含量占一半以上。

CM和VLDL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RLP)。

由于VLDL分子比CM小,空腹12h的血浆是清亮透明的,当空腹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超过3.3mmol/L (300mg/dl)时,血浆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但不上浮成盖。

VL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近10%,其中ApoC为40%~50%,ApoB100为30%~40%,ApoE为10%~15%。

3.IDL:IDL是VLDL向LDL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VLDL相比,其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加。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IDL含量很低。

最新的研究表明,IDL是一种有其自身特点的脂蛋白,应将其与VLDL和LDL区别开来。

脂代谢和高血脂

脂代谢和高血脂
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六种表型:
Ⅰ型、 Ⅱa型、 Ⅱb型、 Ⅲ型、 Ⅳ型、 Ⅴ型。 并不表示特定的疾病。
38
整理课件
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又称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本型在人群中罕 见(<1%) 。
以空腹高乳糜微粒血症为特征。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9
整理课件
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缺乏 或激活LPL的ApoCⅡ的先天性缺陷。
并未增强,造成血浆中VLDL蓄积。 血浆甘油三酯升高。 血浆外观混浊
43
整理课件
3.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此型病例并不多见(<1%) 。 主要特征是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 并出现一种异常的脂蛋白(IDL)。
44
整理课件
发病机制
Apo E基因有三个常见的等位基因即E2、 E3和E4。
正常人Apo E的基因约65%~75%为E3型, 患者则多为Apo E2型。
导致乳糜微粒(CM)中甘油三酯不能被水解。
CM无法被肝细胞膜的受体识别、结合,不能进 入肝细胞内进行代谢。
造成CM在血液中堆积。
40
整理课件
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本症以血浆LDL升高为特征。 由于LDL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进入血浆的主要
运载工具。 故病人血浆胆固醇呈中度至重度升高。
本症可分为两个亚型: Ⅱa型血浆甘油三酯正常, Ⅱb型血浆甘油三酯升高。
辅脂酶:
1、辅脂酶能与胰脂肪酶和胆汁酸盐结合,使 胰脂肪酶能吸附在微团的水油界面上,有利 于胰脂肪酶对甘油三酯的水解。
2、辅脂酶还可以防止胰脂酶在脂-水界面的 变性,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作用。
3
整理课件
二、脂肪的吸收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防治PPT课件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防治PPT课件

饮食疗法
控制热量摄入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饮食关系密切,因此饮食疗法是防治 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应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如鱼肉、豆类、坚果等,以 满足人体需要,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 肪酸。
学习自我监测方法,关注 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及时就医
如有疑虑或出现异常症状 ,应及时就医诊治。
04
CATALOGUE
高脂血症患者的生活指导
高脂血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 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 胖,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依赖于各种物质 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尤其是脂质代谢的紊乱,就会引发各种疾病。高 脂血症便是其中之一。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总结词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年老体衰等。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水谷运化失常 ,痰湿内生,痰湿阻塞脉络,影响气血运行,最终引 发高脂血症。此外,情志失调也是病因之一,长期精 神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可导致气血瘀滞,引发高脂 血症。年老体衰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 长,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引发高 脂血症。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改善血脂 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考点总结
概述
血脂异常
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天使在高处(HDL——high——高密度脂蛋白)
恶魔在地狱(LDL——low——低密度脂蛋白)
高脂血症简易分型
分型TC TG HDL-C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脂异常意义判断
血清TC
5.20mmol/L(200mg/dl)以下合适范围
5.23~5.69mmol/L(201~219mg/dl)边缘升高
5.72mmol/L(220mg/dl)以上升高
血清LDL-C
3.12mmol/L(120mg/dl)以下合适范围
3.15~3.61mmol/L(121~139mg/dl)边缘升高
3.64mmol/L(140mg/dl)以上升高
血清HDL-C
1.04 mmol/L(40 mg/dl)以上合适范围
0.91mmol/L(35mg/dl)以下减低
血清TG
1.70mmol/L(150mg/dl)以下合适范围
1.70mmol/L(150mg/dl)以上升高
【处理要点】
高脂血症的防治可分为非药物措施和药物措施。

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表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mmol/L(mg/dl)]
(一)饮食调节
目的: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
方式: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减少饮酒和戒烈性酒。

(二)可选药物种类及用法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

2.苯氧芳酸类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3.烟酸类烟酸;阿西莫司
4.胆酸螯合剂考来烯胺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用药选择
1.高胆固醇血症
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降低TC能力为20%~30%,降LDL-C能力为30%~35%,还轻度增高HDL-C及轻度降
低TG。

2.高甘油三酯血症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不能降低TG时,可应用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3.混合型高脂血症
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可用他汀类;
如以TG增高为主则用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谨慎采用他汀类与苯氧芳酸或烟酸类的合并使用。

贝特---主要针对甘油三酯
他汀---主要针对胆固醇
特别指出,
他真有胆色
以下关于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哪项是正确的
A.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也降低血胆固醇的药物
B.主要降低血胆固醇,也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C.主要降低LDL-C的药物
D.仅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E.仅降低血总胆固醇的药物
『正确答案』B
降脂治疗个体化原则
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要做到血脂达标即LDL-C应小于100mg/dl。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则应降至70mg/dl以下。

他汀药物不良反应
肌病、肝损害,应定期监测血清ALT和CK水平。

ALT/AST升高小于正常值3倍应严密监测,并于1周内复查,升高大于3倍者应停药;
CK升高小于正常值5倍,他汀类应减量,大于5倍者应停药。

【健康指导】
1.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
疗后3~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到要求则继续治疗,但仍每6个月~1年复查,如持续达到要求则每年复查一次。

2.药物治疗
开始后6周复查,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要求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3~6个月后复查。

3.在药物治疗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