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翠鸟外形描写和捕鱼动作姿态的句段,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敏捷,感受到“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学习细致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4、渗透人文主题: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翠鸟外形描写和捕鱼动作姿态的句段,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敏捷。
教学难点: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1、课件2、其他动物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本单元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读:到生活中不缺少美,……的眼睛。
今天我们也带着这样一双眼睛,走进第15课,齐读课题:15、搭船的鸟二、雨天船上的场景1、这只会搭船的,有灵性的鸟儿究竟是一只什么鸟呢?2、这样一只翠鸟,作者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现了它呢?3、翻开书64页,默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雨天的船上观察了哪些事物,用圆圈圈出这些事物。
汇报来,咱们一起再读一次。
(师做强调)4、孩子们,看,这就是船舱,这是…这位船夫,作者不仅仅只观察到船夫,还观察到他穿着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得摇?作者从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观察,除了观察到事物还观察周围环境怎么样?5、沙啦沙啦指的是?你平时还听到了哪些声音?6、小作者不仅是用眼睛看了,和你们一样——善于用耳朵听,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周围的场景,让整个场景有声有色。
7、捧书,我们再感受一下这场有声有色。
8、孩子们,小作者对雨天船上的场景观察得非常细致,瞧,从船舱到(船篷),从蓑衣——(到橹),从——(我和母亲到船夫),从看到的——(到听到的),作者都观察到了,这就叫——处处留心。
三、除了处处留心雨天的场景,接下来作者又观察了什么?(翠鸟的外形)1、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
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积累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
“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外形、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外形、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那么作者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时又发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搭船的鸟》(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精读感悟1.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对这只翠鸟的哪些方面作了细致的观察?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用铅笔勾画出来相关的语句,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引言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搭船的鸟》。
这篇课文以一只鸟搭船的经历为故事情节,旨在通过鸟的行为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然而,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篇课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搭船的鸟》这篇教材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教学效果。
2. 教材内容分析《搭船的鸟》这篇教材主要通过描述一只鸟和男孩的互动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简洁明了:课文内容简洁明了,语言简练,从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描述细腻:通过对鸟和男孩互动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详细描绘,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故事背后传递的和谐与友爱的意义。
•主题突出:教材内容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主题,通过鸟和男孩的互动来呼唤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保护。
3. 教学问题分析尽管《搭船的鸟》这篇教材本身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语言难度过高:尽管教材内容简洁明了,但由于课文中涉及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
•缺乏实际体验:教材虽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主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与自然相处的实际体验,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
•缺乏交互性:教材内容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4. 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4.1 语言难度适度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式无法理解。
因此,我建议在教学中适度调整教材的语言难度,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4.2 增加实际体验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意义,我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实际体验环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感受,或者进行一些与自然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的体验和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
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1.认读生字。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éi gān2.认读词语: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
(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011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 搭船的鸟 教学反思1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
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
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
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
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
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教学设计之一【教材理解】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
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
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
“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
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
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
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
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课文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
”,“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设计理念】出示课题,激趣质疑—明确要求,合作解疑—总结方法,内化提高【学情简介】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的意识差,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探亲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声音,接着,又观察了翠鸟的外形和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给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增添了快乐,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题中的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搭”“翠”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读写结合,仿照作者描写翠鸟的方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搭”“翠”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读写结合,仿照作者描写翠鸟的方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单元导语。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板书课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搭船”。
3.学习“搭”字,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利用单元导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特别是联系生活中常用到的“搭车”一词理解“搭船”,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2.说一说这只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3.认识“翠”字,指导书写。
4. 检查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记住生字词。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 搭船的鸟 教学反思3.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 搭船的鸟 教学反思3.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a840ab0998fcc22bdd10d05.png)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
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一.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
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
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
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
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
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二.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
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
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
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
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
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
“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
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
“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