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报告模板
胶囊内镜病例报告

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何利平 梁玮 郑晓玲
胶囊内镜的历史
• • • • •
1985年Iddan发明微型照相机---初步构想 1993年Iddan和Swain同期开始研究 1999年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研制成功 2001年8月CE(M2A)美国FDA批准临床应用 2004年国产胶囊OMOM上市
胶囊内镜的结构
• 胶囊内镜
• 无线接收记录仪 • 工作站
临床病例报告
我院自2006年4月引进国产胶囊内镜,已行12例胶 囊内镜检查(如下)
检 查 原 因 人 数 消化道 出 血 5 腹 痛 待 查 4 结肠多 发息肉 2 体 检 1
胶囊内镜检查阳性结果
病例一:黄陶 女 68 岁 消化道出血 胃镜及结肠镜示多发毛细血管扩张 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多发多发毛细血管扩张如图
• 钡灌肠未见异常 • 胶囊内镜示1小时44分小肠检查完毕提示肠道蠕动
较快
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检 查 原 因
人 数 阳 性 结 果
消化道 出 血
5 2
腹 痛 待 查
3 2
结肠多发 体 检 息肉
2 0 1 0
胶囊内镜图象
小肠息肉
钩虫病
Hale Waihona Puke 静脉瘤讨论1.胶囊内镜是目前小肠疾病的较好检查手段 2.视野有限,在小肠近端胶囊通过速度较快,存在 一定的漏诊率;不能精确定位;不能进行活检和 组织学检查;不能进行治疗 3.价格昂贵
病例二:林气江 男 48岁 排鲜血便
• 胃镜:慢性胃炎 • 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 胶囊内镜:回肠下段见血管发育不良
病例三:陈宗突 男 56岁 脐周疼痛待查
• 胃镜及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 • 剖腹探查未见明显异常 • 胶囊内镜示小肠多发溃疡(Chron`s病可能)
奥林巴斯内镜报告

奥林巴斯内镜报告1. 概述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利用奥林巴斯内镜设备可以进行胃部、食管、结肠等器官的检查。
本内镜报告旨在记录患者在奥林巴斯内镜检查中的相关信息和发现,以辅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2. 患者信息•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年龄]•就诊日期:[就诊日期]•就诊医生:[医生姓名]3. 内镜检查所见3.1 胃部检查•黏膜颜色:正常/异常(具体描述)•病变部位:[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性质]•是否有溃疡:是/否•溃疡数目:[溃疡数目]•溃疡大小:[溃疡大小]•是否有出血:是/否•出血程度:轻微/中等/严重3.2 食管检查•黏膜颜色:正常/异常(具体描述)•食管炎症程度:轻微/中等/严重•食管裂伤:无/有•裂伤部位:[裂伤部位]•食管狭窄:无/有•狭窄部位:[狭窄部位]•狭窄程度:轻微/中等/严重3.3 结肠检查•黏膜颜色:正常/异常(具体描述)•结肠息肉:无/有•息肉数目:[息肉数目]•息肉大小:[息肉大小]•是否有肿块:是/否•肿块位置:[肿块位置]•肿块性质:[肿块性质]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经奥林巴斯内镜检查,发现了以下异常情况: - 胃部异常:[胃部异常描述] - 食管异常:[食管异常描述] - 结肠异常:[结肠异常描述]4.2 建议根据检查结果,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 胃部异常治疗建议:[胃部异常治疗建议] - 食管异常治疗建议:[食管异常治疗建议] - 结肠异常治疗建议:[结肠异常治疗建议]5. 注意事项•患者在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定期复查以了解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以上是本次奥林巴斯内镜检查的报告内容,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请与医生进一步沟通。
内镜报告模版【范本模板】

食管疾病1、食管溃疡距门齿( )cm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可见()×()cm凹陷上覆(薄白/白苔),周边粘膜(正常/充血/水肿/轻度充血),其余部位粘膜未见异常。
2、食管炎距门齿()cm处可见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粘膜(充血/有小片糜烂/条索状糜烂面/有出血点/有白苔)病变范围(﹥/﹤)0。
5cm,病变(有/无)融合,面积(﹥/﹤)75%,(有/无)食管狭窄,狭窄直径()cm,血管纹理(正常/紊乱),其他部位粘膜正常.贲门(正常/轻度充血)。
3、食管癌距门齿( )cm处可见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粘膜(糜烂/有一凹陷上覆白苔,有菜花样隆起/有一不规则隆起),大小约()×()cm ,周边粘膜(尚光滑/不规则/呈结节状),组织(僵硬/脆/触之易出血),食管管腔(尚正常/狭窄),内镜(尚能/不能/勉强)通过,狭窄段长约( )cm,边界(清/不清),贲门(累及/正常)。
其余部位粘膜未见异常。
4、食管静脉曲张距门齿( )cm处可见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有静脉隆起,呈(线/串珠/结节)状.最大直径(),以距门齿( )cm以下最为显著,曲张静脉表面呈(蓝色/白色),曲张血管表面(有/无)红色征,程度为(+/++/+++),(可见/未见)渗血,食管腔内(有/无)血迹,胃底静脉(有/无)曲张.5、食管平滑肌瘤距门齿()cm处于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可见粘膜隆起,大小约()×()cm ,呈(半球/低半球)状,表面(光滑/糜烂/色泽正常),周围(有/无)桥形襞。
6、食管狭窄距门齿( )cm至()cm处可见食管明显狭小,直径约()cm,通过内镜(顺利/尚顺利/困难),狭窄近端粘膜(光滑/呈结节状/糜烂/溃疡),狭窄段段长约()cm,贲门(正常/已切除/狭小)。
7、食管粘膜撕裂食管腔内(可见/未见)血迹,于食管下段(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近贲门处见()条粘膜裂痕,呈(红色条/线状白苔)状长约()cm,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正常),贲门部(受累/未受累)。
内镜报告模板

食管炎食管黏膜粗糙,血管网模糊,齿状线不清反流性食管炎(B级)下段黏膜灰白粗糙,血管网模糊,见条状黏膜缺损,其中最长一条可达2cmBarrett食管?齿状线上见数个橘红色岛状及舌状黏膜Barrett食管APC术后可见三处舌状黏膜,均行APC治疗,术后创面灰白色,未见出血食管隆起性质待查距门齿25cm处可见一不规则隆起,表面附污秽苔,向腔内突出,致内镜不能通过,质脆易出血,取活检数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插镜情况:顺利Lesmi,Lgf,D1.0,Rf1食管:距门齿25cm开始,可见4条曲张静脉,迂曲呈瘤状,RC(+)贲门:开闭好, E-G线清楚胃底:粘液湖稍浊,可见1处曲张静脉团,最大直径1.0cm回肠末端炎症性质待查结肠镜插入至回盲部,插镜顺利,回盲部黏膜散在圆形出血灶,回盲瓣呈乳头状,其上可见一浅溃疡;阑尾开口新月形;插镜至回肠末端10cm,见黏膜充血水肿及多个溃疡,覆脓苔,取活检数块。
结肠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结肠内可见多处海绵状血管瘤,基本正常小肠粘膜像下进镜:插镜至小肠内距回盲瓣4m处,所见小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于进镜最深处给予含有美兰的甘油果糖粘膜下标记注射喷洒后退镜:上进镜:插镜至下进镜标记处,所见小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1.检查结束后短时间内不宜驾驶或从事精细工作2.术后最好有人陪伴回家十二指肠隆起病变套扎术后前壁及大弯侧分别见两枚大小约0.2x0.3cm样隆起,以COOK6连发套扎器套扎,见病灶变色。
异位胰腺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可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大小约为0.5*0.5cm隆起病变,中央凹陷,未见溃疡,予以注射针注射抬高病灶,后予高频电凝电切,切除物送病检,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近回盲瓣处见一大小约0.5x0.5cm隆起病灶,用一次性注射针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一次性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后留灰白创面,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
距肛门约25cm,可见一大小约3.0x3.5cm带蒂隆起,表面充血,用尼龙绳圈套器套于蒂部,用一次性注射针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一次性圈套器高频电切除,创面予三枚钛夹钳夹预防出血处理,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切除物回收送检。
胶囊内镜报告

胶囊内镜报告
病人信息: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就诊日期:2021年5月1日
入院原因:
患者自述腹痛1月余,常伴有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曾在外院做过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CT检查提示可能为小肠疾病,遂转入我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检查前准备:
禁食8小时以上,禁止进食高脂肪、易产气食物、酒类等。
检查过程:
患者口服胶囊内镜胶囊后,保持安静状态,禁止进食和活动。
检查时间为8:30-11:30,共计3小时。
检查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显示:
小肠壁粘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多发小溃疡,大小约1-3mm,边缘光整,底部呈灰白色凹陷。
结论:
小肠黏膜炎伴有小溃疡形成。
医生建议:
1. 根据病情,给予抗炎治疗和消化道保护治疗。
2. 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3. 必要时进行复查。
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进食高脂肪、辛辣等易刺激消化道的食物。
2.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
4. 若出现呕吐、腹痛加剧等情况,及时就医。
报告医生:李医生
报告日期:2021年5月2日
以上是关于患者张三胶囊内镜检查的报告,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胃肠道内窥镜检查报告单

胃肠道内窥镜检查报告单
姓名:XXX年龄:XX性别:XX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内窥镜检查结果:
1.胃内观察:胃粘膜显示光滑,无明显糜烂、溃疡或出血点。
胃壁无
明显增厚或结节。
2.十二指肠内观察:十二指肠粘膜显示光滑,无明显糜烂、溃疡或出
血点。
十二指肠壁无明显增厚或结节。
3.结肠内观察:结肠粘膜显示规则纹理,无明显息肉、溃疡或出血点。
结肠壁无明显增厚或结节。
回盲瓣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内窥镜检查结果,患者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的粘膜显示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
未见明显的糜烂、溃疡、出血点、息肉、增厚或结节。
回盲瓣和门静脉系统亦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胃肠道粘膜无明显异常,可能没有明显的消化道
疾病。
建议患者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并定期接受医
生的随访。
医生签名:。
消化内镜检查、治疗报告描述大全

于)0.5cm,病变(有,无)融合,面积(小于75%,大于75%),(有,无)食管狭窄,狭窄直径()cm,血管纹理(正常,紊乱);其它部位粘膜正常,贲门(正常,轻度充血)。
[1]反流性食管炎((A级),(B级),(C级),(D级))食管癌距门齿()cm处可见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四)壁粘膜(糜烂,有一凹陷上覆白苔,有一菜花样隆起,有一不规则隆起),大小约()×()cm,周围粘膜(尚光滑,不规则,呈结节状),组织(僵硬,脆,触之易出血),食管管腔(尚正常,狭窄),内镜(尚能,不能,勉强)通过,狭窄段长约()cm,边界(清,不清),贲门(累及,正常)。
[1]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距门齿()cm即可见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四)壁有静脉隆起,呈(线状,串珠状,结节状),最大直径约()cm,以距门齿()cm以下最为显著,曲张静脉表面呈(蓝色,白色),曲张血管表面(有,无)红色征,程度为(+,++,+++,),(可见,未见)渗血,食管腔内(有,无)血迹;胃底静脉(有,无)曲张。
[1]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狭窄距门齿()cm至()cm处见食管明显狭小,直径约()cm,通过内镜(顺利,尚顺利,困难),狭窄近端粘膜(光滑,呈结节状,糜烂,溃疡),狭窄段长约()cm;贲门(正常,已切除,狭小)。
[1]食管狭窄食管粘膜撕裂粘膜(肿胀,充血,有纠集,轻度充血,欠规则,充血、水肿);其余部位(未见异常,粘膜充血)。
[1]胃溃疡((A1期),(A2期),(H1期),(H2期),(S1期),(S2期))[2]胃溃疡恶变可能胃癌于(贲门,胃底,胃体上,胃体中,胃体下,胃角,胃窦,幽门)部(小弯,大弯,前壁,后壁,四壁)处可见(糜烂,扁平隆起,菜花样隆起,凹陷上覆污苔,结节样隆起),大小约()×()cm,周边粘膜(不规则,呈结节状,有融合,有明显浸润,呈堤状隆起);病变部位胃腔(狭小,尚无明显狭小),内镜(尚能,不能,勉强)通过;(贲门,幽门)部(受,未受)侵犯。
胃镜报告一般写哪些内容

胃镜报告一般写哪些内容胃镜检查介绍本次胃镜检查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方法,通过将一根柔软、灵活的光纤胃镜插入患者的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能够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形态、颜色、血管分布等特征,检测各类胃肠道疾病。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主诉和病史,列举出患者的胃肠道相关症状,如上腹痛、恶心、呕吐、胃酸逆流等。
检查目的阐述本次胃镜检查的目的,可能是对胃肠道疾病的筛查、评估治疗效果、明确诊断等。
检查过程描述胃镜检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进食禁忌、镜头放入食管、胃部检查、十二指肠检查等,这部分可配合图示,展示关键步骤。
检查结果食管对食管黏膜的观察结果,包括颜色、血管分布、黏膜病变、异物等。
胃对胃黏膜的观察结果,包括胃壁厚度、颜色、血管分布、溃疡、炎症、息肉、肿瘤等。
十二指肠对十二指肠黏膜的观察结果,包括黏膜纹理、颜色、血管分布、溃疡、炎症、息肉、肿瘤等。
其他特殊观察根据具体情况,详细描述其他特殊部位的观察结果,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等。
病理标本(如有)如果在胃镜检查时取得了病理标本,应详细描述标本的部位、形状、大小、数量,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结论与诊断结合胃镜观察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如有),给出本次胃镜检查的结论与诊断,例如胃炎、胃溃疡、胃肿瘤、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等。
建议与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诊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食管球囊扩张等。
同时,指导患者在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调整。
注意事项在报告的最后,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如用药禁忌、定期复查等,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胃镜报告内容的详细程度和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涵盖以上所述的主要内容。
在撰写报告时,医生应尽量客观、准确地描述检查结果,并给予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炎食管黏膜粗糙,血管网模糊,齿状线不清反流性食管炎(B级)下段黏膜灰白粗糙,血管网模糊,见条状黏膜缺损,其中最长一条可达2cmBarrett食管?齿状线上见数个橘红色岛状及舌状黏膜Barrett食管APC术后可见三处舌状黏膜,均行APC治疗,术后创面灰白色,未见出血食管隆起性质待查距门齿25cm处可见一不规则隆起,表面附污秽苔,向腔内突出,致内镜不能通过,质脆易出血,取活检数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插镜情况:顺利Lesmi,Lgf,D1.0,Rf1食管:距门齿25cm开始,可见4条曲张静脉,迂曲呈瘤状,RC(+)贲门:开闭好, E-G线清楚胃底:粘液湖稍浊,可见1处曲张静脉团,最大直径1.0cm回肠末端炎症性质待查结肠镜插入至回盲部,插镜顺利,回盲部黏膜散在圆形出血灶,回盲瓣呈乳头状,其上可见一浅溃疡;阑尾开口新月形;插镜至回肠末端10cm,见黏膜充血水肿及多个溃疡,覆脓苔,取活检数块。
结肠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结肠内可见多处海绵状血管瘤,基本正常小肠粘膜像下进镜:插镜至小肠内距回盲瓣4m处,所见小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于进镜最深处给予含有美兰的甘油果糖粘膜下标记注射喷洒后退镜:上进镜:插镜至下进镜标记处,所见小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1.检查结束后短时间内不宜驾驶或从事精细工作2.术后最好有人陪伴回家十二指肠隆起病变套扎术后前壁及大弯侧分别见两枚大小约0.2x0.3cm样隆起,以COOK6连发套扎器套扎,见病灶变色。
异位胰腺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可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大小约为0.5*0.5cm隆起病变,中央凹陷,未见溃疡,予以注射针注射抬高病灶,后予高频电凝电切,切除物送病检,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近回盲瓣处见一大小约0.5x0.5cm隆起病灶,用一次性注射针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一次性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后留灰白创面,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
距肛门约25cm,可见一大小约3.0x3.5cm带蒂隆起,表面充血,用尼龙绳圈套器套于蒂部,用一次性注射针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一次性圈套器高频电切除,创面予三枚钛夹钳夹预防出血处理,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切除物回收送检。
结肠息肉电凝术后(1)进镜至距肛门约25cm一大小约0.2cm×0.3cm的宽基息肉,表面光滑。
予以高频电凝治疗,创面灰白色,观察片刻,未见活动性出血(2)全结肠见数十枚大小约0.2x0.3cm息肉样隆起,予高频电凝灼烧21枚,创面灰白色,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
胃底Dieulafoy病变出血止血术后胃腔可见大量陈旧及新鲜血液,反复抽吸血液及生理盐水冲洗后可见胃底、胃窦未见异常,球腔降部未见异常,胃底近贲门处可见一裸露血管及红色血栓头,予钛夹五枚钳夹周围粘膜,封闭裸露血管,生理盐水冲洗并观察约五分钟,未见新鲜活动出血,再次观察胃腔及十二指肠球腔、降部,未见溃疡、糜烂出血等病灶,退镜。
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术后(溃疡形成,排胶期)全身麻醉下行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插镜顺利Lei,D0.5,Rf0食管:距门齿25cm至贲门,可见多个套扎治疗后瘢痕,距门齿35cm至贲门,可见4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0.5cm,RC(-),分2点血管内注射聚桂醇15ml,分8点血管旁注射聚桂醇14ml,见曲张静脉变白变硬,压迫后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胃底:未见曲张静脉团,见2处排胶后溃疡形成,内有组织胶排出。
贲门下见一突起静脉,活检钳触之质硬。
胃体、胃角、胃窦:粘膜充血水肿,密布樱桃红色出血点。
EVL+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术后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EVL+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术Lesmi,Lgf,D3.5,RF2,食管:距门齿18cm开始向下可见4条曲张静脉,迂曲呈瘤状,RH(+),直径约为1.5cm,距门齿30、32cm可见两处白色血栓及糜烂灶,以COOK六连发套扎器自贲门开始食管螺旋套扎12点,曲张静脉塌陷,未见活动性出血胃底:可见4个较大的曲张静脉团,最大者约 2.5×3.5cm,分四点以三明治法(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分4点注射组织胶7ml,曲张静脉团变白变硬,未见活动性出血食管平滑肌瘤EMR术后距门齿38cm可见一0.3*0.6cm条索状隆起,表面光滑,基底部注射混有美兰及1:10000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术后创面白,术中术后无出血,切除组织送病检。
胃窦息肉EMR术后小弯近胃角见一大小约0.8*0.8cm息肉,表面光滑,基底部注射混有美兰及1:10000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抬高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术后创面白,术中术后无出血,切除组织送病检。
胃体隆起病灶ESD术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内镜ESD治疗术胃窦前壁可见一大小约0.8*1.0cm的隆起病变,顶部凹陷,用美蓝喷洒染色,用氩气沿病灶周围标记,用一次性注射针沿病灶基底部注射含有美兰和盐酸肾上腺素的甘油果糖将病灶抬起,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勾刀)沿病灶周边划开,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IT刀)剥离病灶,用一次性圈套器将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出血及穿孔,术后用电热活检钳处理创面,并予以钛夹数枚封闭创面以预防出血及穿孔,组织送病检肝曲隆起ESD术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内镜ESD治疗术肝曲可见一大小约1.0×1.5cm隆起病变,表面光滑,用一次性注射针沿病灶基底部注射含有美兰及盐酸肾上腺素的甘油果糖将病灶抬起,使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FLEX刀)划开病灶,再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IT刀)逐步剥离病灶,术后留灰白创面,使用氩气处理创面,术中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及穿孔,用钛夹数枚封闭部分创面,预防出血及穿孔直肠隆起病变ESD术后直肠距肛门5cm,可见2.0cm×1.5cm宽基隆起病变,顶端分叶状,触之易出血,用一次性注射针沿病灶基底部注射含有美兰和盐酸肾上腺素的甘油果糖将病灶抬起,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FLEX刀)沿病灶边缘划开,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IT刀)剥离病灶,术中可见少量渗血,用一次性高频电热活检钳止血,术后用电热活检钳及氩气处理创面,予8枚钛夹钳夹预防出血处理。
观察片刻,未见穿孔及活动动性出血,退镜,组织送病检食管中段糜烂ESD术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内镜ESD治疗术食管门齿25cm可见一大小0.8×1.0cm粘膜缺损,予以卢戈氏碘喷洒病灶,可见病灶未着色,用氩气沿病灶周围标记,用一次性注射针沿病灶基底部注射含有美兰和盐酸肾上腺素的甘油果糖将病灶抬起,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勾刀)沿病灶周边划开,用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IT刀)剥离病灶,用一次性圈套器将病灶完整切除,术后用电热活检钳处理创面以预防出血,组织送病检描述:胃体:光滑,上部大弯侧偏后壁可见一约0.4*0.5cm息肉样隆起,表面糜烂,予高频电凝治疗,术后创面白,无出血。
诊断:胃体息肉高频电凝治疗建议:1.检查结束后短时间内不宜驾驶或从事精细工作2.术后最好有人陪伴回家描述:胃窦近胃角小弯侧可见一大小0.4cm*0.5cm的息肉,表面充血,予以一次性粘膜注射针于病灶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病灶,圈套器套扎后,用高频电电切病灶,病灶送病检,术后可见少量渗血,以一枚钛夹夹闭创面预防出血。
诊断:胃窦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建议:1.检查结束后短时间内不宜驾驶或从事精细工作2.术后最好回住院部输液治疗描述:电子胃镜所见:胃底见一大小约0.8×1.0cm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
超声内镜所见:胃底见一大小约0.8×1.0cm低回声病灶,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
诊断:胃底间质瘤描述:胃镜所见:胃体大弯侧近胃底处见一不规则隆起,表面尚光滑。
超声内镜所见:病灶处胃壁粘膜层次结构基本正常,壁外血管压迫胃壁向腔内突出。
诊断:胃体壁外压迫(脾门血管)描述:电子胃镜所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一大小约0.3×0.4cm隆起,表面稍充血。
超声内镜所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一大小约0.3×0.4cm稍低回声病灶,病灶起源于粘膜层。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描述:胃镜所见:十二指肠乳头上方见一大小约0.6×0.8cm 隆起,表面光滑。
超声内镜所见:十二指肠乳头上方见一大小约0.6×0.8cm稍低回声病灶,内部可见管状无回声区。
诊断:十二指肠副乳头可能描述:结肠镜插入至回盲部,插镜顺利,盲肠可见一大小约0.4cm*0.4cm的息肉,予以高频电电凝病灶,术后创面白,无出血;距肛门67cm处见大小约0.6*0.8cm带蒂息肉,表面充血,予以一次性粘膜注射针于病灶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病灶,圈套器套扎病灶后,用高频电电切病灶,病灶送病检,术后创面白,无出血,1枚钛夹封闭病灶。
诊断:结肠多发息肉高频电切电凝术后描述:肠腔不规整,呈激惹状。
诊断:肠激惹综合征描述:插镜情况:顺利食管:齿状线上方可见数个橘红色岛状粘膜贲门:开闭好, E-G线清楚胃底:可见散在糜烂出血灶胃体:可见散在糜烂出血灶胃角:弧形, 光滑胃窦:小弯侧可见一处1.0X0.5cm浅溃疡,底覆薄白苔,取活检一块幽门:圆, 开闭好球部:前壁、大弯侧及后壁可见溃疡,周边粘膜红肿,向溃疡集中降部:十二指肠乳头及黏膜未见异常。
诊断:1、复合溃疡(胃窦溃疡H2+十二指肠球部H1)2、Barrett食管?3、糜烂性胃炎(III级)建议:待病检结果描述:插镜情况:顺利食管:距门齿30cm见一蓝色静脉瘤,下段见一条形粘膜缺损贲门:开闭好, E-G线清楚胃底:黏膜充血肿胀,胃体:光滑,无明显充血水肿,胃角:弧形, 光滑胃窦:蠕动好,黏膜轻度花斑样及斑片状充血, 小弯侧见一黄斑瘤幽门:圆, 开闭好球部:球腔形态正常,降部:十二指肠乳头及黏膜未见异常。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A级)食管静脉瘤浅表性胃炎胃窦黄斑瘤残胃--吻合口炎(毕I式)模板描述:食管:黏膜光滑,血管清晰,扩张好。
贲门:开闭好,齿状线清晰。
残胃:胃呈术后改变,(毕I式),黏膜充血水肿,见大量胆汁返流,见少许食物残留。
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明显溃疡及新生物。
输出袢:通畅,未见异常。
空肠嵴:光滑。
诊断:残胃--吻合口炎建议:治疗后复查残胃--吻合口炎(毕II式)模板描述:食管:黏膜光滑,血管清晰,扩张好。
贲门:开闭好,齿状线清晰。
残胃:胃呈术后改变,(毕II式),黏膜充血水肿,见大量胆汁返流。
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
输入袢:通畅,未见异常。
输出袢:通畅,未见异常。
空肠嵴:光滑。
诊断:残胃--吻合口炎描述:胃黏膜红白相间,花斑样改变,局部以白相为主。
诊断:萎缩性胃炎食管高位憩室食管上段囊肿Barrett食管?中度萎缩糜烂性胃窦炎糜烂性十二指肠炎插镜情况:顺利食管:食管上段可见一1.5*1.5憩室,上沿可见一大小约0.5*0.5天蓝色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