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3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题(3)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题(3)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三姓名座号成绩一、填空选择题:(每小题3分)1、戊烷的标准燃烧焓为-3520kJ・mol-1,CO2(g)和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395kJ・mol-1和-286kJ・mol-1,则戊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A.2839kJ・mol-1B.-2839 kJ・mol-1C.171 kJ・mol-1D.-171 kJ・mol-12、在-20℃和101.325KPa下,1mol的过冷水结成冰,则系统、环境及总熵变应该是:()A. ΔS系<0,,ΔS环<0,ΔS总<0; B. ΔS系>0,,ΔS环>0,ΔS总>0;C. ΔS系<0,,ΔS环>0,ΔS总<0; D. ΔS系<0,,ΔS环>0,ΔS总>0;3、非挥发性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之后将会引起()A. 熔点升高B. 蒸气压降低C. 沸点降低D. 总是放出热量4、在25℃时,已知气相反应2CO2→2CO+O2的是ΔrGm0=514.2KJ/mol,则此反应的Δr Am0应为()A. Δr Am0=ΔrGm0 B. ΔrAm0>ΔrGmC. Δr Am0=0 D. ΔrAm0<ΔrGm5、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膨胀ΔS系于零,经绝热不可逆压缩ΔS系于零。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液体在沸点时等温蒸发,ΔU 0,ΔA 0,ΔG 0。

7、某系统进行不可逆循环后,其系统的ΔS 0,环境的ΔS 0。

8、在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NH4HCO3固体并通入少量NH3(g),加热时发生下述反应并达到平衡: NH4HCO3(s)→NH3(g)+CO2(g)+H2O(g)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为,自由度数为。

9、当理想气体反抗恒定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A、焓保持不变B、热力学能总是增加C、焓总是增加D、热力学能总是减少10、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A、与溶液的组成无关B、介于两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C、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D、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二、是非题(共5题,每题2分,合10分)1.()关系式:Δf H mº(H2O,g)= Δf H mº(H2O,l)+ Δvap H mº(H2O,l) 是准确的。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3套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3套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3套三、计算题( 共5题60分)21. 10 分(0824)计算1mol He(理想⽓体) 在下列状态变化过程中的ΔH和ΔG。

He (101.325 kPa,473 K)??→He (101.325 kPa,673 K)已知:C p, m [He(g)] = (5/2)R,473K 时S m$[He(g)] = 135.1 J·K-1·mol-1。

22. 15 分(1104)某⽓体状态⽅程为pV = n(RT + Bp),始态为p1T1,该⽓体经绝热真空膨胀后终态压⼒为p2,试求该过程的Q,W及⽓体的ΔU,ΔH,ΔF,ΔG,ΔS。

23. 10 分(1809)两液体A, B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

在320 K,溶液I含3 mol A和1 mol B,总蒸⽓压为:5.33×104 Pa。

再加⼊2 mol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II,总蒸⽓压为6.13×104 Pa。

(1) 计算纯液体的蒸⽓压p A*,p B*;(2) 理想液体混合物I的平衡⽓相组成y B;(3) 理想液体混合物I的混合过程⾃由能变化Δmix G m;(4) 若在理想液体混合物II中加⼊3 mol B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Ⅲ,总蒸⽓压为多少?24. 15 分(2419)固体CO2的蒸⽓压与温度间的经验式为:ln(p/Pa)=-3116 K/T + 27.537已知熔化焓?fus H m= 8326 J·mol-1,三相点的温度为217 K。

试求出液体CO2的蒸⽓压与温度的经验关系式。

25. 10 分(2965)3H2+ N2= 2NH3在350℃的K p= 6.818×10-8(kPa)-2,并设与压⼒⽆关,从3:1的H2,N2混合物出发,在350℃下要获得物质的量分数为0.08 的NH3,压⼒⾄少要多⼤?26. 13 分(0957)4 g Ar(可视为理想⽓体,其摩尔质量M(Ar)=39.95 g·mol-1)在300 K时,压⼒为506.6 kPa,今在等温下反抗202.6 kPa的恒定外压进⾏膨胀。

物理化学上册溶液练习题1、2、3及答案.

物理化学上册溶液练习题1、2、3及答案.

物理化学溶液1试卷一、选择题 ( 共21题 40分 )1. 2 分 (1704) 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 重结晶制取纯盐过程中,析出的纯盐的化学势与母液中该盐的化学势相等(B ) 糖溶于水过程中,固体糖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糖的化学势(C ) 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D )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2. 2 分 (2187)根据下图所示,在逸度组成图中当溶液组成为x 1时,下面诸表示式中错误的是: (A) mc = f B *x B (B) md = f B *a B x(C) ms mh / =A x γ (D) me = k x a B x3. 2 分 (2155) 氯仿 (1) 和丙酮 (2) 形成非理想液体混合物,在T 时,测得总蒸气压为29 398 Pa ,蒸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分数y 2= 0.818 ,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9 571 Pa ,则在溶液中氯仿的活度a 1为:(A) 0.500 (B) 0.823 (C) 0.181 (D) 0.8134. 2 分 (1705)水的蒸气压为 1705 Pa ,设纯水的活度为 1。

试计算:(1) 在溶液中水的活度系数; (2) 水在溶液中的化学势与纯水化学势之差。

5. 2 分 (2051) 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叫________。

(A) 一般特性 (B) 依数性特征(C) 各向同性特性 (D) 等电子特性6. 2 分 (1816) 已知373 K 时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133.24 kPa,液体B 的饱和蒸气压为66.62 kPa 。

设A 和B 形成理想溶液,当A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在气相中A 的摩尔分数为: (A) 1 (B) 1/2 (C) 2/3 (D) 1/37. 2 分 (2057) 含有非挥发性溶质B 的水溶液,在 101 325 Pa 下,270.15 K 时开始析出冰,已知水的K f =1.86 K ⋅kg ⋅mol -1,K b =0.52 K ⋅kg ⋅mol -1,该溶液的正常沸点是:(A) 370.84 K (B) 372.31 K (C) 373.99 K (D) 376.99 K8. 2 分 (1983) 在未达平衡的多相体系中,组成B 若在各相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都相等,则 ( )(A )B 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B )B 组分在各相中的活度相等(C )B 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相等(D )上述三种情况均不可确定。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册)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册)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册)《物理化学》练习题⼀、填空题1.理想⽓体经过节流膨胀后,焓____(升⾼,降低,不变)。

2.()0T dH dV =,说明焓只能是温度的函数,与_____⽆关。

3.1molH 2(g )的燃烧焓等于1mol_______的⽣成焓。

4. 物理量Q 、T 、V 、W ,其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与过程有关的量是;状态函数中属于⼴度量的是;属于强度量的是。

5.焦⽿汤姆逊系数J-T µ= ,J-T 0µ>表⽰节流膨胀后温度节流膨胀前温度。

6.V Q U =?的应⽤条件是。

7.热⼒学第⼆定律可表达为:“功可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

8.⽤ΔG ≤0判断过程的⽅向和限度的条件是_________。

9. 热⼒学第三定律的表述为。

10. 写出热⼒学基本⽅程d G = 。

11. 卡诺热机在T 1=600K 的⾼温热源和T 2=300K 的低温热源间⼯作,其热机效率η=___。

12. ⾼温热源温度T 1=600K ,低温热源温度T 2=300K 。

今有120KJ 的热直接从⾼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此过程ΔS =________。

13. 1mol 理想⽓体由298K ,100kpa 作等温可逆膨胀,若过程ΔG =-2983J ,则终态压⼒为。

14. 25°C 时,0.5molA 与0.5mol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混合过程的ΔS= 。

15. ⼀定量的理想⽓体经历某种过程变化到终态,若变化过程中pV γ不变,则状态函数(ΔS 、ΔH 、ΔU 、ΔG 、ΔA )中,不变。

16. 在⼀定的温度及压⼒下,溶液中任⼀组分在任意浓度范围均遵守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___________。

17. 25°C 时,10g 某溶质溶于1dm 3溶剂中,测出该溶液的渗透压Π=0.4000kpa ,该溶质的相对分⼦质量为________18. 氧⽓和⼄炔⽓溶于⽔中的享利系数分别是717.2010Pa kg mol -和811.3310Pa kg mol -,由享利定律系数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在⽔中的溶解度⼤于在⽔中的溶解度。

物理化学上册总练习题1、2、3及答案

物理化学上册总练习题1、2、3及答案

物理化学上册试卷1一、选择题 ( 共21题 40分 )1. 2 分 (0349)某定量均相纯流体从298 K,10p ∃恒温压缩时,总物系的焓增加,则该物系从 298 K,10p ∃节流膨胀到邻近某一状态时,物系的温度必将:(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2. 2 分 (2567)设 373 K 时,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133.3 kPa ,液体 B 为 66.66 kPa ,则:(1) 若 A 和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 A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 0.5 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______________ 。

(A) 2/3 (B) 1/2 (C) 1/3 (D) 1(2) 若 A 和 B 完全不互溶,当由 2 mol A 和 3 mol B 在恒温下构成双液体系时,体系的总蒸气压为 _____________ kPa(A) 66.66 (B) 133.3 (C) 200.0 (D) 466.63. 2 分 (1704)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 重结晶制取纯盐过程中,析出的纯盐的化学势与母液中该盐的化学势相等(B ) 糖溶于水过程中,固体糖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糖的化学势(C ) 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D )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4. 2 分 (018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 压力的终态,以H 1,H 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A) H 1> H 2 (B) H 1= H 2 (C) H 1< H 2 (D) H 1 H 25. 2 分 (2645)组分A 和B 可以形成四种稳定化合物:A 2B ,AB ,AB 2,AB 3,设所有这些化合物都有相合熔点。

则此体系的低共熔点最多有几个? ( )(A)3 (B)4 (C)5 (D)66. 2 分 (1010)2 mol 液态苯在其正常沸点(353.2 K)和101.325 kPa 下蒸发为苯蒸气,该过程的Δvap F 等于(A) 23.48 kJ (B) 5.87 kJ (C) 2.94 kJ (D) 1.47 kJ7. 2 分 (2903)某化学反应在298 K 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正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p K $将是:(A )p K $=1 (B )p K $=0 (C )p K $>1 (D )p K $<18. 2 分 (1743)在某温度下,当B 溶解于A 中形成溶液时,若纯B 的摩尔体积大于溶液中B 的偏摩尔体积时,(设B 的偏摩尔体积大于零),若增加压力则B 在A 中的溶解度将: ( )(A ) 增大 (B )减小 (C ) 不变 (D )不确定9. 2 分 (0484)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正确? ( )(1) 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2) 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3) 在不同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4) 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A) 1,3 (B) 2,4 (C) 1,4 (D) 2,310. 2 分 (2635)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哪种情况下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交换?A. 系统对外做功B. 系统吸收热量C. 系统与外界无功交换D. 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2.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中,下列哪个变量与气体的体积成反比?A. 温度B. 压力C. 气体的摩尔数D. 气体的常数R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时,会伴随哪种现象?A. 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化B. 电子的自旋方向变化C. 电子的质子数变化D. 电子的轨道周期变化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 自然界中的热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气体自发膨胀C. 热机的效率达到100%D. 热机的效率小于100%5.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常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的活化能C. 温度D. 催化剂6. 根据分子间作用力理论,下列哪种分子间作用力最强?A. 范德华力B. 氢键C. 离子键D. 共价键7. 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离子的电荷数B. 离子的半径C. 离子的浓度D. 离子的摩尔质量8.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的定义,下列哪种情况下反应是自发的?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G 无法确定9. 在相变过程中,下列哪种相变是不可逆的?A. 固体到液体B. 液体到气体C. 气体到固体D. 固体到气体10.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增加反应的平衡常数?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B. 降低反应物的浓度C.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答案:1-5 DBBCC;6-10 DBBB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可以表示为ΔU = ____ + W。

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有关。

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 E_n = - ____ / n^2。

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热⼒学第零定律是指:。

2、熵与热⼒学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3、补全热⼒学函数关系式:C P= (?S/?T)P4、⼀定量的单原⼦理想⽓体定压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与定容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之⽐为:5、化学势的表⽰式中,是偏摩尔量。

6、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和。

7、反应NH4HS(s)=NH3(g)+H2S(g),在298K时测得分解压为66.66Pa,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 pΘ= ;K p= 。

8、1atm压⼒下⽔和⼄醇系统的最低恒沸混合物含⼄醇质量分数为0.9557,现将含⼄醇50%的⼄醇⽔溶液进⾏分馏,最终得到的物质为。

9、⽔在101.3kPa时沸点为373K,汽化热为40.67 kJ/mol(设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毕节学院的⼤⽓压约为85.5 kPa,则在毕节学院⽔的沸点为K。

10、反应NH4HS(s)=NH3(g)+H2S(g)已达平衡;保持总压不变,往系统中充⼊⼀定量的惰性⽓体,平衡移动⽅向为。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热⼒学范畴的是()(A)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C)化学变化的⽅向和限度(D)反应机理2、下列关于热⼒学⽅法叙述正确的是()(A)热⼒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适⽤于分⼦的个体⾏为(B)热⼒学可以解决某条件下怎样把⼀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C)经典热⼒学详细讨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D)经典热⼒学常需计算⼀个变化所需要的时间3、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A) S (B) (?G/?p)T(C) (?U/?V)T(D) C V4、⼀定量的纯理想⽓体,下列哪组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有定值。

()(A)T (B)V (C)T、U (D)T、p5、对⼀化学反应,若知其△C p,m= ∑νB C p, m, B > 0,则该反应的()(A)△H随温度升⾼⽽增⼤(B)△H随温度升⾼⽽减少(C)△H⼤于零(D)△H⼩于零6、某⽓体的压缩因⼦Z> 1,表⽰该⽓体()(A)易于压缩(B)不易压缩(C)易于液化(D)不易液化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容的⼤⼩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有关(B)对于⽓体来说,其C p, m恒⼤于C V, m(C)对于任意系统,因为体积随温度升⾼可能减⼩,所以其C p,可能⼩于C V(D)对于体积不变的刚性容器中的系统,因为定容,所以有C V⽽没有C p值8、某可逆热机的⾼温热源为T2,低温热源为T1(1)若选⽤⽔蒸⽓为⼯作物质,其热机效率为ηW(2)若选⽤汽油为⼯作物质,其热机效率为ηO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ηW >ηO(B)ηW<ηO(C)ηW=ηO(D)⽆法⽐较9、已知某温度下,?f H mΘ(CO2)=-393.3 kJ/mol,?c H mΘ(CO)=-282.8 kJ/mol,则?f H mΘ(CO)为()(A)-110.5 kJ/mol (B)110.5 kJ/mol(C)-676.1 kJ/mol (D)-172.3 kJ/mol10、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势与纯溶质的化学势相⽐较,前者()(A) ⼤(B) ⼩(C)与后者相等(D)⽆法⽐较11、两⽀烧杯各有1kg⽔,向A杯中加⼊0.01mol蔗糖,向B杯中加⼊0.01mol NaCl,两⽀烧杯在相同条件下按同样的速度降温,则()(A)A杯先结冰(B)B杯先结冰(C)两杯同时结冰(D)都不会结冰12、I2(s)与I2(g)平衡共存,系统⾃由度为()(A) 0 (B) 1(C) 2 (D) 313、化学反应等温式?r G m=?r G mΘ+RT lnQ,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A)?r G m和Q的值都改变(B)?r G m和Q的值都改变(C)?r G m的值改变,Q不变(D) ?r G m不变,Q的值改变14、反应C(s)+O2(g)=CO2(g),2 CO(g) +O2(g)= 2CO2(g),C(s)+ 1/2 O2(g)=C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Θ、K2Θ、K3Θ,这三个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A) K3Θ=K1ΘK2Θ(B) K3Θ= K1Θ/K2Θ(C) K3Θ= K1Θ/Θ2K(D) K3Θ=ΘΘ21/KK15、等温等压下,A和B组成的均相系统中,当改变浓度时A的偏摩尔体积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A) 增加(B) 减⼩(D) 随A和B的⽐例不同⽽不同三、解答题(计算过程必须有公式、代⼊数据后的式⼦、计算结果以及必要的⽂字说明;回答问题须简要说明理由。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及答案Word版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及答案Word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单选题1)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0B. W<0,Q <0,U >0C. W <0,Q <0,U >0D. W <0,Q =0,U >02) 如图,用隔板将刚性绝热壁容器分成两半,两边充入压力不等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已知p右> p左,将隔板抽去后: ( )A. Q=0, W =0, U =0B. Q=0, W <0, U >0C. Q >0, W <0, U >0D. U =0, Q=W0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U/T)V=0B. (U/V)T=0C. (H/p)T=0D. (U/p)T=04)凡是在孤立孤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U 和H 的值一定是:( )A. U >0, H >0B. U =0, H=0C. U <0, H <0D. U =0,H 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能确定。

5)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A. Q >0, H=0, p < 0B. Q=0, H <0, p >0C. Q=0, H =0, p <0D. Q <0, H =0, p <06)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大小B.H1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C.H2表示两浓度n1和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时HCl的微分溶解热7)H=Q p此式适用于哪一个过程: ( )A.理想气体从101325Pa反抗恒定的10132.5Pa膨胀到10132.5sPaB.在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的水溶液C.电解CuSO4D.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 )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
= 0.0112
(2)
ln
Θ K 773
K
Θ 298
=−
Θ ∆rH m R
1 1 − 773 298
Θ ln K 773 = 3.195 Θ K 773 = 24.42
0.21 × 101325 (3) 空气中氧气分压力为 0.21×101325Pa,J = 10 5
∆H 1 p 23.26 × 10 3 1 + nR ln 1 = ( + 8.314 ln ) J / K ⋅ mol 240 0.8 T p2
Θ Θ = ∑ν B ∆ f H m ( B ) − T ∑ν B S m ( B) B B
= 11132.34 J / mol
Θ K 298 =e −
Θ ∆rG m
3.A。 8.A。
4. B。 9.A。
5.B。

(1)
NH3(g) 101.325kPa 240K
(2)
W=0 Q=ΔU=ΔU1+ΔU2=ΔU1=ΔvapHm-Δ(pV)=(23.26×103-1×8.314×240)J/mol =21.26 ×103J/mol ΔH=ΔH1+ΔH2=ΔH1 =23.26×103 J/mol ∆S = ∆S1 + ∆S 2 = = 98.77 J / K
∂S ∂P ∂P 则 1mol 范德华气体的 3. 已知麦克斯韦关系式 = , = ∂V T ∂T V ∂T Vm R , Vm − b
则该气体在恒温下从 V1 膨胀到 V2 的ΔS= 。 γ 4.PV =常数该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 0 5. 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C(s)+O2(g)=CO2(g)为 K1 ,CO(g)+1/2O2(g)=CO2(g)为 K20, C(s)+ 1/2O2(g)=CO(g)为 K30,则三个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 6. 设有理想气体化学反应 A(g)+B(g)→C(g),在温度 T,体积为 V 的密闭容器中 达成 平衡,若在 T 、 V 恒 定时注入 一 定量 的 惰性 气体 D ,则该 反应的 K0 ;K0c ;ky ;kn 。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 将 不可确定) 7. 水以下面两种状态存在,A:100℃,101.325kPa,液态;B:100℃,101.325 。 kPa,气态,两者的化学势μlH2O 与μgH2O 的关系是 8. 由 AB 两组分形成一溶液,已知该二组分的分压对拉乌尔定律均产生负偏差, 若用摩尔分数表示浓度,选 T、P0 下的纯液体为标准态,则二组分的活度系数 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 . 将固 体 NH4Cl 放入 一 抽 空的容 器 中 ,并使 它达 到平衡, NH4Cl ( S ) ; 相数= ; 自由度数= 。 =NH3(g)+HCl(g),则组分数 C= 10.1mol 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始态 P1T1V1 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终态 P2T2V2)和绝 热不可逆膨胀(终态 P2T2’V2’)则 T2 T’2;V2 V’2。 (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二、选择题: (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0 分) 1. 以下哪些关系式是以服从理想气体定律的假设为前提的 A. ΔU=Q+W B. PVγ=常数 . ΔH=ΔU+Δ(PV) 2. 下列对某物质临界点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A.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 B. 临界参数 Tc、Pc、Vc 皆有恒定 的值; C.气体不能液化 D.
y
1/ 2
=0.46
Jy<Ky,反向自发,所以可能由于 Ag 氧化所致 3.解:
* p总 = p A + p B = p * A x A + pB xB
p* B =
p总 − p * A (1 − x B ) = 176.7 kPa xB pB p* x = B B yB yB
(1) :
p总 =
* pB xB yB = = 0.535 p总
∂2P ∂P =0, ∂V 2 =0 ∂V TC TC
3.下列偏导数中,称为偏摩尔量的是
∂V A. ∂n B T , P.nc ≠ n B
B.
∂H ∂n B
∂G C. ∂n S , P, nc ≠ n B B
∆G = ∆H − T∆S = (23.26 × 10 3 − 240 × 98.77) J / mol = −445.2 J / mol 非等温等压过程,不能用 G 判据。可用 ΔS 总=ΔS 系统+Δ 环境判据。
2.解: (1)
Θ ∆ r Gm = − RT ln K Θ Θ Θ Θ ∆ r Gm = ∆r Hm − T∆ r S m
物理化学上册试题
一、填空题(20 分) 1. 已知反应 A(s)+B(g)→C(g),ΔrHm0(298K)>0,若在一恒容绝热箱中盛有 A(s) 和 B(g),并使其发生上述反应,则该过程系统的ΔU 于零,ΔT 于零, ΔH 于零。 (填大、小或等) 2. 封闭系统中理想气体进行恒外压绝热膨胀, ΔS 系 于零, ΔS 环 于零, ΔS 总 于零。 (填大、小或等)
(2)同理:当 xB=0.0101 时,yB=0.363 四、证明题(7 分) (证明略) 五、 (13 分) 1.完成下表:
区域 稳定相态 自由度数
2.步冷曲线略; 3.三相线略。
Ⅰ l 2
Ⅱ L+α 1
Ⅲ α 2
Ⅳ α+SC 1
Ⅴ L+ SC 1
Ⅵ L+ SB 1
Ⅶ SC + SB 1
∂U ∂P =T -P ∂V T ∂T V
五、(13 分) 有凝聚系统二组份相图如下:
1.完成下表: 区域 Ⅰ Ⅱ Ⅲ Ⅳ Ⅴ 稳定相态 自由度数 2.绘出 a→a¹,b→b¹,c→c¹,d→d¹,的步冷曲线; 3.指出三相线。 Ⅵ 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0 分) 1.等于,小于,小于。 2.大于,等于,大于。 3. ∆S = R ln V2 − b 。 V1 − b
ΔfHm0/kJmol Sm0/JK-1
(1) 求该反应在 298K 的标准平衡常数 K298K0 (2) 设ΔfHm0 与温度无关,求该反应在 773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K773K0 (3) 工业上在总压 101.325kPa, 温度 773K 时用 CH3 OH 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银催 化剂制取甲醛,在反应过程中银会渐渐失去光泽,并有一部分成粉状。试用 热力学计算结果判断此现象是不是由于在反应条件下生成 Ag2O 所至? 3.在 25℃下 B 溶于 A 中构成稀溶液,测得 XB=0.0202 时,平衡蒸气总压为 6.668kPa。已知该温度下纯 A 的饱和蒸气压 PA*=3.162kPa,试求: (1) XB=0.0202 时,平衡气相中 B 的摩尔分数 yB’; (2) XB=0.0101 时,平衡气相中 B 的摩尔分数 yB’; (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B 溶于 A 中不离解、不缔合) 四、证明题(7 分) 试证:
∂P D. ∂n B V , P. nc≠ nB
T , P.nc ≠ n B
4.对一化学反应,若其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ΔrHym 与温度无关,则意味着 A. 反应进行时系统的温度不会改变; B. ΔrCp,m =0
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其恒压摩尔热容均不随温度而变; D. 反应是在一个绝热容器中进行的。 5.溶剂加入溶质构成稀溶液,会引起凝固点降低,此时析出的固体最可能为 A. 纯溶质 B. 纯溶剂 C. 固溶体 6.2molA 和 1mol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PA*=90Kpa, PB*=30Kpa,则气相摩尔分 数比 yA:yB 将为 A. 2:1 B. 6:1 C. 4:1 D.8:1 7.已知 298K 时反应 1/2H2(g)+1/2Cl2(g)→HCl(g)的ΔrHm 为-92.5kJmol-1, 则此条 件下反应ΔrUm(视为理想气体) A. 一定大于-92.5kJmol-1 B. 一定小于-92.5kJmol-1 C. 一定等于-92.5kJmol-1 D. 无法确定 9 PCl5 的分解反应是 PCl5=PCl3+Cl2,在 200℃达到平衡时 PCl5 有 48.5%分解,在 300 达平衡时,有 7%分解,则此反应为: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 C. 反应热效应为零 D. 无法确定放热或吸热 10. 在 25℃时,已知气相反应 2CO2→CO+O2 的ΔrGm0=514.2KJ/mol,则此反应 的ΔrAm0 应为(视为理想气体) A. ΔrAm0=ΔrGm0 B. ΔrAm0>ΔrGm0 C. ΔrAm0<ΔrGm0 D. 不能确定 三、计算题(50 分) 1. 已知液态氨在 101.325KPa 的沸点为 240K,汽化热ΔvapHm=23.26KJmol-1, 现有 1mol240K,101.325kPa 的液态氨向真空蒸发为 240K,0.8×101.325Kpa 的 氨气,求此过程的 W,Q,ΔU,ΔH,ΔS,ΔG,并说明能否用ΔS,ΔG 判断过程的 方向。 2.氧化银分解反应为 Ag2O(s)=2Ag(s)+0.5O2(g)。已知 298K 的热力学数据如下 Ag2O(s) -31.0 121 Ag(s) 0 42.55 O2(g) 0 205.14
4.理想气体绝热可逆。 5. K 3 = K 1 。 K2 6.不变,不变,增加,不变。 7.相等。 8.小于。 9.1,2,1.
10.小于,小于。 二、选择题(10 分) 1.B 2.C。 6.B. 7. C。 三、计算题(50 分) 1.解:
NH3(l) 101.325kPa 240K 向真空蒸发 NH3(g) 0.8×101.325kPa 240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