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电泳分析法

合集下载

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美国药典:
1985版起开始将电泳收载入附录,并对凝胶电泳的原理、影响因素作 了详细的说明,NF22 册又增加了DESK电泳。
中国药典:
1990 年版二部首次收载入附录中,1995 年版 、2000 年版、2005 年版将电泳中的五种电泳技术(纸电泳法、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法、免疫电泳法在附录中规定下来,并对高效毛细管电泳也作了详 细的说明。
应用:《中国药典2005版三部》中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
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 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000版中人胎盘蛋白、人胎盘血免疫 球蛋白中的蛋白质纯度测定。 临床检验中已经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球蛋 白,脂蛋白,糖蛋白,甲胎蛋白,类固醇及同工酶、尿蛋白等 的分离分析以及免疫电泳等中 ,用于疾病的诊断。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琼脂糖电泳
琼脂糖电泳:是用琼脂糖作为电泳支持介质的一 种方法。一般用于核酸的分离分析。琼脂糖凝胶 孔径度较大,对大部分蛋白质只有很小的分子筛 效应。琼脂糖凝胶约可区分相差100bp的DNA片段, 尤其适于分离大片段DNA。普通琼脂糖凝胶分离 DNA的范围为0.2-20kb,利用脉冲电泳,可分离高 达107bp的DNA片段。 应用:判断扩增片断的大小;回收扩增片断,用 于转印 进行Southern印迹 用于中药材的鉴别真伪、分辨优劣,中药材 指纹图谱的研究等。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根据离子在缓冲液中迁移的速 度与电场呈正比原理,将凝胶电泳解析度和快速液 相色谱技术溶为一体,是继高效液相色谱法出现后 分析科学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特点:“三高二少”,即具有高灵敏度、高效快 速、高分辨率,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可方便地 连续洗脱样品。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含量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含量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含量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一种常用于药物分析的高效分离技术。

它基于药物在电场中的电荷迁移速率不同,通过毛细管内的电场驱动,实现对药物的定量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该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优势。

一、原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含量,是利用毛细管的微小通道对药物进行分离和测量的一种分析技术。

它利用药物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荷的影响,从而在毛细管内发生电泳迁移,实现对药物的分离和定量测定。

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药物分子的电荷特性:药物分子可以分为带正电荷、带负电荷和无电荷的三类。

根据药物的电荷特性,调整毛细管内的电荷环境,使药物分子在电场中按照不同的电荷迁移速率进行分离。

2. 毛细管的表面电荷:毛细管内壁会带有一定的电荷,称为表面电荷。

表面电荷与药物分子的电荷有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在毛细管内的迁移速率。

3. 毛细管内的电场:在毛细管内施加电场,通过电泳迁移,使药物分子按照不同速率进行分离。

二、方法毛细管电泳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前处理、样品准备、色谱条件设置、电泳分离和定量测定等步骤。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些步骤的具体操作:1. 前处理:对于复杂的样品,如血液、尿液等,需要进行前处理。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样品提取、样品净化等。

2. 样品准备:将提取的药物样品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得到适宜的药物浓度。

3. 色谱条件设置: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毛细管和分离液,调整电泳分析的条件,如缓冲液的浓度、pH值等。

4. 电泳分离:将样品注入毛细管中,施加电场,使药物分子在毛细管内发生电泳迁移,实现对药物的分离。

5. 定量测定:通过荧光检测、紫外吸收等方法,测定药物的峰面积或峰高,从而确定药物的含量。

三、应用毛细管电泳法作为一种高效的药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领域。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技术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技术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简称CE)是一种基于电动力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本文将介绍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原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和分离。

这种技术借助于毛细管的高表面积和对电荷敏感性,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使样品中的离子在毛细管中迁移,并在离子迁移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实现分离。

二、应用1. 药物纯度检测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纯度检测中具有很大优势。

通过测量样品中成分的峰高和面积,可以确定药物的含量和纯度。

毛细管电泳技术还可以检测含有多个成分的混合物,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2. 药物代谢研究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快速分离和定量药物代谢产物,并提供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这对于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配伍研究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通过测量药物在毛细管中迁移的速度和峰形,可以揭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配伍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发展前景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方法的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分离效率和灵敏度得到提高,对药物分析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毛细管电泳技术有望在药物分析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分析药物的药动学特性等。

总结: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药物分析方法,已经在药物纯度检测、药物代谢研究和药物配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毛细管电泳技术将在药物分析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应用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应用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应用研究电泳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进展。

一、电泳技术概述电泳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粒子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它根据样品成分的电荷、大小、形状等特性,通过施加电场使其在电解质溶液中产生迁移,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二、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的分析与定量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广泛用于药物成分的检测和定量。

通过电泳技术可以对药物的离子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药物成分的电荷性质和相对浓度,有助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

2. 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药物在体内常常会发生代谢,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电泳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代谢产物的迁移速度进行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情况,为药物的研发和毒理学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3. 药物的纯化与提纯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化与提纯。

通过电泳技术对药物样品进行分离,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提高纯度,为后续的研究和制剂提供高质量的样品。

三、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1.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毛细管电泳是目前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电泳技术之一。

它具有分离速度快、分辨率高、使用样品量少等优点,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者们通过对毛细管电泳的优化,提高了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效果。

2. 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将电泳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能够同时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分析,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分析能力。

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定量结果。

四、结语电泳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为药物研究和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

(字数:520字)。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毛细管电泳技术又称为高效毛细管电泳。

作为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以其高效,快速,低实验消耗等优点,受到了广泛重视,而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原料分析中的中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测定和中成药制剂。

而在西药复方制剂中,广泛用于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消炎药和止咳药,降压药和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及生物技术产品等药物和制剂的分离,鉴定和分析及其对手性分子的拆分,基于手性主—客体络合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基于手性胶束增溶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和基于蛋白质亲和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还有临床用药中,都显示了其高效,快速的特点。

毛细管电泳技术正广泛用于药物分析的各个相关的部分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Abstract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called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s a new kind of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with its rapid, efficient, low consumption advantages of experiment was Received widely atten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rapid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raw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he TCM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But in western medicine compound preparations, widely used in antipyretic analgesics, the antihistamine drugs, expectorant and cough, antihypertensives and antibiotics,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 and biotechnology product such drugs and preparation of separation, appraisal and analysis and the opponent of chiral molecule split, based on chiral Lord - object complexation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iral resolution, based on chiral dissociation of increase soluble adopt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iral separation and based on protein affinitiv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iral resolution, and clinical medicine, shows its high efficiency, fast characterist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of each relevant se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技术药物分析应用Keyword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drug analysis application前言毛细管电泳(CE) 又称为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它以弹性石英毛细血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别进行分离和分析。

[讲解]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

[讲解]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的特点:1.需要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2.需要检查生物活性3.需做安全性检查4.需做效价测定5.要用生化法确证结构终点测定法的条件:1.必须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并能得到它的制品;2.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3.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产物的增加、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分析1.利用已知物质定性的方法①利用保留特性②利用不同柱比较2.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结合定性①利用化学反应定性②利用选择性检测器定性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生物检定的范围:1.药物的效价测定2.体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3.中药质量的控制4.某些有害杂质的限度检查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1.分泌量极低而生理、药理活性极高2.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3.多数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多功能性4.细胞因子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5.具有低免疫原性特殊杂质检查方法:物理化学区分方法一、物理法“1. 臭味及挥发性的差异2. 颜色上的差异3. 溶解行为上的差异二、化学分析法1. 酸碱反应2. 呈色或沉淀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免疫电泳技术:将琼脂电泳与免疫扩散结合起来,即利用电场作用下带电蛋白质在琼脂凝胶中具有不同的迁移率,以及相同的蛋白质具有完整的抗原性的特点,用于分析抗原或抗体性质的一种技术。

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终点测定法:先借助酶反应(单独的反应或几种酶构成的偶数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然后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第二底物)等的变化量生物检定:利用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质反应:当一定剂量的药物注入动物体内后,观察某一反应或反应的某一程度出现与否,只有质的变化。

量反应: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反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产生的量变可以测量者。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也是一门专业拓展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学习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合成方法等,为后续课程如药剂学、药用分析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是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桥梁。

本课程需先修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特有的一些分析思路和分析手段,能够设计生物药物的标准规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强烈的药物质量观念以及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门课程后,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普通生物药物分析的方法、而且能够独立设计药物质量标准、建立质量分析方法及方法学评价。

三、教材教参教材:《生物药物分析》,何华,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

教参:《生物药物分析》,曾经泽,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年;《生物药物分析》,白秀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1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18学时,其中讲授18学时。

具体如下:1. 生物药物分析学概述 (1.5学时,其中讲授1.5学时)基本内容: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生物药品的分类和科学管理、生物药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和检验内容、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中的分析方法。

重点:生物药物分析的性质、概念、应用范围、工作方法及有关内容。

难点: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中的分析方法。

新知识点: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2. 生物药物分析信息的获取(自学)3. 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认证(1.5学时,其中讲授1.5学时)基本内容:分析质量控制、标准、标准物质等概念、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外部的质量控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等参数的概念、考察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的新发展

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的新发展

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的新发展电泳技术是药物分析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离与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泳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中电泳技术的新发展,包括毛细管电泳、凝胶电泳和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等方面。

一、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电荷和大小的分离技术。

在药物分析中,毛细管电泳常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残留分析。

通过调节毛细管的材料和填充剂类型以及优化运行条件,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定量分析药物中的杂质和成分。

此外,毛细管电泳还可用于药物颗粒的表征与分析,包括粒径测定、表面电荷分析等。

二、凝胶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于核酸和蛋白质分析的电泳技术,而在药物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凝胶电泳可用于药物活性成分的纯度检验、同种物质的分子量测定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尤其在蛋白质药物的分析中,凝胶电泳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利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三、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是结合了电泳分离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的一种分析方法。

电泳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实现对药物中各种成分的高效分离和准确分析。

通过将毛细管电泳或凝胶电泳与质谱仪相连,可以同时获得分子的分离和质量信息,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这在药物研发、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药物残留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挑战与展望虽然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高性能电泳仪器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实验室和机构的应用;毛细管电泳和凝胶电泳的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泳质谱联用的方法开发和数据处理仍然需要不断改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技术创新和仪器改进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结:药物分析中的电泳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残留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毛细管电泳、凝胶电泳和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等成为药物分析中重要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在膜片无光泽的一面上用铅笔轻轻划一条加样线。加样线可 选在距膜片一端2~3cm处,有时也可选在膜片的中央线附近。 膜片浸透:在一浅碟或培养皿中倒入所选择的缓冲液,将膜片小 心地浮铺在缓冲液面上,将膜片的的无光泽面朝下。膜片的底面 吸收电极缓冲液后逐渐下沉,直至电极缓冲液将膜片完全浸透。 膜片在电极缓冲液完全浸透后,用钝头镊子取出,稍稍用滤纸吸 去多余的缓冲液,然后将膜片夹在两层滤纸之间吸干多余的缓冲 液,但不能吸得过干而出现不透明的白色部分。
纸电泳 醋酸纤维素电泳 琼脂糖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DNA序列分析电泳槽
中型双垂直电泳槽
实验室常见的电泳装置
( 核水 酸平 电电 泳泳
) (
蛋 白 质
电 泳
垂 直 电 泳

1、区带电泳基本理论
在众多电泳技术中,最常用的为区带电泳,同时也是最简洁的电 泳模式。推动离子/粒子作区带电泳的驱动力为电场力(F),离 子/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与离子/粒子的净电荷(Q)和电场强 度(E)呈正比关系,即:
优缺点
优点: 精确性高。 快速省时。一般电泳45-60min即可。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应用面广。如胎儿甲种球蛋白,溶菌酶,胰岛素,组蛋白等用醋
酸纤维薄膜电泳能较好地分离。 有利于扫描定量及长期保存。
缺点: 分离效果不太好。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示意图
实验操作步骤
(1)预处理 膜的准备:根据分离样品的多少将醋酸纤维薄膜裁切成合适的大
将滤纸条水平地架设在两个装 有缓冲溶液的容器之间,样品点 于滤纸中央。当滤纸条被缓冲液 润湿后,再盖上绝缘密封罩,即 可由电泳电源输入直流电压 (100V~1000V)进行电泳。平卧Fra bibliotek电泳槽装置示意图
(二)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介质。醋酸纤维素是纤维 素的醋酸酯,由纤维素的羟基经乙酰化而成。它溶于丙酮等有机 溶剂,可涂布成均一细密的微孔薄膜,即醋酸纤维素膜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简称CAM)。
U=v/E=Q/6πrη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必考):
1、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 J 电场强度
J 溶液的pH值 J 溶液的离子强度
J 电渗现象 J 溶液的温度和黏度
J 分子筛效应 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
J 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 J 质点的大小和形状
(一)纸电泳
指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方法。是最早使用的区带电泳。
n 2005年版药典增加毛细管电泳法
二、电泳分类
(一)按有无固体支持物分类
按有无固体支持物可以分为两类:自由界面电泳和支持物电泳。
1、自由界面电泳即溶质在自由溶液中泳动,包括:等电聚焦电泳、 等速电泳等。 2、支持物电泳根据所用的支持物不同又可分为纸电泳、醋酸纤维 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根据支持载体的位置或形状可分成:水平电泳、垂直板式电泳、 垂直柱式电泳、U型管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v/E表示迁移率,也称淌度,以U表示
U=v/E=Q/6πrη
带电粒子的电泳淌度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粒子本身的性质,即与 其所带电量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
电泳淌度
❖ 电泳淌度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是单位场强下
离子的平均电泳速度。因为电泳速度与外加电场 强度有关,所以,在电泳中常用淌度而不用速度 来描述荷电离子的电泳行为和特性。
1937年,蒂塞利乌斯( Tiselius,瑞典)将蛋白质 混合液放在两段缓冲溶液之间,两端施以电压进行 自由溶液电泳,第一次将人血清提取的蛋白质混合 液分离出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发现样品的迁 移速度和方向由其电荷和淌度决定。
第一次的自由溶液电泳;第一台电泳仪;
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 凝胶作为支持电解质,创造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极大地提高了区带电泳的分辨率。
以生物大分子为例阐明电荷来源
COOH
╱ R
+ OH-

+ H+
NH3+
COO╱
R ╲ NH3+
+ OH+ H+
pH<pI
pH=pI
COO╱ R ╲
NH2
pH>pI
n 2000年版药典包括5种电泳技术: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DS-聚丙 烯酰胺凝胶电泳
(2)加样
Ø 用铅笔在薄膜无光泽面一端2cm处画一细线,加样时平稳地前后 或左右来回移动加样器,于细线处加样。
(二)按分离原理分类
1、自由界面电泳 2、区带电泳 3、高效毛细管电泳
❖ 自由界面电泳 :在没有惰性支持物的液体接界 面上进行的电泳。
缺点:对流较严重,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检测困难
❖ 区带电泳: 是在溶液中加入一些惰性物质或凝胶 物质作为支持物,泳动物质在支持物间隙中移动 的电泳方法。 避免对流的干扰。
一、定义及原理
1、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 的现象。
2、原理 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作用下,根据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
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性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 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
3、应用:电泳技术除了用于小分子物质 (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 脂类)的分离分析外,最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酶) 的研究。
F QE
而离子/粒子在运动时会受到一定的溶液阻力(F’),对于球形离子/ 粒子,此阻力服从Stoke’定律,即
F'=6πrηv
在上式中,r为离子/粒子的半径,η为溶液或介质的黏度,v为粒子 运动速度。
❖ 当电泳达到稳态时,电动力等于介质的阻力,即F=F’。因此, 我们得到
QE=6πrηv
v/E=Q/6πrη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电泳分析法
电泳分析法
电泳的发展
1807-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F.F.Reuss首次发 现黏土颗粒的电迁移现象,并开始研究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的电迁移行为,测定它们的迁移速度。
1907年,Field 和Teague研究出填充有琼脂糖 凝胶的桥管,成功地分离了白喉毒素和它的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