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聚合物合成工艺复习

聚合物合成工艺复习

聚合物合成工艺(1~20章)1、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任务:将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工业提供基本原料。

2、合成高分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

3、合成树脂可以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方法制得;合成橡胶可以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方法制得;、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有:(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3)聚合反应过程; (4)分离过程;(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6)回收过程。

、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括原料(单体、溶剂、助剂等)贮存、精制、干燥、配制、计量等过程和设备。

、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包括催化、引发和助剂的贮存、配制、溶解、调整浓度、计量等过程与设备。

、聚合反应过程:包括以聚合装置为反应中心的有关传热传质的过程与设备。

、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分离、脱除溶剂、催化剂,脱除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常用分离方法:高真空脱除,蒸汽蒸馏,闪蒸,水洗,离心过滤分离;沉淀分离;喷雾干燥分离。

、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将分离得到的聚合物经进一步处理,得到性能稳定方便使用的产品,包括干燥,造粒,筛分,批混,包装等工序与设备。

、回收过程:主要是对回收的单体、溶剂进行精制,然后循环使用。

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馏、精馏等工序与设备。

、在聚合物生产过程中反应器上的粘结物有何危害如何防止危害:降低反应器传热效率;影响产品质量。

防止:a.尽可能提高反应器内壁的光洁度;b.使用过程中防止内壁表面造成伤痕;c.聚合釜满釜操作减少液体界面;d.反应物料中加防粘釜剂等。

5、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生产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分离过程和后处理过程差异很大。

6、如何对聚合物生产流程评价(1)产品性能的考查;(2)原料路线的考查;(3)能量消耗与利用的考查(4)生产技术水平的考查;(5)经济性的考查。

7、高分子聚合反应产物的特点是:1、分子量大小不等,结构亦非完全相同的同系物的混合物;2、其形态为坚硬的固体物、高粘度熔体或高粘度溶液;3、不能用一般的产品精制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进行精制提纯。

《聚合物合成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聚合物合成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聚合物合成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哪几类,并简述其一般的生产工艺过程。

答: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此外还包括涂料、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般生产工艺过程如下:原料精制与配制过程、聚合过程、聚合物分离、洗涤、干燥、造粒(压块)过程以及溶剂回收再利用过程等。

2.当今,高分子合成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列举至少五种高分子材料制品,并简述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般的生产工艺过程。

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制品有塑料盆(桶、碗、瓶、杯、凳子等)、电视机外壳、电脑机箱、汽车外壳、衣服、皮鞋、尼龙袋、保鲜膜等。

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般生产工艺过程如下:原料精制与配制过程、聚合过程、聚合物分离、洗涤、干燥、造粒(压块)过程以及溶剂回收再利用过程等。

3.高分子科学发展至今包括哪两个方面,二者什么关系?答:高分子科学发展至今,形成了学科基础研究(包括“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程”三个分支学科)和高分子材料研究(包括“功能高分子”,“通用高分子材料”两个分支领域)两格局。

二者为密切联系,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的关系。

4.高分子科学是从何时真正萌芽并得到发展的,而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又是何时起步的呢?答:高分子科学的真正萌芽要追索到1920年前后,由德国化学家 H. Staudinger在1919年瑞士学术会上,提出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而成的长链分子”观点,并发表了“聚合反应”的著名论文。

此时,建立了大分子链的学术观点,高分子科学渐渐萌生和发展。

而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

5.影响所生产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结构与性能以及牌号的因素有哪些。

答:所生产的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以及不同产品牌号与聚合反应设备、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实施方法、物料组成、聚合反应操作方式以及聚合反应工艺条件有关。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1.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的来源: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

2. 连锁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缩聚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聚合。

3. 聚合过程中常用干燥设备有:厢式干燥器、气流式干燥器;常用分离设备:闪蒸罐、振动筛。

4. 乙烯高压聚合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过程分为:压缩、聚合、分离、造粒。

5. 聚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关键,为了有效提高传热效率,可以通过:及时清除黏釜物、减薄釜壁、及时清除水垢途径来提高传热效率。

6.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7. 聚丙烯腈生产过程的主体原料有:丙烯腈、第二单体、第三单体。

8. 聚酯纤维的生产方法:酯交换缩聚法、直接酯化缩聚法。

9. 高浓度合成乳胶制备在工业上主要有浓缩法合直接合成法,其中浓缩法最常用的三种实施方法是:喷雾干燥法、膏化法、蒸发法。

10. 从乳液聚合所得的胶乳分离出橡胶的方法有:电解质凝聚法、冷冻凝聚法。

从溶液聚合的胶液分离出橡胶的方法有:直接干燥法、水凝析法。

11. 顺丁橡胶生产中,采用的典型Ni系引发体系中的主引发剂是环烷酸镍,助引发剂是三异丁基铝,第三组分是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12. 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中通常聚合合成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聚合反应过程、分离过程和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六个工序。

13. HDPE工业生产主要采用低压聚合,聚合机理是阴离子配位聚合。

LDPE工业生产主要采用高压聚合,聚合机理是自由基聚合。

14. 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合工业生产中,分别可采用控制压力、温度等手段控制聚合物分子量。

15. 丁苯橡胶生产过程中分子量分布和支链的多少主要与停留时间有关,工业上采用8~12台聚合釜串联方法,可使分子量分布窄和支链少。

1. 液体橡胶的定义:液体橡胶是一种在室温下为黏稠状流动性液体,经过适当化学反应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获得和普通硫化胶具有类似的物理机械性能的低聚物。

聚合物合成工艺复习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复习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1~20章)1、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任务:将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工业提供基本原料。

2、合成高分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

3、合成树脂可以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方法制得;合成橡胶可以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方法制得;4.1、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有:(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3)聚合反应过程; (4)分离过程;(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6)回收过程。

4.2、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括原料(单体、溶剂、助剂等)贮存、精制、干燥、配制、计量等过程和设备。

4.3、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包括催化、引发和助剂的贮存、配制、溶解、调整浓度、计量等过程与设备。

4.4、聚合反应过程:包括以聚合装置为反应中心的有关传热传质的过程与设备。

4.5、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分离、脱除溶剂、催化剂.脱除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4.6、常用分离方法:高真空脱除.蒸汽蒸馏.闪蒸.水洗.离心过滤分离;沉淀分离;喷雾干燥分离。

4.7、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将分离得到的聚合物经进一步处理.得到性能稳定方便使用的产品.包括干燥.造粒.筛分.批混.包装等工序与设备。

4.8、回收过程:主要是对回收的单体、溶剂进行精制.然后循环使用。

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馏、精馏等工序与设备。

4.9、在聚合物生产过程中反应器上的粘结物有何危害?如何防止?危害:降低反应器传热效率;影响产品质量。

防止:a.尽可能提高反应器内壁的光洁度;b.使用过程中防止内壁表面造成伤痕;c.聚合釜满釜操作减少液体界面;d.反应物料中加防粘釜剂等。

5、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生产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分离过程和后处理过程差异很大。

6、如何对聚合物生产流程评价?(1)产品性能的考查;(2)原料路线的考查;(3)能量消耗与利用的考查(4)生产技术水平的考查;(5)经济性的考查。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资料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资料

聚合物合成⼯艺学复习资料1.⼯业⽣产中⾃由基聚合如何选择引发剂?⼯业⽣产中,正确、合理的选择和使⽤引发剂,可提⾼聚合物反应速度、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来提⾼⽣产率。

①根据聚合操作⽅式和反应温度条件,选择适当分解速度的引发剂;②根据引发剂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不同⽽变化,所以要根据反应温度选择合适的引发剂;③根据分解速度常数选择引发剂;④根据分解活化能选择引发剂;⑤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引发剂。

2.离⼦聚合⽣产⼯艺中,溶剂的选择原则?①溶剂的极性⼤⼩、溶剂化能⼒;②对聚合物增长链活性中⼼不发⽣链终⽌或链转移等反应;③不影响引发剂活性,杂质少;④考虑不同溶剂对聚合反应速度、聚合物结构发⽣的影响;⑤具有适当的熔点和沸点,在聚合温度下保持流动状态;⑥对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的溶解能⼒;⑦成本、毒性、污染等因素。

3.乳液聚合中,请说明三种后处理⽅法。

①⽤作涂料、粘合剂、表⾯处理剂等的胶乳通常不进⾏后处理,必要时调整含固量。

②⽤来⽣产⾼分散粉状合成树脂的胶乳,采⽤喷雾⼲燥的⽅式进⾏后处理。

③⽤凝聚法进⾏后处理。

4.乳液聚合法⽣产PVC糊树脂采⽤何种⽅法获得⾼分散性粉状物?⽣产丁苯橡胶则采⽤何种破乳⽅法获得固体产品?⽣产聚氯⼄烯糊⽤树酯采⽤喷雾⼲燥的⽅法获得⾼分散性粉状物;⽣产丁苯橡胶则采⽤破乳⽅法获得固体产品,有⼀下⼀些具体的⽅法:加⼊电解质;改变PH 值的破乳;冷冻破乳;机械破乳;⾼速离⼼破乳等。

5.经⾃由基聚合获得⼆、三嵌段共聚物,常⽤四⽅法,请简述。

①利⽤聚合物活性⾃由基,②采⽤多元引发剂,③聚合物端基活化为可产⽣⾃由基的基团,④⽤⾼能射线辐照或机械⽅法使⽤两种聚合物断裂为⾃由基再重新结合为多嵌段共聚物。

6.画出乳液聚合法⽣产ABS树脂的⽅块图。

丁⼆烯→乳液聚合→丁⼆烯乳胶 +苯⼄烯乳液接枝聚合+丙烯晴↓↙后处理ABS液接胶乳↓ABS树脂苯⼄烯+丙烯晴→乳液共聚→SAN共聚物乳液混合、后处理1.螺带式搅拌器具有刮壁作⽤,⽤于粘度⾼流动性差的合成橡胶。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知识点及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知识点及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1.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及通常组合形式原料准备与精致,催化剂配置,聚合反应过程,分离过程,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2.聚合反应釜的排热方式有哪些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冷却,内冷管冷却,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冷却,回流冷凝器冷却,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部分预冷。

3. 聚合反应设备1、选用原则:聚合反应器的操作特性、聚合反应及聚合过程的特性、聚合反应器操作特性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经济效应。

2、搅拌的功能要求及作用功能要求:混合、搅动、悬浮、分散作用:1)推动流体流动,混匀物料;2)产生剪切力,分散物料,并使之悬浮;3)增加流体的湍动,以提高传热效率;4)加速物料的分散和合并,增大物质的传递效率;5)高粘体系,可以更新表面,使低分子蒸出。

第二章聚合物单体的原料路线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些?(教材P24-25)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其他原料路线(主要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2.石油化工路线可以得到哪些重要的单体和原料?并由乙烯单体可以得到哪些聚合物产品?(教材P24-25、P26、P31)得到单体和原料: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

得到聚合物: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维纶树脂、聚苯乙烯、ABS树脂、丁苯橡胶、聚氧化乙烯、涤纶树脂。

3. 合成聚合物及单体工艺路线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1.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及选择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

聚合方法的选择只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2.引发剂及选择方法,调节分子量方法种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氧化还原体系。

选择方法:(1)根据聚合操作方式和反应温度条件,选择适当分解速度的引发剂。

(2)根据引发剂分解速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故根据反应温度选择适引发剂。

(3)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题

填空题1.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2.五大通用塑料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ABS树脂3.五大工程塑料是聚酰胺(尼龙)、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和热塑性聚酯。

4.塑料的原料是合成树脂和添加剂(助剂)。

5.制造橡胶制品时加入硫化剂的作用是使线形合成橡胶分子变成松散的交联结构6.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反应实施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淤浆聚合。

7.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任务是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经聚合反应使之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

8.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方式及其特点。

作为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再处理后降级使用;作为化学品循环利用:降解,高温裂解或催化裂解;作为能源回收利用:粉碎作燃料9.石油裂解气经分离可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石油炼制产生的液体经加氢催化重整可转化为芳烃,萃取分离可得苯、甲苯、二甲苯等。

10.炼焦(高温干馏):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可获得焦炭、化学产品和煤气。

11.高分子合成材料可分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12.三大合成纤维是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酰胺纤维。

13.高分子合成材料最主要的原料是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

14.塑料生产中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成型过程中高聚物受热分解或老化。

润滑剂的作用是在高聚物成型过程中附着于材料表面以防止粘着模具,并增加流动性。

15.大型高分子合成生产装置的过程可分为:原料准备及精制、催化剂配制、聚合反应、分离、聚合物后处理、溶剂回收等。

核心是聚合反应过程。

16.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主要为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17.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任务是将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工业提供基本原料.18.高分子化合物生产流程评价的内容包括:生产方式、产品性能、原料路线、能量消耗与利用、生产技术水平考查。

19.石油是生产重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通称“三烯三苯”)的原料。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资料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资料

94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资料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答: (1) 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含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储存、清洗、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和设施。

(2) 催化剂 ( 引起剂 ) 配制过程 ;包含聚合用催化剂、引起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储存。

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施。

(3) 聚合反响过程;包含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互换设施及反响物料输送过程与设施.(4) 分别过程;包含未反响单体的回收、脱出溶剂、催化剂,脱出低聚物等过程与设施。

(5) 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含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储存、包装等过程与设施。

(6) 回收过程;主假如未反响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施。

2简述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色答:间歇生产是聚合物在聚合反响器中分批生产的,经历了进料、反响、出料、清理的操作。

长处是反响条件易控制,升温、恒温可精准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响器中逗留的时间同样,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巧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简单改变品种和牌号。

弊端是反响器不可以充足利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生产是单体和引起剂或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响器,反响获得的聚合物则连续不停的流出聚合反响器的生产。

长处是聚合反响条件稳固,简单实现操作过程的所有自动化、机械化,所得产质量量规格稳固,设施密闭,减少污染。

合适大规模生产,所以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

弊端是不宜常常改变产品牌号,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3.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生产中主要差异是哪两个过程,试比较它们在这两个生产工程上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答 : 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在生产上的主要差异为分别工程和后办理工程。

分别工程的主要差异:合成树脂的分别往常是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积淀析出;合成橡胶是高粘度溶液,不可以加非溶剂分别,一般为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以胶粒的形式析出。

后办理工程的主要差异:合成树脂的干燥,主假如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而合成橡胶易粘结成团,不可以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而采纳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剂进行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一丙烯聚合反应体系,采用搅拌釜反应器,年产量Wy=4000t·y-1,间歇操作,年工作时间 8000小时。τR=3.5h、τa=1.5h、ρm=500kg·m-3、体积收缩系数ε=-0.2、φ=0.6、H/D =1.8~2.5,上下封头均用标准椭圆封头,确定反应器几何外形尺寸。标准椭圆封头体积为 0.131D3,h封=0.25D,封头直边高度为50mm。 解:间歇操作周期为:τT=τR+τa=3.5+1.5=5.00hr; 年批次:8000/5=1600 反应液体积:VR=4000×103/(1600×500)=5.000m3 反应釜总体积:VT=VR/φ=5.000/0.6=8.333m3 令h为釜体直边高度,H为反应器釜体总高度,则: H=h+2h封=h+D/2=1.8D 取H/D=1.8,则h=1.3D
相似模拟法:如果系统 B 与系统 A 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基本相同,只是规模不同、尺寸不同, 则称模拟过程为“相似模拟法”。 类似模拟法: 如果系统 B 与系统 A 的化学和物理过程不同, 但系统 B 能够描述系统 A 的本质, 则称模拟过程为“类似模拟法”。 数学模拟法: 就是首先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在计算机 上求解该数学模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 热量衡算:是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传入热量或传出热量的平衡计算。 定型设备:是由设备生产厂家标准化地、系列化地、成批地制造的,其特点是具有通用性, 且造价低。有产品目录或样本手册,有不同的型号、系列、规格及不同的生产厂家。 非定型设备: 是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加工制造的, 这类设备是化工生产中专用 的特殊设备。特点:造价高,通用性差 。 流体输送:在生产过程中流体在管道中流动,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中,这一过程称 流体输送。 流量:泵在单位时间内抽吸或排出液体的体积,m3.h-1 或 L.min-1 扬程:单位重量(1N)液体流经泵后所获得的有效能量,m 液柱。 布置设计:在化工设计中,当工艺流程确定及工艺计算和设备工艺设计完成之后,进一步的 工作就是将各工段与各个工艺设备按生产流程在空间上(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组合、布置, 并用管道将它们连接起来。前者称车间布置,后者称管道布置或配管设计,统称布置设计。 车间布置: 包括车间各工段、 各设施在车间场地范围内的平面布置和设备在车间中的布置两 部分,前者为车间平面布置,后者称车间设备布置,总称车间布置。 车间设备布置:就是确定各个设备在平面与立面上的位置;确定场地与建、构筑物的尺寸; 确定管道、电气仪表管线、采暖通风管道的走向和位置。 化工厂建造的工作程序:立项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开车验收阶段。 反应器的控制:主要应从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器液位等几方面进行控制。设备选型及 设计的原则: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 化工设计的主要特点:政策性强,技术性强,经济性强,综合性强。 简答题 1. 选择聚合物合成工艺路线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满足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 (2)生产上的可靠性---是否成熟
所以,过剩空气量为 O2
出口
/ O2需=3.59 /11×100%=32.6%
五、分析设计题 1、 有一变容反应体系, 采用搅拌釜反应器, 日产量Wd=26.6t·d-1,间歇操作。 τR=3h、 τa=0.5h、 ρm=970kg·m-3、体积收缩系数ε=-0.2、φ=0.6、H/D=1.5~2,上下封头均用标准椭圆封 头,确定反应器几何外形尺寸。 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0.131D3、h封=D/4,封头直边高度为50mm。 解:间歇操作周期: T R a 3 0.5 3.5h 反应液体积: V R
(3)技术上的先进性 (4)经济上的合理性 (5)生产装置大型化与连续化 (6)清洁生产、注重可持续发展 2.釜式反应器一般由哪几个基本部件构成? 1 釜体 2 换热装置 3 搅拌器 4 轴密封装置
5 上、下封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工艺接管
3.化工工程设计的三段设计、两段设计、一段设计分别指的是什么? ①工艺包设计(扩大初步设计) 、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 ②工艺包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③施工图设计 4.反应温度控制的典型方案有哪几种? 电加热控制 一次循环控制:连续操作 二次循环控制 反应液外循环控制 汽化冷凝控制 分程控制:间歇操作 5.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分为三种 (1)逐级经验放大法 (2)数学模拟法 (3)改进数学模拟法 6.根据聚合类型,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哪四类? 溶液法、溶剂法、本体法及气相法生产工艺。 7.随着化工装置大型化,车间布置总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特点? 1 露天化 四、计算题 1. CH490%和 C2H610%(mol%)的天然气与空气在混合器中混合, 得到的混合气体含CH48%。试计算100mol天然气应加入的空气量及得 到的混合气量。 2 流程化 3 集中化 4 定型化。
釜体实际高度为:
VT 2 V封
h 2 h封=2.020 2 1.8 / 4=2.920m
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2.020-2×0.05=1.920m 反应器的实际体积为:
VT
D 2 h 0.262 D 3 0.785 1.8 2 2.02 0.262 1.8 3 6.666m 3 4

8.333 2 0.131 1.8 3 =2.976m 0.785 1.8 2
釜体实际高度为:
h 2 h封=2.976 2 1.8 / 4=3.876m
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2.976-2×0.05=2.876m 反应器的实际体积为:
VT
D 2 h 0.262 D 3 0.785 1.8 2 2.976 0.262 1.8 3 9.097 m 3 4
解:
CnHm
N2
CO2 H2O
nCO2+0.5mH2O CO2 其中,R=n+0.5m H2O
CnHm+RO2
空气
O2
亦可为:C+O2 基准:100㎏/h的油分;
H2 +0.5O2
x表示O2过剩量, y表示进料中的氮
输入流率:84㎏
C=84/12=7kmol 16㎏ H2=16/2=8kmol
3.6㎏ 所需O2为 实际O2为
Wd T 26.6 10 3 3.5 4.000m 3 m 24 970 24 VR
反应器总体积应为: VT


4 6.667 m 3 0 .6
令:h为釜体直边高度、H为反应器釜体总高度,则: H=h+2×h封=h+D/2=1.5D 若取H/D=1.5,则有:h=D
H2O=3.6/18=0.2kmol
(8/2+7)=11kmol (11+ x ) kmol
氮气为y= (11+ x ) (0.79/0.21 ) =(41.38+3.76 x )kmol 总输出气体量为 7+8+0.2+ x+ y=(56.58+4.76 x) kmol 由题条件,出口气体中CO2 占9.5%,即 7/(56.58+4.76 x)=0.095 则,x=3.59kmol 实际氧量为 11+3.59=14.59kmol
VT D3
D 2 h 0.262 D 3 1.3D 3 0.262 D 3 1.283D 3 4 4
VT 8.333 3 1.866m 1.283 1.283
因为H/D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为1.8m。 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h
VT 2 V封 0.785 D 2
VT
D 2 h 0.262 D 3 D 3 0.262 D 3 1.047 D 3 4 4
VT 6.667 3 1.853m 1.047 1.047
D3
因为H/D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为1.8m。 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6.667 2 0.131 1.8 3 h = =2.020m 0.785 D 2 0.785 1.8 2
解(1)(2)(3)方程得A=1025mol,M=1125mol,x=0.009mol 核算:空气含量为1-0.08-0.009=0.911 加入空气量A=1025mol,占混合气含量为: 1025/1125=0.911 两者相等,所以计算正确。 2、 今有一油分,经质量分析得知,其中含有84%的碳和16%的氢,现以100㎏/h的油分与 含水3.6㎏/h的空气混合燃烧,分析燃烧尾气,其中含有9.5%的CO2(体积百分率),试求供给 燃烧炉的空气过剩是多少?
解:设A-所需空气量,M-混合气量,x-混合气中C2H6的含量。 1画物料流程简图
CH40.08 100mol天然气 CH40.90
M mol 混合气
C2H6 χ 空气:1-0.08- χ C2H60.10
A mol 空气
2 选择计算基准:100mol天然气 3 列物料衡算式 总物料衡算式:100+A=M CH4 : 100×0.9=M×0.08 C2H6 :100×0.1=M×x ( 1) (2) (3)
一、名词解释 设计:就是在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化工设计:就是在建造化工生产装置之前,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将化工装置的生产过程全 部用图纸、表格、文字说明等方式概述出来的过程及结果。 工艺:就是指将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 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 在此是指将单体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制得聚合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用 的方法、技术等,全部用图纸、表格、文字说明等方式概述出来的过程及结果。 物料衡算就是进行物料平衡的计算,是指“进入一个装置(设备)的全部物料重量必定等于离 开这个装置(设备)的全部物料重量,再加上损失掉大的与累积起来的物料重量”。 转化率:某一反应物反应掉的量占其输入量的百分数。 选择性:反应物反应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量占反应物反应掉的量的百分数。 收率:目的产物的量除以反应物(通常指限制反应物)输入量,以百分数表示。 限制反应物: 化学反应原料不按化学计量比配料时, 其中以最小化学计量数存在的反应物称 为限制反应物。 过量反应物: 不按化学计量比配料的原料中, 某种反应物的量超过限制反应物完全反应所需 的理论量,该反应物称为过量反应物。 过量百分数:过量反应物超过限制反应物所需理论量的部分占所需理论量的百分数。 生产方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是指使用何种原料、根据何种原理、选择何种实施方法、通过 何种操作过程实现从原料变为产品的方法。 连续操作:将反应物按比例和一定流量连续加入反应器,同时连续取出反应产物。 定态过程: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只与其在装置中的位置有关,单不随时间变化而变 化。 工艺流程: 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在各个工序及各个设备之间的流动过程及变化情 况,或是指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和各个设备的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主工艺流程:特指由原料变为产品的这股物流和与之直接相关的物流在整个生产装置中流动 过程及变化情况。 工艺参数:将表示物料状态及变化程度的参数统称为工艺参数。 模拟法:就是为了研究一个复杂的大规模的系统 A,先设法找到另一个比较简单的小规模的 系统 B,通过对系统 B 的研究来间接地研究系统 A。系统 B 称为系统 A 的“模型”,系统 A 称为系统 B 的“原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