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上生物第二单元超全笔记

七上生物第二单元超全笔记

以下是一份七上生物第二单元的超全笔记,供您参考: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1)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

(3)细胞的命名: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 细胞学说:(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保护作用。

2.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含有多种细胞器。

4.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是遗传信息库。

5.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6. 线粒体:存在于活细胞的细胞质中,与呼吸作用有关。

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似,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 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各种细胞器,只有一些与代谢相关的酶。

4. 动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 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在低等植物中比较常见。

2. 植物细胞的分化是指由一个或一种类型的细胞经分裂形成具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差异的多种不同类型的过程。

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3. 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薄壁组织等。

其中分生组织具有分裂、增生和发育的能力;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机械组织具有支持作用;薄壁组织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知识点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2、细胞分裂的步骤: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

5、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

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6、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①分裂速度快,②容易转移。

②遗传物质改变。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用低倍物镜、大光圈、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③观察二、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4.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四、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盖→用碘液染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口腔内侧壁→涂→盖→用碘液染注意: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保持细胞原避免细胞吸水膨胀..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六、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2、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液泡中的细胞液中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废物排出细胞4、在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叶绿体: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物、植物生活需要..▲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七、细胞核控制中心多莉羊的例子p5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中..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基因..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每一中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八、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分裂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细胞质分→细胞膜从中部凹陷▲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细胞质分→细胞中央形成新细胞膜和细胞壁▲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九、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1、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构成作用功能分布上皮组织上皮细胞保护、分泌表皮..管腔内表皮、腺体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骨组织、血液肌肉组织肌细胞收缩、舒张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神经细胞感受刺激、传到神经冲动2、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十、判断哪些生物是单细胞生物P68▲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点之一。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第二章内容涉及到很多的生物学知识点,其中许多知识是关键的,需要特别重视和掌握。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2. 怎样进行生物分类:共性、特性、亚类和种。

3. 青藻和细菌的特征:在原核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

4.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 细胞的功能:构成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保持生物的遗传信息。

3.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5. 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6. 蛋白质的作用。

三、遗传规律1. 现代遗传学的基础:DNA。

2. 生命的基础:遗传基因。

3. 遗传基因的分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4. 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基因重组。

5. 遗传规律:Mendel遗传。

6.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四、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生命的基础:细胞分裂。

2. 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花和果实。

3. 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根茎、分株、叶片生殖。

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 植物的休眠与恢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钻研,广泛阅读,多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 第二章知识点+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 第二章知识点+答案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新生细胞体积很小,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物质,体积逐渐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3、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4、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一样。

5、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第二节动物体结构层次1、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起初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很相似,都有分裂能力,后来,一小部分细胞仍然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2、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4、有保护、分泌作用的是上皮组织;能收缩、舒张的是肌肉组织;可产生并传导兴奋的是神经组织;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作用的是结缔组织。

血液、脂肪、肌腱、骨属于结缔组织;皮肤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5、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如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皮肤分布于体表有保护作用,划破后出血并感到疼痛,这说明皮肤可能含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几种组织。

6、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有八大系统它们是、、、、、、、。

7、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它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构成植物体。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笔记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笔记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笔记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排除废物和生命繁衍。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通常更大,有囊泡和多个小液泡。

-动物细胞有较大的中心体,而植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质与核比例。

3.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繁衍的过程。

-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无丝分裂只有快速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维持生物种群稳定的重要方式。

4.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物种进化和变异的基础。

-遗传信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进化使物种适应环境的改变。

5.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共同的特征和分类关系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方便研究和交流。

-生物分类的级别包括域、界、门、纲、目、科和属。

-生物学家根据外部形态、生理特征和基因信息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不断演化和改变。

6.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地球上有大量的物种,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野生动物贸易和推广可持续发展。

7.进化论的意义-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进化论揭示了生物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进化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进化论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进化论为生物学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指导。

8.生物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生命的各个方面。

-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生物工程和环境科学的进步。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知识点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 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核 内含遗传物质 液泡 内含细胞液 细胞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
(新陈代谢的场所)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显 微 镜 的 成 像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 要透明)→物镜的透镜→镜筒→目镜→眼睛
8、制作标本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9.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 泡、叶绿体。
在植物细胞的结构中,光学显微镜下一般看不到的是细胞膜,绿色 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10. 细胞膜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能把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克隆多莉羊的实验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4.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5.盖片的方法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 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 玻片下出现气泡。
6.染色的方法为: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 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7.制作动植物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 、清水 染色所用的试剂是碘液。
1.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 和 物镜。 对光时,先用低倍物镜和大光圈。 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简缓慢下降,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一般情况下,放 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视野亮度越 暗

七上生物第二单元超全笔记

七上生物第二单元超全笔记

七上生物第二单元超全笔记第一章:遗传与基因遗传是指生物体繁殖和发育过程中,父代生物将其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生物的过程和规律。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1.遗传物质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在19世纪末,根据豌豆实验,孟德尔提出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规律。

- 1944年,奥斯汀和赖勒通过转化实验确定了DNA是遗传物质。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建立DNA的空间结构模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2. 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链构成,碱基对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 DNA的功能包括存储遗传信息、复制自身、转录为RNA和调控基因表达。

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DNA的片段,包含编码蛋白质的信息。

-一个基因通常由编码区、启动子和终止子组成。

-基因通过转录为RNA,再经过翻译为蛋白质。

4.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马尔夫的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

5.遗传的方式-单倍体生物通过无性生殖传递遗传物质。

-有性生殖中的交叉互换和独立组合使基因重新组合。

-在有性生殖中,雄性和雌性的染色体通过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传递给子代。

第二章:基因的变异与进化基因的变异和进化是生物种群存在差异和演化的基础。

1.基因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变化,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等。

-突变可导致基因的功能变化和表型的变异。

2.基因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重组可通过交叉互换、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式进行。

3.突变与进化-有利突变可使个体在环境中具有优势,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应环境的个体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产生进化。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4.进化与物种形成-物种形成是指由于遗传隔离和遗传差异的积累而使一个群体分化成新的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支持部分:镜柱镜臂镜座载物台镜筒
调节部分:准焦螺旋(粗细)遮光器转换

光学部分:反光镜物镜目镜
显微镜使用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十归箱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乘以物镜
显微镜成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第二节植物细胞
玻片标本: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薄片制成;涂片——液体材料涂抹而成;
装片——撕取、挑取少量材料而制成的。

这些玻片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绘图:3H铅笔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通过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液泡: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第三节动物细胞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步骤:
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滴的液体不同植物:清水动物:生理盐水
取材方式不同洋葱:撕口腔上皮:刮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式不同洋葱:展口腔上皮:涂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细胞质: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

水氧无机盐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物质
二氧化碳和碳酸含有碳,属于无机物
细胞膜作用:有益的物质进入,有害物质禁入,体内代谢废物排出。

体内有益物质保留
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能量:化学能、光能、热能
叶绿体: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体各种能量
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圈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分裂:(数量由少变多)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2ⁿ(n为分裂次数)
动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核;细胞膜从中央内陷,分裂为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染色体:细胞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先复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染色体
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

组织:每个由细胞分化产生的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上皮细胞构成,保护分泌等作用。

肌肉组织: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八大系统:消化运动呼吸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
人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分生组织: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由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

分生细胞特点: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保护组织:保护作用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
输导组织:输送物质营养组织:储藏营养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大肠杆菌等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纤毛: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细胞核:大核小核
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鱼的饵料, 净化污水有害:引发疾病,形成赤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