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合集下载

集中供暖水压标准

集中供暖水压标准

集中供暖水压标准集中供暖是指通过一个集中的供热系统,将热能传输到各个用户的供暖方式。

在集中供暖系统中,水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介绍集中供暖水压的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集中供暖系统对水压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水压的标准。

一般来说,水压标准包括供水压力和回水压力两个方面。

对于供水压力,一般要求在0.3-0.5MPa之间。

这个范围可以保证供暖系统正常运行,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供水压力过低,可能会导致供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供暖效果;如果供水压力过高,可能会对供暖设备造成损坏。

对于回水压力,一般要求在0.1-0.2MPa之间。

回水压力是指热水从用户处回流到集中供热系统时的压力。

回水压力过低可能会导致热水无法顺利回流,影响供暖效果;回水压力过高可能会对供热设备造成损坏。

除了供水压力和回水压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系统压差。

系统压差是指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之间的压力差。

一般来说,系统压差应保持在0.05-0.1MPa之间。

系统压差过大可能会导致供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供暖效果;系统压差过小可能会导致热水无法顺利回流,影响供暖效果。

为了保证集中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使用体验,除了水压标准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2. 定期清洗和维护供暖管道,防止管道堵塞和腐蚀;3. 合理设置供暖设备的温度和运行时间,以节约能源;4. 定期检查和维护集中供热系统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总之,集中供暖水压标准是保证集中供暖系统正常运行和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水压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暖设备和管道,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设置设备温度和运行时间,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水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集中供暖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供暖体验。

高层地暖正常压力和流速

高层地暖正常压力和流速

高层地暖正常压力和流速高层地暖正常压力和流速是确保地暖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

地暖系统是一种通过地面散热进行室内供暖的系统,它的正常运行需要保证一定的压力和流速。

首先,地暖系统的正常压力是指系统内的水压,它是保证地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地暖系统通常采用循环水来进行热传递,循环水的压力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地暖系统的正常压力范围在1.5-2.5大气压之间,这是通过地暖系统的泵以及水箱来控制的。

如果地暖系统的压力超出了正常范围,就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所以地暖系统的正常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地暖系统的正常流速是指系统内循环水的流速。

地暖系统的正常流速需要满足室内供暖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系统的热效率。

地暖系统的正常流速一般在0.1-0.3米/秒之间,这是通过地暖系统的循环泵来控制的。

如果地暖系统的流速过低,会导致室内供暖效果不佳,而流速过高则会增加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所以地暖系统的正常流速同样至关重要。

要保证地暖系统的正常压力和流速,首先需要做好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工作。

地暖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室内供暖的需求,合理确定系统的管道布局和泵的参数,以保证系统可以满足室内供暖的需要。

安装时,需要注意保证系统的密封性和泄漏问题,避免压力损失和流速不稳定。

同时,要选用质量可靠的设备和材料,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其次,地暖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清洗系统内的循环水以及泵和阀门等设备,保证系统的畅通和正常运行。

检查系统内的压力和流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对系统进行整体检查和测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除了以上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安装一些辅助设备来提高地暖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比如安装自动排气阀、水箱水位控制器等,可以有效对系统进行排气和水位调节,保证系统的正常压力和流速。

安装温度、压力传感器和自控阀门等设备,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调节,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计算过程:1、何为系统工作压力?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的3.5.27 工作压力working pressure;operating pressure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通常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各处的压力并不相同,为了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时,一般只需确定系统工作时,压力最大处的压力即可。

如上图所示,该供暖系统中循环泵出口处压力最大(E点),在水压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由高位水箱定压,即系统的静压,该静压由供暖系统高度来决定,一般静压=系统高度+(3~5)m,经过循环水泵的加压,压力升高,此时循环泵出口处压力=静压+循环泵的扬程,且这一点的压力为系统最大的压力值。

在系统运行中由E-D-C-B-A-O,由于管线压力损失的发生,压力逐渐降低,直至循环泵的吸入口处(O点)。

因此要确定系统运行时工作压力,需要的条件包括有系统定压值(静压)、循环水泵的扬程、管网水压图等。

举例说明如下:如上图所示:这个供暖系统由三个建筑(1#、2#、3#)、换热器、循环泵及管网组成,单体供暖系统设计时,要确定每个单体内部系统工作压力,即分别确定的是1#楼的A处、2#楼的C处,3#楼的E 处。

第一步,依据各建筑高度确定系统静压:设1#楼最高,其高度20m系统静压=1#楼高度+(3~5)m=20+5=25m第二部,查循环泵扬程,设水泵杨程为21m。

第三部,查管网水压图,设其中P-A管网损失4m,A-C、C-E、F-D、D-B及B-J管网损失均3m,1、2、3楼内系统管网损失2m。

第四部,分析A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25+21-4=42m。

分析C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A-C管网损失=25+21-4-3=39m。

分析E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A-C管网损失- C-E管网损失=25+21-4-3-3=36m。

采暖系统的压力计算原理

采暖系统的压力计算原理

采暖系统的压力计算原理一、流体力学基础1,流体的压强p:单位帕斯卡(Pa) 1Pa=1N/㎡。

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流体压强产生源于它的流动性,因此流体微元对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水的压强公式:p=ρgh 只与水柱高度有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用水柱高度(m)来表达压强。

2,流体的能量(单位均为焦耳):压力能P、位能(重力势能)Z=ρgz、动能ρν2/2。

(1)压力能与压强的区别:压力能P是能量,单位是焦耳;压强p是压力,单位是帕斯卡。

要注意区别。

两者关系:p=P/ρg。

(2)水的压强公式中h和位能公式中z的区别:h是水柱本身的高度,z是水柱的重心距离0参考面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3,伯努利方程流体在单位体积下:Z1+P1+ρν12/2=Z2+P2+ρν22/2+ΔQ (单位:焦耳)ΔQ ——由阻力产生的能量损耗伯努利方程是特定情况下的能量守恒定律。

z1+p1+ν12/2g=z2+p2+ν22/2g+ΔH (单位:mH2o)ΔH——阻力损耗此公式是伯努利方程的变形,用压强的形式间接表达了能量守恒定律。

也可表示为:Z1/ρg+P1/ρg+ν12/2g=Z2/ρg+P2/ρg+ν22/2g+ΔH这个式子,是用水柱高度(即水头)表达的伯努利方程。

Z1/ρg为位置水头,P1/ρg为压强水头,ν12/2g为速度水头。

经此变形,可知,伯努利方程可以用压力来表达能量,压力的变化即能量的变化。

二、循环流体1,循环流体的特点:1)管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动能的变化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2)循环水泵只负责补充由于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产生的能量损耗,因此,循环水泵运行时的扬程是系统的总阻力损耗,而对压力能P、位能(重力势能)Z=ρgz、动能ρν2/2是没有影响的,水泵扬程只等于ΔH。

(当采用热水自然循环系统时,热水供回水的密度差承担了循环水泵的功能)3)由于动能的忽略不计,水柱的总能量一般只考虑压力能P、位能(重力势能)Z=ρgz两部分,(即伯努利方程中的前两项Z1/ρg+P1/ρg),称为测压管水头H c=Z1/ρg+P1/ρg。

采暖系统工作压力确定

采暖系统工作压力确定

采暖系统工作压力确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张锡虎在设计文件的设计及施工说明中,常可以见到“系统的水压试验压力按照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的说法,把确定水压试验压力的责任,让给了施工单位,这是不妥的。

因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2002)这两个标准中,都提出:①“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②试验压力按照工作压力确定。

因此,执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这两个标准的规定,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应直接给出水压试验压力或工作压力的具体数值。

例如:《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1MPa (高温热水系统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4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塑料管或复合管,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2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如果设计不给出“工作压力”或“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施工单位是难以确定水压试验压力的。

即使对于设计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系统顶点工作压力”也不易确定。

从原理上讲,系统任意点工作压力是静压力加水泵形成的动力水头之和。

然而,在进行个体项目设计时,冷热源循环水泵常未选定,即使已选定,水泵的工作点也会随管网阻力特性而改变,而且计算点的水泵作用动力水头,还需减去从水泵出口至计算点的水头损失。

因此,实际上只能执行上述规定中“顶点试验压力不得小于0.3MPa”的附加条件,即简化为:对非高温热水、非塑料管或非复合管,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静压加0.3MPa。

(可取整数)第二,水压试验压力必须明确所对应于何标高(一般以±0.000为基准面)。

※例如:采暖系统的顶点相对于±0.000是50m,开式膨胀水箱最高水位高于系统顶点2m,系统静压相对于±0.000是52m。

水暖技术篇:什么是系统的工作压力(上)

水暖技术篇:什么是系统的工作压力(上)

水暖技术篇:什么是系统的工作压力(上)众智平台时常有小伙伴询问如何计算系统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压力的属性到底是什么,单从计算方式来讲,水暖专业规范的条文都很清楚,无需赘述。

此次笔者就从稍微脱离工程的角度,以基础理论为分析工具,试图揭开工作压力背后的秘密。

知识无极限,人人当怀有敬畏之心,笔者也受限于知识水平的不足,所表达之观点亦有对错偏颇,供诸君评点。

本文篇幅较长,对理论不感冒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翻看最后的不同水暖系统工作压力计算图示。

问题一:什么是系统的工作压力?以及确定工作压力的作用为何?借用《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如下条文:8.2.3 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根据系统在供水时,可能的最大运行压力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其他水暖专业的众多规范中,都有提及工作压力的概念,但以上条文这个描述最易懂,意思就是,不论您设计的是什么样的管系统,在这个系统运行时,管内部所能产生的最大运行压力。

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其他的规范上列出的关于工作压力的条文要求就也能理解了。

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是确定系统的管道,设备,阀件承压能力的依据,也就是这些东东的承压能力都必须在所设计系统的工作压力之上(各规范均有原文条文表述,不一一列举)。

试想一下,若设计计算不正确,要求的设备承压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系统运行起来会不会导致部件漏水乃至爆管,产生设计失责的后果,所以对水暖设计者,确定工作压力是比较重要的计算基础。

就从大范围上来说,这个定义依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管,不论气体管,液体管,还是除尘净化。

气体介质其自身的分子作用力不能忽视(即温差作用明显),而可以忽视重力作用产生的压强,工作压力的确定相对简单。

液体介质是当做连续介质模型来研究(本科水平,研究生以上水平请自动忽略),重力作用产生的压强不可忽略,液体管工作压力标准的确定略微复杂,故本文以下所述内容,主要对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管做描述。

暖气管道压力标准

暖气管道压力标准

暖气管道压力标准暖气管道压力标准是指在暖气系统中,管道内部所承受的压力范围。

合理的管道压力标准不仅可以保证暖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了解暖气管道压力标准对于暖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都至关重要。

首先,暖气管道压力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和试验工作压力。

设计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暖气管道所承受的最大压力,而试验工作压力是指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的压力测试所承受的压力。

这两个压力值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暖气系统设计参数、管道材质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

其次,暖气管道压力标准的设定还需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管道的工作压力过高会导致管道材质的老化和脆化,增加了管道破裂的风险;而工作压力过低则会影响暖气系统的供暖效果,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在确定暖气管道压力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另外,暖气管道压力标准的设定还需考虑到管道的材质和连接方式。

不同材质的管道在承受压力时会有不同的性能表现,因此在确定管道压力标准时需要考虑到管道材质的强度、耐压性能以及连接方式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管道在承受压力时不会发生破裂或漏水等安全隐患。

最后,暖气管道压力标准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合理的管道压力标准可以减少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确定暖气管道压力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需求,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暖气管道压力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和试验工作压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管道的材质和连接方式以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因素。

合理的管道压力标准可以确保暖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系统的能耗和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安装和维护暖气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暖气管道压力标准的重要性,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使用效果。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计算过程:1、何为系统工作压力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的3.5.27 工作压力 working pressure;operating pressure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通常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各处的压力并不相同,为了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时,一般只需确定系统工作时,压力最大处的压力即可。

如上图所示,该供暖系统中循环泵出口处压力最大(E点),在水压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由高位水箱定压,即系统的静压,该静压由供暖系统高度来决定,一般静压=系统高度+(3~5)m,经过循环水泵的加压,压力升高,此时循环泵出口处压力=静压+循环泵的扬程,且这一点的压力为系统最大的压力值。

在系统运行中由E-D-C-B-A-O,由于管线压力损失的发生,压力逐渐降低,直至循环泵的吸入口处 (O点)。

因此要确定系统运行时工作压力,需要的条件包括有系统定压值(静压)、循环水泵的扬程、管网水压图等。

举例说明如下:如上图所示:这个供暖系统由三个建筑(1#、2#、3#)、换热器、循环泵及管网组成,单体供暖系统设计时,要确定每个单体内部系统工作压力,即分别确定的是1#楼的A处、2#楼的C处,3#楼的E处。

第一步,依据各建筑高度确定系统静压:设1#楼最高,其高度20m 系统静压=1#楼高度+(3~5)m=20+5=25m第二部,查循环泵扬程,设水泵杨程为21m。

第三部,查管网水压图,设其中P-A管网损失4m,A-C、C-E、F-D、D-B及B-J管网损失均3m,1、2、3楼内系统管网损失2m。

第四部,分析A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25+21-4=42m。

分析C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A-C管网损失=25+21-4-3=39m。

分析E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A-C管网损失- C-E管网损失=25+21-4-3-3=36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计算过程:
1、何为系统工作压力?
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的
3.5.27 工作压力 working pressure;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通常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各处的压力并不相同,为了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时,一般只需确定系统工作时,压力最大处的压力即可。

如上图所示,该供暖系统中循环泵出口处压力最大(E点),在水压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由高位水箱定压,即系统的静压,该静压由供暖系统高度来决定,一般静压=系统高度+(3,5)m,经过循环水泵的加压,压力升高,此时循环泵出口处压力=静压+循环泵的扬程,且这一点的压力为系统最大的压力值。

在系统运行中由E-D-C-B-A-O,由于管线压力损失的发生,压力逐渐降低,直
至循环泵的吸入口处 (O点)。

因此要确定系统运行时工作压力,需要的条件包括有系统定压值(静压)、循环水泵的扬程、管网水压图等。

举例说明如下:
如上图所示:这个供暖系统由三个建筑(1#、2#、3#)、换热器、循环泵及管网组成,单体供暖系统设计时,要确定每个单体内部系统工作压力,即分别确定的是1#楼的A处、2#楼的C处,3#楼的E处。

第一步,依据各建筑高度确定系统静压:设1#楼最高,其高度20m
系统静压=1#楼高度+(3,5)m=20+5=25m 第二部,查循环泵扬程,设水泵杨程为21m。

第三部,查管网水压图,设其中P-A管网损失4m,A-C、C-E、F-D、D-B及B-J 管网损失均3m,1、2、3楼内系统管网损失2m。

第四部,分析A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25+21-4=42m。

分析C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A-C管网损失=25+21-4-3=39m。

分析E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
网损失-A-C管网损失- C-E管网损失=25+21-4-3-3=36m。

2、工作压力如何计算,本次设计的住宅楼供暖系统工作压力是多少?
在做单体设计时,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这时确定的工作压力只能估算大概数值,并不十分准确,以本次设计为例,前提条件为:小区地势高差很小,忽略不计,小区所有楼高相同,均为67.8m,所以此时能够确定的是这样小区供热系
统静压=67.8+(3,5)m=70.8-72.8m,外网损失和循环水泵扬程不确定,因此利用估算公式:工作压力=静压+20-30m(水泵的扬程-部分管网损失)
工作压力=(70.8-72.8)m+20-30m=90.8-102.8m,0.8 Mpa
所以该建筑供暖系统需要分区~
分区步骤:
1、本次设计住宅楼共23层,按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5.4.5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的规定,利用工作压力估算公式反的推算出系统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即系统负担最多层数是多少:
0.8-0.3-0.05=0.45 Mpa=45m
查图可以看出十六层地面标高44.6m,所以低区系统可以是1-15层,高区为
16-23层。

2、再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5.9 条的4.每组共用立管连接的用户数不应过多,一般不宜超过40户。

本建筑中两个单元为一梯四户,一个单元为一梯三户,所以若低区1-15层,则一梯四户单元低区系统立管连接户数大于40户,
此时高区共8层,不超40户,所以将高区系统增加两层,即14-23层,而低
区为1-13层。

3、又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5.1.5
公共建筑的采暖与居住建筑分开设置的要求,所以低区系统中,一层商业部分为一个低区系统,2-13层为另一个低区系统,但是其中两个单元立管户数仍然大
于40户,因此将2~3层独立设立管进行供暖。

所以本次供暖热水系统分区形式
商铺部分(一层)?不在管井里设置立管,由地
下一层管道层直接供给一层各分集水器低区
1)2~3层
一梯四户 2)4~13层
住宅部分 3)14~23层 ? 高区
一梯三户 1)2~13层 ?低区
住宅部分 2)14~23层 ?高区
接下来计算1-13层低区工作压力:
根据估算式工作压力=静压+20-30m
工作压力=十四层地面标高38.8+5+(20-30)=63.8-73.8m小于0.8MPA
高区14-23层低区工作压力:
屋面高度67.8+5+(20-30)=92.8-102.8m,还是超了0.8MPA吗,再想一下,高区系统14-23层中,那一层加热管压力最大,如果高区热力入口压力92.8-102.8m,那14层加热管压力是多少呢,14层加热管压力=(92.8-102.8)-38.8(14层地面标高)=54-64m。

其它层压力均小于14层加热管压力,所以在高区系统中14层加热管压力最大为54-64m,小于0.8MPA。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中的5.4.5 辐射供暖系统工作压力要求。

系统工作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塑料加热管的管壁厚度、使用寿命、耐热性能、价格等一系列因素,所以不宜定得太高。

所以“5(4(5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毛细管网辐射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 6MPa。

当超过上述压力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 这句话应该指的是加热管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 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