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中国古代文学》复试考试大纲_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网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一、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我校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
2009年获批立项建设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2月顺利通过验收。
近年来,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专业人才,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和研究生教学质量,取得明显的成效。
2014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以及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省重点社科基地等平台。
建有语言学实验室、手写纸本文献资料中心、浙学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平台,浙学文献馆、儿童文化研究特色资源数据库、甲骨文语料库、江南文化研究数据库等资源库。
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力量雄厚。
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8人,博导1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第一层次6人。
二、招生专业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特色是文学思潮、两浙文学与文化研究等。
以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高玉教授为代表的团队现有教授4人,。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硕士点

四川省
四川大学(有博士点)、四川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 南交通大学
吉林省
吉林大学(有博士点)、东北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
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学院
陕西省
西北大学(有博士点)、陕西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
陕西理工学院
黑龙江省
山东省
山东大学(有博士点)、山东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曲阜师范大学 (有博士点)
中国海洋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 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
广东省
中山大学(有博士点)、华南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暨南大学(有 博士点)
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
湖北省
武汉大学(有博士点)、华中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湖北大学(有 博士点)
哈尔滨师范大学(有博士点) 黑龙江大学(有博士点)
甘肃省
兰州大学(有博士点)、西北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
河北省
河北大学(有博士点)、河北师范 大学(有博士点)
湖南省
湖南师范大学(有博士点)。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浙江省
浙江大学(有博士点)。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 大学。
福建省
福建师范大学(有博士点) 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
漳州师范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师范大学(有博士点) 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
院
天津市
南开大学(有博士点)。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
安徽省
安徽师范大学(有博士点)。 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学院。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Ⅰ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鸦片战争前)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5.辛亥革命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6.民初政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9.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0.国共内战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危机古代罗马文化7.中世纪的西欧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中国高端辅导品牌专注考研13年9.中世纪的东欧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10.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近代初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科学革命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3.近代的亚非拉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坦志麦特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两大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7.两战之间的世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卡德纳斯改革8.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附:全国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简章汇总:/news/3850.html全国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专业目录汇总:/news/6843.html全国各院校2018考研参考书目汇总:/news/7490.html聚英考研网考研成立于1996年,是考研培训领域知名品牌,深耕考研22年,目前提供考研公共课、考研专业课、专业硕士、考研高端辅导、考研集训营等课程辅导。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00名。
专任教师85名。
教授41名。
副教授32名。
博士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50名。
其中享受政府津贴的3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省151人才4人。
浙江师范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
省功勋教师2人。
曾宪梓奖获得者8人。
中文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文史。
主要院系,儿童文学系。
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是全校17个学院中最富综合实力的学院之一。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55人。
在校研究生650人;教职工111人。
其中专任教师84人。
教授44人。
副教授32人。
博士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60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
浙江师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
全国优秀教师3人。
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
二层次入选者5人。
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
省功勋教师2人。
曾宪梓奖获得者8人。
设有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
儿童文学。
对外汉语四个系。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和对外汉语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
已逐渐形成多层次办学的优势。
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艺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世界史五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及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语文和历史两个方向。
招收各类研究生430余名。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
以文育人的办学主张。
强调以科研促教学。
学院现有三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文艺学;五个校级重点研究所: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儿童文学研究所。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还设有四个校级重点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中心。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
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社会学民俗学研究中心。
此外。
学院还有综合资料室和三个省级重点学科资料室。
藏书10万余册。
期刊近400种。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为使研究生的教育有利于研究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在科研中教学,在教学中科研”的方针,课程设置本着“科学、拓宽、综合、应用”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
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学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出版、宣传、企业文化部门、古代文学培训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为丰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类型、古代文学应用、古代文学教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和良好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初步运用第二门外国语,并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交流学术信息检索科研情报的能力。
3、对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广泛掌握本研究方向上的有关著述与学术信息,能够提出研究课题,具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开拓新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确保学成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本研究方向以中国古代小说为基础,突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中与各种文体、文化、社会等的关系,并将叙事理论、神话原型批评、接受美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等新的理论和方法与具体作品的解读、小说发展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多层面研究,从而深入、系统、全面地分析、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影响小说发展的各种因素,系统而科学地分析和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演变发展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并把个案研究与小说史的研究发展结合起来,打破了以往分段或分体研究的传统模式,注重发现传统的小说史埋没的女性形象及其小说文本,构建完善的中国古代小说史。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20 电子技术适用专业: 0812Z1计算机智能控制与机电工程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和试卷题型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填空题 30分第二部分选择题30分第三部分判断题10分第四部分简答题20分第五部分计算题6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技术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等基础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1.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N型半导体的特点;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晶体管;三极管三个工作区的区分、放大系数等;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光电器件。
2.基本放大电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射极输出器的基本特点和用途;差分放大电路;共模、差模信号的定义;共模抑制比的定义及意义;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OCL电路特点;场效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3.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参数的意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条件;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基本分析方法;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微分和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波形绘制;多级运放的输出电压求解。
4.电子电路中的反馈反馈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四种反馈类型的判别;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的求解;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振荡器的起振和稳定平衡的条件。
5.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构成环节;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器;直流稳压电路;三端集成稳压电源。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情况汇总表

序号 科目代码 初试考试科目 1 1201 英语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满分分值 100 无 1.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 2.瞿葆奎 主编. "教育与教育学"卷 出自教育学文集[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单中惠 主编 西方教育思想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该考试科目由“古代汉语”、“文学理论”、“现代汉语 ”三部分试题组成。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考生考古代汉语部分;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 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儿童文学专业考生考文学 理论部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生考现代汉语部分 该考试科目由“实分析”、“泛函分析”、“抽象代数” 与“运筹学”四部分试题组成:调和分析及其应用、应用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方向考“实分析”部分,微分几何方向 考“抽象代数”或“实分析”部分,非线性泛函分析、动 力系统、孤立子与可积系统方向考"泛函分析"部分,图论 、组合数学、组合优化方向考"抽象代数"或“运筹学”部 分。考生按要求选做四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参考书目分 别为:1、G. B. Folland,《Real Analysis 》,Wiley,1999;2、张恭庆,林源渠,《泛函分析讲义 (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T.W.Hungerford,《Algebra》,Springer,2009;4.胡运 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沃尔夫冈• 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 、批判和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 内尔•诺丁斯:《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1版; 3. [美] 奥兹门(Ozmon,H.A.),[美] 克莱威尔 (Craver,S.M.):《教育的哲学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6年第1版; 4.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1版; 5. 斯普林格的《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5年第1版。 参考书 备注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复试考试大纲_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网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复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名词解释题(概念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简答题(简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文献阅读(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科目复试内容为《中国古典文献学》1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的学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古代文献阅读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释义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3.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第二章文献的载体1.甲骨2.金石3.简帛4.纸第五章文献的版本1.“版本”释义2.版本类型3.“善本”释义第六章文献的校勘1.文献错讹的类型2.校书的主要方法第七章文献目录1.“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2.古籍分类3.目录的类型第九章类书与丛书1.类书及其举要2.丛书及其举要第十一章总集与别集1.总集及其举要2.别集第十二、十三章出土文献概述1.甲骨文、金文文献概要2.出土简帛文献概况第十四章敦煌文献概述1.敦煌文献的目录2.敦煌文献的内容及其价值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修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中国古代文学》复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50分,共1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2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先秦文学
1.神话的起源及主要作品
2.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及主要作品
3.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及主要作品
4.《诗经》与《楚辞》
第二章汉代文学
1.汉代政论论的发展及主要作家作品
2.《史记》和《汉书》
3.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4.汉赋的发展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及主要作家作品
2.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区别
3.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及主要文论作品
4.骈文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5.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第四章唐代文学
1.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和发展阶段
2.唐代诗歌发展的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
3.唐宋古文运动的贡献和局限
4.唐传奇的发展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五章宋代文学
1.宋词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2.宋代古诗文运动的成就
3.宋诗与唐诗的主要区别
4.宋代话本。
第六章元代文学
1.元杂剧产生的原因和代表作家
2.元代散曲的发展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七章明代文学
1.明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2.明代传奇的新特点
3.明代文学流派
第八章清代文学
1.清代桐城派散文的主要特色
2.清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3.清代戏曲发展及代表作品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四、样卷
一、概述诸子散文文体的演进?(50分)
二、如何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50分)
三、脂砚斋指出:“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
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悄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书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
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字样,填粪窖可也。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50分)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